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嫁權宦

第234章 爭吵

周文毅被人拖到了城外的亂葬場,在宮裏的人離開後。

有一張臉出現了。

他看著泡的惡臭又髒兮兮的周文毅屍體,眼底露出嗜血的狂。“你們都死了啊?那豈不是隻有我活著,我是不是要替你們報仇?”

有人朝這裏走過來。

那身影馬上消失。

第二天一早。

青黛一路淺笑來到了棠院,“夫人。奴婢告訴你一件好消息。”

“昨晚的事情成了?”

“下了藥了。”青黛站在廊下露出得意的笑容,說話間笑容一點一點褪去。

“奴婢過去的時候,她們二人還在計劃明天來府裏賠禮道歉,還說要把那男子裝扮成丫鬟的樣子帶進來。”

春熙忍不住啐罵:

“豬油蒙了心的惡毒東西。你就該當時殺了她們。”

“那未免太便宜她們了。”青黛的目光望向了遠處,“我就要她們自食苦果。”

錦衣衛的人又過來告訴蘇如棠。

說是周文毅死了。

屍體被詔獄的人拉到亂葬崗。

再次聽到周文毅的名字,蘇如棠恍如隔世一般。和周家的恩怨也到此結束,“死了就死了吧。原本和我也沒有什麽關係。”

“指揮使大人說周文宴失蹤到現在都沒有找到。”

蘇如棠也沒有放在心上。

“看他的造化吧。”

蘇如棠想到的是了然大和尚,必須要在今年醫治好殤棄的臉才行。

“叫獨活去打聽了然大師父到了哪裏?催他早點回京,跟著那太上皇有個什麽樂趣。”蘇如棠嘴裏說著抱怨的話。

青黛應了一聲離開。

有丫鬟送來了一封信,蘇如棠打開一看是龍玉寫給她的信。約她後天去護國寺賞梅花,龍玉用了一個印記。

蘇如棠看了就知道這是有事情跟她說。

她讓丫鬟告訴送信的人,就說後天必然會去護國寺。

禦書房也很忙。

彈劾五皇子的折子像雪花一樣。

都是說他在初夏還沒收割的時候去江南下令農田改成桑田,令無數農人顆粒無收不說,還導致今年災害江南收不到稅糧。

江南收不到稅糧,其它地方可想而知。

簡老爺子這些日子身體不好,如今在家裏起不了床。沒辦法上朝,有心也出不了力。

沈中書和博落回、成王爺、康王爺四個人坐在禦書房。

殤厭站在不遠處。

隔著簾子,皇帝正在打坐。他說得要趁著這段時間修煉,否則怕耽誤了進度。

“這次的事情怎麽過了半年才到京城?”沈中書故意把折子放在最上麵,“之前竟然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江南的節度使也沒個說法。”

成王爺拿了折子一看。

麥子還沒有成熟,江南實行五皇子的命令執行農田改桑田。

老百姓自然不願意去年秋冬天種下去的麥子,眼瞅著過一個多月就是收成了,這會卻要被踐踏割掉種桑樹苗。

老百姓不樂意。

上麵的命令很難推行下去。

五皇子知道離國的綢緞給離國帶來巨大的收益,他調派了附近軍營的將士們騎馬踏苗。

無數官兵騎馬進了麥地。

有的直接叫衙役趕著牛進了麥地,開始耕田。

民以食為天。

老百姓最是愛惜糧食,不是不遵守上麵的告示。隻要再給他們一個多月的時間,待麥子收割了改為桑田就行。

不少老農看不得麥子被踐踏。

跑進了麥田裏,雙手張開躺在地上。

馬蹄驚起。

將士們本來心有不忍,奈何軍令難違。

五皇子下令,遇到造反的刁民,一律格殺勿論。

說是桑田利於國家,豈可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跟國家大利較量。這次農改桑的運動,死在馬蹄子下麵的刁民就有幾百人。

被抓的還有一千多人。

皇帝知道這件事情。

他聽說有想造反的刁民阻礙農改桑,危害大周國家利益。煽動刁民鬧事,還下旨讓五皇子從嚴處理。

蘇侍中那時候提出派戶部大臣過去查看。

被皇帝斥責了。

沈中書當做不知道這件事情。

現在被其他幾個皇子攛掇死了的老農子女來鬧事,還讓江南的學子寫了陳情書。

博落回看到了折子氣的忍不住開口:

“數千條人命,一句造反的刁民就給定罪了。老百姓不過是為了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不會踐踏,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件事情一定要嚴查。”

沈中書故意咳嗽了一聲,看向了成王,卻見成王好像是局外人一樣坐在那裏閉目養神。

“五皇子當時做的也沒錯。叫人先抓人關起來,再一個個地嚴查。該處置的還是要處置,誰知道有百姓在有心人的唆使下鬧了起來。

那些老百姓拿鋤頭去打馬頭,你說馬都是些畜生驚了自然滿地亂跑。”

沈中書說得有理有據。

皇帝在簾子後麵點點頭,很高興沈中書的識大體。

“中書大人一句輕飄飄的在有心人唆使下鬧起來說的好。在誰的唆使下,有沒有證據說有人指使老百姓鬧事。”

博落回摁著腦門子,想起夏天有一次蘇侍中喝醉了酒。

嘴裏說了句,江南的百姓們苦啊。

當時,博落回沒當回事。

原來那些百姓死於官員的激進做派中。

沈中書麵色很難看,博落回的性子比蘇國公還要硬。仗著出生寒門兩袖清風,根本無所畏懼。

平等地噴每一個人。

“博侍中言重了。改農為桑是國策,必須辦。”沈中書話鋒一轉,看向了康王。“這件事情不是我經手,我也是就事論事。

老百姓損失的不過是一季的麥子,完全可以跟官府提出條件減免稅糧。

到了秋天,還能產絲賣銀子。

不能看眼前的利益,要著眼於長遠來看。政策肯定是好的,也是為了老百姓好才會推行。那些愚民沒腦子,偏聽信有心之人的挑唆鬧事。”

沈中書越說越激動。

“博侍中是在質疑皇上的政策嗎?”

一直不說話閉目養神的成王睜開了眼睛,“博侍中也就是心係老百姓,他寒門出生知道老百姓的苦楚。”

“我知道博侍中出生寒門。不是不給老百姓活路,是替老百姓想好了發家致富的路子。”

沈中書的話說進了皇帝的心裏。

他也沒有心思打坐了。

歪靠在榻上,不斷地點頭。

就差給沈中書鼓掌,看來隻有沈中書才體諒他當皇帝的苦心。

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老百姓啊。

博落回氣的快要笑了。

“沈中書說得輕巧。你也知道桑苗要到秋後才能產絲,產的那點東西換得回當年的糧食嗎?

老百姓等著夏天的糧食繳稅填飽肚子,還有夏天插秧秋天再收割的水稻。

你當老百姓家裏有多少存糧?還是他們把嘴巴縫起來,等著秋天產絲後再去吃飯。”

“青黃不接,說的就是初夏的時候。多少人靠野菜草根子充饑,江南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日子好點,但也沒辦法有多少存糧。”

“中書大人怎麽不把府上的糧食送去給老百姓,你叫人實打實的稅收全免,糧食發了下去。看看有哪個老百姓會跟政府的國策過不去。

百姓最怕跟官府的人打交道,讓他們不顧性命鬧事,必然是沒了活路。”

皇帝抬手將硯台丟了出來。

殤厭眼明手快,趕緊借力把硯台打歪了。

博落回出了一身冷汗。

硯台分明是衝著他來的。

沈中書站了起來。

想要怒罵博落回,這個死東西太不給他麵子了。

成王站起來打哈哈,“好了好了。都是公務,咱們和氣一點。”

沈中書頓時委屈起來。

“桑田的收入又不是進入我的腰包,也都是為了江南的老百姓。那些桑農得了便宜還要鬧事情,找誰說理去。

都說減免稅收,都說缺糧食。戶部就不缺嗎?

到了年底,各個部門都要銀子要糧食。你讓老百姓減免了,拿什麽給六部。”

眾人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