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

第915章 望烽火,何以平天下

第915章 望烽火,何以平天下

萬裏晴空,春光明媚.

當宛城混戰過後進入詭異的平靜時光之際,兩百裏開外的西南山林卻是一派喜氣洋洋的場麵.

春花開,綠葉稠,溪水清,涓涓長流.

春日暖陽下,臥龍崗上竹林深處一片歡騰,隆中茅廬落成了.

曆時半個月,投入一百多名精壯勞力,埋頭苦幹十二天,終於在溪水潭上架起了一幢茅廬,正房,廂房共計十二間,暗合十二地支之數.

說是茅廬,除了屋頂是茅草混合黃泥而成,其它均是閣樓式建造.整個茅廬建築不亞於一處清幽別致的山中別院,涼亭,水榭,眺望台一應俱全,山清水秀,泉水長流,端是一處難得的隱士居所.

今天是諸葛廬落成之日,主體建築全部完工,隻需稍加裝飾,再添置一些家具,即可入住.

從昨天傍晚開始,諸葛玲姐妹倆昨天傍晚就帶著十幾名婢女張羅膳食,為今日諸葛廬落成慶賀,並犒勞所有扈從.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支出皆由楊大善人捐贈,因此茅廬落成時,他在茅廬正門上揮毫寫下";隆中諸葛廬";五個大字,並命人請來工匠將門匾裝裱起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個門匾隻有題字,卻沒有落款簽名.在門匾左下角有三個很潦草的奇怪筆畫,與漢隸截然不同,像是文字,又像無人認識的龍飛鳳舞的圖案(其實就是簡體草書:李文昌).

這種特殊的簽名,對於孔明而言或許很陌生.但在西涼軍中主將統領及以上的文武官員都曾見過這種簽名,知道這彎彎繞繞的龍飛鳳舞式的圖案就代表主公李利的字號李文昌.故此,李利的手諭一般人根本拿不到.更無緣得見,真正能見到這種簽名的都是李利麾下的親信,其本身就代表著一種特殊禮遇.

辰時,慶祝諸葛廬落成儀式正式開始.其實就是大擺筵席,酒肉管夠,讓參與搭建茅廬的扈從們敞開肚皮好好搓一頓,大快朵頤.一醉方休.

半個時辰後,孔明和李利中途離開,聯袂登上位於水潭瀑布上方的眺望台.也作";望景樓";.

台高三丈,相當於兩層閣樓,台上空間不大,可供擺放一個圓桌和四個木凳.與後世土匪山寨中的高塔崗哨有些相似.不過.做工考究,建造的很精致,這些精巧的手藝活都不是李利等人能夠做到的,而是重金前來工匠,選用上乘木材搭建而成,為這幢茅廬增色不少.

站在望景樓上眺望遠方,可將方圓十餘裏的山川溪流盡收眼底,若是有人朝這裏走來.五裏之外便可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望景樓還是兼顧著崗哨的作用.這也是為了保證茅廬安全,不被強盜或劫匪襲擾,提前準備一些必要的預警防禦手段.

";嘟嘟嘟!";高台圓桌上,早已準備好了一壺熱茶,顯然這是孔明提前讓人送上來.

親手倒上兩盅熱茶,孔明遞給李利一盅,而後落座,端起茶盅示意李利趁熱飲用.

";兄長地位尊崇,軍政繁忙,日理萬機,何以有暇來此盤桓多日?";手中捧著香氣騰騰的茶盅,孔明雙眸含笑地注視著李利,似是不經意地隨口一問,卻又似深思熟慮後的試探.

李利聞聲眉開眼笑,心中坦然,知道這是孔明攤牌之前的最後試探,看似隨意,實則意味深長.猜測終歸是猜測,在沒有得到證實之前,孔明即使猜出李利的真實身份,卻也是臆測遐想而已,仍需進一步求證,或是李利親口承認.惟有如此,才能繼續後麵的對話,否則很多事就無從談起.

坦然一笑,李利輕抿一口茶潤潤嗓子,與孔明對視一眼後,輕輕放下茶盅,起身走到欄杆前,扶欄眺望東南宛城方向,輕聲道:";天子和百官逃離長安,於我而言確實不算小事.西涼軍能有今日之強盛,與他們有著直接關係,挾天子以令諸侯,才能占據絕對主動優勢,是為王道之師.而他們此次東歸,就意味著西涼軍麵臨一次重大考驗,前進一步便可雄踞中原,成就霸業;退一步或是一步踏錯,則是無底深淵,淪為亂軍叛逆,人人得以誅之.

事關生死存亡,為兄豈可等閑視之,必須親自走一趟,以確保接下來的路不會出現偏差.";

耳邊聽著李利的話,孔明輕輕走到李利身邊,同樣扶欄遠眺,目光投向隱沒在山川之後的宛城方向.

聞言後,孔明神情微變,眼神幽幽如深淵,深不可測,若有所思地低聲道:";天子和百官出逃之始末,兄長應是胸有丘壑,早有謀劃,一切盡在掌中.今時今日,西涼下轄四州之地,擁兵數十萬,扼守西北各處險關隘口,牢牢掌控著西去長安的所有交通要道.倘若兄長執意攔截天子一行,或追捕或截殺,他們斷然難以離開西涼地界,決計不會出現今日之亂局.";

語氣稍頓,孔明眼角餘光瞥向李利的側臉,繼續道:";前天夜裏,宛城大亂,六路諸侯相互攻伐,二十餘萬兵馬展開廝殺,大混戰整整持續一整天,以致五萬餘諸侯將士拋屍荒野,慘烈至極.以愚弟猜想,這一場混戰應在兄長的預料之中,或者說天子和百官們東歸之時,這場空前混戰廝殺就在悄然醞釀";

";孔明想說這場大混戰是因我而起,未免太過殘忍,對嗎?";李利身形不動,目不斜視,突然語氣冷漠的插話道.

孔明聞聲默然,半晌不說話,嚴肅的神情變得愈發凝重起來,思索片刻後,悠悠地道:";亂世爭雄,無所不用其極,兄長此舉無可厚非,亦在情理之中.然.如此肆意殺戮,未免有傷天和,手段太過凶殘.";撇過頭去.不再刻意觀察李利的神色,孔明眺望遠方的眸子流露出濃濃的悲天憫人之情,惻隱之心溢於言表.

李利不為己甚,答非所問地道:";十餘年來,賢弟可曾殺過人?亦或被人追殺,可曾親自目睹親屬族人死在自己麵前?";

";這不曾有此經曆.";孔明聞聲驚詫,愕然應聲道.

李利微微頷首.目光深邃,悠悠追憶道:";我與賢弟的身世相似,父母早逝.自幼和弟弟相依為命,跟隨叔父在軍營中長大.十四歲從軍,十五歲積功升至軍侯,領兵征戰沙場.此後南征北戰,東征西討.至今已有八個寒暑,足跡遍布萬裏疆域,殺敵無數,戰刀之下屍骨成山.一將功成萬骨枯,與其說我今日之地位是天子所賜,不如說這是屍骨堆積出來的.一身功名於殺戮,一身罵名於天子,以致今日很多人都說我窮兵黷武.禍國殃民,淪為比董卓更甚百倍的大奸大惡的大漢國賊.";

";然.我從不認為自己暴戾嗜殺,一切皆為生存使然.生逢亂世,身不由己者比比皆是,我自是不能例外,賢弟亦在其中.世上從來就沒有人生來嗜殺,嗜血成性,然則欲平亂世,殺戮必不可少,且唯有殺戮才能終止亂世,戡平天下.";

說到這裏,李利神情悵然,輕聲歎息道:";既然賢弟提到宛城混戰,那為兄不妨坦言相告.事實上,此次宛城混戰的結果讓我很不滿意,完全打亂了我事先的部署,與預料之中的結果相去甚遠.不瞞賢弟,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在我的計劃中,經此一役,七位諸侯至少隕落一半,兵士傷亡也應在十萬以上.唯有如此,才能為我出兵中原鋪平道路,五年內一統中原,十年內廓清寰宇,平定天下.若想盡早結束諸侯混戰,盡可能地減少無謂傷亡,就必須盡快結束亂世,重整山河,再建新秩序.

隻有這樣,才是天下黎民百姓之福,殺戮並不是為了屠殺生靈而生,而是為了謀取和平的一種方式.倘若可以不用殺戮而平息亂世戰火,為兄甘願放棄一身功名,卸甲歸田,像賢弟一樣隱居山林,一家團圓其樂融融.

可惜,這隻是我的一廂情願罷了.一旦我拋卻功名,放棄手中兵馬,立刻就會死於非命,禍及滿門.可亂世依然混亂不堪,甚至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最終耗盡我大漢民族之有生力量,淪為蠻夷胡人肆意踐踏,恣意**之地.這是我寧死不願看到的情景,為此趁著我現在還有這份實力,便要竭盡全力盡早結束亂世,神擋殺神,魔擋除魔;縱然是屍骸成山,血水成海,亦在所不惜!";

聽完這番亦真亦假的說辭,孔明沉默良久,放眼眺望無盡的山川原野,欲憑一雙慧眼透過無盡雲海,窺探雲霄之上的天道真諦.

半晌後,孔明忽然開口道:";兄長看眼前這幢草廬如何?";

李利側目看了他一眼,輕聲道:";這是一方風水寶地,藏龍臥虎,不可多得.";

孔明心下了然,所謂風水寶地,既是隱居之所,亦是葬身之地,兩者存乎一念之間,生與死猶如天涯咫尺,旦夕禍福一言而決.

";現在兄長可以言明身份了.";深思熟慮後,孔明鄭重說道.

李利聞聲神色微變,眼底閃過一抹難以掩飾的喜色,和顏悅色地道:";賢弟可要考慮清楚,為兄名聲不好,被天子,百官和諸侯們視為大漢國賊,劣跡斑斑,罄竹難書,他們紛紛欲將為兄除之而後快.賢弟不知我名還自罷了,倘若知悉,賢弟便再無退路了.";

孔明輕輕點頭:";多謝兄長提醒,亮深知其中利害.不知兄長之前所言可還作數?";

李利頷首道:";當然算數.此刻你我是兄弟,表明身份後,你我依然是兄弟,並且是真正的異姓兄弟.";

";兄長名諱是李利李文昌,天下兵馬大將軍,當朝丞相?";孔明疑聲道.

";正是.";李利應聲點頭,笑嗬嗬地道:";想來這個名字無人冒充,非我莫屬了.";

";臣亮參見大將軍,拜見兄長.";孔明躬身一揖,遂麵露難色地道:";愚弟尚有一事相請,兄長府中妻妾眾多,可否對家姐高抬貴手?";

";啊!這";

不等李利答話,孔明便意味深長地道:";愚弟父母早逝,家兄不諳俗事,全家都依靠大姐操持家務,甚是辛勞.故此,家姐已至出閣之齡卻拖延至今,全因我與幼弟所累,耽誤韶華,實令愚弟於心難安.";

李利麵色如棗,訕訕敷衍道:";好說好說,嘿嘿嘿!一切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