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狼煙起,劍指幽州
第940章 狼煙起,劍指幽州
【感謝:看得開的人、劍神仙、藍山咖啡書友評價打賞支持,多謝!】
——————————————
時間如白馬過隙,轉眼間炎熱消退,北風再臨,層林盡染,北國風景如畫。
在過去的三個月裏,從淮南至河北的廣博大地上烽煙四起,討袁之戰如火如荼,激戰正酣,戰火沸騰。而自司隸以西的州郡卻是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商隊往來穿梭,百姓安居樂業,關河寧定,秩序井然。
淮南戰場上,荊州大軍兩路出擊。其一,劉表親率五萬步軍攻打豫州,荊州上將蔡瑁為先鋒大將,張允為先鋒副將,蒯越為軍師,劉磐護衛中軍,舉義旗、討逆賊,攜正義之師,揮軍討伐袁術。荊州軍出師順利,連戰連捷,一月之內連克十餘城,兵鋒所指,所向披靡。至九月初,劉表大軍陳兵九江郡邊境,劍鋒直指壽春。
荊州另一路兵馬由江夏黃祖領軍,別駕劉先為軍師,率領三萬水師出擊,經水路攻打九江。這一路兵馬行進速度雖快,但攻城進度卻頗為緩慢,遭遇袁術大軍頑強阻擊,廝殺異常慘烈,戰事陷入膠著之狀,遲滯不前。
或許是得知劉表大軍連戰連捷,亦或是知道袁術大勢已去,八月底江東孫策悄然率兵渡江,偷襲廬江。初戰告捷,江東軍順利登岸,隨即孫策率軍連番攻城拔寨,勢如破竹,打得袁術措手不及,叫苦不迭。
至此,盟軍在淮南戰場上穩居上風,荊州劉表與江東孫策前後夾擊袁術,牢牢掌控著主攻優勢。完全處於劣勢的袁術先後集結將近二十萬兵馬,凶猛反撲,試圖扭轉敗局。做困獸之鬥。
隨著袁術不斷收縮兵力,集結重兵據城死守,劉表、孫策大軍強勁的進攻勢頭被扼製住了,兵力不濟、後勁不足。遂與袁術大軍陷入拉鋸相持之勢。
河北戰場上,幽州公孫瓚、遼東公孫度聯手正麵抵禦冀州大軍,與兗州曹操遙相呼應,前後夾擊冀州袁紹。然而公孫瓚和公孫度雖然聯手抵抗冀州軍,卻仍處於絕對劣勢,被動防守,且節節敗退,自身難保。因此他們名義上與曹操兩麵夾擊冀州軍,實際上隻能牽製袁紹一部分兵力,僅此而已。
與此同時。得知兗州曹操率軍偷襲青州,並連連得手之後,袁紹不得不從幽州戰場抽身出來,命令冀州上將軍鞠義率領八萬兵馬繼續攻打幽州,而他自己則率領十萬兵馬回援冀州。此外。袁紹將東征幽州的先鋒大將張郃、高覽二將,以及隨軍出征的牽招、蔣奇、呂曠、呂翔等部將悉數帶走,並派遣牽招率領三萬兵馬馳援袁譚。
如此一來,河北戰場上局勢不明,盟軍並未占據絕對優勢,冀州袁紹仍有自保之力,實力不凡。偷襲青州的曹操也隻是起初占到一些便宜。隨著袁譚積極防禦,並調集重兵據城死守之後,青州戰局陷入正麵對峙相持當中。伴隨牽招領兵進入青州參戰,曹軍的進攻勢頭戛然而止,雖然尚未戰敗,卻再也占不到便宜。
這樣一來。河北戰局同樣陷入膠著相持的態勢,局勢日趨緊張,劍拔弩張,卻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勝負難料。
由此不難看出。冀州袁紹一直占據中原諸侯之首絕非浪得虛名,確實是實力雄厚,實至名歸。眼下他以一敵三尚且不落下風,足見其實力強悍;若不是此番蒙受不白之冤,隻怕三五年之內兗州曹操都不敢向他宣戰。
??河北、淮南兩大主戰場相繼陷入對峙相持之狀,這並不是盟軍諸侯們實力不濟,而是他們蓄意保存實力。除了身陷困境的幽州公孫瓚之外,其他諸侯都沒有傾盡全力,大部分兵馬都留在後方固守根基,真正用於征討二袁的兵馬還不到全部實力的四成。這是因為他們還得時刻提防西涼李利,唯恐李利趁著他們出兵征討二袁之時偷襲他們的根基老巢。
時至今日,各鎮諸侯相互提防、相互猜忌之心早已不是秘密,彼此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時刻都得留一手,以策萬全。尤其是西涼李利最為令人忌憚,令人不得不防,哪怕是睡覺都得睜著一隻眼睛盯著西邊,惟恐西涼軍突然襲擊,打得自己措手不及,多年辛勞毀於一旦。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前車之鑒猶在眼前,諸侯們不得不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袁紹之覆轍。事實上,能夠存留到現在的各鎮諸侯誰也不糊塗,恰恰相反,他們是真正的智力超群、詭計多端的老狐狸。
漢帝劉協是怎麽死的?普通百姓肯定會相信謠言中所說的鬼話,誤以為是冀州袁紹鴆殺了劉協,可真相究竟如何,各鎮諸侯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猜測。但是,無論哪一種猜測都與袁紹無關。畢竟袁紹好不容易才把天子和百官搶到手,前後不到一年時間,他怎麽會傻到公然鴆殺天子呢?這麽淺顯的道理,諸侯們誰會不明白?
然而,如果天子不是袁紹鴆殺的,那又會是誰幹的呢,誰又有這麽大的膽量呢?顯然,各鎮諸侯都有可能,都是懷疑的對象,而嫌疑最大的諸侯便是西涼李利。可惜劉協已死,服侍他宦官和侍女都被人屠戮一空,死無對證,無跡可尋,已然成為一樁無頭公案,隻能不了了之。
故而此次討袁聯盟的入盟儀式,各鎮諸侯都沒有親自前往,但討伐二袁之事無疑是正合諸侯們的心意。現如今各州各郡都是有主之地,無端攻伐某路諸侯必然會招惹很多麻煩,而討伐二袁無疑是給諸侯們提供了一個擴張地盤、壯大實力的絕好機會,於是諸侯們積極會盟,並迅速領兵出征。然而討伐二袁之餘,諸侯們還得留一手,小心翼翼地提防西涼李利背後偷襲。如此一心二用,討袁之戰自然就不會那麽順利了。
??但這種僵持對峙的局麵並沒有維持多久,九月初,一則消息迅速傳到各鎮諸侯耳朵裏:諸侯盟主、大將軍李利調集大軍,任命張遼為主將,趙雲、高順為副將,起兵二十萬征討冀州袁紹。
隨著這則消息傳遍大江南北,淮南、河北兩個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而變,波瀾迭起。隨後,劉表再從荊州抽調七萬兵馬參戰,兗州曹操同樣增調五萬大軍投入到青州戰場,遼東公孫度再次增兵兩萬馳援公孫瓚;一直坐壁觀望的幽州叛軍首領閻柔正式與公孫瓚休戰,然後率兵前往漁陽郡等候西涼大軍到來。
戰爭天平從這一刻開始傾斜,討袁聯盟終於發揮出強大潛力,逐步扭轉戰局,漸漸占據主攻優勢。
天高雲闊,秋高氣爽。草原上一片金黃,風吹草低,呈現出海浪般的起伏波紋,美不勝收。
幽州代郡。高柳城的北門城樓上,一身戎甲的李利扶欄眺望,但見山川秀麗,大地披裹金色盛裝,在夕陽斜照下綻放出璀璨金光,耀眼奪目,見之令人陶醉,心馳神往。
代郡原屬幽州治下郡縣,自從三年前周瑜率領大軍收複並州時,為了追擊鮮卑殘兵而進入代郡,隨即捎帶收複代郡。此後李利曾派人前往幽州知會公孫瓚,暫借代郡屯兵,待掃清雁門、代郡之外的蠻夷部落後便歸還給他。
自此,代郡落入西涼軍手裏。兩年前,李利西征收複漢中之後派遣趙雲率領所部無雙鐵騎進駐代郡,直到現在仍未歸還代郡。也就是從西涼軍占據代郡的那一刻起,公孫瓚便刻意疏遠李利,不像以前那樣守望相助、親密無間了,甚至有意無意地提防著西涼軍。
事實上,周瑜收複並州全境之後,盤踞在雁門、代郡周邊的西部鮮卑便再也不敢寇邊犯境了。然而李利當初向公孫瓚許諾暫借代郡時卻說:掃清邊境蠻夷之後再行歸還。
這一句話聽著好像很有道理、很有責任心,實際上就等於明白無誤地告訴公孫瓚:你沒有能力守護疆域,我替你守著,代郡歸我了。畢竟,盤踞在代郡之外的蠻夷何其多矣,要想徹底將其掃平,談何容易?若是真要等到掃清邊患的那一天,必然是猴年馬月之後的事,到那時公孫瓚隻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因此李利暫借代郡不過是委婉的說辭,多多少少給公孫瓚留點麵子,不至於讓他太難堪,實際上就是強取豪奪,霸占不還了。之所以派遣趙雲領兵進駐代郡,也是為了緩和彼此矛盾,畢竟趙雲曾在公孫瓚麾下效力,讓趙雲駐守代郡,無形中替公孫瓚挽回不少顏麵。
此舉看似很不仗義,實際上卻是怨不得李利,而是公孫瓚無能。
公孫瓚占據幽州多年,可幽州邊境上一直盤踞著數十萬烏桓、鮮卑蠻夷,大半個州郡幾乎都在蠻夷鐵騎的**之下。從代郡一路向東,上穀郡周邊盤踞著烏桓蹋頓部落,漁陽郡盤踞著蘇仆延部落,右北平郡外有烏延部落,遼西郡盤踞著東部鮮卑首領素利。此外,還有鮮卑各大部落:軻比能、步度根、素利、彌加、闕機等鮮卑部落首領,以及西部鮮卑殘餘部落。
所幸,無論是烏桓還是鮮卑都處於分裂狀態,內訌廝殺不止,相互牽製,相互掣肘,致使其部落無法統一,實力大損,否則幽州早已是蠻夷部落的牧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