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重生:科舉文男主竟是我爹

第225章 繡莊

此次學子請願,主要還是因為大興縣死了兩名年輕的童生。

若非是鬧出人命案來,也不會將此事鬧得沸沸揚揚。

所以謝修文與馮樹商議之後,決定先去大興縣。

臨近湘州府時,謝修文與馮樹開了個小會,自己先一步帶著護院小廝輕車簡從,他要先去一趟此事的爆起點:大興縣。

謝修文換了一身布衣,頭上也是戴了布巾做普通百姓打扮。

豆子和陳爽二人則是先一步去了客棧,李山和李寺隨謝修文一同去了本地學子們常去的茶樓打探。

晚上,幾人在客棧會合。

豆子定了三間上房,幾人倒是住得挺寬敞。

“老爺,小的今日打探到死的兩名童生,一個叫費起,一個董泰,二人都是大興縣有名的才子,尤其是董泰,據說是十三歲就考中了童生,去年他考秀才落榜,今年再試又落榜,這才心生疑惑,然後與費起一起想要弄清楚為何落榜。”.

“這個董泰的學問如何?”

“小的沒有直接去詢問他的同窗和先生,但是從跟他接觸過的一些販夫走卒都有一些了解,據說當初教他的先生曾說他有考中榜首之才。”

言外之意,這秀才功名,他當是囊中之物。

可結果卻是名落孫山,的確是出乎意料。

謝修文手裏頭拿著的是本次大興縣取的四十名秀才,總不能這四十人都是其它地方過來的吧?

而且既然這個董泰有著神童的名號,總不能至於連前四十名都考不中。

李山低聲道:“老爺,小的特意去衙門那邊走了一圈,今年取的這四十名秀才,至少有半數都是本地的童生。”

謝修文突然嗤笑:“這就更奇怪了。看來這董泰落榜一事當真是另有內情,隻是不知道院試時的那些考卷是否還都保留完好。”

李山心頭一動:“老爺是擔心有人會從中作梗?”

“我就怕對方的手段高超呀。明日你們想法子去拿到有董泰署名的一些文章或者是平時練的大字,府城那裏肯定是要去的,不過反正都案發這麽久了,也不急於一時罷了。”

“是,老爺。”

謝修文現在已經有了懷疑,隻怕湘州府此次院試,不僅僅是有冒籍一事,更可怕的,還有科考舞弊!

若是如此,那湘州府學政這官可就做到頭了!

事涉其前程性命,想必也早已做了各種準備。

謝修文現在將自己放在學政的身份上,若是自己主持的院試出了這等大事,當如何推責?

又或者,當如何善後呢?

打發其它人都回去休息,謝修文這才拿出自己在京城時就已羅列好的一張關係網。

從湘州刺史,到各級縣令,謝修文都一一做了備注。

大興縣令與刺史並無親眷關係,但是他查到這位縣令有一個妹妹在幾年前被送入京中,具體進了哪一位貴人的家門,還得再去細細打探才是。

謝修文苦笑一聲,這水還真是渾哪!

他都還不曾真正地接觸到冒籍一案的卷宗,就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極深的旋渦了。

但願,沒有他想像得那麽糟糕,要不然,這差事他無論辦得漂亮與否,回京後他可能隨時性命不保了。

另一邊的京城,謝容昭也沒閑著。

這兩年,劉若蘭開始以給女兒攢嫁妝的名義,在京城買下了兩間鋪子,但是顧慮到了謝修文的官聲,所以這兩間鋪子都是再租給別人做營生的。

因為地利位置好,所以這兩間鋪子每年的進項也有幾百兩。

謝容昭自己弄了一個繡莊,這繡莊就是落在她自己名下的,在官府備了案,外人也隻以為是謝修文給女兒置辦的嫁妝。

實際上,這都是謝容昭自己張羅的。

裏麵的繡娘都很普通,謝容昭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請多厲害的繡娘進來做事。

如果真要弄得那麽高端,隻怕她自己的投入也很很大,以她的財力還支撐不起。

況且,若是做達官貴人的生意,就算是她背後有威信侯府撐腰,也一樣不易。

京城最不缺的,便是貴人。

謝容昭這繡莊,召的都是普通的農女農婦,做工用的布料大多都是以棉、麻為主,而且做的也都很簡單的花樣子,有些成衣做出來了,也不急著往外兜售,反而是放在櫃子裏鎖著,待大主顧上門來,便拿出來做一番介紹,如此,便有了陸續不斷的定單。

用謝容昭的話,這叫樣衣。

謝容昭從一開始就不走尋常路,她這繡莊裏頭掙的還是富貴人家的銀錢,但是這衣裳又並非是給那些貴人們穿的。

繡莊承接的大多都是富貴人家的訂單,是專門給府裏頭的下人們做的。

各府有各府的規矩,基本上京城各官府的仆從們穿的都是棉衣,也有的會穿細葛布,這得看什麽時候。

別小看這些仆從們,他們的衣裳雖然便宜,但是量大呀!

公子小姐們的一件衣裳錢,往往就能夠闔府的下人們人手一件了。

有些府邸是因為下人的數量太大,有的仆從百來人,就算是自己府裏頭有針線房,也是做不過來的,再說了,那針線房主要服侍的是主子們,可不是專門給下人做衣裳的。

當初謝容昭就是瞧準了這個商機,再加上有高氏和定國公府那邊的介紹,不出兩個月,便將全京城八成的富貴人家的單子接下來了。

當然,主要就是接得下人衣衫。

別小看這些,一年四季,那可是都有講究的。

各府與各府的仆從穿的衣裳不同,顏色、款式、布料、甚至是家徽等等,承接了這麽多的單子,謝容昭這裏的活計自然就多了。

繡莊幹脆就在城外的莊子上也開了一處,不過不必非得讓這些女子們來莊子上做工,可以領料回去在家做,但是一旦發現有偷工減料的,不僅要扣工錢,往後也就不會再和這樣的人家有任何往來了。

沒人知道,在京城名聲不顯的一處繡莊,竟然養活了上百人。

這上百人背後,又是多少個家庭?

繡莊的用處,顯然不止於此。

“小姐,奴婢今兒去安和街宋家送衣裳去了,聽宋家的下人們說,宋大人這兩年專寵一房從湘州府來的小妾,聽聞她兄長還是一位縣令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