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

第61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

第61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

歃血為盟儀式結束後,此次前來會盟的八路諸侯正式結成盟軍。

盡管盟軍組成人員極為斑雜,良莠不齊,兵器裝備差距甚大,但結盟之後卻是一支極其龐大且強大的聯盟大軍。

八路諸侯盟軍,聽起來遠遠比不上五年前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聲勢浩大,然而實際卻並非如此。

單從兵力多寡上看,此次盟軍的兵力便在昔日陳留會盟之上。

昔日陳留會盟的十八路諸侯多是倉促起兵,各路諸侯之中兵馬多則四五萬,少則幾千,因此所有兵馬相加大約四十萬,然而此次中原會盟的人馬卻多達五十萬之眾。

從戰將和兵器上看,眼下中原諸侯盟軍與昔日討賊大軍差距懸殊,幾乎不可同日而語。

當年十八路諸侯倉促起兵,匆匆會盟,很多諸侯手下的兵馬都是臨時招募的鄉勇青壯,兵器、戰甲極為粗劣,缺乏訓練,戰鬥力如何可想而知。而陳留會盟之所以能夠取勝,憑得就是聲勢浩大、人多勢眾,當然其中也不乏能征善戰的精兵,比如江東猛虎孫堅麾下萬餘將士就是久經戰陣的精銳之師。

與此同時,如今八路諸侯麾下戰將也比昔日陳留會盟多得多。當時各路諸侯麾下幾乎沒有多少戰將,就像當初袁紹手下也隻有上將顏良文醜,餘下武將如張郃、高覽、韓德、蔣奇等戰將尚未加入麾下;不僅袁紹是這樣,其他各路諸侯亦是如此。正因如此,才給了劉、關、張三兄弟一展身手的機會,繼而一舉成名。若是換做現在,河內諸侯盟軍之中數得上名號的武將多達上百人,更有呂布在其中,豈能輪到劉、關、張三兄弟陣前揚名?

此次河內會盟,八路諸侯登上祭壇祭告天地,歃血為盟。推舉冀州袁紹為盟主。兗州曹操為副盟主,盟軍兵馬一共四十七萬大軍,對外號稱七十萬。可謂是:旌旗獵獵漫無邊際,兵戈森森接天蔽日,聲勢浩大驚天動地,兵威鼎盛震動天下。

其間最為引人矚目的一幕,就是江東猛虎孫堅之子孫策代替袁術登壇祭天。與七路諸侯並肩而立,歃血結盟。藉此,孫策嶄露頭角,被盟軍數十萬將士所熟知,繼而傳遍司隸各郡,隨之擴散至天下各州各郡。然而天下人不知道的是。孫策登壇不過是袁紹的臨時起意,皆因曹操一句話勸諫所致。

中軍帥帳。

祭壇歃血為盟結束後,各路諸侯陸續走進大帳,孫策赫然就在其中。

“多謝曹將軍出言相助,大恩不言謝,待孫策來日相報!”快步趕到曹操身側,孫策躬身一禮。十分感激地揖手說道。

曹操聞聲止步,站在帥帳門口側身笑容滿麵地看著英姿不凡的孫策,笑聲道:“伯符不必言謝,舉手之勞而已,何足掛齒。”

語氣稍頓後,曹操頗為感懷地說道:“昔日曹某與令尊孫堅私交篤厚,聯手攻破洛陽,而後還向令尊借取三千戰騎追殺董卓。與西涼軍大戰於滎陽。可惜那一戰,曹某寡不敵眾,大敗而回,全部兵馬折損殆盡。今日得見伯符雄姿英發,威武不凡,恍如江東猛虎孫堅親臨,賢侄姿容與令尊極其相像。想必定是勇武過人,才智不遜於令尊孫堅。如此英才正是我盟軍急需的大將,正所謂舉賢不避親,曹某舉薦賢侄登壇亦是出於一片公心。不懼人言!”

不經意間,曹操聲情並茂之中已然將孫策當做晚輩子侄看待,並且情真意切,令人為之動容。

“曹公過獎了。”孫策聞言後,對曹操倍感親切,下意識用上尊稱,躬身施禮道:“小侄輕率魯莽,先前禮數不周,還請曹公見諒!”

“賢侄不必拘禮,言重了。”曹操急忙伸手拉住孫策,笑嗬嗬說道:“賢侄乃故人之子,且與我一見如故,彼此不是外人,此後無須客套。”

說話之餘,曹操攜手孫策向大帳走去,邊走邊說道:“此前我聽聞伯符繼承令尊遺願,率部返回江東,不知如今何以投效在袁術麾下?”

孫策聞言神色微變,麵露愧色地低聲道:“說來慚愧,小侄本想秉承家父遺誌,駐守江東,怎料江東各郡郡守欺我年少,不能相容。無奈之下,小侄隻得率部寄居徐州,隨後又有些誤會,被陶謙所迫不得已投奔袁術麾下安身立命。此次小侄率部會盟,頗為不易,起初後將軍不欲出兵,卻又三番四次接到袁盟主相邀,盛情難卻。而我孫策與西涼李利仇深似海,遂向主公請令領兵前來會盟,誓必誅殺李賊。主公見我心意已決,便調撥兩萬兵馬於我,令我代主會盟,與眾諸侯一道討伐李賊!”

“原來如此。”曹操神情微動,眼底劃過一絲異色,隨口問道:“賢侄與李賊仇深似海,為何我此前從未聽聞?不知賢侄能否相告?”

孫策聞聲色變,滿臉陰沉如冰,神情頗為不忿地沉聲道:“此事並無不可對人言,即使我自己不說,想必隨後曹公也會知道。曹公可曾聽過周瑜其人?”

“啊?”曹操聞聲驚詫,急聲道:“周瑜之名曹某自是聽過,不僅我聽過,在坐的各路諸侯都知道此人名號。”

“這是為何?短短數月,揚州之事怎麽可能人盡皆知?”孫策神色錯愕地插話道。

看到孫策臉上的表情,曹操就知道孫策肯定不知道青狼穀之戰,否則就不會有此一問了。不過他從孫策神情舉止中看出一些端倪,孫策與周瑜的關係一定非比尋常,似是甚為熟悉。

這讓曹操頗為詫異,當即與孫策在大帳左側落座,低聲解釋道:“賢侄遠在揚州,對西涼近況不甚了解。你可能不知道,就在一個月前,李賊任命周瑜為主將,率領十萬西涼鐵騎出征南匈奴蠻軍。半月前,周瑜率部與於夫羅蠻軍大戰青狼穀,一舉殲滅十一萬蠻軍,而後一路追殺。生生殺得於夫羅大軍丟盔棄甲,倉皇奔命。故而青狼穀一役,周公瑾一戰成名,名揚中原各州,實乃李賊麾下排名第一的統兵大將。”

“竟有此事?”孫策聞言後,神情迅速黯淡下來,悵然若失。怔怔失神。

曹操見之心頭一動,輕聲詢問道:“賢侄方才說與李賊有仇,莫非正是因周瑜而起?”

“哦,曹公慧眼如炬,確實如此。”孫策聞聲驚醒,臉色陰沉地怒聲道:“實不相瞞。我與公瑾相識多年,情同兄弟,誓同生死。不料李賊遊曆揚州時聽聞公瑾之名,隨之橫刀奪愛,強行擄走公瑾,逼迫公瑾為其所用。當我得知聞訊領兵前去攔截時,為時已晚。李賊早已返回長安,而公瑾也被李賊逼迫加入西涼軍。李賊此舉無異於奪我兄弟,欺我太甚,若不報此仇,我孫策還有何顏麵苟活於人世?”

曹操聞言愕然,眼神狐疑地打量著孫策,對孫策之言卻是不以為然。

倘若一切像孫策所說的那樣,李利劫持周瑜返回西涼。隨後又逼迫周瑜就範加入西涼軍,如此一來李賊怎麽可能任用周瑜獨自領兵出戰蠻軍呢?難道李賊腦子有問題,明知周瑜並非心甘情願效命卻還委以重任,授予兵權?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西涼李利可不傻,恰恰相反,其人狡猾如狐。奸詐多智,謀略似海,深不可測。若不是這樣,中原諸侯何必聯手對付李利?

是以曹操根本不相信孫策所言。認定事實恰恰與孫策之言相反。周瑜一定是背棄孫策,心甘情願投入李利麾下,惟有如此才能獲得李利信任,繼而委以重任,獨領一軍征戰。不過曹操從孫策惱羞成怒的表情上看得出他對李利恨之入骨,而仇恨的源頭就是周瑜。而這正是曹操所希望看到的,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就能為我所用。

“伯符不必動怒,姑且隱忍一時,稍安勿躁。”眼見孫策怒不可遏,曹操好言寬慰:“眼下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盟軍現有五十萬大軍,近乎兩倍於西涼軍,完全有可能一舉誅滅李賊。值此大戰盛事,正是伯符沙場建功、揚名天下的大好時機,隻要我等能夠打敗西涼軍,何愁李賊不滅?一旦李賊伏誅,周瑜自然就能脫困,重新回到伯符身邊,到那時你們兄弟又能並肩作戰,建功立業了。”

曹操話音方落,但見高坐在上階帥位上的袁紹抬手示意眾人安靜,既而朗聲說道:“諸位將軍,如今我等擁兵五十萬,群雄聚首,戰將千員。至此,大半個天下已在我等腳下,剩下一小塊州郡彈指可取,隻待剿滅李賊之後,大漢江山就是諸位將軍的囊中之物!”

說話之中袁紹舉起酒樽,長身而起,“諸位將軍與我共飲此樽,預祝我盟軍所向披靡,大破李賊西涼軍!”

“請!”帳下眾諸侯起身舉樽還禮,隨之一飲而盡,既而各自落座。

袁紹滿臉堆笑地頷首坐下,笑道:“如今盟軍集結完畢,大軍整戈待旦,蓄勢待發。我意,副盟主曹操負責籌劃戰事,河內張揚將軍負責盟軍糧草輜重,奮威將軍呂布為先鋒大將,明日大軍誓師出征!”

“且慢!”正當袁紹話音稍頓之際,坐在曹操身旁的孫策陡然起身插話:“末將請纓擔任盟軍先鋒,率先領兵出戰!”

“哼!”乍聞此言,呂布冷哼一聲:“孫策小兒,你敢藐視於我?”

“盟軍先鋒之職,能者居之,溫侯若是不願相讓,我願意領教溫侯高招!”孫策寸步不讓,毫不示弱地挑釁道。

此言一出,大帳內氣氛瞬間凝結,各路諸侯紛紛噤聲,頗為震驚地看著孫策,心中暗暗驚奇:“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