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

第31章 壽春城破

第031章 壽春城破

“主公,這樣做會不會適得其反,將他二人‘逼’得走到一起,聯手對付我們。”帥帳議事完畢後,郭嘉和荀攸二人坐在李利身邊,郭嘉手裏拿著酒盞,麵帶疑慮的低聲提醒道。

李利聞言神情一怔,微微頷首,“嗯,倒是也有這種可能。不過呂布和孫策聯手的可能‘性’不大,這兩位都是輕易不向別人低頭的人。若是換做其他諸侯,確實值得重視,必須有所提防。但他們倆麽、、、為防萬一,還是謹慎一些為好,派人盯緊他們,稍有異動,立刻來報。”稍作遲疑,李利最終選擇了慎重對待,采納了郭嘉的建議。 ”

誠然,目前盟軍之中雖然以李利麾下兵馬最為強大,擁有八萬步騎、外加八萬降兵,兵力之多,遙遙領先於呂布和孫策兩股勢力。即使是他二人帳下兵馬加在一起,也不及李利麾下的西涼軍。

但是,兵馬眾多並不代表實力就一定比呂布和孫策二人聯手還要強大,畢竟呂布和孫策兩股勢力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且不說呂布就是一頭隨時都會擇人而噬的猛虎,單說孫策帳下一幹武將便不是好相與的角‘色’。這些人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實力,倘若再給他們一些兵馬,其戰鬥力和破壞力絕對驚人。一旦呂布真和孫策聯手,並且是突然發難,憑借這些江東將領就有可能打得李利手忙腳‘亂’,疲於招架。

防患於未然,小心無大錯。

正是基於這種心理。李利慎重考慮之後,還是決定提防郭嘉所說的這種可能,畢竟有備才能無患嘛。

聽到李利的話後。郭嘉略顯凝重的神情為之舒緩下來,遂舉起酒盞,一飲而盡。

這時,一直很少開口的荀攸,一邊給郭嘉斟上一盞酒,一邊恭聲對李利說道:“年關將近,時下各營將士都有些想家了。尤其是戰俘營裏的袁術降兵更是天天叫囔著要回家。很是不安份。如果任由這種情形蔓延下去,勢必影響軍心,於戰局不利。是以。不知主公準備如何處置這些降兵?此外這場淮南戰事也應盡快結束,天氣越來越冷,糧草和木炭消耗極大,這種情形同樣不利於戰事。”荀攸是隨軍主簿。不僅肩負著上傳下達、草擬軍令的擔子。還實際掌管著整個盟軍的糧草輜重。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輜重是行軍打仗的命脈所在,重中之重。本來這等軍機大事應該是軍師郭嘉的份內事務,可是現在他卻圖清閑,做起了甩手掌櫃,把全軍糧草輜重的發放任務和日常管理全都‘交’給了荀攸。

對於郭嘉的懶散惰‘性’,荀攸早有心理準備,於是毫不推脫的全盤接收過來。每天忙得昏頭轉向,片刻不得閑暇。其實荀攸心裏知道。郭嘉雖然憊懶,但在行軍打仗上麵卻是比誰都小心謹慎,事無巨細,每件事都要親自過問,惟恐出現一絲紕漏。是以郭嘉即便再懶,也不至於將全軍糧草輜重假手於人,自己躲清閑。他之所以這麽做,完全是為了多給荀攸一些鍛煉機會,讓李利看到荀攸的能力,從而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所以說郭嘉此舉可謂是用心良苦。盡管荀攸是他和荀諶聯名舉薦出仕的,因此荀攸一來便留在李利身邊擔任參軍,兼領隨軍主簿。但是,李利素有識人之明,如何用人曆來不受旁人幹擾,不管是誰舉薦來的,都必須經過他的親自考核。而且李利的考核方式也與眾不同,他很少詢問被考察之人的政務韜略,隻是將其留在身邊,而後便不聞不問,隻是一味旁觀,觀察其人的一言一行,以及處理繁瑣事務的能力。

但凡被李利認可的人,無一例外都受到重用,委以重任。迄今為止,被李利留在身邊並通過考察的人,至少擔任一郡之郡丞;若是各方麵素質再成熟穩重一些,那便是郡守,甚至魚躍龍‘門’,直接擔任一州刺史,實實在在的封疆大吏。

不過這種一步登天的跳躍式提拔並不多見。這麽多年來,能夠獲此殊榮的隻有五人,按時間順序分別是:賈詡、郭嘉、周瑜、魯肅和諸葛亮。

武將不在此列,因為武將的能力如何很容易看出來,稍加考核便見分曉。何況時下正逢‘亂’世,破格提拔武將之事屢見不鮮,比比皆是。是以武將和文士的晉升之路截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語。

??荀攸說完話後,李利一邊與郭嘉推杯換盞,一邊沉‘吟’不語,並未立刻決斷。

半晌後,李利放下酒盞,和顏悅‘色’的道:“公達認為如何處置降兵比較妥當?如何盡快攻破壽‘春’城?”這句詢問,聽起來像是請教,亦或是征詢下屬的意見,實際上卻是考校荀攸。

也許郭嘉以為李利並不了解荀攸,不知道荀攸的才能如何,可是事實卻恰恰相反。李利不僅知道荀攸才能卓著,還知道他是個文韜武略的全才;不光是處理政務嫻熟,還‘胸’懷韜略,擅長出謀劃策,運籌帷幄。

或許荀攸的才能比起曹‘操’帳下的“王佐之才”荀彧稍遜半籌,可他卻比叔父荀彧更會審時度勢,處事更加圓融,更會做人。因此,曆史上的荀彧最終被曹‘操’罷黜一切官職,鬱鬱而終;而荀攸卻是官路亨通,位至三公,最後壽終正寢。同在一個主公麾下效力,都曾大顯鋒芒,居功至偉,但叔侄二人的最終命運卻截然不同。是以荀彧和荀攸二人孰優孰劣,到底誰更聰明,卻是很難說清楚。

與之相比,同為謀主的郭嘉、賈詡和程昱等人,其命運也與荀彧不同。除了郭嘉英年早逝,賈詡和程昱二人的一生都很順利,位至三公。封妻蔭子。

正是有著這種好奇心,李利才會破例考校荀攸,希望聽到他對目前戰局的看法。如果他還能獻上破敵良策。那李利就要重新定位荀攸的才能了,隨之而來的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提拔重用。

荀攸聞言後,同樣並不急於回答,顯得很慎重也很沉穩,稍稍思索片刻,而後恭聲道:“在如何處置降兵這件事上,微臣不敢妄言。然則既是主公垂詢。微臣自當坦言相告。聽說數月前,主公命令甘寧將軍於渤海郡訓練水軍,目前已招募兩萬餘兵士。但大多數兵士皆不習水‘性’。既然這樣,主公何不將這批降兵當中熟識水‘性’之人挑選出來,而後送往渤海,‘交’由甘寧將軍接管。

此外餘下的降兵也可以押解至司隸。據說周瑜將軍帳下兵力不夠。正好將這些降兵整編成一營兵馬。畢竟,與其這樣一直關押下去,還不如將他們盡早送走,省得呂布和孫策二人念念不忘,始終惦記著補充兵馬。”

說到這兒,荀攸語氣一頓,卻見李利並未表態,麵帶微笑地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壽‘春’戰事。自圍城開始,至今已有十二天。微臣記得主公曾經說過。袁術擅殺出城百姓,等同於自毀城牆,半月之內壽‘春’城必然不攻自破。是以文臣鬥膽猜測,主公在那時就已經有了攻陷壽‘春’城的詳細謀劃,隻是暫時引而不發,靜等時機成熟,一擊破城。

此外呂布和孫策大軍都在壽‘春’周圍,與其讓他們袖手旁觀,不如令其大舉攻城。說到底,討袁聯盟實在是極其脆弱的利益同盟,諸侯之間名義上雖是盟友,實際卻是勢不兩立的對手,或者說是敵人。是以如果有機會削弱敵人的實力,就不能放過,因為每削弱敵人一分實力,就意味著我軍的實力增強一分。此消彼長之下,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彼此翻臉,刀兵相向,那麽我軍勝算很大,未戰便已立於不敗之地。此乃微臣的一點愚見,任何決斷全憑主公做主!”拱手一揖,荀攸再不多言,而後接過郭嘉遞過來的酒盞,抬手遮袖,仰頭一飲而盡。

“嗬嗬嗬!”李利朗聲笑道:“公達當真好記‘性’,我十幾天前說過的話,你竟然現在還記得這麽清楚,實在難得!”語氣一頓,他笑聲問道:“公達可知我打算如何攻陷壽‘春’城?不必忌諱,直言無妨。”

“這

??”荀攸聞聲錯愕,既而揖手低頭,恭聲道:“微臣愚鈍,請主公恕罪。”

“當真不知?”李利笑眯眯的搖了搖頭,“公達切莫敷衍於我。你既能看出我已有對策,又豈能不知如何破城?”

顯然李利根本不相信荀攸真的不知道,他很清楚荀攸方才所言不過是托詞而已,明明知道卻偏偏裝出一副愚鈍的樣子。這是唯恐犯忌的韜光養晦之術,也是為官之道中一種明哲保身的方法。因為身為臣下,如果能夠看透主公的心思,這本身就是犯忌的事。倘若再把主公的心思當眾說出來,那無疑是聰明過頭,活膩味了,死期也就不遠了。

荀彧本來確實不想說,可是李利一直追問,‘逼’得他無路可退,隻能實話實說,“攻城之道,攻心為上。主公的破城之法便是如此。”

李利對荀攸的答複並不滿意,不動聲‘色’地道:“公達無須拘謹,說詳細些,具體如何實施?”

眼見躲不過去了,荀攸不假思索地道:“挑選千餘名降兵,讓其趁夜靠近城牆,將勸降信帛‘射’上城樓。信帛上言明,但凡誅殺袁術者,賞千金,封萬戶侯;若有打開城‘門’者,亦可受賞。並重聲明,袁術謀逆罪在其一人,與他人無幹,隻要城中將士棄暗投明,一律既往不咎,恕其及家人無罪。此外,還要明確告知守軍,若其頑固不化,負隅頑抗,城破之日誅其三族,拋屍荒野!”這次荀攸再無保留,說得很詳細,以至於連勸降書都想好了。

李利微笑頷首,“好好好,好啊!公達‘胸’中有丘壑,謀劃周全,此策甚好。此策若能攻陷壽‘春’,公達當居首功!”

連聲叫好之餘,李利擺手對荀攸吩咐道:“就依公達所言,立即著手草擬勸降書,而後抄寫一千份,並挑選三千降兵,明天夜裏便動手實施。”

“這

??諾,微臣遵命。”眼見李利三言兩語便將破城之策安在他荀攸頭上,荀攸頓時啞口無言,一臉愕然,不得不躬身領命,當即起身前去籌辦此事。

荀攸前腳剛走,郭嘉便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主公啊,公達是個十足的實誠人,他可經不起你的威‘逼’利‘誘’。哈哈哈!”

李利欣然笑道:“事情總得有人去做,本來我還在想誰能擔此重任,不承想公達主動請纓,如此倒是省事了。能者多勞嘛!嗬嗬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