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退耕還林
臘月初一,高良和把東閣喊到了村委會。
下了點小雪,東閣便沒有騎車,溜溜達達地走了過來。
新村委離著東閣家有點遠,串了大半個村,到了屋簷下身上便落下了一層細細的雪絨。
高良和迎了出來幫著他打撒了身上的積雪,東閣順嘴問道:“書記,你找我啥事啊?”
“好事。進屋先喝杯熱茶。”
東閣跟著高良和進了屋,“楊主任沒在啊。”
“他有點感冒,我讓他在家休息呢。”
高良和說著話已經給東閣沏好了一杯熱茶,端到跟前笑嗬嗬地詢問道:“你先猜猜我找你來有什麽事?”
“難不成是退耕還林的事?”
“對頭。”
“對什麽啊。”東閣帶著點情緒問道,“是不是上麵又下了文件了。”
高良和看出情緒有點疑惑地問道:“你不高興啊?”
“我高什麽興,我這五百畝基本農田還沒湊齊呢你還退耕還林。”
“你是不是想歪了,退耕還林不是讓你拿好地去種樹,而是因地製宜地植樹造林,恢複森林植被。”
高良和把一份文件推給東閣。
“當然了,咱們這本身就不是林區,恢複森林自然無從談起,你先看看這份文件。”
東閣接過文件看了起來,越看越欣喜,忍不住地念叨出聲。
“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是坡耕地退耕還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怎麽樣,這回不罵娘了吧。”
東閣尬笑道:“哪能呢。”他喝了口水掩飾自己的尷尬,隨即詢問道:“你的意思呢?”
“我的意思還用問?找你來就是打算規劃規劃,把咱們村的園子地流轉過來。”
“這不好吧,你得給村民留點地種菜啊。”
“你將來不得種大棚啊?再說現在的園子的大多都荒廢著,今天他圈點,明天他圈點,一點一點就沒了。”
“那怎麽可能,都是分好的園子的誰敢隨便圈。”
“嘿,你太小瞧那些占便宜的了。”
“反正我不信我們村有那樣的人。”
“那你這桃園不打算擴大啊?”
“既然有了政策咱把那些零星的荒地、馬路溝子都規整規整,以前那些土地性質不明確現在種樹的話應該沒問題了吧。”
“行。你說了算,不過現在既然文件下來了,我感覺其他村會鼓勵種樹。”
“你要是想拉業績那咱們就找塊地種一片。”
“去去去,我拉什麽業績,還不是為了配合你。”
“行,既然配合我那就聽我的,走咱們現在就考察去。”
高良和一把將他揪住哭笑不得地說道:“考什麽察,大下雪的。”
“噝,可不是,把這茬忘了。走,上我家去,咱們吃涮羊肉。”
二零零二年二月四日,農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是北方小年。
東冬冬上班不久便又回到家裏。
“咋又回來了啊?”
“放假了。”
東冬冬說著話掏出五百塊給了鳳霞,“開工資了,一共六百,給你五百我自個兒留一百。”
“這是半年的啊。”
“嗯,一月份沒給呢。”
“咋這麽點啊?”
“知不道,應該是坑了我吧,我想著就當學徒交學費了就沒找行。”
“也是。那過了年你可得上點心,計件的工資自己記個賬。”
“問題是我不知道價格啊,他老板也不跟我說。”
“你不會自己問啊。”
“我不好意思。”
“那你問同事啊。”
“嗯,明年去了我就問。我爸呢?”
“開公司去了。”
“又開公司。”
場景切換,世紀大道新海汽車新廠工地的斜對麵有一個簡陋的大院,一排小平房。
大門很寬敞,;兩個四方門柱上各掛著一塊兒木牌子。
“龍川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龍川建設集團重型機械廠。”
兩塊木牌子上各掛著一朵大紅花,門前一行人扯著一條紅綢布,每兩個人之間帶著一朵大紅花。
鍾炎居中,張華龍和東川左右陪同,東閣和張新海左右靠邊兒,伴隨著一串鞭炮聲金剪子剪斷了紅綢布。
龍川路投張華龍占股百分之四十五,東川占股百分之四十。
張新海投了百分之十的集團股,東閣代表機械廠投了百分之五的集團股。
畫麵無縫銜接,爆竹聲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
過完節,東閣和村委的幾位幹部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考察地形。
他們沿著鄉鎮公路一路北行,直到高易鐵路。
鐵路兩旁各有一條小路,挨著小路有零星的幾片樹林,夾雜著廢棄的站台和大量的荒地。
“鐵路兩邊的地產權複雜。”
高良和指著不遠處的一座有著兩幢二層樓的大院兒介紹起來。
“那是早先的五七大學,後來改成了鎮中。”
對此東閣並不陌生,他曾經在那所學校裏上過學。
“鎮中門口前麵的那條路為分界點,南邊的地我們都可以統籌過來。”
“我看都是莊稼的啊。”
“主要是公路兩邊兒,馬路溝子、撂荒地,規整規整應該能平出不少的地。”
楊魯肅隨口提了一句,“北街這邊兒的地將來流轉的話可以規劃成一片百畝大桃園。”
“我是這麽想的。”東閣開始規劃自己的宏圖,“以北街和西街為界限,西北角那邊兒種大棚,東北角這邊種果樹。”
高良和隨口詢問道:“西南那片地種什麽?”
“一類地流轉完已經可以滿足基本農田的規劃,這一片地可以種青儲苗,專門供給養豬場和養牛場。”
東閣突然指著腳下的路詢問道:“這條路叫什麽路?”
楊魯肅苦笑道:“哪有名字啊?”
高良和接口介紹道:“北街直通到李村,規劃中應該叫昌平路,腳下這條要有名字的話應該是昌豐路。”
“如果東街能夠和昌豐路連成直線就好了,現在它們錯著幾十米感覺有點……”
高良和趕緊打住,“你可別打這裏兩條路的主意,不管是昌北路還是昌豐路這都屬於鄉鎮公路,我們村裏絕對不能動。”
東閣這個鬱悶,“知道,我這不就是說說嗎?”
楊魯肅也感歎道:“說起來也是,腳下這條路挨著街北居民區,總共也就十來米,種什麽都不好使。”
“但是出了村便是連成片的大塊地,正是退耕還林的好地方。”
聽了高良和的話楊魯肅忍不住提了一嘴。
“問題是這地都分出去了,人家也都種了莊稼,你現在講退耕還林這不是又鬧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