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謀三國

第57章 接受益州(一)

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10月,劉備親征西蜀,連戰皆勝,最終平定西川,將西川八郡一百零五縣全部納入掌中,自此,劉備擁有了益州與荊州東漢時期最大的兩個地區,而劉備軍也正式具備了與曹軍爭霸天下的實力。

大漢共有七十八個郡,而劉備軍實際控製了益州的巴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牂牁郡、和荊州的全境,武陵郡、桂陽郡、長沙郡、魏興郡、宜城郡,共計十四個郡,所轄百姓超過百萬。

成都城。

當劉備和眾人再次進城的時候,成都城幾乎萬人空巷。鮮花香水灑滿了路上。

以至於劉備軍眾人從城門口到府衙足足走了兩個時辰。

來到城守府,早有人迎了出來,隻見來人一身儒衫,額突頭尖,鼻僵齒露。身短不滿五尺,然而卻有一股自然的氣勢在其中,半開半闔的眼神中不時射出幾道光華,正是張鬆。

劉備此時已跳下馬,上前拉住張鬆的手道:"別駕之名。備早仰之,今日終於見到別鴐了。今番能平定蜀中全是別鴐之功啊。"

張鬆或許沒料到劉備如此待他。一時愣在了那裏,待看到劉備眼中那真摯的神情,不由有些感動的道:"蜀中百姓望使君,如久旱而望甘霖。鬆不過順民心而行罷了。"

而此時我則把目光放到張鬆旁邊的一中年儒生身上,隻見他一身洗得發白的青衫。隨隨便便站在那裏,仿佛要睡著了一般,卻讓我感到一種壓力,這種感覺我隻在諸葛亮、龐統、徐庶等幾個人身上感受到過,而此時那人似乎也感覺到了我的目光,霍然張開了眼,一時間精光畢露。

張鬆這時也發現了二人的異樣,不動聲色的走到二人中間,擋住二人的目光道:"子健軍師,這位是鄭度,鄭子修……"

我聽了眼睛一亮道:"莫非是獻計叫劉璋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燒除倉鷹野穀,深溝高壘的鄭度,鄭子修?

鄭度眼中寒光一閃,站了出來道:"正是鄭度。"

我雙眼盯著鄭度,突然躬身一禮道:"先生大才,煜深服之,若劉璋聽了先生之計,我大軍亡無日矣,望以後能多多聆聽先生教誨。"

鄭度不由微微一愣,連忙還禮,本來鄭度看我如此年輕就有諾大的名聲,以為我定是飛揚跋扈之人,沒想到卻是如此謙虛,不由心生了幾分好感。

這時張鬆身後,一群人走了上來,紛紛向劉備行禮,張鬆於是一一介紹,分別是犍為武陽人楊洪,楊季休;犍為南安人費詩,費公舉;巴西關中人周群,周仲直;巴西西充人譙周,譙充南;廣漢綿竹人泰宓,泰子敕;梓潼涪人杜微,杜國輔;梓潼涪人尹默,尹思潛。

劉備聽了大喜道:"備在襄陽時就聞蜀中七傑,今日終於見到七位先生,還請眾位先生不嫌劉備愚魯,助備一臂之力。"

七人連忙還禮,口稱不敢。接著還有原蜀中官吏呂義、董和、許靖、龐義也前來拜見劉備,劉備一一安慰之。

待眾人拜見完畢,劉備不由道:"為何不見王建剛(王累)、黃公略(黃權)和劉子初(劉巴)?"

張鬆和董和等人不由喏喏不語,這三人在劉備軍占領成都時就辭官而去了,但眾人又怎麽好對劉備說。

劉備很快就從眾人的神情中明白了一切,微微笑道:"我當親往請之。"

西川終於平定了,但接下來的工作卻把我人累得半死,西川表麵上看上去富庶,卻是空中樓閣,問題多得數不勝數。

首先就是官員的問題,蜀中門閥林立,幾乎抭製了所有的權力,但那些門閥子弟除了吃喝玩樂,有哪幾個是真正有才能的,像王累、黃權、張鬆等少數幾個有才能的還都是出身庶族,難怪曆史上蜀國到後期人才凋零,乏人可用。

而隨著劉備軍勢力範圍的日益擴大,原來荊州的那套行政機構也不夠用了。

在劉備的支持下,我決定重新調整了行政機構,在中央開始設三省,即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長官分別是尚書令、中書令和禦史令,由諸葛亮、蒯越和法正擔任。尚書令掌管政令起革、官史的功績考核以及外交和教育方麵的事情。中書令則掌管政令的實施、國庫的預算和結算、工商業和農業的發展以及道路水利的興修事宜,門下省掌管政令的審核、情報的搜集和篩選、軍隊的調動以及各郡縣刑事案件的審案。如此繁重的工作自不可能光由三人來擔任,除了一些辦事的侍從,三省還各有個人副手,稱為尚書左史、尚書右史,中書左史、中書右史,門下左史、門下右史。

經過仔細考慮,最後我決定了"六史"的人選。

尚書左史掌管官吏功績考核,由轉有簡雍擔任。管雍乃劉備同鄉,自平原便隨劉備一路南征北伐,平素少言寡語,但做事卻一絲不苟,為人正直忠誠。由他掌管官吏的功績考核,劉備自然安心;

尚書右史掌管外交事宜。令劉備軍眾人大跌眼鏡的是,我力排眾議推薦了蜀中一無名小史鄧芝,哼,你們當然不知道,我可是知道鄧芝辨才無礙,曆史上蜀國之所以能勸回吳國這個同盟可都是他的功勞;

中書左史負責府庫錢糧和商業的發展。這個最合適的人選自然是馬良,曆史上蜀國的經濟可都是他一手搞上去的;

中書右史負責國家的大工程和工、農業發展。這個部門由蒯越掌管,最後蒯越推薦了泰宓,人選我是基本認可的,泰宓的內政能力,應該不會太差,而且要平衡荊州與荊州之間的勢力,由他擔任此職,自然無話可說。

門下左史負責情報的搜集和篩選,以及軍略的製定,法正自然任命了蒯良那個與他臭味相投的家夥,不過蒯良那天生的情報分析才能然讓別人無話可說,這家夥曆史上被劉表稱為"雍季之論",確實是有點本事的。

門下右史負責刑事案件的審察和對官員的彈劾,王累生性剛直不阿,曆史上劉備入蜀,王累拚死勸諫,最後血染城樓,後人有詩歎曰:"倒掛城門捧諫章,拚將一死報劉璋。黃權折齒終降備,矢節何如王累剛!"劉璋列終投降劉備後,王累便辭官而去,還是劉備親自騎馬追出兩百裏才把他請回來,由他監督眾人自是不敢放肆了。

中央的主要機構是三省,而六部則建在了州一級上。

我實施了軍政分離的思想,規定每一州的政事由州刺史掌管,軍務則由鎮軍將軍掌管,二者互不統屬,在二人之下,就是六部,其中工部、戶部、禮部歸州刺史管轄,兵部、刑部歸鎮軍將軍管轄,至於吏部則直接受中央管轄,這樣州刺史有錢沒兵,鎮軍將軍有兵沒錢,而官吏任命、審察又掌握在吏部手中,三權分立,互相製約,也就避免了諸侯割據局麵的出現。

荊州乃劉備軍根基,州刺史由徐庶擔任,鎮軍將軍則是趙雲,以二人的才華和性格自能配合無間,讓敵無隙可乘。

其下六部,工部轉由由伊藉掌管,伊藉乃劉表同鄉,久居荊州,近年長江水患日重,尤其是江陵一帶,所以負修水利的工部任務繁重,交給熟悉荊州情況的伊藉自然可以放心;

其實荊州經過劉備多年發展,此時已是天下第一大富邑,荊州戶部掌管荊州錢糧,自然需得力又可靠之人,糜竺從徐州起便跟隨劉備,忠心自不用說,而且他家財萬貫,自然不會打荊州府庫的主意,而且他還是劉備的大舅子,由他擔任荊州戶部主管,眾人雖然眼紅,但也不敢說什麽;

禮部掌管教育之事,此時荊州已經有十多所書院,幾乎成了天下文化匯集之地,這一塊曆來由孫乾負責,而且孫乾乃荊州舊人,德高望重,也沒有什麽問題。

刑部關係到百姓民生,自古百姓揭竿而起,多是因為貪官汙吏審案不公,以至於造成冤案,因此刑部責任不可謂不重,最終徐庶推薦了向朗,向朗為人方正,鐵麵無私,正是最好人選;

荊州幾乎時刻處於曹操大軍的威脅之下,兵部的責任之重自不用說,這麽重要的部門,當然要龐統去做了,由他輔助趙雲,憑借龐家在荊州的名望自是多了許多便利。

最後是吏部,在我的心目中,吏部就相當於現代的紀委監察部,是監督官吏,防止貪汙的最重要的一道門坎,若連這裏也淪陷了話,那官吏之風可想而知,由於吏部歸尚書省管轄,所以我把荊州吏部總管的位置給了蔣琬,畢竟是蜀國後期的丞相啊,能力絕對一流。

荊州之後是益州,益州初平,各種勢力都在勾心鬥角,劉備軍新來,不得不借重於他們好掌握權力,不過陸羽還是盡力爭取任用有用之才。

益州刺史是張鬆,張鬆乃是蜀人,又有迎劉備入蜀之功,可以說是原劉備軍眾人與蜀中官吏之間唯一一個兩邊都認同的人,何況憑借張鬆的手段,相信益州的那些門閥也掀不起太大的風浪,益州鎮軍將軍是關羽,把他從南陽調回來,不要守荊州了,由我提議,是劉備直接任命的,而且以後益州恐怕就是劉備軍的大後方,劉備此舉何意,自是一眼就明。

至於益州六部,有四部都掌握在原蜀中官吏手中,分別是黃權掌管的刑部、譙周掌管的禮部、鄭度掌管的兵部和許靖掌管的工部。

雖然有妥協的成份在裏麵,但是四人都是蜀中名士,還是有一定才華的。

黃權和王累是一個性格,讓他掌刑部,眾人無話可說;譙周文采出眾,善於機辯,絕對擔當的起,至於鄭度和許靖,二人在蜀中官吏中素有名望,有他們掌管益州兵部和工部,常人也不會多說了。

而至於最重要的戶部和吏部,費禕則緊緊抓在了手裏,費禕乃蜀國後期柱石之才,戶部由他接掌,陸羽自然放心,而吏部陸羽交給了董允,董允處事八麵玲瓏,雖然不是十分符合陸羽對吏部官員的要求,但也避免得罪過多的人,如果樹敵太多也不是劉備所願意的。

說了這麽多,我自己呢?嗬嗬,也沒怎麽變,還是掌管軍機處,直接對劉備負責,而且增加了一樣任務,暗中監察百官,哇,這不是好像明朝的錦衣衛嘛,暈死。怎麽給弄到漢朝來了。不過,權利也太大了吧,也好,證明劉備信任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