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寸步不讓
第214章 寸步不讓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驍騎》更多支持!
————————————
從這兩份盟約上不難看出,南漢劉表此次篤定魏國肯定會簽訂盟約,吃定了魏國。
這是擺在明麵上的事實。因為西涼建國之後,北魏國的處境將愈發嚴峻,三麵都在西涼軍的圍堵之中,隨時都要麵對西涼軍的大舉進攻。所以魏國現在迫切需要一個強大的盟友,如此才能牽製西涼軍不敢輕舉妄動,於是與南漢結盟是他唯一的選擇。
除此之外,別無它途。
正是迫於目前形勢,魏國在盟約中一再督促南漢盡早出兵,當務之急是打通彼此間的合作通道,這是彼此結盟的前提。而聯手攻取江淮則是兩家結盟的核心問題。
隻有攻取豫州、徐州和揚州轄下的江北郡縣,北魏和南漢兩大諸侯國才算是真正站穩了腳跟,實實在在的占據了半壁江山,進而與西涼軍分庭抗禮。如若不然,兩家都將長期處於西涼軍的壓製之下,分隔兩地,無法形成南北輝映之勢,在戰略上處於劣勢地位,處境十分被動。
惟有先下手為強,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戰局才會對這兩大諸侯國有利,從而逐步蠶食李利治下地盤,壯大自身勢力,盡早擁有與西涼軍抗衡的實力。
除了催促南漢出兵之外,魏國盟約上也提到了糧草。不過魏國並不是向劉表索要糧草,而是願意出錢購買。以行價為準,劉表願意賣多少糧食。曹操就買多少,多多益善。由此可見。龐統方才所言並非信口開河,而是早就知道魏國缺糧,於是投其所好,一再提起十萬石糧草。其目的就是轉移曹丕的注意力,委婉地告訴他,這筆買賣魏國並不虧,隻要有了這十萬石糧草就可解燃眉之急,幫助魏國走出困境,不會有缺糧之危。
然而魏國真的缺糧嗎?要知道。冀州是天下各州之中屈指可數的富庶州郡,昔日袁紹憑借一州之地便可養兵四十萬,獨力對抗西涼軍長達三年之久。為何輪到曹操執掌冀州就會出現缺糧的現象呢?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冀州非但不缺糧,反而連續三年豐收,府庫充盈,甚至很多百姓家裏都有餘糧。如此情形,怎會缺糧呢?這是因為冀州年年豐收。並不代表其它兩個州郡也是豐收年。
現如今,整個魏國確實缺糧,而且每年都缺,連續三年都缺糧。正如龐統所說。最近三年裏天下太平,沒有爆發大規模戰事,但是曹操治下的兗州和青州卻連年欠收。不是幹旱就是蝗災,以致百姓生計困頓。嚴重缺糧。而這兩個州郡之所以災禍不斷,全是因為早年黃巾賊鬧得太厲害。匪患叢生,連年征戰,致使很多百姓無法耕作,拖家帶口的躲避戰禍。
這種局麵直接導致大片土地荒蕪,百姓們的生活水平降至冰點,等到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百姓們首先麵臨的問題就是鬧饑荒。由於沒有半點積蓄,就迫使百姓把官府發放的種子當做糧食給吃了,種子不夠,收成自然就不好;再加上蝗災和幹旱不斷,糧食產量可想而知,缺糧便無法避免。第一年缺糧,交納賦稅之後第二年肯定還是缺糧,如此一步落後,步步跟不上,以至於三年過去了,魏國仍舊無法擺脫缺糧的困境。
因此,僅憑冀州一州之地的糧食根本無法緩解兩個州郡的饑荒。何況,冀州所謂的豐收,嚴格說起來是各大世家和豪強縉紳們獲得了大豐收,因為冀州境內的公侯、將軍和世家太多了,近乎六成左右的土地都是他們名下的私產,而且免征賦稅。與之相比,冀州百姓交納賦稅之後也隻能解決溫飽而已,所謂的餘糧都是從牙齒縫裏節省出來的,數量極其有限不說,而且不會出售。這是他們自己省下來的救命糧,惟恐戰爭又起或來年收成不好,挨餓。
家裏有糧心裏不慌,這些經曆過戰火洗禮的人們都知道亂世並未結束,說不定哪天就會打仗,為了保險起見,家家戶戶都節省一些糧食,以備不時之需。亂世之中的平民百姓,從不指望官府救濟他們,清楚地知道想要活命就得靠自己,要想一家老小不餓死,就得多攢糧食。
百姓們不出售糧食,世家大族和豪強縉紳們又不交納賦稅,魏國府庫裏的糧食剛剛堆滿,轉眼之間就發放一空。值得提的是,這些糧食並不是全部用來救濟災民、供給現有軍隊和發放百官們的俸祿,其中三成左右都是用來招兵買馬,進一步擴充軍隊的。
如此以來,魏國的缺糧現象根本無法緩解,反而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於是魏國每年都會想方設法的籌集糧食,通過各種渠道向李利治下的商旅和荊州購買糧食,年年如此,從無例外。
但是,三年多的和平時光絕對不白給。盡管魏國一直缺糧,可是卻儲備了大量的戰爭物資,其中就包括供應大軍征戰的糧草。這些戰略物資,至少可以供應數十萬大軍征戰一年,甚至更久。這是亂世爭霸的潛規則,三大諸侯國都有自己的物資儲備,借此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戰爭。
從這一點上看,魏國國書上所說的向南漢購買糧食以備大戰之用,純粹是托詞,客氣一下而已。魏國壓根就不指望荊州劉表出售糧食,卻又故意提出來,藉此向南漢政權示弱,表達結盟的誠意;言外之意是:我把自己的弱點都告訴你了,這足以表明我魏國是誠心誠意地和你南漢結盟。
但是,曹操書寫國書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南漢方麵會漫天要價。借機敲詐,居然開口就是兩萬匹戰馬和兩萬套騎兵裝備。
所以。此刻代表曹操出麵談判的曹丕徹底被南漢盟約上的數字給嚇蒙了,失神半晌。愣是說不出話來。
沉默許久,曹丕的神色漸漸恢複如常,臉上的憨笑也不見了,語氣平和地對龐統問道:“這份盟約想必是出自先生之手吧?”
龐統聞聲詫然,眼底閃過一抹異彩,臉色卻始終不變,微笑道:“何以見得?為何子恒會有這種想法?須知,這份國書不久之後就會擺在魏帝麵前,令尊絕對能認出這是我家主公的親筆手書。”
曹丕淡淡一笑。將手中的盟約合起來放在桌上,顯示出他並不打算簽訂這份盟約,至少現在不會簽,一切還有待商榷。龐統見狀後,臉色依然平靜如初,同樣將魏國國書卷起來放在桌上,與南漢盟約擺在一起,笑眯眯地看著曹丕,顯得自信滿滿。似乎勝券在握。
顯而易見,這場午夜談判此刻才正式進入實質性階段,最關鍵的時刻到了。雖然彼此都有結盟的意願,但是事關自身利益。誰也不會輕易答應對方提出的條件,更不會輕易讓步,一絲一毫都不能相讓。點滴必爭,盡可能地為自己一方爭取最大的利益。
曹丕對龐統的舉動同樣沒有反應。臉上呈現出與年齡完全不符的沉穩和冷靜,與他之前憨厚淳樸的神情大相徑庭。稍稍思量之後。他心平氣和的道:“據我所知,荊州劉皇叔秉性寬仁,為人厚道,博學多才,誌慮忠純,素有長者之風。而這份盟約字裏行間盡顯咄咄逼人之勢,鋒芒畢現,完全看不出一點仁慈之心、寬仁之念,由此我不得不懷疑這份盟約應該是先生草擬的,劉皇叔不過是代為潤筆,簽字蓋印而已。先生以為然否?”
龐統微微一笑,臉上露出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不做正麵答複,答非所問道:“盟約出自誰之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子恒如何對待這份盟約。我家主公與魏國結盟的誠意毋庸置疑,盟約上提到的戰馬和裝備也確實是我荊楚大軍亟待解決的難題。”顯然他是默認了,這份盟約確實是他的手筆。
“子恒雖然年幼,卻見多識廣,豈能不知我荊州兵馬擅長水戰而不善陸戰?事實上,我荊州和江東軍並不是不善陸戰,而是缺少能征善戰的騎兵,不具備長途奔襲能力,由此戰鬥力大減,隻能在水戰之中稱雄,卻無法與西涼鐵騎正麵對戰。
與之相比,你魏國兵馬戰力頗強,步軍尤為精銳,戰騎也能與西涼鐵騎正麵交鋒。最為難得的是,冀州之戰中魏國大獲全勝,繳獲戰馬、兵器和軍械輜重無數,完全有能力支持我南漢組建一支戰騎營。但是,為了公平起見,我南漢也不會平白無故地索要戰馬和騎兵裝備,願意提供大量錢糧作為補償。這是公平交易,雙方各取所需,我覺得沒有問題。如果子恒對此還有疑慮,那我就不得不懷疑你魏國的結盟誠意了。”自爆其短,卻是軟中帶硬,不無威脅之意。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曹丕也不打算和龐統兜圈子,直接了當的說道:“數目確實太大,近年來我魏國組建了大量騎兵,早已沒有這麽多戰馬和裝備。如果先生能夠全權做主的話,錢糧不變,數目折半,我可以勉為其難的代家父簽訂盟約。否則,恕我直言,這麽大的數目不光是我不敢簽,就算家父在此,也斷然不會答應。此乃肺腑之言,請先生慎重考慮,務必以你我兩家的前途命運為念,切不可因一己之念而斷送了南漢王朝。”表麵上示之以弱,實則以退為進;臨末了,又以牙還牙,反過來威脅龐統。真不愧是曹操的兒子,頗有乃父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