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風生水起
第219章 風生水起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驍騎》更多支持!
————————————
獻出這個字之後,司馬懿一直想不通為何僅憑一個字就讓李利對他手下留情,並給予他與其他士族同等的出仕機會。
這一切來得太容易了,太詭異了!
難道他司馬懿一條命還抵不上一個字嗎?如果一條命不夠的話,那麽再加上他兩個弟弟的性命,能否與之相提並論?
答案是否定的,事實早已擺在眼前。
就為了這一個字,李利輕而易舉地放過了他的性命,也不追究他兩個弟弟的下落,還親口承諾允許司馬家族重返河內老家,重建祖宅。
從那時起,司馬懿就知道這個字在李利心目中的份量,遠比他司馬懿屈身投效還要重要得多。但是他想不通這是為什麽,一個字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更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李利何其聰明,地位何其尊貴,為何要向他詢問國號?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司馬懿長達一年之久,卻始終理不出頭緒,想不出這究竟是為什麽。
直到此刻親眼見到這杆大纛插在祭壇頂層,矗立在李利身後,司馬懿的心頭突然感到難以形容的莫大失落,感覺自己失去了一件比自己性命還要重要百倍的東西。可是任憑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卻仍然抓不住頭緒,捉摸不透自己為何這樣失落。為何悵然若失,這份莫名之感究竟從何而來。為何自己會有如此奇怪的感覺?
死死盯著迎風飄揚跌宕的晉國大纛,司馬懿魂不守舍。一臉呆滯狀,眼中隻有這杆大旗和傲然屹立在大纛之前的偉岸身影。此刻,這個身影已經成為大漢疆域內第三位登基稱帝的帝王,人世間最有權勢的強大存在,他就是西晉皇帝李利李文昌。
某一刹那,司馬懿隱隱抓住了什麽,感覺自己心中的所有疑問都因這個“晉”字而起,或許它與自己有著某種特殊的關係,或者說它與整個司馬家族有著某種聯係。如果這個推斷成立的話。那麽兩者之間的關係一定非同小可,極有可能直接關係到整個家族的興衰榮辱。
然而這隻是司馬懿的臆測、一時之念,根本毫無根據,以至於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猜測,認為這未免太荒誕了,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於是他放棄了繼續追思下去的念頭,滿臉呆滯的神情迅速恢複正常,但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失落依然羈留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驅之不散。可他現在卻顧不上分神思考。因為登基大典已經結束,祭壇周圍的兵馬和人群已經開始整齊而有序的離開祭壇。
收起思緒,司馬懿緊隨金猊衛禁軍迅速離開祭壇,協助各營將軍疏導秩序。確保五支即將參與閱兵的戰騎營率先離開,提前回城做準備;餘下兵馬則與二十餘萬百姓一起浩浩蕩蕩的回城,前往位於北城的李氏皇族宗廟。
一個時辰後。晉帝李利率領族人祭祀皇族宗廟,李氏親貴之後便輪到文武百官焚香祭祀。整個祭祀完畢後。已是午後,大半天時間悄然而過。
午後。登基大典儀式中最重要的環節終於到來了:正式即位稱帝。
曆朝曆代的登基儀式通常不會這麽繁瑣,此次儀式與一般登基即位截然不同。一般來說,老皇帝死了,隻要他一咽氣,太子即刻繼位,文武百官參拜新帝就算是即位登基了,根本沒有如此繁瑣的登基儀式。此番李利登基稱帝之所以有著諸多儀式,是因為他是改朝換代的開國帝王,每一項儀式都不能省略,必須依次過一遍,一項都不能落。
此外,祭天祭地祭五方帝和祭祀宗廟,並不等於登基稱帝。隻有完成祭祀之後,才能正式舉行登基大典,稱帝建國。按照禮製,第一天完成祭祀之禮,第二天才能登基稱帝,第三日祭祀宗廟;但開國皇帝必須先建立宗廟,而後才能祭祀,所以次序倒置,登基稱帝反倒放在後麵。不過將來李利的兒子即位,便可按照禮製進行,甚至還可以簡化登基儀式,直接先登基而後再行祭祀。
新建的皇宮正殿前,即長樂大殿,李利即位稱帝,定國號為“晉”。因西涼地處西北,故又稱西晉。
晉國初建,新皇即位,按例首先封賞群臣,重賞功臣,大赦天下。
長樂宮正殿,這座封閉了整整七年的皇宮大殿終於得以重見天日,宮門大開,重新投入使用。與七年前不同的是,曾經高高在上的小皇帝早已作古,而原本站在皇位右側之人則取其代之,冠冕堂皇的端坐於龍椅之上,進位九五之尊,君臨天下。
與之相對的是,曾經站在堂下的文武兩班人馬也已物是人非,全部易主換人。昔日跟隨漢帝逃離長安的文武百官大多都已過世,亦或賦閑隱居;而留在長安的百官們除了被李利招納留用之人以外,餘下的官吏也早已不知去向。
現如今,昂首闊步走進正殿的全是李利麾下的文臣武將,有資格入朝參見新皇的至少也是雜號將軍及以上的文武官員。
三叩九拜之後,文武兩班人馬各自歸位。與漢朝以右為尊、文官為主的舊製不同,晉國以左為尊,以武將居左,文官則站在右邊。這一變動,乍看之下無關緊要,實則意義重大。此舉極其鮮明的表明,晉國以武立國,武將的地位和官秩明顯高於文官,而文官雖然還不至於淪為武將的附庸,卻也不複漢朝文官掌朝的局麵。
此外,這一變動還預示著西涼建國之後,征伐的腳步不會停止,武將將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一家獨大的儒家思想將麵臨嚴峻挑戰,雖不至於跌下神壇,卻也不會再出現唯儒獨尊的格局。
“秉承陛下旨意,而今北魏與南漢割據天下,三分天下我晉國得其二,然三大諸侯國已成鼎立之勢,相繼改元開國,致使年號混亂,黎民百姓無所適從。故而,遵奉陛下之意,值此天下三分之時,我晉國仍舊沿用建安年號,待一統天下之後再行重訂年號。欽此!”此刻站在上階傳達旨意的人正是身患隱疾的李儒李文優。
“陛下英明,臣等謹遵陛下旨意!”堂下眾文武齊聲應道。
李利微微頷首,肅然道:“此乃權宜之計,亦是不得已而為之。北魏推行新年號,現下為黃初二年,但對外依舊沿用建安年號,南漢同樣沿用建安年號。這兩個諸侯國其實都沒有改變年號,為了便於百姓了解天下局勢,便於及時準確的傳達軍情消息,我晉國與其他兩個諸侯國保持一致,沿用舊製,直至平定天下為止。”
稍作解釋之後,李利遂不再言語,擺手示意李儒宣旨,封賞群臣。李儒當即會意,躬身從小黃門手裏接過聖旨,朗聲宣讀道:“立國伊始,秩序為上,天佑我朝,黎庶歸心。秉承陛下旨意,敕封車騎將軍李傕為雍王,領皇室宗正;敕封征南將軍李暹為蜀王,領益州都督;敕封李至(李傕之子)為美陽候。”這三人都是皇室嫡親,水漲船高,理應最先得到封賞。
“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傕、李暹和李至三人應聲出列,齊聲跪拜道。長樂殿上無父子,盡管李傕是李利的親叔叔,還是李利和李暹兄弟倆的養父,但是君臣有別,禮數不可廢。這是李傕平生第一次給李利下跪,以李利寬仁的秉性,這也是他唯一一次接受李傕的跪拜之禮,此後不會再有。
待李利擺手示意李傕三人免禮平身之後,李儒繼續宣讀聖旨:“陛下旨意,敕封太學院長蔡邕為太尉,敕封征北將軍曹操為司空,鎮南將軍劉表為司徒,位列三公!”顯然,這三人位列三公都是虛職,且不說曹操和劉表早已登基稱帝,單說蔡邕晉升太尉一職,儼然就是有名無實的擺設。值得提的是,曆史上蔡邕在董卓遇刺之後就被司徒王允給殺了;可現在十幾年過去了,蔡邕依然健在,而且越活越年輕,依舊精神矍鑠,身子骨硬朗,估計再活個十年八年的完全沒有問題。
“敕封李玄為吏部尚書,領相國事,軍機大臣;敕封賈詡為兵部尚書,領車騎將軍,軍機大臣;敕封李儒、、、”讀到這裏,李儒不禁語氣一頓,下意識地回頭看了看李利,卻見李利對他微笑頷首,不過笑容卻有些戲謔的意味。
李儒頗感無奈的輕輕搖頭,繼續宣讀道:“敕封李儒為中常侍,總領外府事;敕封郭嘉為衛將軍,軍機大臣;敕封魯肅為禮部尚書,領益州刺史,軍機大臣;敕封陳宮為刑部尚書,領長安尹,軍機大臣;敕封安北將軍周瑜為左將軍,領豫州都督,軍機處軍機大臣;諸葛亮為右將軍,領司隸都督,軍機大臣;法正為前將軍,領並州都督,軍機大臣
??”三省六部製初現,但三省卻被簡化了,改為軍機處,共有八位軍機大臣。眼下這隻是雛形,未來隨著天下局勢變化,三省六部製將逐漸完善。
————————————————————
ps:??【衷心感謝:龍遊商人書友的月票支持,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