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獸禁域

061話:史迪威 2

妖獸禁域

061話:史迪威2

蔣氏複電給羅斯福,堅決拒絕給予史迪威任何軍隊的指揮權,聲稱不僅不信任史迪威,對他的軍事能力也毫無信心。他認為史迪威雖然收複了密支那,但是對於幾乎失去整個華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史迪威致電馬歇爾,認為他與馬歇爾矛盾僵局的症結在於蔣氏無意作出任何自願的軍事努力,要求召回他隻不過是蔣氏的拖延策略。

赫爾利就蔣氏與史迪威之間的矛盾致電給羅斯福,他認為蔣氏對與史迪威謀合作,史迪威對蔣氏則是謀屈服,而史迪威的錯誤,是想屈服一個革命家。如果美國繼續地支持史迪威將軍,則將會失去蔣氏,甚至還可能會失去中國。請羅斯福派與蔣氏能夠合作的年輕將領來華。

羅斯福致電蔣氏,決定正式宣布召回史迪威,並針對蔣氏指責史迪威反攻緬北得不償失進行辯護,宣稱反攻緬北是由英美聯合參謀委員會作出決定並得到丘吉爾和羅斯福本人批準的,完全是為了維護了中國供應線所必須進行的戰爭。

蔣氏表示他個人對中共的觀點已經完全的改變,但是部下們還不明白。國共合作之後,中共應取得合法的地位,有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在軍事領導機關中也應該有中共黨員的參加,分配軍用物資也不應該偏於哪一個黨派。蔣氏同意到延安政府和毛氏會談,求得雙方合作的基礎。最後蔣氏毛氏兩人見麵,發表了宣言,實現了國共合作。

赫爾利謁見蔣氏,轉達羅斯福最後決定召回史迪威的電報:我現在頒發命令,將史迪威自中國戰區召回。

史迪威接到馬歇爾來電,獲知召回他的命令已經下達。史迪威約見美國的記者,向他們介紹了圍繞著指揮權的問題與蔣氏鬥爭的經過,他斥責蔣氏,從來就不想攻打日本,這一場戰爭中每次犯下的大錯誤都可以直接從蔣氏那裏找到根源。

蔣氏派軍事委員會一位官員向史迪威授予青天白日勳章,史迪威透過一位美國官員表示拒絕接受。史迪威向蔣氏辭行,蔣氏對史迪威說道:餘不能與君共事到底,殊為無上之遺憾,但我們二人之性格各有所長,不如分地工作,互展其長,繼續為打倒共同的敵人而努力。

羅斯福對記者說:史迪威與蔣氏的意見不合,蔣氏要求撤換史迪威,美國政府不能不答應。

紐約時報評論:蔣氏與史迪威之間的矛盾與鬥爭,認為史迪威是在中國最優秀的戰地指揮官。他們之間的是積極對日作戰與囤積美援物資用於反攻內戰的矛盾,召回史迪威將是一個垂死的腐敗政權的政治勝利。

*****

劉雲樵問道:如果日軍這時候攻擊長沙,那長沙的處境不是很危險

方先覺說:恐怕這一個惡夢就快要來臨了,聽說日軍為了孤注一擲,進行了周全的後勤準備。先是改組在中國的航空兵團,單是飛機作戰的油料,就有半年的儲量,彈藥的儲量多達兩年。

並特別派出從未在中國戰場使用過的裝甲師團,參戰各軍的糧彈後勤支持,都有半年以上使用量的準備。馬有六萬七千匹,運輸汽車有一萬三千輛,運輸補給船艇有一萬艘。

大戰即將一觸即發,日軍首要的目標一定就是長沙之虎-薛嶽,日本人一定想報一箭之仇,薛嶽如何能抵擋得住如此強大的兵力呢我曾經勸過薛嶽他,將戰線拉長到衡陽,以拉長日軍的補給線。

但是他對自己的天爐戰法信心十足,不肯接受我的勸告。萬一日軍全力的反撲,在長沙的華軍可能會支持不到三天。

劉雲樵聽了方先覺的分析,感到憂心忡忡。

*****

一九四四年,重慶政府麵臨著內憂外患的三重困境,處境是相當的危險,接近快要亡國的時刻。對外麵對日軍發動捷一號作戰,日軍傾全力孤軍一搏;對內史迪威與蔣氏爭權,史迪威處處地打擊重慶政府,猛扯重慶政府的後腿;共軍在華北迅速地擴張到幾十萬人,勢力是越來越龐大,華軍不得不抽一部份的兵力防範共軍。

授命指揮日軍作戰的第十一軍軍長橫山勇中將,日本大本營與中國派遣軍司令部全力的支持,使得橫山勇可以指揮的部隊高達八個師團又一個旅團,人數超過三十六萬人以上。

裝備充足的三十六萬人的日軍,在優勢的火力支持之下,分成七路撲向了華軍陣地,來勢洶洶,遠遠超過華軍的預估。日軍的精銳部隊,第三第十三師團以及第二七師團,從左翼東線先攻,一舉深入華軍的腹地攻進了平江,再突進了瀏陽,直搗薛嶽控製的反擊部隊基地。

接下來是在中路的日軍第六八與第一一六師團,分成了六路強渡新河,第三四與第五八師團隨後跟上,以壓倒性的優勢兵力,連續擊破華軍的層層防線,直撲長沙而來。第四十師團與第五十七旅團,渡過了洞庭湖,沿著湘江的西岸,進攻長沙的西方。

長沙的外圍部隊已經開始與日軍發生激烈的衝突,戰地傳來的炮聲隆隆。薛嶽在司令部裏研討著對敵的對策,緊急傳來了電報,參謀官將電報拿給薛嶽看。

電報內容寫著:日軍已經攻陷了中牟鄭州許昌洛陽等地,在河南第一戰區的華軍已經全麵的潰敗,委員長蔣氏已經撤換了蔣鼎文與湯恩伯,緊急改派陳誠司令北上,目前勉強的穩定戰勢,日軍已經打通了平漢鐵路。

薛嶽看到電報的內容,不禁感到吃驚:這怎麽可能日軍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擊潰了第一戰區的華軍,河南在短短的一日之內被日軍所攻陷,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究竟日軍是派出了多少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