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三百二十五章 東北新軍齊聚

第三百二十五章 東北新軍齊聚

程李係急著在兩江與浙江等地搶地盤,顧不上北方局勢,倒是給袁世凱再一次的機會,他的夙願終於實現了。

1911年11月20日,資政院通過了攝政王載灃提名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兩天後,袁世凱浩浩『蕩』『蕩』地率領大批衛隊,威武而顯赫地到了北京。

11月24日組成了責任內閣。內閣名單是: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外務部大臣梁敦彥,副大臣胡惟德。民政部大臣趙秉鈞,副大臣烏珍。度支部大臣嚴修,副大臣陳***(辭不就)。陸軍部大臣王士珍,副大臣田文烈。海軍部大臣薩鎮冰,副大臣譚學衡。學務部大臣唐景崇,副大臣楊度(辭不就)。***大臣沈家本,副大臣梁啟超。郵傳部大臣楊士琦,副大臣梁如浩(梁士詒署理)。農工商部大臣張謇,副大臣熙彥。理藩部大臣達壽,副大臣榮勳。

上麵這個名單中,有許多君主立憲派的人物,如梁啟超、張謇都名列榜上,不過大部分的職位都空著,都不願意接受,可見袁世凱的這個內閣不太靠譜,信任度不高。

袁世凱的用意是想吸收他們作為君主立憲和責任內閣的點綴品,借以表示他的內閣已不同於舊的清『政府』。

之前袁世凱已經致電程德全與錫良、李安生,希望能夠推動這幾位地方大員到京城任職,更是許下了民政部大臣的位子給李安生。

李安生在奉天拍了電報給袁世凱,也沒有多說什麽,光是從奉天發出電報這一點,就讓袁世凱嚇出了一身冷汗。

袁世凱內閣成立後,宣統的父親載灃就解除攝政王地位,而恢複了他的醇親王封號退歸藩邸。

這個全新的組成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清廷的軍事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最切實的基本問題。

老袁精明的很,如果不能控製著軍隊,主持責任內閣也沒有用,所以他在組閣的同時,就要把北方和北京的軍事大權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他已經取得了近畿北洋各鎮和毅軍薑桂題等的節製調遣全權,可是北京城內還有軍谘府大臣載濤(宣統的叔父,載灃的兄弟)統率的禁衛軍,這個禁衛軍在北京就足以使袁不敢恣意作為。這支禁衛軍是載灃做攝政王放黜袁世凱以後組成的,可以說組織這支軍隊的目的完全為了保護滿族親貴。禁衛軍全是滿人,他們待遇好,訓練好,裝備也好。

袁世凱組閣後便向清廷建議,革命軍大敵當前,為了振奮軍心,為了鼓勵士氣,禁衛軍應該起一種倡導和示範,皇族大臣也該為臣民表率,所以應由皇族大臣率領一部分禁衛軍出征南方。

他的這個題目很光明正大,可是這樣一個提議,就足夠把載濤嚇得魂飛天外。載濤是出了名的膽小如鼠,他一聽袁世凱要點他為帥,立刻找到慶親王奕劻,求他向老袁說情,這一遭免了他的“軍役”。

在滿洲皇族親貴中,奕劻是最和袁世凱有交情,奕劻貪財,袁能投其所好,雖然隱居洹上,可是仍不時對奕劻有所報效,因此奕劻任內閣總理大臣時便曾對載灃兄弟宣稱,這個總理大臣職務非交給老袁不可,因此奕劻和袁世凱是很親近的。載濤的請求正合了袁的希望,他同意不調載濤上前線,同時也接受了載濤辭去軍谘府大臣的職務,並立即推薦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繼任軍谘府大臣,於是禁衛軍的統率權也由皇族手中移轉到袁係手中。

除了安置徐世昌為軍谘府大臣外,並且從漢口調回來馮國璋。當時馮國璋是蔭昌下麵的第一軍總統,這個第一軍是一個戰鬥編製,為了對南方革命軍作戰編組的,下轄第六鎮(統製李純)、第二鎮的第三協(協統王占元)、第四鎮的第八協(協統陳光遠)。

老袁調馮國璋回北京,派他為禁衛軍軍統,以切實掌握禁衛軍軍權。同時調第二軍總統段祺瑞署理湖廣總督兼統馮國璋的第一軍,駐節孝感,全權主持前線和革命軍作戰任務。

此外老袁把自己帶進北京的衛隊編為拱衛軍,派段芝貴為拱衛軍統領,負責北京城內的護衛責任,而把原來的禁衛軍調到北京城外駐紮。

老袁從歸隱洹上到臨危受命,再度出山,對他一生來說,是一個最重要的際遇。

此刻外有英國支持,內有大權在握,誌得意滿。

他可不打算對李安生等人吝嗇,之前成功的嚇住了革命黨,並且忽悠住了對方,此刻到了打擊革命黨人的時候,前提便是要讓李安生等這幹地方實權派暫時依附於他,彼此相安無事。

要想“削藩”,要等他的大權穩固之後。

於是,段祺瑞的北洋軍開始向武昌發起了激烈的進攻,一連幾日,都是槍林彈雨,生死相搏,雙方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東北與兩江的沉默,也讓袁世凱鬆了一口氣,隻等剿滅了革命軍,便開始逐步的收回地方權力。

他哪裏想到,李安生一直在忍讓他,一步步的讓他走到了李安生為他設置的陷阱之中。

好了,現在老袁是徹底跟清廷捆綁在了一起,要是老袁你要跟清廷共存亡,那就隨你吧。

老袁好不容易坐上了內閣總理大臣的位子,卻並不知道,其實這個位子並不穩固,反而危機重重。

本來他樂得自在,遊刃有餘,在老家指點江山。

而此刻,他接收了清廷的大部分權力,那就等於,他要負起所有的責任來。

12月2日,東北新軍第二十鎮發動了兵變,這場兵變的對象卻是來自北洋派係的軍官,凡是忠於北洋的軍官盡數被殺被擒。

而同天夜裏,吉林新軍第二十三鎮也爆發了『騷』『亂』,但『騷』『亂』的規模很小,孟恩遠等一***忠於清廷的軍官同樣被鎮壓。

如此,兩鎮軍隊的兵力都集中到了東北手中。

而東北是誰的東北?

李安生、新軍第六鎮統製吳祿貞、新軍第二十鎮統製張紹曾、新軍第二十四鎮統製藍天蔚、新軍第二十七鎮統製張孝淮、新軍第二十一鎮統製李持國、新軍第二十二鎮統製解冷、新軍第二十三鎮統製王伏白以及剛剛成立的新軍第二十八鎮統製蘇凱,齊聚於奉天,商議大事。

而大堂上,燈光的暗處,端坐著一位年邁的大員,錫良眼神炯炯有神,仿佛胸中激『蕩』著什麽一般。

中國要想富強,當從東北始,而東北要想崛起,當從堂上的這幫人開始。

孟恩遠等人已經被正法,在大是大非麵前,沒有心慈手軟,李安生上來就大開殺戒,也讓吳祿貞等人感到震驚的同時,帶著些興奮。

李安生是個公認的鐵血人物,要是能夠由他來主持東北大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吳祿貞與李安生一同在間島打擊日本人,並肩作戰過,也互相了解,也正是在他的力勸下,張紹曾與藍天蔚等人才決定以李安生馬首是瞻。

畢竟,他們是軍人,隻管打仗,而治政能力,無疑是李安生最擅長。

錫良正式的宣布交權,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之前吳祿貞提出發動兵變,直入關內,攻擊北京,但是顧慮重重,東北新軍之中最大的派係還是李安生的勢力,李安生遲遲不表態,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張紹曾所率領的第廿鎮,本是從北洋六鎮各軍中抽調一部分合編的,它的高級將領雖具有反清的革命意識,可是中下級軍官仍然是北洋軍係,他們是唯北洋軍之命是從的,而吳祿貞的新軍第六鎮雖然大部分都是吳祿貞的老部下,也能信任,但還是有一部分死忠於北洋軍的軍官。

這次李安生發動雷霆手段,一舉將孟恩遠拿下,並且肅清了新軍第二十鎮的北洋軍勢力,讓人看到了他的能力。

而相應的作戰計劃也擬定了出來,那就是黑龍江兩鎮新軍迅速在鐵路要地以及險要之處布防,防止俄國人趁火打劫。

吉林新軍則鎮守長春,與正在籌建的新軍第二十九鎮一同防範小日本,實際上,王伏白已經迅速將一幫老兄弟充入吉林新軍第二十三鎮,升格為大鎮編製,戰鬥力可並不弱,假以時日,足夠死死壓住小日本。

新軍第二十九鎮同樣是美械編製,統製是之前的第三鎮協統盧永祥。

奉天等地的駐防交給了藍天蔚的新軍第二十四鎮。

而南下入關配合吳祿貞第六鎮作戰的將是張紹曾的新軍第二十鎮,以及蘇凱的新軍第二十八鎮。

張紹曾的第二十鎮同時也將跟隨錫良一同前往熱河等地宣撫,平靖地方。

從各鎮抽調出來的騎兵部隊都將跟隨錫良到內外蒙古巡視,李安生可不想讓外蒙古從中國分離出去。

自從辛亥革命之後,列強各國就蠢蠢欲動,日本暗中資助革命黨人,英國支持袁世凱,德國與美國則支持李安生。

貪心的***子,則直接將目光放在了內外蒙古,恨不得立即將蒙古吞下去,已經開始了加緊滲透。

遲則生變,李安生對內外蒙古形勢的預判,讓錫良很是滿意,這才有錫良的宣撫蒙古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