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布武——信長之野望
卻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從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各地藩國守護割據一方,逐漸演變成了戰國大名,各個大名你爭我鬥,這時候日本社會已經過百年的戰禍,天下思治,而且在這個過程之中,群雄此消彼長,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到了戰國末期之後這種大浪淘沙的過程更加的激烈,那些沒有稱霸天下雄心和能力的守護大名已經或被吞並,或淪為附屬國。正在這個時候,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全日本的霸主——織田信長出現了。信長和他的繼任者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主宰了中後期戰國的運勢,並成功地於1603年統一天下。
武田信長於1534年7月出生於尾張國那古野城,他的父親是織田信秀的嫡長子。織田家在當時尾張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織田信秀世襲尾張國的奉行(在尾張國的地位僅次於守護大名斯波氏),控製著尾張國的四個郡城。憑著出色的武勳做到了尾張代理守護。信長的母親是信秀的大老婆土田禦前,此外,織田還有一個同母弟弟信行。
信長自小就非常頑皮,盡管在年僅六歲的時候即被父親封為那古野城的城主,但是身為一方父母之官的信長,仍然沒有收斂。他不顧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普通市井裏的年輕人一起玩耍鬥雞走狗,無所不為,被人稱為“尾張的大傻瓜”。據說信長小時候長得非常美,小時候他甚至學著女孩子塗脂抹粉,畫眉貼額,嫻靜時猶如嬌花照水,儼然一副大家閨秀的樣子。如果單從外表看,信長似乎就是一個乖孩子。但是信長一旦真正地犯起事來,簡直就是一個混世魔王。據說,有一次他就到當時尾張國守護斯波氏的地盤上殺人放火,甚至拿著弓箭射街上的行人,看著他們躲躲藏藏,以此為樂。此外,他還和他的那幫狐朋狗友殺人,然後把他們的頭割下來作為盛酒的容器。在父親信秀的葬禮上,信長還一反傳統的孝道,不但沒有表現出悲戚的樣子,反而嬉笑自若,像沒事人一般,看到諸家臣故作悲戚的樣子,他甚至拿這些家臣打趣,指著他們開一些粗俗的玩笑,說著一些大逆不道的話,甚至向父親的祭壇投擲雜物,這在當時的尾張國被傳為笑談。眼看著信長這麽大了還不務正業,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太子太傅”平手政秀在向信長勸誡過多次沒有效果之後,非常失望,他認為自己十幾年的心血都白費了,所以感到很失敗,也很恥辱,所以選擇切腹自盡,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死來喚醒信長。看來平手政秀的死還是發揮了一定的效用的,之後信長的那顆不羈之心終於有所收斂。
不過雖然信長荒唐過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糊塗一世。信長有一點不同於世俗中所說的那種花花公子,他兒時所結識的朋友並不全是那種一起吃喝嫖賭的狐朋狗友。例如,當信長小時候在今川義元家做人質的時候,在那兒結識了同樣做人質的竹千代,竹千代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德川家康,兩人一起度過了少年時光,成為莫逆之交,這段往事後來成為兩人締結穩固的同盟關係的一個助力,這對於日後織田信長的霸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織田的興趣非常廣泛,他喜歡圍棋、相撲,並且精於此道。他還非常喜歡當時日本民間流行的幸若舞。他尤其喜歡其中的這樣一段“人間五十年,跟天下比起來,如夢似幻,人生一度得生,焉有長生不滅者”,並且他時常吟詠這一段,把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沒想到這句話居然成為信長一生的真實寫照,信長盡管得到了天下,但是他在五十歲那年被人刺殺,剛好印證了“人間五十年”這句話。
除此之外,織田信長不同於戰國時代其他豪傑的一點,就是他還喜歡西洋的東西,即使是他長大之後,也仍然不拘小節。例如,有一次他去覲見當時的天皇正親町天皇,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儀式,結果信長戴著西洋帽子,穿著皮靴,打扮得像一個假洋鬼子,這令日本天皇啼笑皆非,以至於當時輿論一片嘩然,信長在當時的公卿之中被看做一個異類。
1551年,織田信秀突然去世,根據日本史料的記載。信秀是因為酒色過度而腎虧虛死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醉生夢死了。於是,信長正式登上了曆史的舞台,接任織田家的家督,正式開始了天下布武的時代。在信長繼承家督兩年之前,他娶了美濃國大名齋藤道三女兒齋藤歸蝶。齋藤道三,是戰國有名的陰謀家,據說此人非常陰險,表麵和和氣氣,但是非常喜歡在背後使陰招,屬於口蜜腹劍的那種人物。道三小時候曾經在京都出家,在此期間他因為聰明才智在寺院裏很受推崇,寺裏的住持甚至認為他是能和一休宗純比肩的得道高僧。但是道三卻耐不住寂寞,也不甘心一輩子都搞學問,於是他還俗去投奔當時在美濃國非常有勢力的土歧氏家督土歧賴藝,道三憑著出色的權謀數術,驅逐土歧氏,終於取得美濃的統治權。
在信長前去美濃迎親的過程之中,麵見了嶽父齋藤道三,當時道三察覺到被稱為“傻瓜”的信長並非真正的草包,而是一個在亂世中能有大作為的豪傑,相比之下,自己的兒孫簡直不值一提。從此之後,道三全力支持織田信長,成為信長的一個重要支柱。
信長要想成為日本的“天下人”就必須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有鑒於此,在繼任家督之後,信長采取了一係列富國強兵的政策,信長充分發揮美濃國人口多、物產豐盛的優勢,建立起兵農分離的製度。由於當時各大名經常交戰,農工業人口都被調集為兵,糧食短缺,必須尋找商人外買。織田信長把多餘的糧食對外賣出以聚斂財富,把過剩的失業人口專門組織成士兵,使之專業化。因此,農民可以專心生產,軍人的素質也得到提高,糧食與金錢的儲備增加,也得到了更有效的管理。
為了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經濟實力,信長還在自己的統治範圍內廢除了落後的“關所”製度,從而使得各路商旅可在自己的領土之內自由通行,不用再交過路費了,從此尾張內商旅聚集,大大刺激了領內的經濟成長。為了維護商業的公平原則,信長廢除了某些商品的專賣權,打破以往一些商家和工會的壟斷。不僅如此,信長還製定了一些免稅政策和以法律形式確立的信貸製度。自此,商業活動在織田家領內空前繁榮。信長還廣泛地發展國際貿易,從中獲取了非常大的利潤,正是有如此充足財力的保證,織田家雖然連年戰爭,但國庫始終充盈。
此外,織田信長為了確保家臣與士兵的俸祿的充足供給,解除諸地方勢力借此擁兵自重,構成內部不安定的因素,於是采取“檢地”,通過這個方式他變相地縮小諸勢力的領地,通過定期對諸地方勢力援助的方式,使他們的勢力逐漸喪失了獨立性。通過這種方式他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收入,還確保了對自己國土的直接統治。
在經過這一番準備之後,信長走上了逐鹿天下的道路,開始削平日本群雄了。正在信長決定大幹一場的時候,在尾張國內卻正醞釀著一個針對信長的陰謀。雖然早在父親信秀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指定信長為繼承人,但許多織田的家臣鑒於信長小時候不務正業做了很多的荒唐事,對於信長的前途很不看好,這其中就包括信長的親生母親土田禦前,所以他們密謀廢除信長,打算立以聰明伶俐著稱的信長的弟弟信行繼承家業。
1555年,信長的嶽父齋藤道三被自己的兒子齋藤義龍殺死。原來由於齋藤道三認為長子齋藤義龍是自己還沒有發跡之前與家奴野合時生的孽種,再加上當時沒有現在這麽先進的dna親子鑒定技術,老謀深算的道三想到那個家奴既然可以和自己私通,也可能會和別的人亂搞男女關係,所以他不確定這個兒子是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所以非常看不起他,不願意讓義龍做家督繼承人。義龍這家夥卻也是心狠手辣,他看出了道三心中打的這個小算盤,幹脆殺了道三所有的兒子,這下好了,道三的位子你傳也好,不傳也好,我給你來個釜底抽薪,這天下遲早是我的。道三這個人也很固執,覺得雖然就義龍這一個兒子了,但他敢如此威脅自己,就籌劃著把美濃一國作為女兒的嫁妝送給信長。但是齋藤道三的這個做法更加劇了父子之間的矛盾,為了阻止將要到手的肥肉被別人搶走了,齋藤義龍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殺了父親道三提前接班。而道三在死之前,對自己的家臣下達了最後一個命令,把美濃國轉交給自己的女婿織田信長,並讓信長為自己報仇。隨後,信長以為嶽父報仇的名義討伐齋藤義龍,在打敗齋藤義龍之後,最終美濃國還是落入了信長的手中。當時在日本戰國時期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得美濃者得天下”。信長取得美濃後,野心急劇膨脹,決定仿效中國周王立於岐山後打倒商紂王一統天下的故事,將美濃國齋藤氏的據點井之口改名為岐阜。此時信長正式開始使用“天下布武”印章。顧名思義,所謂“天下布武”即為“於天之下遍布武力”。通常解釋成“以武力取得天下”,但是日本曆史學家卻考證“天下布武”就是“以武家的政權來支配天下”,在戰國之前日本社會的權力基本上是在公家(天皇)、寺家(寺院)、武家(武士階層)三家之間交替,信長以天下布武為目標,可認為其帶有廢除公家、寺家的權力,並正式建立武家政權的意味。由此可窺信長日益膨脹的野心之大。
雖然美濃落入信長的手中,但是自己一直以來的一個重要支柱——嶽父齋藤道三死了,信長失去了外援。織田家不服信長的勢力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於是加快了奪權的步伐。1556年在柴田勝家等家臣的煽動下,信長的弟弟織田信行舉起反旗,自立為家督,公開對抗信長。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信長派兵去追殺信行,終於在一個叫稻生的地方把信行勢力擊潰。而信行逃回自己的領地清洲城,在母親的調解之下,信長終於暫時放了信行一馬,而為了收買人心,信長也赦免了造反的諸家臣,柴田勝家等死裏逃生,對信長感激涕零,從此死心塌地跟著信長。
但是信行並不甘心失敗,在第二年再度企圖謀反。這一次柴田勝家非但不支持信行,反而出賣了他——向信長告發了此事。信長知道弟弟再次謀反之後,不再手軟,為了避免母親再從中作梗,他瞞著母親派人將信行暗殺了。從此,信長牢牢掌握了織田家的權力。
踏著弟弟的鮮血,織田信長終於登上並坐穩了家督之位,但是更大的危機將接蹱而來。1560年6月,當時勢頭正如日中天、號稱“東海道第一弓取”的駿河國大名今川義元帶兵準備上雒,即到京都朝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氏。但是顯然義元這次上京的目的並不單純,他也是在投石問路,試探日本各地大名對於自己稱霸的態度,看看誰站在自己的一邊,誰與自己對抗,並且掃平路上對他不服的大名,進而以重兵威懾幕府,挾“將軍”的名義發號施令於天下。由於織田信長的領地在尾張,正是今川義元上雒的必經之路。信長不願臣服義元,於是決定興兵對抗,但是織田軍寡不敵眾,眼看著自己的堡壘一個又一個被攻陷,信長一看正麵對抗不是今川義元的對手,於是派小股精銳部隊去強襲今川軍的陣地,最終今川軍統帥今川義元被殺。這一戰後來被稱為“桶狹間之戰”。總大將戰死的消息傳出,今川軍潰逃回駿河。此戰之後,信長名震全日本。
桶狹間之戰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趁機擺脫附屬地位,成為獨立的戰國大名。由於家康、信長二人幼時就是好友,再加上兩人有著共同的對手甲斐國武田氏和駿河的今川氏,所以雙方在1562年,正式締結了清洲同盟(得名於當時締約地清洲),這個同盟的形成,保證了織田家西側領地的安全,解除了織田信長的後顧之憂。
今川義元死後,信長感覺自己也具備上雒的實力,於是他也想仿效今川義元把目光投向了京都。正在這個時候日本權臣鬆永久秀控製了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但是足利義輝不甘心做鬆永久秀的傀儡,於是他號召各地的大名進京來護衛自己,討伐鬆永久秀,在此情況之下,鬆永久秀決定廢除足利義輝。1565年5月,鬆永久秀滅掉足利義輝,另立足利義榮為新一代幕府將軍。但是這引起了足利義輝的弟弟足利義昭的不滿,他繼承哥哥的遺誌,四處糾集勢力繼續反對鬆永久秀。1568年,他來到了尾張國,來尋求信長的庇護,這給了信長起兵進入京都充分的借口。同年9月,信長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護送足利義昭往京都進發。月底順利地到達京都城下,鬆永久秀一看大名鼎鼎的織田信長想打自己,趕緊出城投降。10月,足利義昭正式繼任為第十五代幕府將軍,這也是室町幕府的最後一位將軍。躊躇滿誌的足利義昭有鑒於兄長的教訓,想把撿來的這個將軍位子坐長,於是開始削藩,建立自己的統治基礎。
但是信長之所以支持足利義昭是有著自己的打算的,他隻是把將軍作為一個向天下發號施令的工具而已,足利義昭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信長的不快。於是信長又先後兩次對義昭上書,在上書之中他對義昭有些不太尊重,這引起了已經身為將軍的義昭的憤怒。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無法調和,不到一年,兩人就正式翻臉。
此後,義昭以將軍的名義號召各地的大名討伐信長,由於織田家擴張的勢頭太猛,各地的大名早就看信長不順眼了,得到了將軍的命令之後,甲斐的武田家中號稱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首先響應,此後包括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以本願寺為領導的一向宗勢力和伊勢藩國長島一帶的一向宗一揆等這些宗教勢力也加入了敵對陣營,這些反對勢力剛好形成了一個對信長的包圍網。
為了突破包圍圈,信長在聯合了自己的老朋友德川家康後,專揀軟柿子捏。1570年6月他先向實力最弱的淺井長政發起進攻,在近江姉川河原之戰中經過苦戰擊退了淺井,此後他又擊敗了朝倉義景軍隊。眼看著戰爭局勢向著對於織田信長有利的方向發展,這時候武田信玄坐不住了,他決定親自出馬,教訓一下織田信長這個不知好歹的晚輩。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糾集甲斐國武士三萬餘人,大軍進攻織田領地的東美濃與德川領地的遠江、三河。聽說這個消息,織田、德川軍急忙撤回主要兵力來對抗信玄。但是由於德川軍在一言阪之戰中為武田軍大敗,接著德川的主要領地遠江、三河都被武田信玄攻陷,戰況急轉之下,織田和德川的聯軍陷入了非常不利的狀況。眼看著一代梟雄織田信長就要被剿滅了,但是正在這個時候,信長最大的強敵武田信玄病死在軍中。信玄死後,武田軍便撤出了對織田軍隊的包圍圈,返回甲斐。
信玄死去,信長趁勢重整軍備,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先後把起兵反叛自己的勢力掃平。值得一提的是,在次年(1573)7月,信長攻陷當時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二條城,活捉義昭,並把他從京都放逐,隨後織田信長上書日本天皇要求廢除足利氏的將軍之位,得到了批準,至此室町時代正式終結。
在信長成功地突破第一次包圍圈之後,此後幾年再也沒有人敢於向織田信長發起挑戰。經過多年的戎馬生涯之後,信長似乎流露出了一些倦意。1575年11月,信長把織田家家督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織田信忠,把偌大的一個家業交給信忠,自己退居二線,找了一個地方隱居了起來。但是好景不長,第二年原本與信長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舉起叛旗,隨著波多野秀治的首義,又一次反信長的**開始興起。信忠於當年4月派大將明智光秀、原田直政率領三萬軍隊前往大阪平叛,但是這支軍隊出師不利,在首戰之中就損失慘重,主將之一的原田直政被擊斃,其他的軍隊被聯軍包圍在大阪附近的一個堡壘天王寺裏,織田軍陷入困境。眼看兒子信忠賠了夫人又折兵,收拾不了局麵,信長隻得重新出山,主持大局。5月,信長親自率領著召集的不足五千人的軍隊,攻向包圍天王寺堡壘的近兩萬餘敵軍。信長本人親自出陣,身先士卒,這使織田軍士氣大振,守城部隊裏應外合,終於得以成功擊敗敵軍。在戰爭形勢稍微好轉的時候,織田軍又迎來了一個難纏的對手,此人就是人稱“越後之龍”的關東第一智將上杉謙信。信長與謙信,原本是盟友,他們曾經並肩戰鬥,共同對抗甲斐國的武田信玄。但是在信玄病死後,兩人合作的基礎逐漸喪失,再加上謙信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由於信長與基督教勢力交往過密,而且在戰爭之中經常焚燒一些寺院,這激怒了上杉謙信。因此,上杉謙信於1576年解除與信長的同盟,並與信長的對頭石山本願寺和解。有了謙信的號召,反織田的勢力重新壯大了起來,毛利輝元、石山本願寺、波多野秀治、紀州雜賀眾等反信長者統一步調,重新開始行動,織田信長再次陷入包圍圈之中。
不幸的是,上杉謙信突然於1578年3月初去世。因謙信沒有子嗣,於是養子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開始爭奪起繼承權。織田軍乘機攻下了上杉領土的能登、加賀。而由於謙信的死,信長包圍網再次崩壞。謙信死後,織田信長再也沒有對手,隨後一路過關斬將,先後滅掉了越後上杉家、甲斐武田家、相模北條家等勁敵,織田信長的勢力在這時候達到了頂峰。
1581年2月28日,織田信長在京都天皇宮殿東側的禦馬場舉行了一次規模宏大的大閱兵,以此向日本全國各地甚至天皇展示自己的實力。據說這次軍事大演習,正親町天皇也參加了,這顯然是天皇對於織田家權力的一種默認。但是俗話說得好,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盛極必衰,這件事情過後還不到一年,織田就開始流年不利。
1582年夏天,在看到日本本州島局勢大定之後,信長決定對當時四國島的霸主長宗我部元親發起進攻,以便將四國島也納入自己的旗下。於是,信長準備派重臣丹羽長秀輔佐自己的三兒子信孝去進攻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這個安排卻引起了權臣明智光秀的不滿,因為在之前本州島沒有被平定的時候,信長對長宗我部元親采取的是結盟政策,並且親口稱長宗我部元親為“蝙蝠王”。當時負責與四國方麵講和的正是光秀,光秀為了雙方的和平工作疲於奔命,光秀甚至把自己鐵哥們兒齋藤利三的妹妹嫁給了元親。但結果卻往武力討伐的方向發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譽受損,倍感屈辱。當年5月底6月初,信長為準備出兵討伐毛利家而前往京都。在覲見了天皇之後,便逗留於本願寺打算休息一陣兒,在這時候明智光秀卻突然帶領軍隊包圍了本願寺。當時,信長身邊隻有大約一百人的近衛部隊,聞說光秀叛亂,隻好帶領衛隊火拚了,但是寡不敵眾,眼看無望,信長隻得選擇自殺,一代梟雄就這樣命喪他鄉,信長死後,自己所經營的家業也就如雲煙一般消散了。
據說,在織田被暗殺之前織田家也出現了不少不好的兆頭。有一天信長在路上遇到一個邋遢和尚,這個和尚在看了信長一眼之後,突然將他拉到一邊,悄悄地告訴信長他不日之內就會有血光之災,而且這場死到臨頭的大難在當年的6月1日前後,他尤其提醒信長注意在6月1日這天要加倍小心,但是見佛殺佛的信長豈會把一個和尚的話放在心上,他甚至認為這個和尚是被自己剿滅的一向宗的參與者,打算將他殺掉,但是在隨從的勸阻之下才沒有痛下殺手。
其實在當年的2月中旬,日本京都的天空上忽現一片血紅,異常壯觀,當時京都的百姓紛紛說這是老天爺在發怒,這也引起了信長的注意,於是他向當時日本一個非常有名的天學家谘詢,這位哥們兒當時想也沒有想,就照本宣科地說:這是象征著霸主會有一個劫數。
雖然織田信長在本願寺遇弑身亡,但其繼任者統一天下的腳步不曾稍稍放緩。正是因為信長苦心經營幾十年奠定的基礎,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才能繼承其遺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在信長死後十多年就達成了天下統一,結束了戰國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