官神

第六十二章 誰是釣魚的人(第二更送上)

李丁山和夏想都不知道的是,文揚之所以能夠主動得到風險資金的投資,是因為宋朝度的關係。宋朝度在暗中將風險資金介紹過來的時候,又通過某種隱晦的方式,幫助高建遠和文揚之間建立了聯係,等於免費奉送了高建遠一份大禮,因為就以高建遠見便宜就要插上一手的性格,在得知液晶大屏幕項目有利可圖時,不去索要一些股份,他就不是高成鬆的兒子了。

有時候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的背後,也許會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旋渦,表麵上看餡餅香噴噴非常誘人,賣相也好,也許口感也是一流,但無人知道餡餅的肉餡之中,是不是摻雜著很難被檢測出來的慢性毒藥!

官場之上,能夠坐到宋朝度這個位子,都不是簡單人物,誰也不甘心束手就擒。隻不過有人反應激烈一些,有人做事隱蔽一些,還有人,喜歡靜靜地躲在背後,放長線,釣大魚。

對於吳英傑的投靠,李丁山是持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和夏想的看法一致。要是吳英傑提前幾天表示依附,早早說出壩縣的人際關係,而不是等李丁山和夏想排查一遍,得出分析結論之後再來,肯定會在李丁山心目中的份量大增。現在才來,在李丁山心中已經有了事後諸葛的雞肋之感,認為吳英傑猶豫不定,觀望了一段時間才下定決心。

不過夏想卻並不這麽認為,因為在他看來,吳英傑倒不是不想第一時間前來表明態度,而是吳英傑也有意端端架子,不想讓人覺得他過於急功近利,也想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等李丁山一籌莫展之時再乘機出現,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隻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夏想早就將壩縣的人際關係看出了七七八八。當然這也不能怪吳英傑,他也不會想到夏想是怎樣的一個怪才級的人物。

也並非全是出自夏想的憑空猜測,其中也和他幾天來,以看望杜雙林傷勢的名義為由,和杜雙林接觸較多有關。盡管杜雙林話不多,有時也隻是點到為止,但以夏想的聰明,也是一點就通。夏想也知道杜雙林身為本地人,就算和劉世軒走得不近,也不可能和李丁山走得太近,畢竟他是土生土長的壩縣人,而且年紀也大了,估計也絕了升職再到外地為官的心思,所以他也不能和本地的官員關係太僵,正是因此,也要和李丁山保持一個微妙的距離。

李丁山也不想初來壩縣,就大動幹戈,調整人事打壓異已,不聽話的人也要看情況再說,貿然硬幹是莽撞的行為,而且他也沒有打算將壩縣經營成鐵板一塊,不說沈複明身為市委書記不會同意,就是胡增周也不會容忍他這麽幹。為官者的大忌就是試圖將治下變成自家的後花園,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畢竟鐵打的官衙流水的官,越是將一個地方經營得水潑不進,等他調走之後,反彈越是厲害,後遺症越多,有時反而後患無窮。

當然李丁山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肯定要推行他的執政理念,到時真要遇到巨大的阻力,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而引起他們的阻擾的話,他肯定也不會妥協,肯定也會動手,不過不是現在,而是要徐徐圖之,用夏想的話說,分化一個,打擊一個,不讓他們有抱團的機會。

夏想一直遵守著一個秘書的本份,在一旁聽吳英傑向李丁山匯報,卻不開口說話。李丁山不是浸**官場多年的官員,自有他的行事方式,心中也是覺得夏想什麽都好,就是過於謹小慎微了些,在他麵前也是不經允許不會主動發表意見,在他說過夏想幾次之後,他依然不改變,李丁山隻好無奈地作罷。

李丁山借夏想倒茶的機會,站起來身來,伸手遙遙遞給吳英傑一隻煙。吳英傑急忙起身,一臉受寵若驚的樣子捧在手裏,臉上笑開了花:“沾沾李書記的光,吸吸好煙。”

李丁山的辦公室不大,條件也一般,是上任書記留下的辦公室,他就原封不動地進來辦公,也沒有那麽多講究。因為先是一直在燕市當駐外記者,後來當了站長再到開辦公司,再有婚姻上的不幸,他基本上算是一個人常年飄泊在外,所以對辦公條件和居住環境並沒有太高的要求,夠用就好。上任書記留下的辦公室也就是30多平米,分裏外間,夏想平常在外辦公,他在裏麵。

裏間布置得稍好一些,也比外間大了不少,不知是上任書記為官清廉還是壩縣的經濟實在太差,辦公桌和椅子都有些磨損,吳英傑非要提出全部換上新品,被李丁山堅決拒絕。夏想卻對吳英傑的賣力表現暗暗發笑,要是想換早就在領導上任之前就全部換掉了,非要等領導來了之後再當麵提出,不是故意揣摩心思投其所好,同時又表現出自己對領導的恭敬,又能是什麽?

看到李丁山向他使來了眼色,夏想知道他想讓自己問吳英傑一些問題,李丁山不是不方便說,也是想借他之口考驗一下吳英傑。他心領神會地笑了笑,又給吳英傑繼了水,笑道:“吳秘書長是不是故意考考我的記性,剛才說是十一名常委,除了李書記之外,還剩下十名,您好象隻說了九個,人數是十人,但有一人不是常委,對,是王冠清局長,所以好象還漏了一人?”

吳英傑臉上閃過一絲尷尬,隨即又恍然大悟地說道:“對,忘了石縣長了……”

石堡壘如此重要的人物,你怎麽會忘記?夏想也不點破,將茶杯端起:“吳秘書長,請喝茶……石縣長老成持重,看上去就讓感覺值得信賴。”

吳英傑手一抖,差點沒接住茶杯。

要說所有的常委之中,最讓夏想看不清楚的人,就是石堡壘了。

石堡壘在上一次的衝突之中,自始至終沒有表態,以一副旁觀者的姿態冷眼旁觀,不動聲色的樣子讓人猜不透他的真實想法。再後來他也和李丁山有過幾次接觸,說是匯報工作,就完全是匯報工作的態度,不卑不亢,既沒有刻意討好李丁山,又沒有擺出一副各自為政、各管一攤、黨政分開的姿態。

國內的實際情況是表麵上說是黨政分開,實際上黨政哪裏分得開,書記畢竟是一把手,不管是人事還是經濟,都有發言權,都有決策權,所以李丁山的到來實際上受到最大衝擊的,是石堡壘。且不說要不是李丁山橫空出世搶了他的書記位置,就是在任何地方,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間都會有大大小小的衝突,不可能完全步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