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實在
駙馬頭回辦案,這個挺實在的年輕人一開始還帶著些誠惶誠恐和小興奮。他努力地壓抑著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不要太飄,不要給別人一種輕狂之感。
他坐在那裏,對著下麵跪著的姚春等犯人,一句一句地問著他事先想好的問題。這些都是他離京前就琢磨的,要如何查、如何審,怎麽問出真相好給陛下一個交待。最開始的時候當然要問些簡單問題,好讓犯人放鬆戒心,一點一點地深入問題。
駱晟想了幾種情況,犯人畏於國法威嚴都招了,他該如何辦;犯人死不開口,他又要如何辦;犯人奸詐狡猾,他要如何與之鬥智鬥勇。
審訊姚春,不能說完全出乎他的預料,姚春招得確實痛快,是設想中最順利的一種情況。
不久以後,一問一答間,他卻漸漸生出一股枯燥無味之感。
這就是斷案?這就是審案?
這都什麽鬼啊?!
這個姚春也太配合了!
開始還有姚春的“故事”吊著,好奇心作用下他還能聽下去,到最後一股難言的尷尬慢慢從心底湧了上來,終於變成了一種難堪。
姚春的“故事”講完了,陰郎中問他:“駙馬還有什麽要問的嗎?”
駱晟再也坐不住了,他的心裏說不出是羞是惱抑或者是怒,他想,這或許就是佛家所說的“嗔”吧。他站了起來,臉上也淡淡的:“你們都審完了,就這樣吧。”
陰郎中與祝纓、蘇匡交換了個眼色,心道:這駙馬居然沒有傳說中那樣的“老實敦厚”,卻反而是一種“單純天真”。
三人在駙馬到來之前商量過了,要怎麽樣把這件案子給糊好。沒有駙馬,案子是祝纓發現的,算個首功。陰、蘇二人奔波忙碌,又帶了人來幹了許多活,人手一多,在查姚春的過程中把當地勾連的不法之事查出來,也有功勞。三人功勞分一分,大理寺也有自己的那一分業績。吏部提供了情報,沒功勞也有苦功。
壞人是姚春,是與姚春合謀的甲乙丙丁。好人大家做。
皇帝派了駙馬來就不同了。
三人的共識,得給駙馬一點成績拿回去,但又不能讓駙馬搗亂。
在駱晟到來之前,三人達成了共識——姚春這事兒,都記駙馬頭上。他們仨,拿本地開刀。
沒想到駙馬不配合,不肯領了功勞去睡大覺。
駱晟回自己房裏休息去了,餘下三人坐在一起喝茶商議怎麽接著糊弄這位祖宗。
陰郎中道:“到底是公主的兒子,脾氣還是有的。虧得沒有像別人那樣蠻橫又自以為是,將咱們仨都撇到一邊兒自己瞎拱一氣。”
蘇匡道:“他心中有不滿,可得應付好了,不然回京他說一句話頂咱們說一萬句。咱們這裏再忙,從他的嘴裏沒有聽到好話,陛下也得記咱們的過。”
祝纓道:“既然脾氣沒有壞到家,就還有商量的餘地。你們二位要是沒有別的想法,接下來的事兒我倒不介意有他參與。”
“我算看出來了,人家不傻,隻不過沒有精得像隻猴兒罷了。”陰郎中的年紀最長,說話也就自然帶了一點長輩的口吻,“咱們再糊弄他,糊弄過這一件案子容易,怕接下來不好收場。人家跟咱們算講道理了。他要真放賴,回去咱們就得吃不著兜著走。”
蘇匡也很憂慮,駱晟的老婆是永平公主,這位公主現在還沒跟婆婆兼姑姑那麽的橫,但是如果她想,她就能更橫。想為難他們不需要任何的技巧,硬收拾就行了。
祝纓道:“那就請他也參與了?”
陰郎中道:“他不傻,已經看出來咱們的安排了。要怎麽不著痕跡地勸他參與呢?”
祝纓道:“我去吧。”
“你?”
祝纓道:“我本來就是要去外地赴任的。”她本來就是要去兩千七百裏外當縣令了,流放也不過如此。就算得罪了權貴,還能把她怎麽樣?罷官免職?那她就不用“流放”了。
陰、蘇二人還要跟她客氣:“這……怎麽能讓你一個人擔著呢?”
祝纓道:“這樣最劃算。既然他願意做事,那就讓他扛一點兒事也不錯。早早結案,我還得趕路呢。就這麽定了!”
……
驛站自從來了駱晟,它的住宿安排就又是一變。
祝纓到這驛站的時候,自知品階不高,哪怕當時驛站裏沒有住進一位品階比她高的人,她也沒有要主院。陰郎中和蘇匡來了之後,主院就歸陰郎中了。現在駱晟來了,陰郎中隻有挪地方的份兒了。
祝纓先回自己的房裏,準備換一身衣服再去見駱晟與這位駙馬好好談一談。
不料衣服才換了一半,駱晟那裏居然派人送了一張帖子來請她過去一敘。
祝纓匆忙換好了衣服,趕到駱晟那裏。
駱晟坐在座上,看到她進了屋子居然從座上起來迎了一下。祝纓道:“不敢不敢。”
駱晟又坐了回來,他努力控製著臉色,低聲道:“有什麽不敢的?也不用不敢。”
祝纓微微低了低頭,駱晟道:“來之前我見了七郎,請教要怎麽斷案,本以為可以試一試。你們。”
哎喲,祝纓反應過來了,他還是鄭熹的兩姨表弟,他娘跟鄭熹的娘算是堂姐妹。這京裏的皇親國戚們都沾著親戚,跟村裏的親戚像、又不太像。所以總是容易讓人忽略他們那種關係。
祝纓一臉真誠天真無邪地發問道:“鄭大人都教了駙馬什麽呢?剛才問案有什麽收獲嗎?”
駱晟被她臉上的表情糊弄住了一下:“什、什麽?那剛才……”不是你們準備好的詞兒,就像陛下問話時那等頌聖詩一樣的給我準備的套詞嗎?
他很快又想到了另一種可能,臉色變得不好了起來:“我該有什麽收獲嗎?收獲大家的善意?”
祝纓一臉的莫名其妙:“不是說跟鄭大人請教過了嗎?他都教了您些什麽呀?什麽善意?不是善後嗎?”
駱晟道:“善、善後?”
祝纓左右看看,對駱晟的隨從們快速地擺擺手。駱晟猶豫,祝纓道:“還趕時間呢,快點兒,有話不能給你們聽。”駱晟的好脾氣發揮了作用,說:“你們先下去,我有事要請教祝大人。”
將人都支了出去駱晟嚴肅地道:“還請賜教。”
他的目光很真誠,也帶了點威脅。祝纓也沒打算接著糊弄他,開門見山地說:“駙馬以為一件案子,什麽最難?”
不等駱晟回話,她自己回答了:“對各人來說,不太一樣。我就喜歡查案子。但是一個案子,查明了真相僅僅是個開始。您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善後才是最難的。”
駱晟道:“眼下這個案子,政事堂已然準備好了幾個繼任的人選給陛下挑選了。雖然還未下令,但善後自有人做。”
祝纓緩緩地搖頭。
“怎麽?”
祝纓道:“您來之前我們也想過了怎麽與您一起辦這個案子。大家都知道,您以前不常出京,辦案子算是新手,下官等三人呢,除了陰郎中是吏部的,我與蘇司直都是大理寺的老手了。我們不能坑您。善後是最難的,不太想讓您做。真要這麽安排了,擱衙門裏,等那新人經曆得多了日後明白過來,得記恨這群老鬼一輩子,臨死都得跟孫子說,我年輕的時候,叫個孫子給坑過。”
駱晟道:“我說了,善後自有人做。莫要哄我。”
祝纓道:“什麽叫善後?您這麽說就是還不太明白。當然您剛才說的也算善後,但不能全算。姚春剛才招了那麽多,您就沒有聽出點兒什麽來嗎?您要不嫌棄,我細細跟您講?辦案子嘛,都是打生手過來的。”
“你說。”
“找到田羆的屍身,也未必就能確定是病死還是謀殺,何況屍身未必就能找得到。就算定個謀殺,處罰姚春等犯人也不叫善後那叫結案。可是姚春此人在本地已然為官數載,對吧?”
“這不是已經知道的嗎?”
“他還招了什麽呢?”
“誒?”
“趁機大發其財,倒轉府庫財物。怎麽倒轉的?誰經的手?為什麽不揭發?裏麵還有沒有其他人參與其中?這麽久了,一個仆人冒充官員,硬是無人發現破綻,他們都是幹什麽吃的?再有,貪贓枉法?就他一個壞人,所有人都是好人?要是把這些人都辦了……”
駱晟道:“正該如此。”
祝纓道:“牽連太廣,這是個得罪人的活計。您是駙馬,是貴人,要是交給您呢,下官等三人可真是輕鬆。可是您又是新人,一頭紮進去,於您日後的仕途也不利,下官等人呢,也顯得不厚道。”
駱晟皺眉道:“會有這麽嚴重麽?這是欽命的大案!”
祝纓道:“您要是真下定了決心,那下官再說一樁事,您掂量掂量?”
“你說!”
“這就是‘善後’的大事了——起初,下官手上的人手不夠,沒有兵符,也控製不了府衙,隻能趁夜冒險去搶出了幾本暗賬回來。第二天,城裏知道了這件事,這邊本地官員來驛站與下官等見麵,那邊府衙就失火了,賬本兒全燒了。”
駱晟的表情嚴肅了起來:“死無對證?都能推到姚春頭上了?這府衙必然還有人枉法!”
祝纓雙手一攤:“對下官等人來說,這才是要做的善後。查不查?怎麽查?能查出多少?怎麽報?怎麽結案?”
“當然是如實……”
“‘實’在哪裏?”
駱晟道:“你這是對我說了實話了,你放心,我既然來了,斷不會就隻為了分一分功勞就走,讓你們陷入困境。你說的‘善後’,在我看來也是案情,也要查。”
“您想怎麽查?關鍵是,用誰來查?本地,誰可信?誰可靠?”
駱晟張了張口,明賬沒了,勉強用暗賬倒也可以,但是就指望他們幾個嗎?他想說再向京城請命調人來,又覺得不妥。他反問道:“臨行前,七郎說你精明強幹,讓我有事可與你實話實說。如今你也給我一句實話,你打算怎麽辦?”
祝纓道:“您要實在的,下官也說實在的。已命帶來的人先接手府衙了,其餘縣衙等都先不動,讓他們維持秩序。
順著暗賬捋,與暗賬有關的,都拿下。再從為姚春辦事的官吏、商人、仆人入手,順藤摸瓜。朝廷可以將他們全都黜了,咱們不行,還是得拿實據。一應贓款贓物,統統查沒。這是案子。
另外,既然陛下派了您來,您就得再更出色一些才好。”
駱晟道:“什麽意思?”
“咱們不得為接下來繼任的官員做些準備麽?”
“嗯?”
“查贓,都要封了報賬的。姚春把府庫都要搬空了,新官上任,他拿什麽來維持?現收?還是跟朝廷討要?下官想,這就得您上表,請留一些錢糧在本地。這也是善後。還有,安撫百姓,不要讓一些奇怪的流言傳出去,有損朝廷的威嚴,直到新官過來接任。還是善後。”
駱晟點頭道:“好!你果然是個周到的人。”
祝纓道:“勉力維持罷了。駙馬,真決心蹚這個渾水了?”
“這算什麽渾水?你們也忒小心了。”
祝纓歎了口氣:“一條河,個兒高的走著就過去了,個兒矮的進去就得嗆著了。您個兒高。”
駱晟道:“什麽高的矮的?隻要用心做事,都能過到岸上去的。”
祝纓笑笑:“那咱們這就開始了?”
“好!”
……——
駱晟說到做到,一個生手,倒也做事認真,總是說“不能辜負陛下”。實打實地與當地官員“交涉”,他所謂的交涉,就是把當地官員“請”了來,讓他們自己說。
想也知道,不會有人說自己也跟著姚春犯法了。駱晟就把他們都“挽留”了下來,各人家裏貼了封條,然後繼續“交涉”。
駱晟苦口婆心:“你們都是讀聖賢書的人,怎麽能不知道廉恥呢?自己做了什麽,還是自己說了的好。”
官員一麵的苦相:“駙馬,下官等都是受蒙蔽的,自己並不曾犯法。”
駱晟繼續勸:“你們就不想想妻子兒女嗎?”
官員們倒是想,可惜見不著,自己都被扣下了。
祝纓忙得像條老狗,拿人、抄家的間隙中還要抽空瞄一眼駱晟。一看之下不由感歎,他確實是安仁公主親生的兒子,天生就知道怎麽欺負人。
祝纓和陰郎中、蘇匡比駱晟累得多。
他們要幹的事情包括但不限於查清姚春所有的其他罪行並且拿到證據、贓物贓款,清查與姚春有關聯的商人、官吏查封犯人的財產作為證據,安撫百姓、維持州府的正常運轉。
其中最讓人頭大的是維持州府的運轉,因為府庫被姚春搬了,官員被駱晟扣了,既沒錢也沒人。陰郎中與蘇匡二人公推了她:“你是要做親民官的人,這個你應該熟啊!案子我們多辦一點,這個就是你了吧!”
話說得倒也不算差。
還好祝纓帶了一個祁泰。因為本地的賬史等人都不太可信了,祝纓就用了祁泰來做賬。抽出姚春贓款出的一部分暫充府庫,做出一本幹幹淨淨的新賬,好留給接下來赴任的新官,也算送他一份人情。
祁泰是個會做賬的人,要他一個人很快理清一府的賬是有些難度,但是不管前塵往事,從頭開始做一本新賬,那倒是挺容易的。而姚春等人的其他賬本證據現在還不全,暫時不用他來做這個賬。
祁小娘子看到父親也忙碌了起來,東家每晚看一遍他做出來的賬,看完都是點頭,終於放下心來:親爹的飯碗應該能端穩了,謝天謝地!
祁泰的賬越做越多,一片忙亂之中,又鬧起了賊匪。
為了收集姚春等人犯罪的證據,祝纓等人不得與駱晟商議,發了個告示:曾受迫害的百姓可以來鳴冤。
這無疑讓收集證據的進度快了許多,卻也接受了許多額外的案子。甚至連不是姚春等官吏犯的事,也有人來告。
“田羆”被抓了,許多官員都被駱晟“挽留”了,歹人們可算找著機會了。府城的治安比姚春主持的時候還要壞!
衙役因為跟隨姚春圍攻驛站又有平時助紂為虐的事,大部分被兵們關進了牢裏。兵們倒還能查,隔行如隔山,抓賊的事兒他們還差了點兒。
有幾個人從隔壁打洞,偷了一家米鋪的掌櫃家。另一夥人則是綁了個財主的兒子要贖金。
兩件事都是陰郎中接的,他找到了祝纓和蘇匡:“你們倆,誰辦這個?這個我可不在行。”陰郎中也是想表現的人,他也給自己找了個方向:陪駱晟跟官員耗。案子給蘇匡,庶務給祝纓。
不過有兩件案子,於是兩人抽簽,蘇匡去抓賊,祝纓就去找綁匪。
祝纓先召來財主,財主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老朽五十歲上才有這個兒子呀!”
“孩子多大?”
“八歲了。”
祝纓看那勒索信,上麵寫著,三日後的傍晚帶十兩金子到城外樹林裏贖兒子,逾期不候。
祝纓把那封勒索信扣了下來,說:“你兒子脾氣好嗎?想好了再回答我,平時會不會打罵奴仆?會不會撒潑打滾兒跟你們要東西?如果會,就不算脾氣好。他跟綁匪兩個人裏有一個脾氣不好的,你就得等著給兒子收屍了。”
“犬子脾性一向很好。又聰明好學,這信就是他寫的,我認得他的字兒。”
祝纓看了看信紙,說:“不說實話,滾吧。”命人把他轟了出去。
財主懵了。祝纓不給他主持公道,整個府城也沒有官員管他這個事兒,他隻能自認倒黴回家籌錢。
祝纓卻暗中叫來了侯五:“你行伍出身,會跟蹤吧?”
“還、還行。”
“跟著他,看綁匪還有沒有與他接觸,他身邊有沒有可疑的人。一個財主家的孩子,平時身邊能沒人看著?綁匪還叫他自己寫勒索信?小吳,去查一查,哪裏有這樣的紙賣,都賣給了誰。不要拿著信紙去,看一眼,記下紙張的樣子,去各個鋪子裏看有沒有像的。快去。”
派出這二人後,又叫曹昌:“去街麵上打聽打聽,這一家子風評怎麽樣。老子是不是為了收租子要把佃戶往牢裏關,小的是不是嬌生慣養見樹踢三腳的。”
吩咐完,她又去忙那一攤子事兒了。做賬有祁泰,但是查抄證據,親自到相關人員家中搜出證據仍然是她的事兒。搜出新的賬、財物來了,還得再拿去讓祁泰匯總,補進案件的單子裏去。
她這裏摸出一個,駱晟那兒就點菜似的把這個人從“挽留勸戒”的名單裏劃掉一個。此人在駱晟那兒就不算“官員”了,算成個“同謀”。
祝纓摸出一官一吏之後,侯五來報:“小郎君身邊一個仆人有嫌疑,小人跟著他,見他與一個刀疤臉碰頭。說,官府沒功夫管綁票的事兒,一切順利,拿到金子就撤。”
銅錢比較便宜,大量的銅錢就特別的笨重,布帛更是不方便,所以綁匪要的是金子。方便好拿價值高。
祝纓道:“刀疤?有標記就好找。”
“已經找到了,他們常在城西小酒館裏喝酒,身邊沒有孩子。孩子隻怕凶多吉少了。”
“接著盯。”
“是。”
曹昌轉了一圈回來,說:“老的那個有說好的也有說壞的,倒也沒有壞到逼死人的地步,近來為了給兒子積福,還經常舍粥,沒聽說有仇人。小的就是個常見的小郎君,倒是愛笑。”
那邊小吳也來回報,找著了兩家賣紙的鋪子都有這種紙,買的人很多,其中一個買主就是那位財主。祝纓道:“時間也差不多了,走。”
祝纓換上便服,帶上人,先去財主家。財主已籌了十兩金子,正準備傍晚去贖人。看到祝纓來了,他也不得不上前接待:“大人,小人正準備去贖回犬子,實在不得空。請容接回犬子再好好招待大人。”
祝纓道:“你家仆人呢?都叫來。”
財主怔忡之際,祝纓已命人把這家門一關,對侯五說:“去,把那個人揪出來。”
侯五睜著一隻眼,抬手揪出了一個年輕的仆人,說:“就是他!”
這人臉色煞白,跪在地上磕頭:“饒命!饒命!小人不知哪裏得罪了大人?我們郎君也被您轟出來了……”
小吳一腳把他踹翻:“哪兒來的那麽多的廢話?!”
祝纓道:“刀疤臉呢?就是你那個同黨!他身邊可沒孩子。”
財主大驚:“什麽?旺財!你!你把我兒藏在哪裏了?”
“不不不,不是我?你們莫要冤枉好人!”
祝纓對財主道:“我派人跟你去交贖金,路上小心,見沒見到你兒子,他們都會把刀疤帶回來的,聽話就帶豎的回來,不聽話就橫著帶回來。這個人我帶走了。你兒子回來了,我定他個綁架的主人的罪,流他三千裏。回不來,就定他個謀殺主人的罪,把他一刀兩斷。這個仆人,你就隻當沒有吧。”
財主慌了:“大人,大人,您一定要救救小犬呀!”
他本來已不指望祝纓了,但祝纓居然暗中調查了,這讓他覺得有門兒,又開始求了。
祝纓道:“囉嗦。來人,帶這東西回去!你放心,我一天照三頓打他,打給了,飯就不給了。什麽時候餓死什麽時候就不用挨打了。他的同黨運氣好或許能逃掉,他是死定了。你去贖你兒子吧。侯五,你跟著。”
這般行事很對侯五的胃口,他也不說怪話了,大聲說:“是!”
財主慌了,仆人更慌:“等等!小郎君並沒有在他們手上,就在家裏!”
財主夫婦二人都驚了:“什麽?!!!”
財主的妻子原是躲在屏風後麵不見客的,現在也衝了出來:“你說什麽?我兒!”
仆人道:“我把他捆了,放到了那間沒人去的小黑屋裏……”
祝纓道:“小吳,跟著去看看。”
不多會兒,就見幾個人把一個蔫蔫的男孩兒帶了過來,男孩子身上一股難聞的味道。小吳攥著男孩兒的一隻手不鬆開,男孩的母親就拉著兒子另一隻手,誰也不放,隻得一起過來。
祝纓道:“怎麽回事兒?給他喂點水先。”
男孩兒喝了點水,恢複了一點精神,說:“是旺財!”
他娘說:“都知道了,大人已經抓到旺財了。你……大人,您的大恩大德我們一輩子也不會忘。孩子受許多的苦,容他換身衣裳,吃口東西吧!可恨旺財!”要不是一直抱著兒子舍不得鬆手,她早撲上去撕了旺財了。
祝纓看向小吳。
小吳道:“找著的時候,他被堵了嘴捆著扔在那裏。三天了,也沒給吃的,也沒給喝的,更不管便溺。”說著,捏住了自己的鼻子。
祝纓道:“行了,孩子留給他們家人照顧。走,咱們去找刀疤。”
旺財忙說:“小人首告!就是他主謀的!小人帶大人去找他!”
祝纓道:“城西酒館兒喝酒的那個刀疤是吧?”
旺財臉也黃了,一看就是被說中了心事的樣子。財主夫婦也看明白了,一齊叩頭:“請大人做主。”
祝纓道:“我便服來的,就是為了不驚動賊人。府上不要再有什麽響動,不要再哭,也先不要慶祝,還是如常,不要讓人知道你家裏孩子已經找到了。我同你去交贖金,金子就不用帶了。旺財是吧?你跟刀疤有約定嗎?他見著你出門再去,還是提前去準備?他要是走脫了,我把賬全算到你的身上!”
旺財道:“是他主謀!今天早上,小人告訴他,郎君已籌到了金子,他就先去城外等著了,拿著錢就不再回來了。小人明天再去城外山神廟與他會合,分了錢各自逃走。”
祝纓突然問道:“你們打算,怎麽處置這個孩子?”
旺財努力在臉上擠出個笑來:“當、當、當然是放了……”
祝纓道:“他認得你,你這三天這麽虐待他,竟然說拿到贖金之後會放了他?你逗我呢?”
“曹昌,看好他。別叫苦主給打死了。”
“是。”曹昌連忙上前,把要撕打旺財的財主夫婦給扶了下來:“大人自有公斷,你們別這樣!”
小吳看曹昌脾氣太好,說:“得了得了,現在有本事了?!都住手!再鬧,一起抓走!叫你們兒子一個人在家裏。”財主夫婦馬上就安靜了下來,依舊恨恨地瞪著旺財。
祝纓道:“不氣了?不氣咱們就走。”帶人直撲城外約定的交贖金的地方。
刀疤與四個人正盤腿坐在神像前的地上喝酒,身邊當然是沒有孩子的。
刀疤見財主來了,並不介意財主多帶幾個幫手——他也沒帶孩子,見不著孩子,這些人就不能把他怎麽樣。
他笑著要爬起來:“錢呢?”
祝纓也不跟他廢話,抽出刀上前直劈了下來!刀疤見狀連滾帶爬地要跑,他的同伴們也四散爬躥。
侯五同幾個軍士抽刀來追,祝纓上前揪住了刀疤的發髻,將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刀疤道:“你們不要孩子了嗎?”
祝纓道:“你猜。”
她把馬疤捆在馬後,一路拖回了城裏,引得無數人圍觀。
那一邊蘇匡也把案子破了,將起出來的贓物一路敲鑼打鼓送回去,再把抓到的賊打個皮開肉綻地遊街。兩人在驛站門口相視一笑。
殺雞儆猴一向好用,他們現在治安的人手不足,又不是本地的正經官員,隻能抓著一個案子就辦得又快又狠,震懾一下。
盜匪安份了一點之後,他們就有更多的精力來辦案了。
又過了半個月,審得差不多了,祝纓才開始起草結案,由蘇匡給她打個下手。陰郎中、駱晟二人就隻能自己寫個奏本,他們二人對案子確實不甚在行。
祝纓除了把涉案人員一人一檔寫好,又讓祁泰做了兩本賬,一本是那幹幹淨淨的州府賬目,一本則是贓物。
暫充府庫的錢糧皆是從各案犯財產裏查抄出來的。
然後將剩餘的贓物造冊、封存。這些東西都得交到京裏,自己既然不能一路盯到底,她也就不伸這個手了。隻與駱晟等人商量,略扣了一點給駐軍的“辛苦錢”,這也是從贓款裏扣的。反正都是查抄扣押的贓物,能少苦一點百姓也是好的。
最後把這段日子接的案子都給結了,需要上報大理寺複核的,也都寫了案卷。
一切做完,由駱、陰、蘇三人押著人犯、贓物,帶著案卷回京覆旨。
駱晟道:“你不回去嗎?其實你才是主審。”
祝纓道:“我是外放的官員,還得趕路呢。外出的地方也是我自己願意的,現在如果借著這個案子再回去,別讓人誤會我見縫插針,有個機會就不想去遠方,想要留在京裏。”
“留在京裏也沒什麽不好,”駱晟說,“京裏也缺你這樣能幹的人。”
“駙馬過獎啦。我是大大方方地出京遠行的,哪天要回來,也是要憑政績堂堂正正地回來。我不討這個巧。路上保重。請朝廷早些派人來接手。”
駱晟道:“放心,我回去就向陛下陳情,催他們快些派人來。”
……——
駱晟雖然是個嬌貴的駙馬,這一路回京卻是不叫苦不叫累,認認真真地趕路,不幾天就趕回了京城。
這是一個很大的案子!朝野都在議論,差不多一個月了,也沒有停息的意思。
駱晟一回京就得到了召見。皇帝心疼女婿,不讓女婿多費嘴,帶著政事堂、三法司一同過來聽他匯報。
駱晟口齒清楚腦子也不笨,他把案情匯報了,也毫不吝嗇言語,把祝纓等人做的事也都說了。
聽到祝纓還給府庫留了一本賬,以便新任官員可以直接取用時,陳巒順便誇了祝纓一句:“祝纓做事一向用心,肯多想。”
皇帝道:“是個仔細人,心腸也好。”
駱晟道:“是。教了我不少。”
皇帝對這個女婿還是很滿意的,案子辦得也漂亮。想陰、祝、蘇三人辦事也比較利落,既給了駙馬裏子,也全了駙馬的麵子。他便說:“祝纓是個人才呀,去做一縣令可惜了,還去得那麽遠!”
政事堂也知道路途太遠了,王雲鶴、陳巒越來越擔心,不想讓祝纓走那麽遠了。王雲鶴心道:趁機讓她近一點也是可以的,親民官,哪裏都能做的。
哪知駱晟是個實在人,他說:“祝纓倒不願意。臨別的時候,我問他為何不一同上京回奏。他說,大大方方的走,就要堂堂正正的回,不鑽這個空子。”
皇帝對駙馬更滿意,孩子實在,也不搶別人的功勞,也不掩蓋別人的好處,他看向女婿的眼神愈發的慈祥了,說:“好好,那就依了他吧。哈哈!”
政事堂也不知道是滿意還是遺憾,便不再提及此事了。王雲鶴又奏請須得及時派個新的官員過去接任。
皇帝很隨意地說:“就陳萌吧。”
陳巒忙奏說:“他才任縣令沒幾年,這擢升是不是有點快了?”
皇帝道:“他做縣令,本來就是你要摔打他。我看他就不錯。再者那個地方百廢待興,他也不是去享受的。你是不舍得?”
“臣不敢!”陳巒是樂意的,他已然考慮到兒子外麵有些時日了,就這兩年得把人調回來或者再升一升了。不然,自己辭相位也辭得不安心。
陳萌人在家中坐,白白升了好幾級。陰、祝、蘇三人卻沒有他這樣的幸運了,雖然記功,該三千裏的還是三千裏,該當司直的還是當司直,該當郎中的還是當郎中。如果說有收獲的話,就是祝纓的散官品階被升到了正六品的頂格,差一步就得朱衣了。
她現在正等著陳萌來接手。
……
祝纓給皇帝上了一本,由駱晟給帶回去,這是單獨的一本,與案情無關,是請求將她赴任抵達的日期往後延一個半月。
凡赴任,都是有期限的,逾期未至要受罰。她在這兒耽誤了,就請求把這時間給她補回來。又因為忙碌,要修整,所以多討幾天。
皇帝、政事堂沒有猶豫就準了,祝纓便安心在驛站裏等陳萌回來。等待的時候,她又順手把被燒壞的賬房征發人給修了一下——反正她是暫代。
本地駐軍的校尉時常來尋她玩耍,跟她合作,校尉也添了一小筆收入。校尉、兒子被救的財主等人將她誇成了一朵花。
什麽少年英雄、什麽明察秋毫、什麽為民做主……
祝纓道:“哪有你們說得這麽好?”
他們卻都說:“隻有更好的!”
京城裏傳得更離譜一些。駱晟對祝纓印象不錯,他一誇,公主們就知道了,故事誰不愛聽呢?傳來傳去,不但內容增添了許多想象的成份,又加了一點鬼神的色彩。最後就變成了“祝纓赴任的路上,夜宿驛站,遇到故人田羆的冤魂托夢”這樣非常符合大眾心理的情節。
不但故事內容誇張,傳播得也很廣,幾乎到了街知巷聞的程度。大理寺的同僚們拿了卷宗,又講一些她在這一個月裏破的案子,比如從綁匪手裏救回了小男孩之類。這個故事為人津津樂道,還在於“人質就在自己家裏”這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藏匿方式。揭破的時候誰不覺得新奇呢?
為了這一新奇的“創意”,人們又自己編出了許多的橋段,漸漸傳得故事走了形。
這樣的故事在花街柳巷裏也廣為流傳,故事,誰都愛聽。有趣的故事也成了她們苦痛生活中的一點調劑。
小江聽學琵琶的女孩子講了好幾個故事,故作平淡地說:“也還好。”
可是一送走她們,小江就對小黑丫頭說:“小丫,收拾行李,雇輛車。咱們走!”
“啊?去哪兒啊?”
“哦,你要不願意,就在這裏替我看個房子、收個租子吧,我另雇人。”
“不是的,娘子,你去哪兒,我也去哪兒。可是為什麽呀?你要去哪裏呀?在這裏不好嗎?”
小江道:“出去走走,看看天下,不好嗎?”
那個人是不是也與他一起經曆了這許多傳奇故事?許多驚心動魄?我為何非要在這京城裏,收著房租、念著經,日複一日,今天與明天一個樣,活著與死了沒分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