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贏!炮灰爹他成首輔了

第402章 差別待遇

謝容蓉去年也嫁人了,嫁的比謝容蘭要稍微好一點,家裏是書香世家,不過是在府城,不在高陽縣。

這門親事,還是程家人幫忙保的媒,謝老三又親自去了兩趟府城之後,這才定下來的。

謝容蓉的夫家姓牛,她嫁的是嫡三子,牛老爺是舉人出身,在府城也有一定的名望,牛夫人的爹以前也是官身,後來牛老爺兩次未中進士,便托了關係進刺史府裏尋了個差事。

如今熬了幾年,已經是從六品的司馬了。

也算是官宦人家。

謝容蓉嫁的是牛家三郎,牛三郎讀書不成,但是精通於算學,又喜歡跟銀子打交道,所以如今就是負責家中庶務,但凡是牛家的產業,基本上都要過他的手。

牛老爺一個月會詢問兩三回,看一兩回的帳簿,對這個三子還是比較放心的,基本上不插手。

牛家大郎二郎都在讀書,隻是目前隻有大郎中了秀才,二郎才隻是個童生。

牛三郎讀書雖然不成,但是自幼該讀的一些基本功課也都學了,如今打理著家中的產業,日子倒也過得充實。

謝容蓉嫁過來,不愁吃喝,而且因為有謝修文這個二叔在,謝容蓉在牛家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

牛三郎身邊也沒有其它人,隻是謝容蓉有孕後不久,他就收了一個通房丫頭,並且每回都囑咐人給她用藥,顯然是不打算要庶子庶女的。

謝容蓉心裏已經很知足了。

她也見識過了,知道但凡是家境好一些的男子,哪有老實隻守著一個人過的?

像她二叔那種,當真是少見。

而且牛三郎也隻是收用個奴籍的丫頭,這輩子翻不了身,她這個主母有什麽好防備的?

她現在就指望著自己能早日生個兒子出來了。

謝容蓉出嫁的時候,嫁妝比謝容蘭要更好一些,主要是因為牛家家境好,給的彩禮也多。

謝阿爺和謝修然一商量之後,就決定將這些彩禮都給她當陪嫁又抬回去了。

如此做派,倒也讓牛家人高看他們一眼。

謝容蓉自小就得父親的寵愛,原本謝修然最寵的是謝容蘭,隻是後來謝容蘭跟著謝秀英去府城住了幾年,父女倆沒有天天守著,這情份就淡了一些,尤其是後來謝容蘭又屢次惹禍,所以謝修然也就不那麽看重她了。

等到謝容蓉出嫁,謝修然又給貼補了一套首飾,算是做父親的一點兒心意了。

當年謝容蘭出嫁的時候,謝修文的官職還沒有這麽高,去年到謝容蓉出嫁時,謝修文已經是吏部尚書了,這各方關係過來送的賀儀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了。

打個比方,以前若是縣令給送上兩匹綢緞、一對兒銀鐲子的賀儀;那到了謝容蘭這裏的時候,那就是六匹綢緞、一兒金鐲子的賀儀了。

所以,一個三品實權大員的影響力,立馬就突顯出來了。

謝阿爺如今通透許多,再加上謝容蓉嫁的也是官宦人家,自然就想著要多陪嫁一些,這才體麵。

謝老三到府城來,也是有事要找謝容蓉。

這一回清丈的事,謝容蓉做的很好,她出嫁時陪嫁了一處田莊,為了方便打理,就給她選了離府城較近的地方,不多,隻有三百多畝,但是對於謝容蓉來說,也已經夠用了。

謝容蓉不僅自己積極配合,還主動勸說公爹要早做準備,還主動補上了一年的稅糧,此事被謝修文得知後,還特意派人給謝容蓉送了一封信過來。

實在是牛司馬的官職太低,而且謝修文身為吏部尚書,也不能犯忌諱,不好主動跟下官們聯係,以免給自己招禍。

謝容蓉收到信後,便將此事稟明了公爹,並且還將原信拿了出來,此事自然引得牛司馬一番誇讚。

就在他們收到信後不久,這刺史府裏的官員們就有了不小的變動。

牛司馬的官職未升未降,算是好的了。

接連有五位官員被裁撤,甚至有兩位還直接被下了獄,這個事兒,可是將牛司馬給嚇得不輕。

經此一事之後,牛司馬更是囑咐妻子要善待這個三兒媳了。

得虧當初聽了她的,要不然,這回自己也要遭殃。

謝老三過來,一是為了肯定一下謝容蓉之前做的事,並且再次表明謝家的態度;二來就是想要詢問她一下關於謝容萱的婚事。

謝容萱正在議親,目前有幾家人選都不錯,謝阿爺的意思是,讓她幫忙打聽一二。

事關自己的親妹妹,謝容蓉自然是一口答應下來。

“好了,我今日過來就是為了此事,若是有信兒了,就差人給老家那邊遞個話。我還有事,就先走了。”

“三叔不留下用個飯再走嗎?”

“不了,手頭上的事情不少,就不耽擱了,我還想著去一趟銘山書院呢。”

“好,對了,這是我給兩位兄長做的衣裳,也麻煩三叔給他們帶過去吧。”

謝老三眼神複雜地看了她一眼,還是接過來,悶悶地回一句:“你有心了。”

不得不說,謝容蓉這幾年的變化是真大。

不提她幼年時做的事,隻看這幾年,謝容蓉倒真讓人生不出什麽厭惡之心來。

就好比說同樣都是出嫁女。

謝容蘭隻會抱怨謝家不知道向著她,不知道為她做主,可她自己又為謝家做過什麽呢?

而謝容蓉就會聰明很多,她身處內宅,能做的不多,但是也盡量地做些力所能及的,比如說給長輩們做做衣裳,給兄長們做做鞋襪等等,如今出嫁了,還知道給兩位兄長做衣裳,就衝著這個,不知道比謝容蘭強了多少倍!

謝來旺和謝來福二人將家裏事情都安排妥當,這回誰也沒帶家眷,畢竟也不知道堂哥給他們安排的是什麽差事,得去了才知道。

謝來福腦子活,而且最要緊的是,他識字,念過幾年書,隻是並非是走科舉路子的料,所以後來就幹脆歇了,不讀書,在家種地,還能給家裏頭增加點兒收入。

到了京城,二人還頭疼不知道怎麽去找人呢,就被一起的宋家人提醒道:“你瞧,那邊兒不是謝府的方管家嘛,定然是來接你們的,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