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

第168章 多勞多得

“鄉親們,我呢是這麽打算的。蔬菜大棚采用覆膜連棟,六米乘一百米為一棟,一共三十……”

東閣正在發表講話,還沒說完就被楊魯迅打斷。

“閣子,你別講這麽高級的東西,我們聽不懂,說點實在的。”

“實在的就是這錢由農牧公司墊資,大棚盈利後需要先返還成本才可以給大家分紅。”

“應該的,然後呢?”

“然後……然後我打算把這三十畝菜園子作為咱們東坡集的民生保障,按照股份比例以實物的形式分配給大家。”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村民詢問道:“這意思是又回到了以前的大集體模式唄?”

“差不多吧,但也給大家提供了自由選擇的餘地,如果不願意承擔風險依然可以隻拿租金。”

武崇英配合著煽呼了一聲,“沒說的,我們信你,你說怎麽幹就怎麽幹。”

高良和壓了壓場發言。

“大家不要起哄,如果沒有意見呢你就支持就行了。有意見呢現場提,但一定要合情合理,無理要求不予采納。”

“不采納意見那開會搞什麽?你們自己來不得了?”

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響了起來,隱在人群一時間難以發覺是誰在起哄。

然而東閣能把土地流轉搞到這一步肯定是獲得了絕大多數村民的支持。

縱然有個別隨波逐流的人“被迫”地融入進來也很難翻起什麽浪花,這不剛有點苗頭就被一個雷鳴般的聲音淹沒了下去。

“家走,丟人現眼的東西。”

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之一,武家老爺子武仁義,八十歲的高齡說起話來依舊如雷貫耳,嚇得那起哄的人再也不敢吱聲。

“閣子,你繼續說。”

說到這東閣便提了一句閑話。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的西河村前幾年種植蒜黃,幾乎家家戶戶都種,那後來為什麽不種了呢?”

蘇寧順嘴回道:“是不是就因為蔬菜大棚?”

東閣點了點頭,“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蔬菜大棚的興起,我為什麽要搞這個蔬菜大棚呢?”

“掙錢唄。”

有嘴快的村民煽呼了一嗓子。

東閣繼續說道:“掙錢當然是一方麵,但更主要的是為我們村搞一個菜籃子。”

“那咱們種什麽啊?”

會議逐漸步入正軌,村民們也開始詢問各自關心的問題。

東閣一一作答。

“我和喬技術員商量後決定把三十畝大棚分成三份,各自十畝,分別種黃瓜、西紅柿和育苗。”

村民議論一番後又有人提問。

“三十畝地就種這麽兩樣,那咱們天天吃西紅柿和黃瓜啊?”

“當然不是,不是還有白菜呢嗎?而且現在咱們反季蔬菜這麽多,咱們吃不了的可以拿去賣掉,然後換咱們需要的東西。”

“你這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嗎?”又有匿名的村民開始嗆話,“那還不如直接發錢。”

當然也有村民不慣著,“你給我閉嘴吧你,你忘了當初非典時閣子往外送豬,就你攔的起勁兒。”

東閣也不惱,笑嗬嗬的解釋道:“我們農民大多有這麽一個情節,叫做家裏有糧心理不慌。”

村民一片哄笑。

東閣繼續說道:“現在呢我們不但有糧,還有肉,以後還會有菜。”

喬斌接茬提了一句,“西紅柿和黃瓜呢隻是暫時,將來我們的大棚越來越大,各種各樣的蔬菜都會擺上我們的餐桌。”

東方玉隨口問道:“閣子,你不是說還有十畝是育苗嗎?育什麽苗?”

東閣當即回話道:“這個呢就是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問題。”

他把目光投向喬斌,對方接茬說道:“目前呢我們隻有三十畝大棚,還有二百多畝的蔬菜基地呢,種什麽?然後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

東方玉恍然道:“這麽說這這個育苗就是給應季蔬菜培育的秧苗?”

“對,比如我們外麵種甜瓜,應季的話一般需要五月中旬才可以播種,哪怕覆膜也得在五月份。”

喬斌喝了口水繼續講解。

“大棚育苗呢我們四月份甚至三月份就可以搞,然後直接移苗,至少可以提前一個月成熟。”

“要是這樣搞的話是不是又需要大量的人手?”

“對,我們提前上市的瓜果價格上肯定要高一些,雖然增加了人力成本但也給大家提供了就業崗位。”

“搞這麽複雜幹什麽?直接發錢不得了?”

又有匿名村民起哄。

高良和嚴肅起來,凝重發言。

“我們村搞這個合作社是為了大家共同富裕,但不是為了養一群懶漢,人家辛勤勞動為什麽和好吃懶做的人享受同樣的待遇?”

巡視一圈兒見無人反駁他繼續說道:“今天我也不怕把話挑明,我們想方設法地提供就業崗位就是為了多勞多得。”

村民們頓時議論起來,劉衡適時地解釋了一句。

“這個人工成本也是要算在集體賬目中的,你不幹活等於是你的分紅分給了別人一部分,這樣多勞多得不就體現出來嗎?”

這時有村民發言道:“這樣的話對我們有正式工作的人來說是不是不公平。”

高良和麵帶微笑語氣卻幾乎讓人膽寒。

“那你說說看,怎麽個不公平法?”

這位村民吱唔半天沒個準話,一位老人家當即訓斥道:“你要嫌上班兒掙得少可以回來種地?”

村民們又開始議論紛紛,又明白人發言道:“我覺得這樣挺好,我們有工作的人雖然看起來吃虧,但實際上占了大便宜。”

這位帶著眼鏡,衣冠楚楚,一看就是就業下來的大學生。

感覺到村民的目光他略微有點尷尬,但還是有條不紊地解釋起來。

“我們在外麵再怎麽說也比在家種地工資高吧?然後家裏呢也不用操心,地有人種、飯有人管,等於是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這樣我們可以放心地在外麵打拚。”

這位村民的話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認可,大家紛紛附和,一時間群情激揚。

又有一位村民激動的發言。

“我爸媽走得早,我常年在外打工,家裏五畝多地都是我媳婦兒一個人搞,我心疼啊。”

隻聽他聲音哽咽引得了許多中年人的共鳴。

“但沒辦法,種地沒辦法養家啊!現在好了,地有人種,然後又有分紅,這樣的好事上哪兒找去。”

一位女性村民忍不住高呼起來,“最重要是,我們去地裏幹活還有錢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