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劃江而治
第051章 劃江而治
孫策率軍離開之後,李利卻在潛山大營停留了三天。
在此期間,郭嘉奉命率領虎賁營鐵騎前往江邊,象征性的舉行儀式,歡送孫策率軍返回江東。
此番孫策率軍渡江之行極其倉促,從決定率軍離開江北至大軍登船,前後不到三天時間。是以滯留在皖縣以北的江東將士根本來不及趕到江邊,甚至於接到撤軍命令時孫策已經領軍登船,匆匆渡江而去,返回江東了。
這樣以來,孫策帳下本有將近三萬兵馬,但順利登船返回江東的隻有兩萬將士,餘下七千餘人悉數留在廬江境內,淪為戰俘、降兵。
就在孫策撤離江北的同時,郭嘉一麵調兵遣將接收城池,一麵飛鴿傳信坐鎮壽春的魯肅,帶領事先準備好的文士和官員前來皖縣,正式接管廬江郡。
也就是說,在這三天時間裏,郭嘉和李利分工明確,分頭行動。郭嘉率軍監管孫策及江東軍撤離廬江,而李利則率軍留在潛山,剿滅淮南袁術及其麾下的殘兵敗將。
回溯當日,李利率軍上山勸降袁術的那一幕,足以令世人為之驚歎,永載史冊。
當是時,袁紹出言試探李利,問他欲與許諾何職說降自己。
李利答道:“此行不為說降,隻為報答袁術昔日修建步老夫人陵寢之恩惠,故而親身前來送他一程,成全他這位仲氏皇帝的王者尊嚴。”
此言一出,讓營寨內外的兩軍將士極為震驚,紛紛以為袁術聞言後必定勃然大怒,寧肯死戰到底,也不會開城投降。然而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袁術聽到李利這番話後,不僅沒有雷霆大怒,反而頗為欣慰的輕輕點頭,削瘦蒼白的臉上浮現一抹由衷感激的笑容。
誠然,李利這番話確實是極其冷酷。不啻於落井下石,趕盡殺絕。然而除了李利之外,沒有人會想到這番話與袁術自身了無生趣的心境不謀而合,寓情於景,正中下懷。也許在大多數人看來,“送你一程、保全最後的尊嚴”之類的話,對於身陷絕境的袁術而言都不是好話。極其不中聽,但事實卻截然相反。李利所說的話恰恰是袁術最希望聽到的理想答複。也是他想要的最好結果。
身為仲氏皇帝的袁術,當治下州郡悉數丟失、帝都淪陷之際,他建立的政權便宣告覆滅,王朝已不複存在。何況他逃離壽春之後,自身再無半寸土地,再無翻身的機會,加之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由此他的生命便已走到了盡頭。
瀕死之際,袁術根本不會相信任何封官許願的勸降承諾。而這些也不是他想要的。這個時候,封官許願或手下留情對他而言,根本毫無意義,他真正想得到的自己死後不會被其他諸侯割下頭顱或鞭屍,不要像董卓一樣被暴屍三日、身首異處,甚至於他還想保全自己王者的尊嚴。生前他是仲氏皇帝,君臨天下的王者。死後他仍是王者,依然是曾經仲氏政權的開國皇帝。
而袁術想要的最後訴求,李利悉數滿足他,並透露他曾為步練師的母親建造陵寢之事,令李利甚為感激。而這份感激無疑是真誠的,因為袁術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最後關頭。李利完全沒有必要欺騙他,實在犯不上妄作小人。
正因如此,袁術對李利抱以感激的笑容,可是他的這張笑臉落在李利和兩軍將士眼裏,卻是透著難以名狀的淒涼,令李利不忍正視。
“昔日司徒王允臨死前曾留下絕筆:‘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武威李利,恩怨分明,仁義之士,乃世間真丈夫也!’之前袁某一直以為此乃文昌刻意命人杜撰之辭,不可輕信,直到今日袁某方知王司徒所言不虛,文昌實為世間真丈夫也!”
站在城樓上,袁術想起了很多有關李利的傳聞,遂有感而發,竟然當眾稱讚自己的對手李利。
話音稍頓,袁術顧自整理一下身上的龍袍,而後看著城下勒馬駐足的李利,凝視半晌。這一刻,袁術看向李利的眼神極為複雜,既有李利率軍打敗他的怨恨,又有作為失敗者對對手的敬重,還有一絲近乎長輩對晚輩的讚賞和期許。
江山代有人才出。此前袁術絕對不會承認李利這個後起之秀比自己更優秀更強大,但此刻他打心眼裏承認李利比他強,文韜武略均在他之上。所以,他敗得不冤,敗在李利這樣優秀而又強大的年輕人手裏,他敗得心服口服。或許,他打一開始就對李利懷著畏懼之心,是以他之前從未與李利正麵對陣,甚至於暗中向李利示好,替李利照顧步府一家,並以公侯之禮為已故的步老夫人修建陵寢。
凝視李利半晌,袁術語氣淡漠地道:“臨別前,袁某奉告文昌一句:‘中原諸侯多詭詐,大業未竟須留神’。往後,文昌切莫大意,以免被小人所乘,令人扼腕。此外,還望文昌善待營中將士,袁某此生有負於眾將士,但眾將士並未負我。請文昌容我一個時辰,午後再行入營。就此別過,文昌多珍貴!”說完話後,袁術毅然轉身,緩緩走下城樓。
??正午過後,轅門大開,李利率軍進入潛山營寨。
在營寨正中的營帳裏,李利見到了身著嶄新龍袍的袁術,他坐在一張裝飾的不倫不類的龍椅上自刎了。在他右手邊的案台上放著拭擦得一塵不染的檀木盒子,盒蓋打開著,裏麵放著湛湛泛光的傳國玉璽。
除了揮劍自刎的袁術,營帳裏還有兩具屍體。經降將紀靈指認,兩具屍體中的男子正是袁術麾下第一謀士閻象,而女子則是袁術最寵愛的妃子方氏。
李利在死去的閻象身邊停留了好一會兒,隨即揮手示意李摯帶上傳國玉璽,轉身走出營帳。然而走出營帳之後李利卻突然止步不前,既而扭頭看向身後的紀靈,眼神深邃而冷厲,沉聲道:“閻象不是自殺的,而是被人殺死後刻意做成自殺的假象。紀靈,你是袁術最為倚重的將領,你應該知道閻象被殺之前還有誰留在營帳之中?”
“呃,這
??”紀靈聞言大驚失色,正要看看開口解釋,卻見李利目光犀利至極,仿佛能夠看透他的所有心思,似乎一眼便看出閻象是被他殺死的。
“罷了,事已至此,不必再追究了。”就在紀靈搜腸刮肚的籌措陳詞之時,李利微微搖頭,深邃的眸子冷冷地注視著他,沉聲道:“人死如燈滅,萬事皆休。爾既然率軍歸降於我,日後便不得再有異心。隻要盡心竭力為我效力,我自然不會虧待你,然則你若再有今日這般圖謀不軌之舉,我定將你五馬分屍,誅滅九族!”
躬身聽著李利的話,紀靈的額頭上溢出一串串豆大的冷汗,渾身戰栗,儼然嚇出一身冷汗。待李利說完話後,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俯身拜道:“多謝主公不殺之恩!正如主公所言,閻象那廝確實是末將所殺。此賊之前仗著陛下、、、哦不,仗著袁術寵信,屢屢排擠貶斥末將,還曾進獻讒言,讓呂布取代末將的職位。然而末將一忍再忍,並未與他計較,可是他方才竟然勸說袁術用傳國玉璽要挾主公,便可逃出生天。為此,末將一怒之下將他刺死,而後方知袁術並未聽信閻象之言,更不曾失信於主公。然則,閻象畢竟是末將所殺,末將知罪,請主公懲處!”
聽到紀靈這番話後,李利微微頷首,嘴角露出一絲笑意,看向紀靈的眼神也隨之變得溫和許多。
或許紀靈和閻象之間早有仇怨,隻是一直隱忍不發,直到今日方才趁機殺死閻象。然而紀靈對袁術的忠心確實毋庸置疑的。即便是此刻袁術已經死了,他仍然對袁術十分尊敬,始終不曾詆毀袁術半句。
這一點讓李利十分欣賞,由此讓他對紀靈的品行大為改觀,最起碼不像剛才那樣厭惡。而李利之所以厭惡紀靈,正是因為他擅殺同僚閻象,這是李利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若不是顧及紀靈也算一員大將,隻怕他剛剛便已將紀靈問斬了。
好在紀靈及時醒悟,主動交代實情,並請求責罰。這讓李利不由高看他一眼,遂將心中芥蒂放下,真正不再計較閻象被殺之事。也正是從這一刻起,李利才算是接納了紀靈的投誠,不再猜忌,並打算讓其繼續留在軍中,委以重用。
隨後三天,李利下令以諸侯之禮厚葬袁術,命魯肅前來潛山負責督造陵寢,紀靈、張勳等一眾淮南舊將負責具體修建。此外,李利準許之前俘獲的袁術之子袁耀和袁術生前的妻妾,以及袁術族人前來潛山守靈祭奠。
第三天,李利率軍離開潛山大營,移師皖縣。當孫策率軍返回之際,李利命魯肅全權接管九江、廬江二郡,派遣徐晃率領兩萬步卒屯軍廬江,下令典韋率領虎賁營進駐壽春,鎮守江北。
半個月後,袁術陵寢修建完成。李利親率帳下將領及豫州轄下僚屬趕到潛山,為袁術發喪、下葬,並準許袁耀為其父守孝三年。
至此,淮南戰事結束。戰後,袁術自刎,孫策率軍倉惶渡江,揚州轄下的江北郡縣悉數納入李利名下。而後,隨著波才率軍屯駐於淮南,典韋所部駐守壽春,徐晃率部扼守長江北岸,由此西涼軍與江東軍隔江相對,互相提防,各謀發展,形成劃江而治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