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一)
第625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一)
孫策微笑搖頭,坐在程普四人中間,推心置腹地說道:“亂世爭霸,沒有任何情理可言,一切都要憑借實力實話,強者為尊,諸侯霸主執掌天下。
我自認文治武功皆不遜於各路諸侯,自認為也是當世強者,然而單憑自身強大還遠遠不夠,還必須讓天下人都知道,如此才能吸納文臣武將追隨於我,繼而成就一番大事。
縱觀當世各路諸侯,唯有兩人令我頗為敬佩,甚至有些驚羨不已。其一是現任驃騎大將軍、武威侯的西涼李利李文昌,其二便是新近提領徐州六郡的劉備劉玄德。”
語氣稍頓,孫策喝口茶後,神情肅然,繼續道:“李利其人,充其量不過是北地郡豪強之家的嫡子,祖上並無顯赫之人,出身庶民。然而曾經一介庶民數年間東征西討,搖身一變竟然成了大漢天下炙手可熱的驃騎大將軍,執掌天下之牛耳,手握雄兵,叱吒風雲。他憑什麽僭越如此高位,又如何走到今天這般尊崇的權力巔峰?
細細梳理之下,我發現李利除了文治武功十分了得,最擅長借勢,善於利用別人抬高自己,繼而踩著別人的肩膀樹立自己的赫赫威名。南鄭一戰,李利大敗朱儁軍,隨之生擒朱儁,從而揚名天下,嶄露頭角。就任武威太守的時候,李利身經百戰步步為營,終於在武威郡站穩腳跟,建立根基,隨之夯實基礎招兵買馬,居然在短短一年時間招募數萬兵馬,且多為戰騎。由此,為他後來亂中取利奠定了基礎,因為他麾下的武威軍是西涼將領中實力最為強大。
然而,真正讓李利建立無上威名的關鍵之戰還是灞河一戰。灞河一戰,李利踩著呂布的肩膀登上巔峰,在西涼將領中獨領**,隨之取代呂布成為董卓最為倚重的親信戰將。並且還是董卓的女婿。最為關鍵的是,李利巧借董卓的權勢卻還不落罵名,讓人無法將他和董卓聯係到一起,把事情做到如此精絕的地步,真是令人驚歎。隨後長安南郊之戰,李利先後兼並董越、徐榮、胡軫、楊定和牛輔死後留下的兵馬,兵力暴增三倍。隨之與李傕郭汜大軍決戰,一戰功成。
李賊崛起的每一步都令人驚歎,就連娶妻納妾都被廣為流傳,被天下各州百姓津津樂道,更成為年輕一代的標杆楷模,讓無數人崇拜不已。敬若神明。
因此,我孫策雖然視其為仇敵,但這並不妨礙我對他的敬重。因為他的迅速崛起讓我看到未來要走的路,而且盡量少走彎路,力爭能像他一樣,用最短的時間做成別人無法企及的大事!”
說起李利崛起的發展史,孫策如數家珍。幾乎每一件都說得分毫不差,恍如親身經曆一般。由此可見,他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將所有與李利有關的事情全部整理收集起來,繼而詳加琢磨,引以為鑒,學以致用。
輕抿一口茶潤潤嗓子,孫策臉上露出一絲譏笑。說道:“我之所以有些敬重劉備,並不是他有多麽了不起,而是他生性堅忍、極重名聲以及運氣極好的緣故。劉備與李利一樣,都是庶民出身,但有一點他和李利不一樣,那就是李利從來不掩飾自己的庶民出身,可劉備卻標榜自己是漢皇後裔。劉氏血脈。
這一點讓人嘀笑皆非,令人齒冷。姑且不論他究竟是不是皇族子孫,單說一個淪落到依靠織席販履為生的劉姓子弟,即使祖上是皇族貴胄。可他淪落到這種田地,但凡有點廉恥之心亦或是維護劉氏皇族的聲譽,他都不應該四處宣揚自己是漢皇血脈。一個皇室貴胄淪落為最卑微的小販,卻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皇室血脈,這豈不等於說皇室宗族無道,不管劉氏子孫的死活嗎,這樣無道的皇族難怪天下會大亂?如此有損宗族聲譽的事情,劉備卻到處宣揚,其行可恥,其心當誅!
不過劉備確實生性堅忍,從黃巾之亂到現在,整整十年時間,他與兩個結義兄弟屢立戰功,卻始終得不到應有的賞賜提拔。平定黃巾之亂中,他救過董卓;陳留會盟時,他與結義兄弟聯手對戰呂布,且占據上風;天下大亂中他救過北海孔融,而後又與公孫瓚一起抵擋過烏桓入侵。然而他一直寄人籬下,鬱鬱不得誌,始終沒有一塊根基之地,兵不過萬,將隻三員,可他卻隱忍十年都不曾放棄心中大誌。終於在十年後等到機會,他率部馳援徐州陶謙,又機緣巧合地解了徐州之圍,隨之蟄伏待機,取得陶謙信任,直到陶謙病死,他搖身一變提領徐州六郡,坐享其成!
如此華麗的轉變,當世能有幾人有此際遇?隻怕一個都沒有,獨獨讓劉玄德遇上了,當真讓人又羨慕又嫉妒,唏噓感歎不已!”
隨著孫策的話音落下,程普、黃蓋等人同樣是搖頭感歎,彼此對視一眼,發現對方竟然與自己一樣滿臉詫異之色,眼神疑惑不解,想不明白孫策為何要提起這些與自身無關的事情。
“天下諸侯多達十餘人,少主為何獨獨對李利和劉備另眼相看,難道其他諸侯都不入少主之眼嗎?”黃蓋打破沉寂,疑聲問道。
孫策微微搖頭,沉聲道:“其他諸侯的崛起都與出身有關,亦或者本身就占據有利官位,待天下大亂時立即割據自立,因為他們與我不同。惟獨李利和劉備二人的經曆能讓我有所借鑒,繼而從他們身上尋找迅速崛起的捷徑,成就我孫策的功名大業!”
“我等愚鈍,還是聽不明白,請少主明示!”程普接聲道。
孫策雙眸深邃地盯著閃爍不定的油燈火光,沉吟道:“從他們發跡崛起的經曆中不難看出,此二人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善於借助別人替自己揚名。等到名揚天下之後,再因勢利導,抓住每一個機會,迅速崛起。相對來說,我更欣賞西涼李利,此人的所作所為很對我的脾氣。雖然偶爾手段陰損晦暗,但大多數事情都做得光明正大,敢作敢當,不失為錚錚鐵骨的好男兒。我等此番前來會盟,一則揚名,二則解決一些私人恩怨,我很想看看李利到底與常人有何不同。竟能逼迫公瑾投效於他!”
說完話後,孫策緩緩起身,不緊不慢地走向後帳,邊走邊說道:“夜色已深,四位叔伯回營歇息去吧,明日辰時三刻進兵東垣城!”
“諾。我等遵命!”程普、黃蓋四人躬身施禮,既而若有所思地緩緩離開大帳。
————————————————————
天氣略顯陰沉,若隱若現的陽光消極怠工,斂起應有的光和熱。
北風吹拂大地,卷起塵沙、落葉迎風飛揚,飄飄蕩蕩洋洋灑灑。
細沙迷人眼,落葉炫舞姿。
秋意漸去。寒冬將至。
東垣城,南門。
“呔!滕霄狗賊,你豎起耳朵聽好嘍!速速開城乞降,饒爾不死,稍有遲疑,胡某定叫爾等身首異處,死無葬身之地!”
城下一百五十步開外,一名盟軍將領橫刀立馬於南門前。仰頭對著城樓上的守軍將領叫囂喊話。實際上,他根本不認識安邑主將滕霄,隻是聽說滕霄數日前率部進入東垣城,便下意識認為此刻站在城頭上觀望的一眾將領中間那個壯碩將軍就應該是滕霄。
不過他雖然放聲喊話,口中叫囂得厲害,實際心裏卻十分忐忑,手中長矛不時舞動幾下。生怕城頭上突然放冷箭,害了自己性命。畢竟他可不是先鋒大軍中的無名小卒,也不是無知無畏的愣頭青,深知安邑主將滕霄可不是好惹的。那絕對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是西涼軍中赫赫有名的悍將猛人。怎奈先鋒大軍孫策遣他前來叫陣,軍令難違,他雖知滕霄的虎威,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前來搦戰叫陣。
說起來,此人在先鋒大軍中頗有來頭,地位不低,他就是袁紹任命的討賊中郎將,白波軍第四號人物——胡才。白波軍中排在他前麵的三人,分別是:韓暹、楊奉和李樂。
在胡才身後百步開外,近五萬先鋒大軍早已列陣以待。三萬白波軍一分為二,護持在孫策本部一萬六千餘揚州兵的兩側,是為左右兩翼;左翼一萬兩千人馬由白波軍大頭領韓暹坐鎮陣前,右翼兩萬兵馬由楊奉和李樂二人統領。
這三位白波軍頭領所率之兵馬其實就是他們本部人馬,論資排輩,楊奉在黃巾軍的身份地位還在韓暹之上,奈何近年來韓暹所部兵馬大漲,後來者居上,故而此次前來會盟韓暹做了白波軍主將,而楊奉卻要屈居韓暹之下。除了韓暹和楊奉,李樂和陣前搦戰的胡才同樣也有自己的數千人馬,實力稍弱,不得不屈居人後,起初受韓暹統領,現在還要聽候孫策調遣。這些嘯聚山林的山寨頭領,如今為了謀取功名前程,不得不聽從盟主袁紹統一號令,悉數調到孫策帳下聽用,其中滋味如何,隻有他們自己心裏最清楚。
東垣城南門城樓上,正如關前叫陣的胡才所料,站在一眾將領正中的魁梧將軍就是滕霄。
“豈有此理!小小白波賊竟敢如此囂張狂妄,末將請令出戰,懇請統領應允!”眼見胡才在城下大肆叫囂,東垣城守將王方氣得臉頰漲紅,怒不可遏,悍然請纓出戰。
滕霄冷眼俯視著城下的白波頭領胡才,臉上浮現出一抹不屑之色。看到王方主動請戰,他咧嘴淡然一笑,擺手說道:“王方將軍不必動怒,稍安勿躁,孫策小賊氣焰正盛,挾大勝之勢率軍前來搦戰,兵鋒強勁。正好,眼下時辰尚早,秋風大好,讓他們好好吹吹北風,清醒一下頭腦。本將接到的主公軍令是將諸侯盟軍擋在東垣城外半個月,如今已經過去十天,接下來我等務必確保五天內城池不失。所以,我們據城而守,時間充足,不必急於出戰。嗬嗬嗬!”
“可是賊將如此肆無忌憚地關前叫罵,難道我等還要忍耐下去嗎?”王方神情不忿地接聲問道。
站在王方身旁的郭猛點頭附和道:“王方將軍所言不錯。區區白波賊而已,此前我等不屑於出兵剿滅他們,沒想到他們現在一個個都成精了,敢在我等麵前如此囂張!現在想起來,主公實在太過仁慈,若是早先準許我等出兵剿賊,休說區區數萬白波賊,就算再多一倍,我安邑大軍也能將其掃滅幹淨。倘若早些出兵,豈有今日之事?”
“郭猛將軍慎言!你這是埋怨主公嗎?果真如此,休怪本將不講情麵!”滕霄神色不悅地厲聲訓斥道。
“呃!末將不敢,絕對沒有埋怨主公之意,請統領明鑒!”郭猛聞聲大驚,方知自己一時衝動,竟然妄論主公是非,此乃大不敬之罪。驚醒之後,他當即跪拜請罪。
別看郭猛是李利的發小,且又是郭汜的親侄子,但在滕霄麵前,這些衣帶關係根本不算什麽。即使郭汜站在麵前,滕霄照樣處罰郭猛,而郭汜絕對不敢多說一句話。
時下西涼軍有五位統兵大將,周瑜後來者居上,位居第一位,緊隨其後的就是滕霄和徐榮,其次是波才,排在最後的才是郭汜。就算是聲名鵲起的周瑜見到滕霄,也得揖手施禮,尊稱他一聲“將軍”,何況是郭汜、郭猛叔侄二人?
“哼!主公視你為兄弟,希望你善加珍惜這份尊榮,若是再讓我聽到你妄議主公,必定嚴懲不殆!”滕霄滿臉肅然地沉聲道。
郭猛應聲俯首道:“末將謹遵統領教誨,一定謹記於心!”
隨即,看到滕霄擺手示意起身,郭猛一臉後怕地緩緩站起來,低聲道:“末將一時激憤,言語不當,請統領諒解。不過王方將軍所言不無道理,孫策大軍連日來攻城拔寨,十天內奪我十座城寨,而我等卻是始終不曾出兵迎戰。若是任由孫策大軍繼續狂妄下去,而我軍卻避而不戰,時間一長,勢必影響士氣,於戰不利。因此,末將仍然主張出城迎戰,一戰打掉孫策小兒的囂張氣焰,滅掉其先鋒大軍。眼下他們隻有不到五萬人馬而已,而我東垣城內卻有四萬大軍,其中兩萬武威營戰騎,滅掉孫策前軍易如反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