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夏家內裏的烏遭
許瑤受邀參加縣城的文學創作講習班了,整個鎮也隻有這一個名額,能落到她頭上,主要是因為順安市文化館早就注意到她,並把她列為了重點培養名列。
從七十年代末,各縣文化館專門負責抓群眾性的業餘文學創作組織輔導工作,舉辦文學講座、講習班、改稿會、筆會,以此挖掘培養新人作者。
許瑤雖然專題供稿才剛起步,但是因為順安日報近來反響不錯,一直受到縣文化館的關注,上次許瑤那篇以農民夏末秋收為題材的敘事散文,很快引起了上麵的重視。
本來廖紅梅還想等許瑤高考後,再征詢許瑤的意見要不要參加,沒想到會突發這種狀況,隻能趕緊告訴韓主編實情,免得順安日報損失了這麽有潛力的好苗子。
收到這個消息許瑤也很意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文學流派的多樣性和思潮的活躍度都有所增加,很多作者也是在這一時期被挖掘,像是莫嚴、裕華、蘇彤大批年輕作家橫空出世,猶如群星閃耀。
許瑤拿起筆杆子寫作隻是為了掙錢,沒什麽遠大的抱負,也根本沒想到會迎來這麽大的機遇,這倒讓她對未來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思考。
坐著拖拉機回到家,趙春蘭已經等著了,顧城送下她連飯都沒留下吃,就趕緊回單位去了。看到許瑤進門,趙春蘭趕緊上前,焦急詢問道:“瑤瑤,怎麽樣了?報社的人好說話嗎,沒欺負你吧?”
許瑤搖搖頭,牽著趙春蘭坐下:“沒事兒,他們已經把錯發的報紙都撤回了,明天還會發道歉聲明。”
趙春蘭鬆了口氣:“這就好,這些人做事也太大意了,查都不查清楚,就敢胡亂往上寫。”
其實就算是失憶,趙春蘭潛意識裏還是會流露出一些普通農村婦人不會有的知識素養,就比如說她識字,像劉英紅、田秀娥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劉英紅的家庭條件相對要好些,也沒念過幾天書,十個字裏有八個半就不認識。
可趙春蘭卻是認識的,光是路過報攤掃了一眼就意識到報道有問題,從這一點來看,她肯定是受過教育,隻是具體到什麽程度就不知道了。
許瑤沉吟片刻,把心裏的打算說出來:“娘,等我考上大學就帶你和軍子一起搬到城裏,你願意嗎?”
“搬家?”趙春蘭像是受了驚,握著許瑤的力氣都大了幾分:“那不就是分家了,你爹肯定不會同意的!”
“不說他,單說你,願意嗎?”
趙春蘭斟酌了一下,考上大學就意味著許瑤要到另一座城市,以後或許一年都見不上幾麵,她肯定是舍不得,可跟著去住在那兒,在鄉下她可以種地,納鞋底,補貼家用,到了城裏那麽大,帶上他們娘倆純粹就是給許瑤添累贅。
她想到就覺得心裏發虛,搖搖頭輕聲道:“瑤瑤,娘哪兒都不去,就在村裏挺好的,你要是考上了,抽空回來看看娘就行。”
許瑤抿了抿唇,現在她的錢還沒攢夠,搬到城裏的計劃顯得太遙遠,等到她攢夠足夠的錢,再來說服趙春蘭要容易得多,點點頭,沒再多說。
起身張羅著把顧城提來的牛奶熱了,這可是個稀罕貨,不光可以直接熱著喝,剩下的和麵的時候加進去,烙餅也會充斥著奶香。
娘倆說說笑笑,誰都沒注意到,窗外許筱就這麽聽著兩人的對話,眼底沉得發暗。
......
當天夜裏,劉英紅從娘家回來了,許瑤是被一聲怒罵吵醒的,朦朧間,她坐起身掀開窗簾朝外看去,大房家燈亮著,劉英紅說話嗓門本來就高,這會兒更是響徹了整個院子。
天雖然沒有大亮,但已經泛起淡淡的魚肚白,夜色與清晨交織,有一種混沌初開的美。
許瑤穿起衣裳去了大房,進門就見屋裏坐滿了人,許老太見她來了,揚手把她招到身邊,劉英紅攥著拳頭坐在桌旁,胸口起伏牙根都快要碎了,儼然氣得不輕。
“行了,發這麽大的火有什麽用,得虧這門婚事還沒過定,也不用再相看了,回頭跟你那位親表姐說一聲,就這麽算了吧。”
許老太說話慢悠悠的,尤其把“親表姐”那三個字咬得緊。
劉英紅的臉肉眼可見漲得通紅,憤然難平:“當初姑娘時候,她嫁人被打得活不成,是我收留的她,背著家裏人給了她五塊錢貼補,現在反過來咬我一口,真是一腔好心喂了狗。”
“她這種就是恨人成事盼人窮,瞧見你過得比她好,紅眼病犯了,故意攪事,得虧這回你聽娘勸,回去問清楚了,要真叫少偉娶個大著肚子的女人回家,才是留了禍害。”
許立仁最開始他就覺得這門婚事不太行,劉英紅一心要撿高枝攀,世上哪有那麽多便宜等著你占,人家那麽好的家庭,內裏要沒點兒烏遭,能輪得到你?
許瑤坐在這兒半天,也聽明白了,心裏暗暗感慨,看來前世夏蓮蓮懷的頭一胎還真的不是許少偉的。
結婚那會兒月份小,光看身段也瞧不出來,生的時候預產期早了兩個月,都以為是早產也沒多想。一直到傳言流出來,許家人才有所察覺,可那會兒孩子都周歲了,許少偉這口鍋隻能背下去。
至於這傳言,夏家做賊心虛,肯定不是他們放的風聲,八成也是劉英紅的親表姐故意泄露出去,專門惡心人。
好在這回提早打聽清楚了,沒再被人裝進套子裏。
現在許瑤好奇的是,夏蓮蓮肚子裏懷的孩子到底是誰的,為什麽孩子爹不聞不問。
這個疑惑不光是許瑤,許老太也有:“夏家那閨女懷的到底是誰的,你打問清楚沒?”
劉英紅歎了口氣,提起來都覺得晦氣,壓低聲音道:“下鄉知青裏的一個,當初全村人都瞧出兩人不對勁兒,走在路上都拉拉扯扯的,夏老大是個沒腦子的,一心想叫姑娘往上走,以為就算知青回城裏也會帶著夏蓮蓮一起,沒想到人家離開時連個屁都不放,悄悄卷鋪蓋走了,給夏家留了個爛攤子,同村人離得近嘴上不說,心裏都跟明鏡兒似的,沒人接那燙手山芋,他們就往遠了張羅,尋摸上咱們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