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終結者

第149章 秒殺誰好呢

第149章 秒殺誰好呢

顧莫傑聽初音智能的幾個技術骨幹回報了半晌,總算是確認了“初心2”手機在畫質和顏值上絕對可以超越同樣會在明年上市的iphone。

但是隨著這一利好的確認,更多的問題和麻煩也被帶了出來。

張拓海清了清嗓子,拿出一套帶著屏顯、測試主板和測試電源的散機,給顧莫傑演示起來。

“5英寸、367ppi屏幕這個指標,是我們今年2月份的時候就最終敲定了的——當時367ppi的屏幕,三星、lg和夏普都還沒生產出來,年中的時候才給我們到貨。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拿低分辨率的屏幕等效、拖過其他測試環節的。

定了這個屏幕之後,連帶著2代機的整機尺寸也就敲定了。有5寸的背板空間放置cpu和基帶芯片、攝像頭、耳麥等固定大小的元器件,結構設計顯得比一代寬敞了很多。整機背後三分之二的空間都能空出來放置電池,而機體厚度反而比一代還薄了一點。

但這個時候,我們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因為視網膜屏的應用、像素計算的數據處理量猛增了數倍,gpu顯存能耗也往上翻。加上屏幕本身的耗電也暴漲——屏幕以正常亮度亮著的時候,整機電流竟然有300ma,而原先1代的時候隻有140ma。”

“2代機背光耗電比1代翻倍還多?太高了。”顧莫傑聽了,也覺得這個參數有些嚴峻,“現在2代的電池是多大?”

“已經頂格做到2000ma了,如果放棄機體減薄的屬性要求,電池最多可以撐到2400ma。”

2400ma,也不過是“新手機充滿100%電、屏幕亮著放8小時就沒電”的下場,依然躲不過“安卓好男人每天晚上都要回家充電”的宿命。

“不行!屏顯能耗太高了,光靠堆電池沒用。還是要治標治本,把屏顯能耗降下來。”顧莫傑立刻做出了判斷。

張拓海示意顧莫傑不必焦急:“這就是我要說的——這半年裏,我們的團隊配合陳工,一起弄了一組劃時代的降低屏幕背光能耗的新技術,目前還在專利保密期內、每隔幾個月撤一遍的潛水艇狀態。

等到2代手機發布的時候,這些專利也會進入公示期,然後在6個月的優先權期限內完成各國專利權的聯合注冊——隻不過,我即將說到的這些技術,會受到lg、三星或者夏普的某些上位基礎專利的限製。”

原來才說到戲肉呢。

“說下去。”顧莫傑並不廢話。

“這個就是我們的獨家發明,叫做‘led與環境光雙導光側背光源’,絕對劃時代。”張拓海說著,拿出一組旁邊接著奇怪轉接槽的觸控屏顯,放到顧莫傑麵前。

“眾所周知,ips屏幕與觸屏,幾年前最初出現的時候,是日本日立公司的技術,用的是lcd液晶屏——lcd液晶屏的背光源,是放在屏幕背後的,往上照射,把屏幕打亮。

而近年來,led這種新光源的光效不斷崛起。08年的時候,led的民品光效達到了70lm/w,今年進一步提升到80lm/w左右,已經追平了三基色節能燈。在照明領域,很多業內人士都說今年是led照明技術的元年,因為其節能高效性的臨界閥值已經突破了。

而在顯示器背光源問題上,led技術的成熟,也帶來了兩個意想不到的好處。

首先,自然是led比傳統lcd的屏需要的‘背光小燈管’更節能、光效更高。

其次,則是led光源可以配合一種叫做‘導光板’的新麵板材料進行二次配光;而傳統的lcd隻能靠‘擴散板’這種低檔的、近似於有機塑料的東西配光。”

張拓海說著,拿出led屏和lcd屏兩種結構的樣品,演示著給顧莫傑對比。

很明顯可以看出,lcd屏的厚度要比led屏厚大約2個毫米——厚就厚在那層鋪在屏幕背後的光源上。而led屏的光源,是沿著屏幕剖麵、從兩側往中間照射的。

後世那些家用的電視機,led時代的電視比lcd時代的電視更加薄,前者整機隻有兩三公分厚,而後者至少也要四五公分。這裏麵的差距,主要就是背光源與屏顯的結構耦合導致的。

顧莫傑把玩了一會兒,不確定地問:“可是,看起來這個隻是把機器做得更薄,對節能效果也明顯麽?”

“很明顯,目前采用led屏就可以比lcd屏光效提升15%左右,但是考慮到初代導光板本身的損耗比已經很成熟的lcd擴散板低一些,所以綜合能耗隻降低了10%。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未來的趨勢——led照明崛起之後,導光板材料的進步日新月異,今天我們拿到的導光板,透射與柔光效率或許比lcd擴散板低5%,半年之後等我們的‘初心2’定型量產時,說不定就有更新一代的物料可以使用了。

而光源部分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led的光效這幾年每年都在以10~20%的增幅上漲,估計後續三四年都是快速成長期。到2012年,最高端的民用背光led光效,可能會突破120lm,到2015年,或許是140lm。”

顧莫傑確認道:“所以,你們是在賭未來?”

張拓海對此毫不諱言:“是的。一款原創度極高的手機,可能需要一年半的研發周期。而蘋果公司在這方麵,其實有一個保守的誤區,那就是他們隻用定型設計時所能買到的最好物料。而我們比他們冒險,願意用立項的時候還隻存在在實驗室裏的物料。”

不賭未來,如何彎道超車?

既然是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當然要有勇氣不走尋常路。

“好,這把我準你們賭了!賠了算我的。”顧莫傑大度地選擇了信任手下的技術牛人們。

“謝謝,而且用了led屏之後,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因為光源位置從屏幕背後換到了屏幕上下方剖麵位置,所以,我們弄出了一個用自然光和環境光導光補光的措施,具體是這樣的。”

張拓海說著,拿出最後一套、也是最終極的測試樣品。

和第二套led屏顯相比,這玩意兒就更搞怪了。

第二套led屏顯,還是上下兩側都有一條led光源帶的;而最後這套樣品,隻有底下一側有led光源帶,隻不過可以看出其單位尺寸的功率加大了。

而屏幕上剖麵處空出來的那條邊緣,則被一些奇怪的“曲率光纖”材質的器件覆蓋了。

“既然用了側發光的導光板作為勻光介質,我們完全可以發揮更大的想象力:導光板不僅可以導led的光,也可以導別的光,比如太陽光,比如室內燈光。

我知道您想說什麽——是不是想問我,‘難道準備把這台手機做成太陽能充電手機’——這個問題隻問對了一半。準確的答案是,我們確實打算使用太陽能,但不是傻乎乎地把太陽能發成電,然後再用電來產生光。

直接省掉了光-電、電-光這兩重轉換,也就免去了一大半的額外損耗。我們在手機屏幕上方加入一條大約半厘米寬的導光片,並且用曲率光纖將入射的光線轉折,側向射入導光板邊緣。然後在手機頂端的前攝像頭位置邊上,加一個微小的照度傳感器,利用這個照度傳感器感應環境光強弱,並且調節屏幕的綜合亮暗。

而這套係統如果最終完善的話,我們隻需要讓手機平時處在‘夜間模式’的背光功率上就行了,晝間模式的亮暗完全智能控製,並以導光負擔差額的主要部分。”

非常nice的設計。

張拓海的演示,看得顧莫傑眼前一亮。

背光耗電被大幅度降低了,而且還誤打誤撞做出了“智能背光”這一護眼技術。

在08~10年的手機市場上,brew機和初代安卓、蘋果機都被普遍吐槽的一個問題是:在白天戶外的環境下,手機屏幕太暗,根本看不清上麵的內容。

當然,此前時代的手機也有這些問題,隻不過在進入智能機時代之前,沒那麽多應用程序,手機用戶也不用每天在不同亮暗環境下盯著手機屏幕一看就是幾個小時。

要解決這個問題,很多高端手機選擇了在硬件上多留餘量、加大背光源的最大功率。確保最亮狀態下的手機,可以在戶外一切非陽光直射的環境下清晰使用。

(太陽光直射的時候,神也救不了,那是無解的。陽光直射可以達到幾十萬lux的照度,而日常辦公室、教室的照明設計,才300~500lux。真把手機背光設計成在陽光直射下都能看清的話,不但手機會燒掉,眼睛也會很快瞎掉。)

這麽做的代價,不僅增加了冗餘硬件,也讓耗電、發熱這些問題更加加重。

而用了導光補光技術之後,一切都完美了。

led燈條首先省掉了半邊,空出來的上半側改成導光器件,直接“鬥轉星移”把本來有害的光線挪一個90°,然後射到導光板側麵。

簡直和姑蘇慕容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一樣華麗:敵愈強我愈強,環境光越亮,自帶幹糧不耗電的補充背光也越亮。

張拓海的對比實驗報告顯示,用了導光補光技術、實現智能背光之後,背光源的峰值電流降到了200ma,而且更關鍵的是,絕大多數時候這200ma不會用滿,而是處在低功耗狀態。平均一下,甚至可以比當年4.2寸的非視網膜屏還略低。

屏幕的像素點數量,是上代機的4倍。平均能耗,卻比上代機更低。

還有更夢幻的結果麽?

“那還不趕快把這一係列專利技術統統投產?”

“顧總,您稍微冷靜一下——現在,我們要用到的led側光源上位技術、乃至下一代的oled側光源技術、半透基質導光板材料……這些專利都是握在lg、三星和夏普三家企業手上的。

如果我們貿然公布我們的下位技術,將來這三家公司聯合起來不給我們後續授權,我們還怎麽繼續發展?難道這種技術,就在初心2代上麵用一輪、做一錘子買賣,將來就不往下發展了麽?”

張拓海的話,讓顧莫傑冷靜了點。

問題繞回了原點。

初音智能今天弄出的這些下位發明專利,其上遊脖子還被人卡著呢。

不拿到至少一條暢通無阻的技術路線,誰都不敢放手開幹這件事情。

究竟該選擇哪個突破口下手?lg?三星?還是夏普?貌似現在地球上就這三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