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縱橫大漢

第116章 器械奇才蒲元(下)

第116章 器械奇才蒲元(下)

諸葛亮聽了伊藉的話心中不免一驚,待他看了設計圖後,心中的震驚更是無法用言語形容。設計圖上的設計非常的巧妙。有些地方隻有用異想天這詞來形容,不過這異想天開又是開的是合情合理。非常難懂的地方,還詳細的標起了注名。很難想象這完美的構造是出自於一個十八歲的青年。

諸葛亮看完這設計圖後,不由自主的問道:“繪此設計圖的人是何人。”

伊藉回答道:“是一個叫蒲元的年輕小夥子。”

“什麽,蒲元”諸葛亮吃驚的喊出聲來,他急忙再次問道:“的確是蒲元?沒有錯?”

伊藉奇怪的看了一眼,有些失態的諸葛亮,點頭確認道:“他是說他自己叫蒲元,扶風人氏,這有什麽問題嗎?”

諸葛亮這時,也發覺自己失態了,趕忙搖頭說道:“沒有什麽問題。勞煩伊藉將他叫來,我有事情問他。”

伊藉點了點頭,就讓一個下人去把蒲元給找來了。

諸葛亮此時的心情就別提有多高興了。蒲元是何人,他豈能不知曉。蒲元在後漢時期對科技貢獻相當的大。後又創造翻車(即龍骨水車)、指南車等。其中翻車、指南車所使用的機械原理更是比國外早一千七百八十年。

可是由於儒家思想害人。一代奇才,能工巧匠,卻被世人誤解為隻會投機取巧的無能之人,令人實在惋惜。

而諸葛亮此時需要的就是這種人才,他腦中的活字印刷術,造紙術等等。這一切都需要一個頭腦靈活,手藝極佳,極具創新能力的人才,才可以讓這些技術提早問世,造福百姓。而蒲元所有的條件都非常的符合,是不二的人選。

不一會兒,一個眉清目秀的俊俏年輕人走了過來。諸葛亮見後心中暗自一笑,原來是他。

蒲元對著伊藉行了一禮,問道:“不知伊藉找蒲元來有什麽事情。”

伊藉微笑的回答道:“是我家軍師有事情問你。”

諸葛亮下馬,走到蒲元身旁問道:“蒲兄弟的腿好了嗎?”

原來此人就是上次在諸葛亮巡查的時候,救助的那個為被蛇咬的青年男子。

蒲元疑惑的看了諸葛亮一眼,暗想道:據華老神仙說,救我的三個人中還有一個沒有見過的就是其義子諸葛亮。此人又是漢軍的軍師,那他……

想到這裏,他本能的下跪謝道:“蒲元多謝大人的救命之恩。”

諸葛亮馬上扶起了他,說道:“蒲兄請起,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接著他向他的衛兵要了一把連弩,交給蒲元,問道:“此物稱之為‘連弩’可單射也可連發,一次性發射十支弩箭,威力極大。不知蒲兄是否可以將其改良一下。”

弩的起源很早,先看同時擊發數矢的弩。一張大弓,同時擊發兩箭或三箭,這在秦漢時期已經出現,《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請令強弩傅兩矢外向。‘傅’,通‘附’,附著,《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焉傅’可證。把二矢同時附在弩機上,當為一擊而同時發射兩矢的弩。《後漢書·耿純傳》‘選敢死二千人,俱持強弩,各傅三矢,使銜枚間行’。此當為同時發射三矢的弩。曹丕《飲馬長城窟行》發機若雷電,一發連四五”,說的也是一擊而發四、五矢。明《武備誌》卷103所載神臂床子連城弩,可同時發射四、五隻箭。這是我國古代關於“連弩”這個專用名祠的的第二種意思,即指同時發射二矢或多矢的弩。

前人的床弩有很大的不足之處。第一,床弩不可能同時擊發很多矢。發箭應對準目標,也不是很精準!第二,一弩同時發射多支弓箭後,即一支弩機的動力平分多份後,其射程不是很遠,沒有多大的殺傷力可言。第三,這種笨重的弩床難以攜帶,根本不適宜南征北伐的地理條件,不好翻山越嶺,隨身攜帶。第四,這種弩所用的矢,其長度在三尺以上,威力不是很大。”。

再看前人連續發射的弩。這又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在弩**架兩張弓、或三張弓、或四張弓,戰時可利用搖柄繩軸事先張弓扣箭,一般是由一名職業射手發射。發射時雖有先後之分,但這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連續發射”。

諸葛亮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教訓之後,花了很大的力氣,設計出可以連續射出十箭的連弩,號稱“諸葛連弩”。這個“諸葛連弩”使用的弓箭可以長達八寸,能連續發射十矢,基本符合了軍隊的使用訴求,而且又極為輕便,步兵、騎兵都能隨身攜帶,適宜在大範圍內攜帶作戰。

但是,由於研製出來的時間並不是很長,還沒有大規模列裝於軍隊中。諸葛亮見浦沅在這方便很有才能,於是想讓他再改進一下,使弓弩的威力更加的強大。

蒲元接過‘諸葛連弩’左右觀察了一番,雙眼閃出欣喜的神色,當下也不理會諸葛亮等人。直接坐在地上,細細地研究了起來。

諸葛亮看著蒲元大大的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這玩意看起來簡單,製作起來非常的麻煩。諸葛亮當時製造這‘連弩’的時候,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將其製造出來。

而蒲元隻是用了幾盞茶的功夫,就將他長時間的研究成果,連續拆了三遍,又裝了三遍。就向小孩子玩過家家一樣簡單。

良久,蒲元起身語破驚天的說道:“這玩意做的比較精巧,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隻要給浦元三天的時間,浦元即可將其改良為一弩五十發,不但不減少射程,反而可加十至二十步射程。”

諸葛亮聽蒲元如此一說,心裏不禁樂開了花,太牛逼了。若是真的可以向蒲元所說的那樣,連弩兵的威力足足可以提升好幾個檔次。到那時就有必要重新組編一隊特種部隊,各個佩帶連弩,以連弩作為武器,到時那連弩一定會成為劉勳軍的標誌之一。

如果有人現在注意諸葛亮的眼睛,一定會發現此時他看蒲元的雙眼,冒著精光。

諸葛亮知道蒲元是一個非常想得到他人賞識的人,不然蒲元也不會毛遂自薦的向伊藉推薦自己,擔任學院的總設計師,從而顯示自己的本事。

一想到這裏,諸葛亮就馬上向蒲元下達了招賢令,他說道:“蒲兄弟,汝一身技藝如此精湛。何不為國家出力,為大漢子民效力。吾主‘左將軍、荊州牧’仁義無雙,愛民如子。如果汝可投入吾主帳下,為吾主效力,定可發揮你一平生所學。”

蒲元聽了諸葛亮這一番話,神情又立刻黯然下來。

他無奈的歎了口氣道:“非蒲元不願為大漢效力,而是在世人眼中均的這一身本領都是投機取巧,無一人賞識。空有一身本領而不能用,隻能做一些小巧的玩物來度日。可悲啊,可悲啊。”

蒲元的語氣中充滿不甘和無奈,但更多的還是不解。不解世人為何如此愚昧,隻是盲目的相信‘聖人之言’,而不相信這事實存在的真理。

諸葛亮也感到了蒲元心中的不甘,對於他的情況也十分的同情。在他的眼裏儒家學說製內有餘,禦外不足。對與後世的各個朝代危害相當的大,其中有利的卻是少之又少。

而蒲元的發明如果沒有孔孟之道的壓迫。絕對可以造福著千秋萬代的中華百姓。就連現代的長江三峽水電站、黃河小峽水電站、黃河烏金峽水電站等等這些發電的原理,都是從蒲元所發明的水車機械原理上所引發出來的。

隻是在漢朝,別人一點也不尊重蒲元的發明,導致這些利國利民的魂寶消失與世間。

諸葛亮知曉蒲元現在缺的就是一個人的支持與鼓勵。他拍了拍蒲元的肩膀鼓勵道:“蒲兄弟,別灰心。無論別人怎麽看你,在我諸葛亮的眼中,你的本領不亞於孔孟二人。他們的本事最多隻能讓人明白事理,而你的本事卻可以造福萬民。世人都說你一身所學是投機取巧,那你就更要努力,用實際來證明你的本能,是可以讓天下百姓生活的更好,可以讓他們過的更幸福。讓世人知道你學的不是投機取巧,而是真正造福與民的本領。”

蒲元聽了諸葛亮鼓勵的話語,雙眼露出堅定而自信的目光。他對著諸葛亮恭敬的拜道:“蒲元謝過先生教誨,日後一定用自己的本領多做對百姓,有利之事。”

諸葛亮見蒲元的雙眼充滿了自信,在次說道:“不知蒲兄對我的提議如何?孔明可以敢擔保吾主一定不會虧待你,一定讓你的本領得到合理的重用。”

蒲元本就想投入一方諸侯的帳下,讓自己的本領有所發揮,而且他還聽說,劉勳立誌匡扶大漢,很重視賢才,故而對諸葛亮所說的話,並沒有半點疑義,他點頭道:“蒲元求之不得。”

諸葛亮聽到後,高興萬分,當即任命蒲元為器械從事,專門負責製作兵器器械,並報請劉勳批準。

轉眼間已到了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的春天,各地的諸侯那是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