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風雲變天下震動
第562章 風雲變天下震動
北門檄文一經傳出,迅速傳至中原大地。
隨即,天下震動,諸侯震動,天下黎民為之側目。
檄文本身沒有出奇之處,頂多就是文采斐然,談古論今羅列蠻賊於夫羅之罪孽深重,不殺蠻賊天理難容。
實際最為引人矚目之處,卻是這份檄文出自少年皇帝劉協之口,登壇祭天,誓師出征。
此舉看似平常,實則意義深遠,影響之大遠遠超出很多人的預期。
自董卓把持朝政以來,至今已有五六年光景,小皇帝劉協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世人很少能夠聽到皇帝發出的聲音。盡管天子詔令仍在源源不斷傳到各地,但天下人都知道這些聖旨詔書並非出自皇帝本意,因為皇帝還是個孩子,根本沒有能力治理天下。
然而,北門登壇祭天之事傳播開來之後,早已淡出人們視線的天子終於再次露臉,令許許多多身處戰亂兵禍之中的百姓驟然想起現如今仍是大漢天下,天子還在,大漢軍隊還有能力抵禦蠻夷入侵。
與之相對應的是,隨著檄文廣為流傳開來,驃騎大將軍李利的名號再次走進無數置身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心裏,倍受推崇,敬仰傳誦。
值此天下紛亂不堪之際,當各鎮諸侯紛紛爭奪地盤連番惡戰之時,新任驃騎大將軍李利不但沒有趁機出兵中原,反而調集十萬鐵騎出戰蠻夷賊軍。但凡有誌之士,不管此前對李利印象如何,但此番對李利的印象卻是大為改觀,頗為推崇。不論李利是不是忠於漢室,但他身為漢人,毫不猶豫地捍衛大漢疆土不容蠻夷入侵的義舉,卻是毫無爭議的客觀事實。
憑此一點,足以令天下士子對李利頓生好感。即便是很多視李利為仇敵的豪強士族,也不得不承認,相比大多數隻顧壯大自身實力的諸侯。李利無疑是比這些人更有責任感,識大體、顧大局,不愧為天下兵馬大將軍。
相對於普通百姓和士族而言,各路諸侯對檄文毫無興趣,對天子登壇祭天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令他們甚為震動的是,休養生息兩年之久的西涼軍再次顯露兵鋒,乍一出動就是十萬鐵騎,此舉當真讓眾諸侯聞之色變,惕然心驚。
眼下正值中原各州郡最混亂之時。冀州袁紹時刻提防著幽州公孫瓚。陳留太守張邈夥同其弟張超、王楷等人趁著曹操出征徐州之際。迎呂布出任兗州牧,偷襲曹操老巢。徐州陶謙自從曹操撤兵回援兗州之後便一病不起;南陽袁術揮兵攻取汝南,既而割據揚州,戰火如火如荼。此外。黑山賊聽聞白波賊攻打涼州之後,賊首張燕領兵襲擾並州各郡,各部賊軍還趁亂劫掠司隸、兗州和冀州邊境,攪得天下混亂不堪,烽煙四起。
正當天下諸侯大打出手,打得難分難解之際,一直沉寂無聲的西涼軍終於動了,而且還是興師動眾,請出天子祭告天地君親。既而出動十萬鐵騎揮師北伐。
十萬鐵騎呀,不僅令眾多諸侯心驚膽戰的天文數字,更是令他們不得不側目的強大軍力。縱觀天下各路諸侯,動輒出動十萬鐵騎參戰的諸侯屈指可數,甚至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惟有西涼李利一人有此實力。
當李利親率十萬鐵騎出征的消息傳遍天下之際,很多諸侯絲毫不懷疑此事的真偽。盡管很多諸侯對細作密報和傳言仍然心存疑慮,但他們都知道西涼軍確實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十萬鐵騎對於很多諸侯來說,都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強大軍力,但對於素以驍勇戰騎著稱於世的西涼軍而言,十萬鐵騎卻是不在話下。
早在兩年前李利平定西涼二州的時候,西涼軍對外宣稱擁兵四十萬,其中戰騎就多達二十餘萬。盡管各鎮諸侯都不認為這個數字是真實存在的,卻從中能夠推斷出西涼軍至少擁有十幾萬戰騎,其中不乏裝備精良的精銳鐵騎。因為大漢積攢上百年的洛陽府庫軍械全都落到西涼軍手裏,憑此就足夠組建數萬戰騎,甚至更多。
此外,西涼各地盛產優良戰馬,民風彪悍,大多數男子成年後皆是弓馬嫻熟,戰力不俗。因此,數百年來,西涼軍始終是大漢戰力最強的軍隊,抵禦蠻夷、開疆擴土,每逢戰事都離不開西涼軍參戰。
正因如此,中原各路諸侯一直寄希望於西涼軍內亂,卻不敢率兵攻打李利治下疆域。隻要西涼軍內訌廝殺,那曾經強盛不可一世的西涼軍根本不足為懼,早晚會被中原諸侯剿滅吞並。可惜西涼軍自董卓之死、長安之亂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內亂,並且迅速一統,既而偃旗息鼓,休養生息。
這樣以來,眾諸侯經過最初的忌憚提防之後,漸漸放開手腳,大肆擴充地盤,招兵買馬,壯大實力。但是,實力強大的西涼軍始終是壓在眾諸侯心頭上的一塊大石,宛如一把懸在頭頂上的巨劍,一旦落下來,很有可能將他們碎屍萬段。好在兩年來西涼軍徹底沉寂下去,沒有一點動靜,這讓中原諸侯特別是與西涼接壤的諸侯勢力深深鬆一口氣。
然而,現如今西涼軍再次出動了,十萬鐵騎出兵北伐。
此舉對於中原諸侯而言,無異於石破天驚,驚懼不已,某些與西涼接壤的諸侯勢力更是惶惶不可終日,整天過著膽戰心驚提心吊膽的日子。
在此之前,他們心存僥幸的認為,西涼窮困,糧草短缺,無力出兵攻取中原。然而,此刻十萬大軍出擊於夫羅大軍之舉,無疑告訴他們,西涼軍已經解決了糧草不濟的困境,已然有能力大舉出兵征討四方了。
這真是一個不幸的消息,也是中原諸侯最不想聽到的噩耗。
於是,就在李利率軍出征的時候,中原各州郡一片沉寂,很多正在互相廝殺的諸侯不約而同地罷兵休戰,靜觀時局變化。隨之,中原大地陷入詭異的平靜,原本烽煙四起之地突然間偃旗息鼓,廝殺在無聲無息中消失,各州各郡迎來十餘年來最平靜的一段時光。
————————————————————
荊州。州牧府。
正堂上,年近花甲之齡的劉表微微皺眉看著哨騎送來的天子詔書,一旁還擺放著長安細作飛鴿傳信送來的討賊檄文和西涼軍探報。
仔細看完詔書之後,劉表再次拿起密報翻看,眼底不時流露出幾分複雜神色。待看完這些情報之後,他單手撐著額頭,雙眸微閉,假寐沉思起來。
堂下兩側,此時還有幾個文臣武將,文臣以蒯氏兄弟為首。武將以蔡瑁、黃祖為首。
眼見主公劉表閉目思量。堂下眾人紛紛噤聲。或是東張西望,或是低頭思考,沒有人敢於出聲打擾劉表的思緒。
四年前,劉表孤身入荊州。前後不到一年時間左右逢源,拉攏一批打擊一批,隨之穩坐荊州牧之位。近年來,劉表整飭軍隊,操練水兵,肅清吏治,屢屢出兵剿滅水賊和流寇。雖不敢說荊州大治,但相比天下其它州郡而言,卻是天下少有的富庶安定之地。
正因如此。如今劉表雖然年近六旬,卻依然身體健碩,腰不彎背不駝,耳不背眼不花,精力十足。年前納娶了蔡瑁的姐姐蔡氏。弄得蔡氏整天光彩照人,以至於蔡氏整天膩在劉表身邊,貌似十分恩愛。照此情形發展下去,或許劉表年近六旬之齡還能老樹發新芽,搗鼓得蔡氏還能生個一兒半女。
所以,別看劉表漸入遲暮之年,但他眼下對荊州的掌控力度卻是正值巔峰時期,麾下一眾文武盡皆惟命是從,無人敢違抗他的命令。此外,經過這兩年的整頓操練,荊州轄下擁有十幾萬步騎,將近十五萬水軍,總兵力約二十六萬人馬,實力之強與揚州袁術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比起中原諸侯袁紹、曹操等輩,亦不遑多讓。
因此,兩年前袁術一直覬覦著荊襄之地,占據南陽,打算伺機襲取荊襄。結果,眼睜睜看著劉表的實力一天天增強,兵強馬壯,實力還在他之上。如此一來,袁術不得不另謀打算,果斷撤離南陽郡,前往汝南,既而割據揚州。
與此同時,此前曹操敢於興兵攻打徐州,卻不敢打荊州劉表的主意,其原因也是劉表實力強大,曹操根本啃不動荊襄這塊肥肉。
縱觀天下,眼下荊州劉表的實力排在第三位,如果他誌向遠大、正值壯年的話,或許還能躋身天下第二的位置。排在他前麵的兩大諸侯分別是:西涼李利和冀州袁紹。
除此之外,天下雖大,諸侯雖多,卻沒有人能和劉表手中掌握的實力相提並論。即便是益州劉璋,也無法與他相比,因為如今益州西南麵的大半疆土都被南蠻占據著,極大縮減了益州偌大的疆域。
“天子下詔,朝廷大軍出剿於夫羅蠻軍,糧草不濟,命老夫籌集十萬石糧草送往司隸,交由平南將軍徐榮接手。此外,驃騎大將軍還親自手書一封,欲與老夫結盟,戡平亂世。為此大將軍舉薦老夫出任征南大將軍,襄陽侯,並上奏天子敕封蔡氏為淑德夫人,秩比鄉侯。不過這些封賞都要等到我們糧草送達之後,論功行賞才得以實現。”沉思半晌後,劉表語氣溫和地道出詔書以及連同詔書一起送來的書信內容。
隨之他話音稍頓,輕聲詢問道:“諸位都說說,老夫應不應該奉詔?諸位各抒己見,言者無罪,盡管放心大膽直言。”
其實,堂下眾人大致都能猜到詔書上說些什麽,因為每次天子詔書傳到荊州,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催要糧草和賦稅。而劉表每次都是接詔奉詔,卻要在詔書言明的錢糧數字上折半,並且還要上表哭窮,言辭懇切,好像繳納一半糧草已經讓他勞心勞力,竭盡所能似的。
當然,回複詔書的奏疏大多是出自蒯氏兄弟之手,劉表從未親自回複過,也用不著他費神。
“稟主公,屬下認為此次不同於以往,我等還需慎重考慮才是,切不可草率行事。”蒯越起身進言,說話之中刻意觀察劉表的神色。
待看到劉表神色如常之後,他繼續說道:“近年來,朝廷每半年向主公催要一次糧草,主公從未拒絕,曆來是接詔之後立即執行。但此次詔書卻是有些強人所難,一個月前我們剛剛送去三萬石糧草和一萬金,算是繳納了上半年的賦稅。
何況此次大將軍出兵剿滅蠻賊,這本就是他西涼境內之事,與我荊州何幹?如今他假借天子之名向主公索要糧草,根本就是貪得無厭之舉,而今天下哪路諸侯還向朝廷繳納糧草賦稅,恐怕隻有我主忠心於漢室,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定期繳納糧草。因此,屬下以為主公此次不可奉詔,待年底天下局勢明朗之後,再行決斷不遲。請主公三思!”
蒯越說完話後,退回原位,轉身途中與其兄蒯良對視一眼,兄弟倆心照不宣地微微點頭。
耳邊聽著蒯越之言,劉表輕輕從手袖中掏出一封信帛,這是三天前蒯氏兄弟轉交給他的密信。其中部分內容與蒯越所言如出一轍,不過此信卻不是蒯氏兄弟所寫,而是冀州袁紹的親筆信。
蒯氏兄弟素來共同進退,蒯越所言等同於蒯良之言,而這兩人都是劉表頗為倚重的心腹謀士。
相比蒯氏兄弟,眼下蔡瑁和張允二人在劉表心目中的份量還略顯不足,暫居蒯氏兄弟之下。
正因如此,但凡蒯氏兄弟支持的事情,蔡瑁一般都會反對,亦或是陽奉陰違,反正一直和蒯氏兄弟暗中較勁。
此次自然也不例外,何況信中還涉及到蔡瑁姐姐蔡氏的名位問題,這讓他無論如何也不能置身事外。劉表去年冬天喪妻,隨之將蔡氏扶上正室的位置,可是蔡氏雖然十分得寵,卻至今沒有子嗣,私下裏常常遭人非議。
如今驃騎大將軍李利許諾敕封蔡氏為淑德夫人,這無疑是雪中送炭之舉,等於替蔡氏正名。遇到這等好事,蔡瑁豈能坐視不理,怎能任由蒯氏兄弟把好事攪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