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龍虎風雲會(續)
第522章 龍虎風雲會(續)
微風陣陣,吹動綠葉翩翩起舞,攪動林下騰騰熱浪。
酒香濃鬱,伴隨清風徐徐飄散,遍染梨園陣陣芳香。
梨園涼亭中。
三人圍坐成團,飲酒正酣,談興正濃,頭頂豔陽為證。
“來,子敬,你我兄弟二人敬公瑾一杯,請!”
正當周瑜等待李利答複的一瞬間,一陣涼風吹拂而過,李利順勢扭頭避開周瑜灼灼逼視的目光,舉杯相邀三人共飲。
飲罷後,李利催促周瑜吃菜,而他自己則是不管不顧地大快朵頤起來。
片刻後,周瑜笑嗬嗬說道:“看來被我不幸言中了,能入文昌兄法眼的諸侯正是兗州曹操。嗬嗬嗬!”
狂吃海喝一番之後,李利沒有回避周瑜和魯肅二人注視的目光,頷首說道:“公瑾一語中的,兗州曹操確是人中豪傑,亂世梟雄。此人既沒有袁紹那樣好的運氣,也沒有二袁手中那麽多可供利用的資源。但他卻能一步步壯大起來,曆經大小百餘戰,終於在兗州紮下根基,成為中原諸侯之中戰力最強的一路諸侯。曹操麾下兗州軍之所以戰力強悍,就是因為兗州軍這些年幾乎天天打仗,百戰之下出精兵嘛!
此外,曹操氣度恢宏,智深如海,深諳兵法韜略,還精通政務治世,可謂文武全才,實為百年不遇的梟雄。此人之才之誌之胸襟,盡皆是人中翹楚,端是不容低估輕視。否則,誰若是低估了曹操,或是看不起他,必將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哦?”周瑜頗為詫異地說道:“文昌兄竟然對兗州曹操評價如此之高,但他現在並不是中原各鎮諸侯中實力最強的諸侯,反倒處處以袁紹為首,長期與袁紹結盟啊!”
這時,魯肅突然插話道:“這才是曹操最為高明之處。目前中原各鎮諸侯中惟有冀州袁紹和兗州曹操實力最強,而袁紹所擁有的實力又在曹操之上。而且兗州和冀州僅有一河之隔。是以曹操處處以袁紹為首,密切與袁紹聯盟合作,伺機壯大自身實力。而今曹操攻打徐州,袁紹躍躍欲試想要吞並幽州,雙方各取所需,沒有利益衝突。一旦中原局勢明朗之後,袁曹聯盟必然土崩瓦解,雙方之間必有一場大戰,從而決定中原各州的最終歸屬。”
“嗯,子敬所言一針見血。句句在理。”李利頷首說道:“曹操此人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該俯首求饒的時候,他絕不強撐也不在意聲譽威名。然而,等到他實力強大之後,就會翻臉無情。狠下殺手。能屈能伸,百折不饒,殺伐果敢,自古奸雄莫過於此。”
周瑜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詢問道:“這麽說來,文昌兄心中惟有曹操算得世之英雄,餘者皆不足道?”
“非也!”李利當即搖頭說道:“如果天下隻有兗州曹操一人堪稱世之英雄,那我早就揮兵滅了他,豈容他一步步做大!”
說到這裏。李利語氣稍頓,疑聲問道:“不知公瑾、子敬可曾聽說過涿郡劉備劉玄德其人?”
“當然。”周瑜接聲說道:“虎牢一戰,劉備、關羽和張飛三兄弟力戰呂布,一戰成名,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而今聽聞他率部馳援徐州陶謙。現正與曹操交戰,此舉倒不失為仁義之舉。”
說話間,周瑜臉色陡變,驚聲道:“文昌兄特意提起劉備其人,莫非另有所指?難道劉備還能成為一方諸侯不成?可他直到現在尚無根基,帳下兵馬不過萬,如何能夠成事?”
李利意味深長地訕笑道:“劉備眼下確是沒有根基立足,兵少將寡,但他馬上就有了。二位覺得徐州如何?”
“對呀,徐州!”魯肅和周瑜不約而同地齊聲說道。
隨即周瑜恍然大悟道:“早就聽說徐州牧陶謙年老多病,去歲與曹操大戰一場之後就病倒了,如今又要和曹操再次對戰。如此以來,隻怕陶謙年壽不永,活不了多久了。陶謙若死,那徐州境內還有何人能夠接替他的州牧之位,除了他的兩個兒子之外,就隻有率部馳援徐州的劉備。
恰逢徐州存亡之際,陶謙一定不會將徐州交給兩個兒子,且不說他們才能如何,單單是曹操不奪取徐州誓不罷休的氣勢,陶謙就不會兩個兒子推到死亡邊緣。故此,他一定會將州牧之位讓給劉備,由此劉備手裏既有兵又有糧,還平白得到徐州六郡之地。”
說到這裏,周瑜深有感觸地感歎道:“我道劉備為何如此深明大義率部馳援徐州?原來他早就看準了陶謙年老體弱,壽命不長,特意率部趕來撿現成的地盤啊!”
說完話後,周瑜唏噓不已,英俊臉頰上還掛著一抹極為不恥之色。
李利微笑道:“不管劉備是不是提前看出陶謙壽命不長,但他無疑是選擇了立足中原的最好時機。即便陶謙一時半會兒死不了,卻也不會虧待劉備。亂世當中絕對沒有平白無故出兵幫忙解圍的事情,有所付出必然有所求,否則劉備豈不成了無欲無求的大善人!倘若如此,劉備定然無法活到現在,即使沒有戰死沙場,也會被天下無休無止的戰爭活活累死!”
周瑜輕輕點頭說道:“如此說來,劉備還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竟有如此見識,可見其人誌向不小,野心勃勃呀!”
隨即周瑜煞有興趣地注視著李利,麵帶笑意地說道:“相比劉備來說,文昌兄更加了得。當天下人都以為劉備仁義無雙之際,惟有文昌兄一眼看破劉備所圖甚大,野心更大。由此可見,文昌兄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對西涼軍下一步將要攻取的目標想必早有盤算。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文昌兄除了對兗州曹操和劉備二人另眼相看之外,天下間還有何人能讓文昌兄掛念呢?”
李利聞言欣然笑道:“還真讓公瑾說對了,世上當真還有一人令我甚為看重,為此不辭辛勞親自前來相邀。不知公瑾可知此人是誰?”
“這、、、、、、”周瑜聞言色變,臉上表情急劇變化,眼神顯得極為複雜,驚喜、猶豫和彷徨等神色兼而有之。
沉吟片刻後,周瑜正視著李利。輕聲問道:“不知文昌兄所說之人究竟是何人?在下願聞其詳。”
李利眼神灼灼地凝視著周瑜,緩聲道:“此人自幼聰慧過人,精通六藝,弓馬嫻熟,學貫古今,胸有千秋策,腹藏萬甲兵,實乃經天緯地之才,素有氣吞山河之誌。我若得此人,便如高祖得韓信。得此一人尤勝十萬鐵甲兵。大業有望。江山可期。唯一可慮者,便是此人出身不凡,恐其不願與我這個庶民出身之人為伍。因此,我徘徊數日不敢直言。生恐一朝錯失良才,抱憾終生啊!”
話音稍頓之中,李利緩緩起身走到涼亭橫欄處,眺望居巢城,沉吟道:“雄姿英發美周郎,天縱奇才大丈夫!
如此雄才卻屈居一小城,蟄伏待機,以圖一展抱負,縱情揮灑才華。然而。長江雖闊,卻終究偏居一隅,縱然有所建樹,但終是曇花一現,過眼浮華。難以久持。總角之好固然值得珍惜,然私交與一生誌向相比孰輕孰重,公瑾不是不知道,而是難以割舍罷了。
然則,與其這樣苦苦等待時機,不如早早做出決斷。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啊!”當李利話音方落之際,周瑜和魯肅二人失聲驚呼,怔怔失神地看著李利高大健壯的背影肅然起敬。
隨即涼亭中陷入一陣沉寂,三人誰也沒有開口打破這種詭異的寂靜,各有所思,沉默不語。
半晌後,周瑜輕步走到李利身邊,與李利並肩而立,輕聲道:“文昌兄知道我與孫策孫伯符交情篤厚,親如兄弟,而今伯符屈居袁術帳下,身不由己。值此艱難時刻,我不能幫助伯符脫困已是心中難安,又怎可棄他於不顧?”
李利聞聲後,身形不變,依舊望著山下錯落有致的房屋,沉聲道:“孫伯符勇武過人,誌向遠大,有勇有謀,自然不是久居人下之人。眼下他困頓交迫,舉步維艱,究其原因還是他自身性格太過衝動所致,但他終非池中之物,早晚都有出人頭地之日。”
一語方休,李利話鋒陡轉,接聲道:“然而,兄弟之情與人生誌向並不衝突,將來你未必不能幫助孫策,但眼下你卻是有心無力,無可奈何。
換言之,即使公瑾有一天能夠幫助孫策打下一份基業,卻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種所謂的成就,短期之內固然能讓人更有成就感,威名遠揚,但終究不能長久。結局不過是徒增殺戮,延長亂世戰禍而已,除此之外,決計沒有成就千秋霸業的可能。自古南船北馬各有所長,困守江南一隅,縱有水師戰船之利,也不過是逞一時之強;若是沒有鐵騎進取中原,久守必失,早晚必被中原諸侯誅滅。
此等戰例,自古由來已久,公瑾熟知兵略,心中自是明了。有我西涼鐵騎在世,天下諸侯無論誰想奪取江山,都必須戰勝我李利,覆滅西涼軍。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癡心妄想!”
說到這裏,李利突然轉身看著周瑜,鄭重承諾道:“若公瑾願助我一臂之力,我可以允諾,如果將來孫策戰敗於我手下,我可以饒其不死,以全公瑾和他的兄弟之情。但僅限於孫策及其嫡係子女,餘者不再此列!”
“呼———!”周瑜長噓一口氣,俯身拜道:“也罷,人生短短幾十年,很多事情終究難以兩全,有舍有得方能不負此生。末將拜見主公,請主公勿忘今日諾言,否則周瑜此生愧對伯符!”
“好、好、好,實在太好了!”李利大喜過望地扶起周瑜,重重點頭道:“我李利有生之年,斷然不會背棄諾言,公瑾大可放心!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