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晚唐白釉點彩萬年罐
唐朝刑窯出產的瓷器當然換得來大瓦房,老漢他日轉述他們的鑒定結果時,自然有人提醒他此罐價格不菲。
江楓何必當眾表態!
有無數先例擺在那裏,打法律擦邊球的人是刀尖上跳舞,一經失足粉身碎骨。
江楓前途不可限量,何苦玩火?
丁名心中大樂。
終於抓到江楓的小辮子了。
他一直拿江楓沒什麽辦法,第一次發現江楓的弱點。暗想以後設一些類似圈套請江楓“入甕”。
樓上眾人同樣歎息,好在江楓沒說具體價錢。
其實哪怕說了,不過是被批評教育罷了,除了有損名望,其它倒沒什麽,說到底不是一件大事。
江楓直言提醒老漢拍賣違法,免了老漢將來一劫,是大善事。
否則老漢真傻傻送去拍賣,不光自身要負法律責任,那件白釉點彩大罐很可能就此失去。
S省人員中也開始有人讚歎江楓的品格。
最大程度保存自身的同時,拯救他人,如此心性實屬難能可貴。
接下來上場的是一位中年婦女,婦女文質彬彬,對樓上一眾專家施禮後,又對池曉幾人微微彎腰。
她手持一個大號箱子,箱子嚴嚴實實密不透風。
婦女自我介紹道:“我姓孫,是晉省本地人,謝謝省會的專家們幫我鑒定,說實話,這個東西在我家很多年,近年華國古玩行情大漲,我丈夫說這件東西造型不凡,可能是古物,我們托人鑒定,有人說是真品,有人說是仿品。”
婦女將手提箱擺在桌上,沒有著急打開箱子,反而拿出兩個口罩遞給江楓與仇寒。
“你們最她戴上它。”
仇寒不明所以,江楓回首望向池曉,見池曉滿麵堆笑,極為得意,一時大驚,趕忙接過孫女士的口罩戴上。
“仇寒你不戴嗎?不戴的話不要浪費,我一起戴兩個。”
說著一把奪下仇寒的口罩戴上。
等孫女士打開箱子,仇寒知道江楓為什麽神色如此慌張。
箱中傳來的那股尿騷味甚至比方才的酸菜味更濃更重,仇寒措不及防、差點沒被熏暈過去。
孫女士歉然道:“真對不起,我知道它味道不好聞,因為……”
說到此處孫女士麵容爬起一絲紅暈,難為情道:“以前我家人一直拿它當夜壺用,那時家在農村,起夜不方便。後來來到城裏後,母親年紀大了,起夜也不方便,於是轉為她用……”
孫女士有一件事沒提,她母親有糖尿病又好上火,那尿的味道……不提了!
瞧瞧差點被熏暈過去的仇寒可知道一二。
仇寒大急:“孫女士你還有沒有口罩?快拿來給我一個。”
江楓太不地道,猜出事情有變,居然一人獨吞兩個口罩,仇寒好奇江楓怎麽猜出物件有問題的。
連他都不知道持寶人要帶來什麽物件。
江楓麵向池曉,顧不得麵子,對著池曉豎起中指。
先是醃酸菜的罐子,現在又是被當作夜壺使用的物件,結果還用說麽。
定是池曉搗蛋!
江楓算是猜出池曉為什麽在一眾持寶人中挑出老漢與孫女士,純粹想借那兩個物件“匪夷所思”的經曆與味道惡心他!
幸虧他瞧見孫女士的口罩與池曉露出的端倪,猜出裏麵有問題,搶先戴上雙層口罩。
此時仍能聞到一些尿味,不輕了很多,江楓受得了。
孫女士沒有多餘的口罩,一旁的仇寒脫下外套係在頭上,嗆得眼淚都出來了。
孫女士習慣了,別人習慣不了呀。
顧秀林道:“江楓倒是機靈。也怪孫女士,這人一點不像農村出來的,像一個大家閨秀,提前準備了口罩。”
池曉氣道:“江楓淨會耍小聰明!這一次仇寒有了先前教訓,想來不會大意。”
隻要仇寒稍微給點力,她立馬判仇寒贏。
不消片刻,濃重的尿味飄散開來,二樓眾人怨聲載道。
飄上去的尿味全進他們的鼻子,一點沒浪費。
池曉等人紛紛以手掩口鼻。
孫女士道:“你們二人誰先來?或者一齊鑒別?”
江楓和仇寒連連搖頭,這一刻二人化身謙謙君子,大公無私地發揮孔融讓梨的精神,表示自己還能等一等,讓對方先上手。
“你來!”
“不!你先來!”
“你年長,達者為先。”
“這話說得不對,尊老愛幼是華國傳統美德,你年紀比我小,我得讓著你……”
二人彼此推辭,沒一人上前。
他們不傻,方才箱子密不透風,物件在裏麵“憋”了好長一段時間,味道正濃,讓對方先瞧瞧,趁此散散味兒。
“再謙讓下去天黑了!”
池曉一指江楓,“你先來!”
江楓暗罵一聲臭丫頭你等著,總拿這些汙穢的物件算計他,等鑒別結束,咱們算總賬,這件事不算完!
壺高約半尺,上小下大,呈饅頭狀,壺嘴高高斜起,似蓄力狀,光潤筆直,後側的壺柄造型誇張,是一個被放大的三角形。
頂部蓋子平齊,中間處微微突起一小柄,供人拿捏。
壺身一麵刻著竹子,大竹枝有三,小竹枝有二,三個大竹枝自壺柄處向上延伸,自然有力,竹枝往來交插,竹葉猶如刀削,以強勁的線條勾勒出竹子生機勃勃的形態。
旁邊小竹枝襯底,以散式結構渲染。
壺身另一麵刻著繁體字:“不肥而堅,是以永年!”
壺的造型與圖畫美則美矣,卻因通體漆灰,多了神秘美感的同時,與當下熱門古壺大不相同。
鑒別之眼掃視。
“曼生灰泥石瓢壺!壺通高五寸二分,上口徑兩寸,下口徑四寸八分,此壺造型簡練,古樸大氣,穩似山嶽,勁中有剛。壺身是硬朗的梯形形體,上下線條平滑,三角形的壺柄造型張揚、很有力度,壺口上斜,口粗而厚,以降低其壺身重心,使其入水不**,出水如絲……”
原來是曼生石瓢壺。
鑒別之眼沒說此壺年代,自然省略過去,因為凡是接觸過曼生石瓢壺的都知道這是一個清朝的物件。
因為發明這種壺的人是清朝的陳曼生!
可以說所有後來的石瓢壺全部起源於陳曼生,而鑒別之眼在石瓢壺前貫以曼生字樣,是為陳曼生親製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