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教貞

第220章 文明發展的基礎

第220章 文明發展的基礎

在寒暄了一番後,一行人就順著大門一邊的側門走進了書院之中。不是不想從正門進入,隻是眼下還不是開館的時候,按照古代的習俗,這個時候正門可不能亂開。

至於那些被這邊的動靜給吸引過來的遊人和士子們,看著那大開的邊門卻不約而同地都是一臉羨慕和好奇之我以。隻可惜,別說有長孫無忌在,就是沒有也沒人敢亂來。

等一行人進了書院之後,頓時就發現這裏麵的環境與風景,明顯要比外麵還要好上幾分。不光是蝗災的痕跡少了很多,而且用鳥語花香、山清水秀來形容也一點不誇張。

可越是這樣,在長孫無忌的眼裏就越是惋惜。這麽好的地方,給國子監來用都是綽綽有餘了。結果眼前這位卻隻是用來傳授什麽格物之道,僅僅隻是惋惜已經算是很給麵子了。

由於事先就已經通過了書院有關今天的視察之行,所以,等一行人進了書院之後,很快就上了幾輛從後門進來的敞開式的遊覽車,以一種比慢跑快不了多少的速度轉悠了起來。

一路行來,即便以長孫無忌的閱曆,也不由被四周那清秀宜人的環境和風光所感染。當下捋著額下的長須,感慨道:“這書院之中可真是個好地方啊。”

“地方再好,也得用之得當才有意義,否則,豈不和外麵一樣,成了供人遊玩、嬉戲之處了。”知道大唐那幫子文人眼饞自己這座書院的李安然,有意笑著說道。

“嗬嗬……真人。某確實覺得這處書院用來傳授那些格物之術太過暴殄天物。但某確信,以真人為國為民的大胸襟,這麽做肯定有這麽做的道理。”從原本的高位上退下來的長孫無忌,笑著說道。

對於這個問題,李安然還真是一直都沒有好好解釋什麽。之前在書院沒建起來之時,長孫無忌他們也產沒有太放在心上,可等建成之後沒多久,又被商業街、商業稅給吸引了注意力。等商業街、商業稅關注完之後,卻又是旱災和蝗災這兩件天大的事情,根本顧不過來。

眼瞅著這位退下高官職位的曆史名人。明顯應該是得了李世民的吩咐來負責書院方麵的事情。原本就沒打算隱瞞什麽的李安然。自然不會錯過這種送上門來幫自己的好機會。

“長孫尚書,我修建這書院的目的相信你和聖人都清楚。至於為什麽把這麽好的書院用來傳授格物之術,其實很簡單,因為格物之術是每一個文明發展的基礎。”坐在對方身側座位上的李安然。指著道路兩側的風景和建築。淡笑著說道。

“哦?願聞其詳。”說到這裏。長孫無忌略一遲疑,然後又說道:“真人,既然某已經請罷了仆射尚書之職。以後還是請勿再稱呼某為尚書,稱某一聲輔機吧。”

要說這長孫無忌雖然字輔機,但這個稱呼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喊出口的。別說李安然這種年紀輕輕的後輩,就連同輩之中也隻是少有的那幾個知交好友才有那個資格。當然,身為一國之君的李世民、以及那些文壇前輩自然也是沒問題地。

可考慮到眼前這位雖說看著是很年輕,而且從一些行事的手段和日常言談等方麵來看也確實很稚嫩,但畢竟頂著一個上界真人的身份,根本無法以常理來度之。所以,在長孫無忌眼,稱呼自己一聲輔機雖說依舊有所不妥,但也能說得過去。

“輔機吧?”對於這三個字連在一起的讀法很是覺得雷人的李安然,勉強保持著不動聲色地點對說道:“也好,那我就托大稱呼一聲輔機了。”

“至於我之前所言這格物之術乃文明發展之基礎的話,其實也很簡單。就拿我山莊的水車、水井為例,輔機你覺得,這兩樣物品對民生有益否?”

“水車?水井?”隻是愣了一下,就大概明白了這話中意思的長孫無忌,點頭說道:“此二物對民生何上有益,有大益!真人能無私推廣,實乃天下百姓之福份。”

“福份不福份的不敢說,我做這件事情也有我的目的。”擺了擺手的李安然,說道:“這水車一物,其實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真要說起來我隻是改良了一翻而已。”

“可恰恰隻是這一點改良,就能利用原本隻是用來運水、灌溉的水車延續出磨坊、織坊以及其它的做坊。而這一點改良,也讓這些工坊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成倍地提升。”

“至於水井也是,不用那種打井的設備,將打井一事變得輕鬆了許多。單單隻是一個簡單的壓力設備,一個井軲轆,就可以讓原本辛苦的取水過程變得簡單高效起來。”

“還有那曲轅犁,隻是簡單的對老犁進行適當的改動,就能讓耕田的效率成倍地提高。相信采用了這種新犁,還有水井水車,如果不是蝗災,相信輔機的莊子今年也會是個大豐收吧?”

麵對某人所說的這番話,長孫無忌並不需要去多想,就能很清楚地知道這話沒有半點的虛假之處。不說逍遙山莊裏的水車工坊,光從自己家莊子裏的效仿結果中就能一一應證對方話裏的所指出的那些事實。

“其實,輔機可知,這水車一物並非我獨創,早在三國時期的魏朝就已經有所記載。但此物一直到我出現之前,卻並沒有推廣開來,這又說明了什麽?”

“說明了什麽?”長孫無忌問道。

“一門新的技術出現,能否被接受並且推廣開來,需要符合三個條件。”豎起三個手指的李安然,笑道。

“願聞其詳。”知道此話非常重要的長孫無忌正色道。

“第一,技術好不好是關鍵。就拿這水車來說,魏朝時期出現的水車又叫翻車,與我拿出來的水車有著很大的區別,雖然也能起到取水的作用,但效果卻並不算好。”

“第二,一門好的技術,想要發揮出它的作用,還得適應不同的地區和需要。就拿我這水車來說,可以根本使用的地點,做成大的、小的、豎的、橫的、高的、矮的等等。”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一門好的技術,得有人願意傳授出去才行。可老話說得好,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為了能讓自己不被餓死,那些當師傅的總會留上一手以防萬一。”

“要說這種做法其實也並不算錯,畢竟這當學生的難免是良莠不齊,而且俗話說得好,法不輕傳,真要這麽輕易傳出去了,一個不好卻是很容易引起很大的麻煩。”

“可往往很多當師傅的,一味顧忌這、顧忌那,直接就導致一些原本很好的技術漸漸失傳。這也是為什麽水車早在魏朝就出現過,可為什麽到了大唐卻依舊沒辦法推廣開的緣故。”

“而這種保守,除了無法讓更多人受益之外,同時也阻礙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就象我之前說得,魏朝時期的水車光是在運水澆灌方麵就比你我莊子上所用得差了很多很多。”

“更別說我們所用的水車,除了這兩種基本功能之外,還可以用在磨坊、織坊甚至是鐵匠等工坊方麵。就象最原始的文字,發展到今天已經變得更加博大精深了一樣。”

“當初聖人也曾問過我,說世俗之人能否學會製造諸如電動汽車這樣的法器,我當時沒有回答。現在我可以給輔機你一個明確的答應,不止能,而且還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