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別亂來!我隻是侯門棄子

第9章 翻雲覆雨

宋天臨聞聲轉頭,隻見一位身著華服,麵帶譏誚的男子正緩步而來,此人正是與他素有嫌隙的宰相——陳中書。

“原來是陳相,沒想到陳相不僅對詩詞歌賦頗有造詣,連挖苦人也是一把好手。”

宋天臨放下茶杯,不動聲色地回應,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

陳中書輕笑,故意提高音量,使得周圍賓客皆能聞聲:“哎呀,宋將軍這話可就冤枉我了。”

“我隻是好奇,為何今日將軍會攜令郎出席,難道不是因為您的長子,那位在野的才子宋墨,未能到場嗎?”

此言一出,四周的低語聲如潮水般湧來,不少人交頭接耳,目光在宋天臨父子身上來回掃視,顯然對這突如其來的挑釁饒有興趣。

宋天臨麵色一沉,正欲開口反駁,卻感到一隻手輕輕搭上了自己的臂膀。

宋天臨回頭一看,是宋雲微微一笑,出言勸阻道:“父親,無須為此動怒。”

“今日是陳中書大人的壽辰,我們應當保持禮儀。”

見狀,陳中書故作驚訝:“哦?原來宋二公子還有這份胸襟,真是難得。”

“那麽,二公子是否願意借這個機會,展示一下您的才學,也好讓我們見識見識,宋家並非隻有一個被逐出家門的逆子,還有如您這般,溫文爾雅、才情出眾的後輩。”

宋天臨眉頭緊鎖,他很清楚這是陳中書設下的局,目的就是要讓宋家顏麵掃地。

而宋雲則是一臉堅決,似乎已做好了決定。

“陳相既然有此雅興,宋雲自當獻醜,不過還請陳相也準備一首,相互學習。”

陳中書大笑,滿口應承,心中卻暗自得意,隻待看宋雲出醜。

正當陳中書得意之時,廳堂之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引起眾人側目。

隻見一名侍衛匆匆跑來,附在陳中書耳邊低語幾句。

陳中書聽罷,目光一凝,隨即露出一抹耐人尋味的笑容,揮手讓侍衛退下。

“諸位,今日盛宴似有佳客未至,且讓我們稍作等待,或許會有意外之喜。”陳中書朗聲說道,言語間充滿了期待。

不久,宴會一側的門簾被緩緩拉開,全場瞬間靜默,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

隻見一名青年男子緩步而出,麵覆薄紗,身姿挺拔,正是眾人議論紛紛的宋墨。

他徑直走到中央,聲音清晰而堅定:“在下冒昧打擾各位雅興,隻因剛入宰相門第,初來乍到,理應前來助興。”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宋天臨更是臉色鐵青,顯然沒有料到宋墨會突然出現。

宋雲見狀,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

陳中書認出宋墨,見狀,興趣盎然。

但見他蒙麵卻不自報家門,擺明了是想藏拙打臉宋家,便揮手道:“你既然有心,何不借此機會,也賦詩一首,讓我們一飽耳福?”

宋墨微微欠身,朗聲吟道:“風雨飄搖勢未休,家國情仇兩難求。非是男兒不識淚,隻因此身許家國。”

詩句剛落,全場寂然,隨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首詩不僅展現了宋墨深厚的文學功底,更是表達了他對家族紛爭的無奈,以及對國家的忠誠,直擊人心。

陳中書撫掌大笑:“好一個‘隻因此身許家國’,果然非同凡響!二公子,你的詩作準備好了嗎?”

宋雲麵色尷尬,支吾半天未能成詩,場麵一時變得微妙。

而在角落裏,沈清秋一襲男裝,喬裝打扮躲在暗處,暗暗點頭,對宋墨刮目相看。

宋墨趁勢上前,半開玩笑地向陳中書道:“大人,小人鬥膽,既然詩句得到了您的青睞,不知能否賞賜些微薄之物,讓小侄也能沾沾大人的喜氣?”

陳中書哈哈大笑,對宋墨的厚臉皮既無奈又欣賞,最終還是大方地賜下一些珍稀之物。

宋墨接過後,再次行禮,眼眸中閃爍著自信與堅定。

宴會繼續,宋墨的出現無疑成為了最大的談資,也讓這場壽宴添了幾分戲劇性。

而對於宋墨而言,這隻是他計劃中的一小步,未來,他還有更多的挑戰與機遇等待著他。

夜深,壽宴逐漸步入尾聲,宋墨與陳中書的一段簡短對話,為這一天劃上了句號。

“宋墨,你今日之舉,的確讓人刮目相看。”

“但記住,真正的戰場不在這裏,而是在朝堂之上,在人心之中。”

“學生明白,大人。我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證明自己,也是為了報答大人的知遇之恩。他日,無論風雨,我宋墨願為大人馬首是瞻。”

兩人目光交匯,各自心中有著不同的算計與期許。

早朝的鍾聲敲響,金碧輝煌的朝堂上,群臣肅立,一股緊張的氣氛悄然蔓延。

陳中書緩緩步入,目光如炬,環視了一圈,最終停留在了沈清秋身上,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隱於嘴角。

“諸位大人,”陳中書清了嗓子,語調平和卻不失威嚴,“近日邊疆戰事告急,我大炎子民需同舟共濟。

本相思慮再三,以為以戰養戰,實乃解當前燃眉之急的上策。”

此言一出,朝堂上即刻掀起軒然大波,武將派係的代表宋天臨首先發難:“陳相此言差矣!我國雖物阜民豐,但連年征戰已令百姓疲憊不堪,再提以戰養戰,豈非雪上加霜?”

沈清秋坐在龍椅上,嘴角勾起一抹淺笑,看似疑惑不解,實則胸有成竹。

“陳相所言之策略,朕有些愚鈍,尚未能完全領悟其精髓,請陳相明示。”

陳中書心中明鏡似的,知道沈清秋此舉意在探底,也為了彰顯自己的主張更為高明,於是不吝賜教:“以戰養戰,簡而言之,即通過戰時資源的合理調配與利用,促使後方生產、經濟不斷加強,反哺前線,形成良性循環,以戰促進國力提升,非單純依賴戰爭掠奪也。”

話音剛落,朝堂上的議論之聲再起,而沈清秋的臉上卻露出了恍然大悟之色,讚道:“高見!此計確有獨到之處,既考慮長遠,又兼顧現實,確為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