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壓價的太過分了
而這桌麵上的這些東西,趙老頭決定要狠狠的壓榨他們一番。
於是在擺弄過後麵露難色的看著他們。
“你們二位所拿出來的這些東西,我覺得最多也隻能出價八千兩,倘若你們覺得合適,現在我就直接把銀票放到你們手裏!”
季雲霞,沒想到趙老頭居然如此狠心這些田地鋪子她粗略估算,至少有一萬三千兩,現如今硬生生的克扣出五千兩去。
“我瞧著如今你說這些話,隻是為了逗我們夫妻二人這些田地鋪子,怎麽可能隻出價八千兩?”
趙老頭根本就沒有理會他們,想起了當初少夫人交代自己的話,對著他們夫妻二人重複起來。
“如今,這京城之內,這田地轉賣本就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麽容易。如今八千兩已經是極高的價格了!”
聽到趙老頭的話季雲霞和爵爺兩個人都沉默了,如今時間不等人,他們必須要在今日拿到錢,否則到時候伯爵府就直接垮了。
“既如此,那地契全都交到你的手上,直接把銀票拿來!”
趙老頭笑嗬嗬的看著他們夫妻二人。
“沒想到這伯爵府果然是貴人多忘事,你們忘記了當初想要見我答應的那些賠償了?”
季雲霞得到了趙老頭麵前鞠躬認錯:“之前的事情是我做的不對,今日前來也是希望你能夠諒解!”
“夫人當初伯爵府把我趕出去,您對我趕盡殺絕的時候,可曾想過有一天我趙老頭也能夠光明正大的站在您的麵前,如此,我沒有派人將你們打出去,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您這鞠躬是不是太敷衍?”
季雲霞不知道趙老頭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自己作為伯爵府的夫人做到這個份上,就已經對他足夠尊重了。
“我的要求並不算多,隻要夫人肯跪在我麵前認錯,之前的事情我不再計較。”
季雲霞目瞪口呆著,看著麵前的趙老頭,自己好歹也是伯爵府的夫人,竟要給一個平民下跪於情於理,她都做不下來。
“既然夫人覺得為難,那這些地契什麽的,拜托爵爺和夫人再帶回去。這銀票我給不了!”
爵爺聽後立刻衝季雲霞做眼色,倘若今日拿不了銀票,接下來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困難重重。
想想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季雲霞一咬牙一跺腳直接跪在了趙老頭的麵前,懇求他的原諒。
“之前的事情是我做的不對,還請您大人有大量,能夠原諒我之前的過錯!人才的趨勢完全是由我一個人造成的,害您替我背了黑鍋!”
趙老頭瞧季雲霞跪在自己的麵前說出了真相,便立刻將銀兩遞到了她的手中。
“如今我與伯爵府也算是兩不相欠,還請夫人不要記恨。”
季雲霞和爵爺夫妻二人帶著八千兩銀票直接回到了府上,等到晚間時,顧老夫人也帶著寧秀錦回來了。
雖然自己一直在蕭府認錯,可瞧著蕭家父母的態度也不是特別情願。不過想到自己的兒子即將湊足一萬兩,顧老夫人才覺得心裏有底。
爵爺直接帶著夫人來到了康壽堂,。
“母親,那些鋪子還有田地也隻賣了八千兩,現在還有兩千兩的虧空!”
顧老夫人沒有想到,趙老頭竟如此睚眥必報,不過想想之前她在伯爵府所經曆的事情也隻能無奈歎氣。
這件事情要怪就隻能怪季雲霞將事情做的太絕。
“既然現在還差兩千兩,那我便直接從自己的私庫裏再拿出來一些!”
顧老夫人直接拍何媽媽將自己的棺材本取了出來,何媽媽在各位主子麵前也表現的極其不情願。
“什麽時候這康壽堂輪到你來做主了,立刻將那些東西拿過來,到時候就能夠湊齊這一萬兩銀子!”
何媽媽不情不願的去到了私庫,爵爺和季雲霞沒有想到母親現在手裏竟然還有這麽多的銀錢。
等到何媽媽走過來時,爵爺和季雲霞才發現何媽媽手中抱著一個巨大的首飾盒,爵爺有些不解的看向母親。
“老爺,這如今裏麵全都是老婦人,當年的金銀首飾,老夫人手中的那些田地和鋪子都已經交到您手上了,現在這些都屬於老夫人的棺材本!”
聽到何媽媽這麽說爵爺心中瞬間愧疚。
這些年來,無論伯爵不發生任何事情,母親從來未曾對他有過抱怨。
就算現在伯爵府一日不如一日,母親也是盡力的在維持伯爵府的臉麵。
“母親這些東西都是您自己的資產,是當初外祖父給您添置的嫁妝,若是我拿了這些東西,豈不是證明我不孝順?”
“孩子你是我的兒子,現在又要去救我嫡親的孫子,這些東西不過都是身外之物,隻是往後母親就要仰仗著你們夫妻二人贍養!”
何媽媽也是一臉不情願的勸解老夫人:“如今,您的私庫裏就隻剩下這點東西,倘若沒了這些東西,您現在一分銀子都不曾擁有。”
其實顧老夫人當初的陪嫁並不在少數,如今也隻不過是演在爵爺麵前的一場戲。
季雲霞不知道婆母心裏有什麽算計,隻是一個勁兒的在旁邊磕頭謝恩。
“母親如今如此對待炎哥兒,我們夫妻二人就算是沿街乞討,也一定會贍養母親。”
季雲霞此刻非常開心,至少她隻不過是損失了幾個田地鋪子,現如今大部分的銀錢都是在老夫人手中出去的。
一開始季雲霞也是希望能夠與顧老夫人共同分擔,不過想想現在溪姐兒在永昌侯府的日子並不好過。
所以也隻能裝傻充愣的將自己的那些嫁妝全部都隱藏起來。
爵爺聽到母親說這番話,心中的愧疚越發深厚,他就算是前去借,你絕不能讓母親的後半生過得如此縹緲。
所以在季雲霞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爵爺就直接將首飾盒子還到了何媽媽的手裏。
“如今,因為這兩個孩子母親已經耗費了大部分的精力,別人家的老人都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地步,可兒子不孝,未曾在母親麵前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