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

第198章 垂釣翁

第198章 垂釣翁

————————————

讓劉表萬萬沒想到的是,李利狡猾至極,剛在冀州吃了大虧,轉手就把徐州呂布給滅了。

徐州呂布覆滅,劉表自然要打起十分精神,時刻提防李利揮師南下攻打荊州,為此他又錯失了一次搶在西涼軍出兵攻打益州的機會。等到中原局勢趨於平靜,劉表準備調集兵馬攻取益州之時,李利又搶先一步迅速攻取成都,又讓劉表白忙活一場。

所幸,機會總給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得知西涼軍正在益州征戰之後,劉表果斷決定放棄益州,避開正麵與西涼軍交鋒,轉而將目標放在江東。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江東孫策手段太過激烈,樹敵無數,終究被宵小之徒害了性命,從而給劉表留下可乘之機。在江東局勢混亂之際,劉表派遣大量細作和刺客渾水摸魚,徹底攪亂了江東局勢,於亂中牟利,暗中聯絡江東重臣,並調集大軍擺出一副全力攻打江東的架勢,最終逼迫江東孫氏一族低頭,與劉表結盟,做了荊州的附庸。

去年,江東頑固勢力不甘失敗,企圖為已故的孫策、孫翊兄弟二人報仇,遂悍然展開瘋狂報複,大肆暗殺荊州僚屬,並數次偷襲州府。一而再再而三的暗殺中,劉表左臂受傷,由於中了毒箭,致使箭傷久治不愈,好不容易傷愈之後還落下病根;每逢陰天下雨,劉表的左臂便酸痛無力,整條左臂一動就痛。根本抬不起來。

為此劉表徹底被激怒了,遂派遣豢養多年的家族死士潛入江東。將孫策餘下的兩個弟弟孫匡和孫朗一並誅殺,而輔佐江東孫家三代的程普、黃蓋和韓當等一眾將領也連番遭遇暗殺。相繼負傷,鐵骨錚錚的黃蓋險些死在刺客手裏。這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暗殺行動,足足持續了九個月,荊州和江東互有傷亡,雙方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都沒有占到便宜。直到兩個月前,江東孫氏嫡係一脈的男丁幾乎快要斷根了,無奈之下江東少主遣使議和,再次向劉表低頭。終於不再反抗,至此雙方達成和解。

一個月前,劉表派遣水師中郎將蔡中蔡和二將率領兩萬水軍進駐江東,並在吳郡督造船塢,作為荊州水軍常駐港口。作為交換條件,封閉多年的沿江水道全線開放,允許兩地商旅來往通商,江東老將韓當率領一萬五千江東軍駐紮在江夏,以確保江東商旅的渡江安全。對此。劉表和江東少主均無異議。

在此之前,劉琦雖然知道這些事,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本不了解詳情。他一直想不明白荊州軍完全可以攻占江東。卻為何采用逼降的方式脅迫江東就範,而不直接出兵攻打。直到此刻從蒯氏兄弟和蔡瑁的話語中,他找到了答案。其父劉表之所以煞費苦心逼迫江東依附,是因為荊州軍需要保存實力。不能把全部兵力用在與江東軍的廝殺當中。否則,一旦西涼李利突然出兵偷襲。荊州軍就會麵臨腹背受敵的困境,屆時必將給西涼軍留下可乘之機。

驍勇善戰的西涼軍馳名天下,倘若被西涼軍抓住機會或找到破綻,後果不堪設想。如果西涼軍攻陷樊城,那麽劉表奪取江東的計劃勢必遭受重創,輕則白忙活一場,重則雞飛蛋打,連老巢荊州都有可能被西涼軍一鍋端掉。所以劉表不想也不敢傾盡全力出兵江東,隻能采用非常手段智取江東,達到收為己用的目的即可,卻不能一舉吞並江東,更不能逼迫太甚,以免適得其反,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所幸,江東孫策一死,曾經強大一時的江東軍不複昔日之彪悍,少主羸弱,江東文武也是人心渙散,各懷鬼胎,分歧眾多無法形成合力。這就使得劉表很容易控製局麵,坐在江北就能遙控江東,隨心所欲地驅使江東軍,為己所用。

有鑒於此,蒯氏兄弟和蔡瑁等人所言雖然有誇大其詞之嫌,但大體符合現狀,並不是毫無根據的信口開河。

“正如諸位所說,時下有資格有實力繼承帝統的漢室宗親,唯我劉表一人。”走來走去的轉了半晌,劉表終於開口說話了。

“然則,諸位可曾想過,一旦我荊州獨立成國,並以漢室正統自居,西涼李利又將置於何地?想必諸位都不會忘記,李利其人雖是野心勃勃之輩,但是他一天沒有僭越稱帝,那他就是天子敕封的總攬天下軍政事務的大將軍,這一點誰也無法改變。須知,無論是袁術謀逆稱帝還是袁紹陰謀篡位,他們都不敢招惹李利,至於他們下達的敕封詔書則無人理會,逆賊的詔書全是矯詔,一文不值。”說到這裏,劉表走到寬大柔軟的州牧寶座上慢慢坐下,端起桌案上的茶盅輕呷一口茶,不再言語。話到嘴邊留一半,想來他是故意為之,剩下的一半留給堂下眾人去思考。

這是困擾劉表許久的難題,也是他一直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更是讓他對帝位望而卻步的最深的顧慮。

在沒有解決這個疑難雜症之前,劉表寧可維持現狀,也不會貿然登基稱帝。因為他擔心自己前一刻君臨天下,後一刻就要麵對李利麾下的百萬大軍,與其這樣,繼承正統帝位又有何用,還不如維持現狀輕鬆。至少就目前形勢而言,李利沒有任何借口出兵攻打荊州,誰讓李利至今還頂著天下兵馬大將軍的頭銜呢,豈能無緣無故地攻打漢室宗親?

就像剛剛結束的益州之戰一樣,李利秘密出兵益州還需打著攘助劉璋平定內亂的旗號,借此掩人口實,安撫人心。直到益州之戰塵埃落定,傳入中原各州的消息是:劉璋自認德薄才疏,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國,提領益州數年以來毫無建樹,無恩德施予百姓,無業績償還皇恩,遂甘願退位讓賢,由李利提領益州,任益州牧。據說,李利率軍進城之時,劉璋親率益州文武出城相迎,而李利則以公侯之禮厚待劉璋,事後仍舊敕封劉璋列侯,領諫議大夫,前往長安安度餘生。

李利為何這樣做?答案就是四個字:名正言順。

不管其他諸侯勢力的文臣武將如何理解,想必都知道李利意在攻取益州,所謂的劉璋請降不過是愚弄尋常百姓而已。但是即使諸侯們都知道又能如何,黎民百姓口口相傳的還是劉璋主動讓位,並非大將軍李利強行搶奪。如此以來,不但無損於李利的聲譽,反而再添幾分威名,進一步彰顯了李利的仁義之名,進而將李利的聲望推到其他諸侯無法比擬的高度,儼然是高山仰止的存在,令劉表和曹操兩位諸侯羨慕嫉妒恨,感歎不已。

短暫沉默之後,蒯氏兄弟相顧無言,遂將目光轉向蔡瑁,示意他代表眾人勸說劉表。看到左右兩旁的灼灼目光,蔡瑁的臉上罕見地露出幾分為難之色,卻不得不硬著脖子答話:“主公所慮者無非是,主公繼位之後大將軍以此為借口,出兵攻打我荊州。末將卻認為主公不必憂慮,主公承襲帝位之時仍舊敕封李利為大將軍,其麾下一眾文武的官職和爵位一律不變,再賞賜一些財帛加以安撫即可。這樣以來,想必大將軍應該不會有異議,不會妄動刀兵。

換言之,即使大將軍仍舊不滿意,仍然堅持出兵攻打我荊州,難道他就沒有後顧之憂麽?河北曹操豈能坐視不顧,錯失良機?要知道,一旦我荊州被西涼軍覆滅,他曹操縱有通天之能亦是徒然,根本不可能獨力對抗李利麾下的百萬大軍,早晚步入我等後塵。此一節,聰明如曹操豈能不知其中利害?

時下西涼李利一家獨大,而我荊州和河北曹操兩家實力相當,都無力單獨對抗西涼李利,唯有兩家聯手共抗李利,才能並存於世。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誰也離不開誰,兩者缺一,必被李利所滅!所以主公不必憂慮,繼承帝統勢在必行。”不得不說,蔡瑁這番見解極為精辟,將河北與荊州的關係分析得十分透徹,稱其一針見血亦不為過。

由此可見,蔡瑁能夠位居荊州上將軍絕非僥幸,更不可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草包。曆史上,如果不是曹操錯殺了蔡瑁和張允,是否還會出現長達半個世紀的三國混戰?

“也罷,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顧不上那麽多了。”蔡瑁一席話成功說服了劉表,他終於鬆口了。

語氣一頓,劉表叮囑道:“本州承襲帝位乃是為了重整漢室,維係我皇族血脈,捍衛大漢王朝,絕非圖一己之私。是以爾等不可操之過急,不可鋪張、過度耗費錢糧,還需謹記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劉表決計不做第一個登基稱帝的篡位之人。”

“這是為何?第一個即位稱帝的諸侯無疑是占盡先機,為何主公卻不欲為之?”蒯良接聲問道。

劉表十分淡定的道“本州與先帝本就是同出一脈,漢室正統,何須搶占先機?唯有出現異姓諸侯僭越稱帝之後,本州即位登基方為正統,否則,與亂臣賊子何異?”語罷,劉表緩緩起身,似乎是有些倦了,臨行前又補充道:“此事便交予爾等六人去辦,琦兒就不必參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