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不破奸邪,誓不還朝!
一位自稱是扶桑王公的男人緩緩拱手道:“高王殿下,大夏乃是天下共主,何況大夏女帝剛剛大婚,此時開戰,恐怕……”
扶桑王公話還沒說完,一旁的太監便怒斥道:“大膽!此後我高麗王不再是大夏的藩屬國,豈能稱殿下?應當稱陛下!”
說完,太監又連忙對著一旁的高王拱手拜道:“王上,奴才說得對嗎?”
這就叫皇上不急太監急。
高王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道:“沒錯,源先生,既然你小小扶桑女王都可自稱天皇,那我高麗王為何不可稱皇帝?”
源氏聞言,無奈地笑了笑道:“扶桑自古以來便非大夏之藩屬,扶桑立國千年,僅有最近這幾十年向支那人俯首稱臣而已,可即便如此,我扶桑女皇依舊是女皇。”
這其實就是一個信息差而已。
扶桑向大夏俯首稱臣,大夏女帝夏玄妙冊封扶桑的元鳴天皇為扶桑女王,可在扶桑,女王依舊稱為女皇。
可不要小看了這一字之差,一字之差,就代表了兩國不同的地位。
稱王,意味著你是大夏的藩屬國,是臣,可稱皇,那你就可與大夏平起平坐。
這也是扶桑人玩的一個小心眼,同時也是因為扶桑與大夏隔了一片海,信息傳遞得也沒那麽快。
更何況夏玄妙其實也不是很在意他們國內的稱呼,畢竟自己不可能因為一句稱呼而興師動眾,發兵扶桑。
在古代,遠洋作戰可不容易,如果扶桑與大夏接壤的話,夏玄妙大可以下令發兵討伐扶桑,可隔了片海,也就那樣吧!
而高王聽聞此言,則臉色有些難看道:“所以,源氏的意思是…我高王不配稱帝?即便滅了那大夏,我高王就要給扶桑當藩屬國?”
源氏聞言,立馬搖了搖頭道:“殿下莫急,在下隻是覺得,此時稱帝,對殿下的名聲不太好,為避免落得個亂臣賊子的名聲,在下建議殿下先不要急著稱帝。”
“畢竟自古以來,出兵宗主國,都要講究個師出有名,殿下若是此時稱帝,隻會師出無名,最終落得個亂臣賊子的名聲。”
果然,聽聞此言,高王頓時沉思了起來。
是啊!
自己現在急著稱帝,這不是給人家找了個把柄嗎?
就算自己到時候勝利了,擊敗了大夏,可曆史上會怎麽評價自己?
那群該死的文官,即便是把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他們也不會為了自己而捏造曆史的。
這個時代的文人還是很有文人風骨的,這個時代的文人出門都要帶劍。
雖說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天下那麽多文人,你又如何保證不會有消息傳到後世?
就拿滿清來舉例,滿清入關時搞了那麽多大屠殺,揚州七日嘉定三屠之類的,難道愛新覺羅們不想把這個曆史汙點給抹去嗎?
他們當然試過,文字獄不就是最典型的篡改曆史的行為嗎?可最終篡改成功了嗎?
無論他們殺了多少文人,迫害了多少史官,最終到了二十一世紀,這些汙點照樣出現在世人麵前!
曆史的痕跡可沒那麽容易被抹去。
不管他們篡改了多少曆史,最終都會真相大白。
此時的高王也陷入了這個困境,現代人或許很難理解古人的這種心情,古人其實是很看重後人是如何評價自己的。
即便是高王這種小人,也想在曆史上獲得一個正麵的評價。
想到這,高王看向源氏道:“那源氏可有何良策?”
源氏聞言,微微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道:“自古以來,王公謀反,最為百試不厭的理由,便是清君側了。”
“至於最後清君側會不會順道把君也給清了,那就不是你我要考慮的事情了。”
聽到這,源氏恍然大悟!
是啊!清君側,多好的理由啊!
“前段時間安東節度使夏侯明剛剛折戟東都,這不就是最好的發兵借口嗎?”
說到這,源氏緩緩起身道:“昔日中原大夏,皇恩浩**!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然,時過境遷,龍椅之上,奸佞當道!朝無正臣!朝綱不振!社稷蒙塵!”
“先有安東節度夏侯明公,忠肝義膽,目睹朝野之弊,毅然舉旗,誓行清君側之大義,以正乾坤,惜乎天不佑忠良,兵敗東都,壯誌未酬,遺恨千古!”
“今我高麗王,承先祖之遺訓,懷仁德以安邦,目睹中原亂象,痛心疾首!憶往昔,夏侯明公之壯舉,雖敗猶榮,其誌可欽,其行可鑒!吾王深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況乎身為藩籬之王,豈能坐視不理?”
“故我高王順應天意,秉持正義,誓繼夏侯明公未竟之誌,再舉清君側之大旗!此非為一己之私,實為天下蒼生,為華夏之未來,掃除奸邪,還政於賢,複我中原之清明盛世。”
聽到這,高王立即拍手叫好!
“好!說得好啊!哈哈哈!”
其他人也跟著附和道:“沒想到源先生竟考慮得如此周到!如此一來,我高麗便師出有名!”
“讓我們敬夏侯明公一杯!”
不久後,一篇由高麗王下達的詔書便流傳於民間。
……
“吾等已聯合渤海國、百濟國等藩屬,同氣連枝,共襄義舉。”
“渤海之雄兵,百濟之勇士,皆願隨我高麗鐵騎,踏平奸佞之路,誓死捍衛中原之正道!”
“吾等之軍,非侵伐之師,乃正義之師,所到之處,當秋毫無犯,唯誅奸臣!以安民心!”
讀到這,高麗王一臉好奇地看了眼一旁的太監道:“為何隻有渤海國與百濟國?扶桑國不參與此次清君側嗎?”
一旁的太監聞言,立馬拱手道:“源先生說了,扶桑參與實乃師出無名,畢竟扶桑國早已退出大夏的朝貢體係。”
聽聞此言,高王拍案而起!怒道:“哼!我看這扶桑人分明是怕了那群中原人了!也罷,反正扶桑那不過是個小小島國,有他沒他也都差不多!”
說完,高麗王又想了想,然後指著身邊的太監道:“再加一條,今昭告天下:凡我子民,無論漢胡,皆應知曉!此次起兵,非為權柄之爭,實乃救國於危難,扶大廈之將傾!”
“望中原百姓,勿生疑慮,共襄義舉,待奸佞除盡,必還政賢明,與民休息,共享太平!”
“最後……”
高麗王沉思片刻,接著道:“吾等誓師:以夏侯明公之忠勇為鑒,以天下蒼生之福祉為念,不破奸邪,誓不還朝!願天佑正義,早定乾坤!欽此!”
“是,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