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臣子們都太逆天了!

第347章 野心滋生

“近日,我軍與叛軍激戰於泗城州,臣率部奮勇殺敵,依托火器之利,加之將士用命,終得大勝,敵軍潰不成軍,四十萬眾幾乎被全殲,僅餘殘兵敗將,逃之夭夭,此役,我軍士氣大振,邊境安寧有望。”

寫到這裏,韓信的筆觸更加有力,他繼續寫道:“陛下英明神武,高瞻遠矚,臣等得以遵旨行事,方能克敵製勝,火器之威,實乃此次大勝之關鍵。”

他停頓片刻,思緒萬千,又添上幾句:“然臣深知,勝利來之不易,皆因陛下聖明領導,將士們舍生忘死,臣懇請陛下,對前線將士予以嘉獎,以慰其忠勇之心,同時,臣也將繼續率領部眾,鞏固戰果,嚴防叛軍反撲,誓保邊疆安寧。”

最後,韓信鄭重地落款:“臣韓信,頓首再拜,敬上。”

寫完奏報,韓信仔細審閱了一遍,確認無誤後,便命人快馬加鞭,將這份奏報送往京師,呈給秦川。

......

乾清宮內,秦川手持韓信的奏報,眉頭舒展,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他輕輕放下奏報,轉身對身旁的張讓說道:“你看這韓信,果真是朕的肱骨之臣。”

張讓躬身行禮,臉上也洋溢著喜悅之色:“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韓信將軍威名遠播,此役大勝,實乃國家之幸,陛下之福。”

秦川點頭,道:“是啊,韓信不負朕望。”

“傳朕旨意,即刻昭告天下,讓百姓們也知道這個好消息,共同分享這份喜悅。”

“遵旨。”

張讓應聲退下,準備去安排之後的事宜。

而此時,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也已得知了韓信大勝的消息。

他們紛紛上前,向秦川恭賀。

“陛下,韓信將軍此役大勝,實乃我大武之福,臣等建議,應對其及所部將士進行重賞,以激勵三軍。”和珅率先開口。

“臣附議。”其他官員也紛紛表示讚同。

秦川微笑著點頭,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韓信及所部將士,英勇善戰,功勳卓著,理應重賞,等他們將那吳三桂擒住,班師回朝後,再行封賞!”

“陛下聖明!”

.......

當韓信大勝的消息如同春風般吹遍大江南北,街道上,人們議論紛紛,市集上,商販們放下手中的活計,相互傳頌著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隻是沒人在敢打火器的注意。

那些有實力的,敢打火器主意的人,已經被錦衣衛解決了。

隨著世家門閥因罪被錦衣衛抄家處決的消息傳遍京城,整個朝野為之震動,一時之間,昔日輝煌的府邸門可羅雀,昔日顯赫的家族成員或被捕入獄,或流放遠方,往日繁華不再。

世家門閥的覆滅雖是大快人心,但留下的產業與資源若不能妥善處理,恐將引發新的動**。

而這時,係統獎勵的三千童男子就發揮了作用。

他們皆是係統獎勵,因此絕對的忠心。

而且他們不僅精通詩書禮儀,治國理政,經濟管理之道也十分擅長。

秦川將這些童男子分別派往武朝境內的各地,接管那些被抄沒的世家門閥產業。

他們不僅要管理這些產業,更要以公正廉潔之心,重建民眾對朝廷的信任。

......

韓信在給秦川寫完軍報後,同時寫了一份家書。

季桃坐在窗前,手指微微顫抖,手中緊握著那封來自遠方的家書。

窗外的月光灑在她的臉上,映照出一抹溫柔的神色。

她輕輕拆開信封,生怕弄皺了裏麵的紙張,仿佛那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

隨著宣紙的展開,韓信那熟悉的字跡映入眼簾,她的心跳不禁加速,眼眶也漸漸濕潤了。

“季桃吾妹,見字如麵。”

“軍中事務繁忙,日夜兼程,然每至夜深人靜之時,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你的身影,那份溫柔與純真,如同荒漠中的清泉,滋潤著我疲憊的心田,昔日種種,曆曆在目。”

“如今,戰事雖緊,但每當閑暇之餘,我總會仰望星空,想象著你也正抬頭望向同一片夜空,心中便覺無限慰藉,季桃,你是否也在思念著我?是否也在為我祈禱平安?”

“願此信能穿越千山萬水,早日送達你手。”

“盼你一切安好,勿念我憂。”

“珍重!”

讀著韓信的字字句句,季桃仿佛能聽到他深情的聲音在耳邊回響。

那些關於思念,關於回憶,關於未來的話語,如同溫暖的春風,吹散了她心中的陰霾,讓她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慰藉。

讀完信後,季桃久久地凝視著窗外的夜空,仿佛能穿透雲層,看到韓信所在的方向。

她輕輕地撫摸著信紙,仿佛能感受到韓信的溫度。

她決定將這封信珍藏起來。

......

武正祥麵容白皙帶幾分陰柔,他正坐在自己的住所,手捧一盞香茗,細細品味著。

捷報中不僅提到了韓信的英勇善戰,還隱約透露了此次戰役中新型火器的威力,這立即引起了武正祥的極大興趣。

“火器?”

武正祥喃喃自語,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

韓信的勝利,無疑讓火器這種神秘而強大的武器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作為秦川身邊的貼身太監,對火器其實並不陌生。

可他沒有想到,這玩意在戰場上竟然能發揮出如此駭人的威力!

“火器,真是令人期待啊。”

武正祥心中暗想,嘴角勾起了一抹自信的微笑。

他相信,隻要自己能夠掌握這股力量,那到時自己未嚐不能當第一個太監王爺?

權利吞噬人心啊。

......

北境的寒風依舊刺骨,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給這片剛剛經曆戰火洗禮的土地披上了一層銀裝。

荀彧,夏侯惇與夏侯淵三人,踏著厚重的積雪,步入了北涼城的廢墟之中。

荀彧停下腳步,望著眼前滿目瘡痍的景象,眉頭緊鎖,對身旁的夏侯惇和夏侯淵沉聲道:“二位將軍,北涼之敗,非戰之罪,乃是內憂外患交織所致,我等此番前來,不僅要收複失地,更要重建家園,讓百姓重歸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