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婚事
天氣漸冷,朝廷開始發過冬的東西了。
發放不是每個衙門都一樣的,更不是總能按照規定的客數發放的。有些是要折成另外的東西,有的則會被打折。富裕的衙門則會額外發一些。
趙蘇為了鴻臚寺的事情忙了個四腳朝天,回家吃飯都要晚一些,祁小娘子隻好給他在灶上留些熱飯。
這一日,終於忙了個差不多,回到家裏,祁小娘子道:“這下好了,下回再忙就是過年了,這兩個月你還能鬆快些。”
趙蘇捧起飯碗,邊吃邊說:“那可不一定,番使也到了李少卿雖然可靠,下麵的小事我還是不能丟鬆的。”
才說兩句,門房走了過來:“郎君,大理寺的那位趙郎君來了。”
夫婦二人對望一眼,祁小娘子也認識趙振,就讓侍女再來添副碗筷。
趙蘇起身去迎,趙振手裏提著一個紙包進來,道:“我來蹭個飯,嫂子莫嫌棄。”
祁小娘子道:“帶了菜來的,不嫌。”
三人相熟,說著都笑了,祁小娘子道:“你們有正事要談,我就不在這兒礙事兒了。”
趙振道:“一些牢騷,隻好對我哥說。”
祁小娘子道:“那你們說。”她抱起手爐子往臥房裏去了。
趙振帶來了些牛肉,趙蘇讓廚房切了,又重整了一桌飯菜,兩人到前麵邊吃邊聊。趙蘇問道:“牛肉,不錯!”
趙振道:“那你嚐嚐。”
趙蘇陪他吃了幾口,才說:“我看你有事。”
趙振鬆了一口氣,道:“真有!還是跟自己人說話痛快,不用兜圈子!大哥知道的,我住宿舍,大理寺的宿舍與鴻臚寺的宿舍都是大人置辦的,離得近,我們幾個在京沒成家的也常一處吃飯說話。我瞧著,你那兒的張、範兩個,這些日子好像有事。就當我多心吧,大哥你自己留意。”
趙蘇笑道:“原來是為了這個!”身體稍往趙振的方向挪了一點,顯出他的心情不錯的。
趙振道:“哎,莫要不上心呐!好像是從之前有一天,他們從會館那裏回來就私下嘀嘀咕咕的,我也不好問。他們是保送的國子監,接著就有了出身,他們兩個平素就更親近一些。我可沒進過國子監,你不一樣,你是憑本事考的,你問問他們吧。”
趙蘇道:“這個我是知道的,他們發癲,跑到義父家裏說,鄒進賢也是梧州人,看著在京城蹉跎歲月太可憐。今年的貢士又要來了,一年積一年,話裏的意思,想求義父給鄒進賢也謀個職位。”
趙振一巴掌拍在桌上,碗碟跳得老高:“這說的什麽屁話?姓鄒的什麽貨色?”
“還能什麽貨色?尚培基之流罷了。”
一提尚培基,福祿縣的人就很有話說,趙振破口大罵:“都是豬狗!”
趙蘇道:“這兩個人與咱們都不一樣,咱們都是被義父帶在身邊**過的,他們呐!嘖!”
“所有的同學裏,我最討厭的就是鄒進賢了,他就隻會唱反調顯擺高明。顯擺,我頂多不理他,給大人唱反諷,這就不能忍了。張、範兩個貨,是不是知道鄒進賢的事跡?”
趙蘇道:“你看得明白可真是好極了!我也心裏有事,無人能言。”
“你能有什麽煩心事呢?”
趙蘇笑笑:“你看,咱們的機緣都是因為義父來的。梧州,現在說是吉遠府了,以前是個什麽樣子,現在又是個什麽樣子?可就算是現在,大家的學問、本事,在京城就算是拔尖兒的了嗎?我以前自負,現在捫心自問,這個職位真就非我不可嗎?就算是整個朝廷裏那些個遙不可及的大臣們,也沒幾個是不可或缺的。”
趙振道:“咱們都是一樣的。八個人都夠格,選哪個都不算不合適,那憑什麽是咱們呢?”
趙蘇道:“我就怕咱們的同鄉們看不明白這個,真當是自己有本事了。義父心地好,不是不計較,是沒犯著他的忌諱。一旦這麽想的人多了,把好心磨沒了,義父不是非得管咱們梧州同鄉的。後來者就要艱辛得多了!就像做買賣,你拿好貨給人,人願意買,以次充好還想強買強賣,我為同鄉們犯愁呢!”
趙振讚同地道:“不錯!就是這樣!以後咱們要討情,也要先看看人值不值。得跟顧同那樣,看準了,要能幹實事,還要脾氣相投了才對大人講。”
兩人說得投機,趙蘇又說:“你脾氣有點急,也別去責怪張、範二人,更不要去找鄒進賢。咱們與次品劃清界線就行,躲且不及,不要主動去沾才好。”
趙振道:“放心,我明白,好腳不踩臭屎!”
趙蘇的嘴唇抖了一下,把筷子放下了,看趙振吃飯,趙振邊吃邊說:“大哥,你怎麽不吃?”
趙蘇道:“我一會兒陪娘子。”
趙振“嘿嘿”一笑,扒完飯說:“我得回去了!”
趙蘇讓點起燈籠來,囑咐他路上小心。
……
趙蘇與趙振儼然成了吉遠籍官員在京城的兩個小小頭目,他們私下討論的事沒拿給祝纓說,祝纓也不知道他們已經有了點結論。
趙振在她的麵前一直在忙大理寺的事情,祁泰是個不大管事的人,趙振把很多事情給處理好了,拿到祁泰麵前,祈泰無論是核對還是總結,倒是能做得不錯。然後就默默地拿給施季行去批。
施、林二人也有分工,林讚也不太愛搭理庶務,施季行一來,他就把自己不想幹的都塞給了施季行,林讚隻看大事。
施季行忙了個四腳朝天,心裏也挺美,大理寺是真的有錢。比他以前呆過的地方都肥。
施季行捧了大理寺的補貼單子拿給祝纓簽字,大理寺發的東西比鴻臚寺還要多那麽一點,最後一撥是一批彩緞。
到了祝纓案前,祝纓接過來畫了押。施季行看她麵前擺著一疊手稿,瞄了一眼,上麵畫著小人像,問道:“這是什麽好東西?”
祝纓道:“一些驗屍、驗傷的稿子,我看一看,再核對一下,要是沒什麽錯訛就刊刻了,下發到各州縣仵作手裏。”
施季行道:“使得!也免得下麵的人胡亂來。地方上的仵作多是粗淺,全靠師傅教、自己見。有沒見過的,他們就開始胡說八道。有時候還得司法、主官親自去查驗。”
祝纓道:“唔,要是合適,該把各地的仵作召過來教一教的。我看以往那些經驗手劄,多有錯訛與想當然。”
施季行道:“隻怕難。貢士進京已經夠讓人頭疼的了,那還是為國取士。仵作,吏目之流,更不值得了。”
祝纓道:“先記下了。咱們大理寺自己辦,不讓別人插手,也不用戶部出多少錢。”
施季行想了一下,真要辦成了,那天下各地的仵作就都是從大理寺出去的,以後萬一要用到了,可就太方便了啊!他就沒有反對,說:“也行,隻是眼下事多。齊王就要開府了,聽說了嗎?皇後與張婕妤要給齊王選妃了呢!”
祝纓道:“你女兒不是已經定親了嗎?”
施季行笑道:“對啊!你也沒女兒要說親,咱們倆不正好在這兒說閑話麽?”
祝纓道:“不知道齊王府裏都有些什麽人嘍!”
施季行道:“那不能叫他們強過東宮。”
“那是自然。”
倆人白天才說了親事,祝纓落衙後一進家門就被祝青君堵著了:“大人,那位以前的陳大人帶著他兒子來了!阿喆在陪著他說話。”
祝纓問道:“說是為了什麽事嗎?”
“並沒有啊!”
祝纓快步走到堂上,隻見陳萌父子正在與蘇喆、林風說話呢。林風跟他講逮兔子,陳萌道:“我們老家兔子也有、山雞也有……哎喲!三郎!”
祝纓道:“你們今天怎麽得閑的?”
陳萌道:“有事相求。”
祝纓把帽子摘了遞給祝銀,仔細看陳萌父子的麵相。兩人已從陳巒過世的傷感之中走了出來,父子倆臉上都了點笑影,尤其陳放,是忍都忍不住的蠢樣。
“求?”
陳萌認真地點了點頭:“是,為這小子的親事而來的。今天,劉相公到了我家,我還以為是什麽事呢,嚇得我呀魂兒都飛了。哪知他一開口就是問我,兒子要不要娶親?我哪敢說別的?隻好說,孩子還在孝中,縱有淑女,也怕人家說我陳家不講規矩。”
“他要做媒?你這麵子夠大。”祝纓也在猜,得是哪家的姑娘能勞動劉鬆年呢?嶽桓家?不對,閨女跟陳放的年紀不太配,嶽桓家大的那個已經嫁了,小的那個比陳放小太多了。王雲鶴家?也沒合適年紀的……
陳萌道:“是施相公家的女孫。”
“哦!”祝纓想起來了,施季行是沒合適的閨女,可是施季行他大哥有啊!也是施鯤的孫女兒。
“恭喜!”祝纓也笑著說,因為沒聽說施鯤的孫女有什麽毛病。
陳萌道:“既如此,你是不是也要為你侄兒出份力?”
“喜糖我包了!”
陳萌道:“我不揩那個油!不過女家媒人有了,我家媒人也不能失了場麵!就有勞三郎你了,如何?”
祝纓道:“我?那邊可是劉相公!我與他不相稱的!”
“就是你!換個人,誰能頂得住劉相公呀!還是你,我看你不怕他,能哄得住。就你了,就你了!我加厚贈你謝媒錢!”
祝纓笑道:“不是還有王相公麽?”
陳萌認真地說:“要是先父在世,他出麵拜托王相公那是相稱的。如今是我,我與你熟,自然就是你。”
“好!”祝纓不再推辭,“等我查一查怎麽做媒哈。”
“噗!”屋裏的人都笑了。
陳萌的兒子與施鯤的孫女,門當戶對,兩家家長心裏都已經許了,媒人就是個點綴。但是祝纓得先做功課,親事是施鯤提議的不假,走禮的時候得男家先提出來。
祝纓跑施鯤家跑得輕車熟路,特意選了一天,穿上她的官服,帶上人,往施鯤家裏給陳放提個親。到了施鯤家,隻見他一身紫袍,氣質竟奇跡般地回複了七八成做丞相時的模樣,渾不似前幾天的哀歎感慨。
六禮的流程很長,陳巒還沒過周年,都知道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成親。
陳、施兩家也隻要祝纓往施鯤家走一趟,讓人看到了兩家議婚這件事就行了。
施鯤更是對外放話,說自己“與陳相相知多年”,如今老友去世,自己願意把孫女嫁給他的孫子。兜攬了孝期議親可能引發的非議。
一看就是睜眼說瞎話,他跟陳巒以前可也沒多少友誼,頂多就是沒有互相打架的同僚。
接下來祝纓也不必做很多事,隻要等著兩家算好了吉日,到了點兒陳萌通知她去露麵表演一下就成。謝媒錢得準成親了才能給,祝纓今年且還拿不到這份錢。她又不喝酒,喜酒都不給她,陳萌包了二斤好茶給她。
她摸摸鼻子,抱著小江寫的手稿,先去到了禁軍,問了一圈發現禁軍很久沒有上過戰場了,很多人都沒有親眼過刀劍之傷。
禁軍沒有大將軍,現在是六個將軍輪值。有經驗的老將幾乎都不在了,沒多少人能幫到她。
時悉好奇地問:“大理弄這個做什麽?”
祝纓道:“大理寺斷案,得懂些傷情。”
時悉似懂非懂地問道:“還用大理親自過問嗎?也未免太繁瑣了些。”
祝纓道:“我把別的更麻煩的事讓他們辦去了,這件事就落我頭上了,且我對斷案一向有興趣。不打擾了,我再去問問旁人。”
時悉倒好心,說:“那禁軍中不大有這樣的人,邊軍常見這些傷,他們又不在京城。您不妨去請教一些老將。”
祝纓道:“好,多謝提醒。”
揣著書稿,她就跑去找鄭侯了。鄭侯對這個有一點興趣,指著幾頁紙上的描述說:“這些都是尋常兵刃傷的吧?沒什麽了不起的!這些兵刃都很輕……”
果然是行家,且一眼認出來都是些“小巧”的東西造成的傷痕。祝纓見他有興致,就與他多聊了一陣,趁機請教“重家什”是什麽樣的。
直說到鄭熹回家,兩人還意猶未盡。
鄭熹來見鄭侯,看到祝纓就說:“大忙人,謝媒錢拿了多少呀?”
祝纓一揚手稿,道:“我正閑著呢,賺點兒外快,好把這個給校訂印出來,下發各州縣。”
“這是什麽?”
祝纓道:“大理寺一些審案、斷案、查訪的法子都陳舊了,想重新校訂一下,更改訛誤,刊刻了印發各州縣。我瞧著下麵的事兒有點多,至少在這個上頭,給他們立根尺子,隻要不是傻子,比著這個量著辦事兒,能少些亂相,省點事。”
鄭熹拿來看了一看,道:“也好。唉,可不是亂麽?”
鄭侯問道:“又怎麽了?”
鄭熹輕描淡寫地道:“抑兼並,逼出人命來了。”
祝纓與鄭侯都靜了一下,兩人的表情沒變,聽鄭熹說道:“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上頭要抑兼並,下麵的人就要拿這個當政績。才換的主官,自己選的貢士到京之後就喊冤!說鄉裏有個紳士被逼死了。哎,對了,你在地方上幹過,這個抑兼並,怎麽做的?”
祝纓知道這父子倆都沒幹過這個事,簡單地說:“朝廷要抑兼並,得看主官能不能幹,能幹的就拿違法的劣紳大戶開刀,這是最好的。不能幹的就跟野豬一樣亂拱,也能有點成效,就是所有人一起倒黴。最缺德的一等是不動大戶,拿小民湊數。”
鄭侯問道:“小民怎麽兼並?”
“兼並其實就是人口財賦入私門,隱田隱戶。朝廷怎麽知道一個地方抑兼並了呢?括隱。以搜出來的人口,田畝為準,搜出來的越多,就是幹得越好。陛下與丞相也不能親自下去一寸一寸地量,怎麽算多怎麽算少?不是空口白牙說搜出來的就搜出來,朝廷就給記功的。有人口,有田畝,就有賦稅,有人服役。能繳得上相應的錢糧,出得起相應的丁口,才算效驗了。”
就是不抖人口、田畝,而加賦稅徭役,這就都攤到普通人頭上了。長此以往,就是逼得百姓逃亡。然後惡性循環。
逃亡的百姓就會變成流民、匪盜,然後就亂。
鄭熹點了點頭:“哦!”
祝纓道:“我隻是奇怪,王相公是個極穩的人,怎麽會催出事故來了?,”
鄭熹道:“倒不是他催的,可他的臉上也好看嘍!你看著就行!這事兒查也是禦史台的事。”
祝纓道:“我明白的。”然後抱著小江的稿子,詢問鄭侯還有誰能夠請教。
鄭侯道:“老孫也死了,你去冷家看一看吧。在京的這些人裏,見過血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是。”
祝纓看天色不早了,今天就沒去冷府,預備過兩天再去。
……
次日早朝,風平浪靜,好像鄭熹昨天在撒謊一樣。既沒有人提到有貢士喊冤,也沒有禦史跳出來說什麽抑兼並不好,更沒有人參某官不稱職一上任就擾亂了地方。
祝纓看王雲鶴的步伐依舊穩健,步幅大小沒變、步速也還是原樣。
不但如此,王雲鶴還能向皇帝表奏,齊王府的屬官已經湊齊了。
皇帝與丞相顯然是已經商量好的,走了個過場,儀式留到明年,今年先降旨,把齊王給封了!現在他還住在宮裏,隻等外麵的王府準備好了,把儀式一過,就搬過去。
這可謂這一天早朝最大的一件事了。
京城之中消息靈通的人已聽到了一些“逼出人命”的風聲,禦史台也暗中派人去查,隻都不挑破。
各地的刺史也陸續地抵京了,陳萌的府上又開始不斷有人拜訪。十一月初,祝纓竟也收到了幾份地方上拜訪的帖子!
他們多半是來與她套近乎,有的是看中她在皇帝登基的過程中“有功”,有的是期望大理寺以後別卡他們的案子。
祝纓一一接待。
刺史們去年沒趕上先帝駕崩,今年倒趕上了先帝周年,一個個在周年上哭成了淚人。
先帝周年之後,所有人都仿佛辦完了一件大事,覺得可以放開了歡樂了。於是別有一件熱鬧傳開了——不但要給齊王選妃,還要給東宮添幾個女子。
穆皇後有話:“齊王擇淑女,詢問望族即可。東宮添人,不可驚擾地方,在京畿采選便罷。”總之,不往外鬧大。
此事不同於選宮女,百姓急惶不安。這回倒能算一些人的好出路,不少人家都心思活絡,穆皇後麵前,有許多人關說。
穆皇後心裏,親生的兒子更重,但卻耐心地與張婕妤商量著齊王妃的人選,東宮的側室被她往後放了又放,隻讓杜世恩先把關。
消息一出,卻讓一個人有了新念頭。
京城,一座小院子裏,一個姑娘對父母說:“與其總往姑母家討飯,年年月月的惹人厭,不如就請她一總幫咱們一次大的!也免得她在姑父麵前難做人!”
她的父親道:“家裏的事,輪得到你插嘴呢?”
姑娘道:“輪不到我插嘴?怎麽向姑母家討錢就輪到我了?做針線換錢補貼家用就輪到我了?往家拿錢不是家裏的事了?”
她母親道:“你這嘴!少說兩句!你又有什麽主意了?”
“姑父總歸是鴻臚寺的少卿,比咱們能說得上話,我想進東宮參選!吃穿都是宮裏的,還能給家裏省些錢呢!要能養下一兒半女,咱家也不用再看人臉色了!”
她的父親道:“你姑父也得肯幫咱啊!”
姑娘道:“我就求姑母這一次!我去試試,成不成?你們答應呢,就陪我去姑母家,不答應呢,我自己去。”
父母商量了一陣兒,也沒商量出個結果來,一抬頭,姑娘早跑到姑父沈瑛家裏去了。
沈大娘子在家裏一向做不得主,但聽了侄女的話又覺得有理。求丈夫,恐怕是不能夠了,且丈夫也不會辦事。
沈大娘子將侄女一看,十六、七歲的年紀,白皙長美,一股少女的活潑勁兒。也識字,也懂道理,心道:倒是可行!幫急不幫窮,要是她能成事,我倒也不必總在家裏看人眼色了!
她拿定了主意,道:“我的兒,你有這個心,我必幫你!”
她即命人開了箱籠,湊出一份厚禮:“拿了我的帖子,送到杜府去,給杜家娘子!”
她與杜世恩家也沒有什麽交情,但錢可以變成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