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欣欣向榮
他們都同日本鬼子和反動派的軍隊打過多年仗,都是泰山壓頂不彎腰的硬漢,克服過許多人們意想不到的困難,他們簡直想不出還有什麽沒有遇到的困難。
民運股長馮保國越聽越興奮,覺得大夥講的內容都很有道理,可他心裏合計著一件事。
他是個老民運幹部,每次打仗,他負責籌集糧草。
國內的老鄉雖然都很窮,但是隻要自己的部隊需要,就不顧自己的困難,有啥都舍得。
可越是這樣,老馮越難過,真想從自己身上割肉。
什麽都有的富戶卻一毛不拔,動員起來可困難了,部隊南下的時候,地方語言難懂,工作起來極其困難,那還是在國內。
而今出國打仗,一到了朝鮮,更加人生地不熟,加上朝鮮人民自己都非常困難,還有一個語言差的問題,籌糧工作更是頭疼,要是到朝鮮不需要籌糧,就好了。
他幾次忍不住發言,說說自己的想法,又怕被大夥笑話,始終保持著幹笑,樂嗬嗬的聽著大夥發言。
範天恩團長瞧見一言不發的老馮,便開口問:“馮保國,你還沒有發言呢。”
馮保國先想到自己要唱的是反調,有些麵紅耳赤,他說:“大家的發言我理解,要是到朝鮮不用籌糧,我也就沒有什麽顧慮了。我就這麽個顧慮。”
會議室爆發一陣笑聲,有人說:“馮股長是老眼光看新聞,如今咱們天上有飛的,地上有跑的,還有餅幹罐頭,少不了你吃的,老馮,你該失業了,哈哈哈哈。”
馮保國擰著眉頭,“一個團,住在山溝溝裏,萬一不通車咋辦。”
大夥兒說:“那就打電報,叫飛機空投嘛。”
馮保國笑著說:“那感情好,我甘願失業。”
絕大多是幹部,都是抱著新中國成立,不用再過以前那窮苦日子,現在頓頓豬肉燉粉條,要什麽有什麽,新中國已經有條件解決我們的一切困難了。
這種思想在各級部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夏遠對此深有體會,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時間,他很明顯的發現大夥的盲目樂觀十分嚴重。
肖和平沒上過幾次戰場,最近上的一次戰場,還是跟反動派交手,那時候的反動派已經是強弩之末,沒什麽能力抵擋解放軍的腳步。
再加上,解放軍的政策是以戰養戰,各種各樣的武器都從反動派那裏繳獲。
坦克、巴祖卡、衝鋒槍、半自動步槍、迫擊炮等等,甚至美軍吃的罐頭都能繳獲到。
那樣的戰場,幾乎是一邊倒的形勢。
但朝鮮戰場跟國內的戰爭完全不一樣,甚至跟打日本鬼子的時候,也是不一樣的。
日本鬼子的飛機都算是稀罕玩意兒,頂多出動兩三架飛機,大的戰爭十幾架,最多的是擲彈筒,其次就是迫擊炮。
美國鬼子那邊,巴祖卡和迫擊炮都是最常見的,航空母艦停泊在大海上,飛機場、補給站修建到前線,各種物資供應。卡車車隊成百上千,隨時隨地能夠呼叫空投和遠程炮火支援。
雙方的差距是無法想象的。
看著部隊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夏遠不想打破大夥對接下來的戰爭的期待,他默不作聲的,日複一日的待在炊事班,好幾次想胡指導員申請調離炊事班,都被胡指導員和孫連長給拒絕掉。
無奈,夏遠隻好跟著大老劉,時不時隱晦的和大老劉講美軍的強大,讓他別這麽盲目樂觀。
大老劉講:“這怕啥,咱們現在有空軍,有戰車旅,有高射炮團,隊屬炮兵。”
這個時代終究有特殊,那時候傳聞多,很多連排幹部動員的時候,喜歡誇大其詞,故意說的聳人聽聞,什麽出國作戰,有強大的祖國做後盾,要飛機有飛機,要大炮有大炮,現在可不是什麽土八路蹲山溝的時代了。
說起來這也並非無稽之談,當美軍侵朝後,上邊考慮到未來同美軍作戰,是不同於以往國內戰爭,因此在組成東北邊防軍時,就做出了加速特種兵建設的決定。
立即增編了四個飛行團、三個戰車旅、十八個高射炮團以及10個軍的隊屬炮兵。
但要實現這一步,還需要時間。
偏偏有一些人便把想辦到尚未辦到的事當成現實,甚至把謠傳當成真事。
對於這方麵的思想,部隊自然有一套方法,隻有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搞片麵性,堅持辯證法,才能使廣大指戰員以正確的思想,麵對新的戰爭環境和敵人,臨戰時才能胸有成竹,應對自如。
夏遠能夠注意到情況,上級早就注意到,針對不對存在的思想問題,各級政治機關和營連政工幹部,在引導部隊幹部戰士人情美帝國主義本質的支出上,比較生動具體地,既講美帝主義是紙老虎,也講美帝國主義還是真老虎。
在講侵朝美軍裝備優勢時,也將他們作為侵略者是非爭議的,失道寡助,士氣低落,內部矛盾重重等。
一一四師三四二團一營政治教導員方新,為了解決那種片麵比較敵我裝備優劣的傾向,提出讓大家展開全麵比長短的活動。
經過比人心向背,比兵力來源,比部隊士氣,比為誰打仗,比誰更會克服困難,比武器和人的關係,使得戰士們進一步正確的認識敵我,樹立敢碰硬、能碰硬的自覺性。
除此之外,在縮短差距上,各級部隊抓緊部隊入朝作戰各項工作的落實,根據需要與可能的條件下,整頓了編織,補充了兵源,調整了武器,準備了必要的物資。
不僅如此,上級考慮到敵人精良的現代化裝備,包括飛機、坦克、火炮等,甚至還要對付敵人的空降兵,因此,在距離前往朝鮮戰場最後一點時間內,三十八軍組織以臨戰姿態進行了相對應的訓練和演習。
就連炊事班也被拉到野地之中,進行專項訓練。
前方偵察兵傳來發現敵情的哨子,是敵人的飛機,孫連長迅速大喊:“散開,注意隱蔽!東南方向!”
“瓜娃子,快走。”大老劉拍了肖和平一巴掌,拉著他趴在反斜麵。
夏遠早有躲避美國鬼子飛機的經驗,行動同樣迅速,沒等大老劉看過來,便已經看不到夏遠的身影,早就找了個好位置趴了下來。
“臭小子,還機靈著呢。”
聽到偵查員的哨子聲在響起,大老劉從掩體後鑽出來,看到夏遠在另一邊,忍不住笑著說。
夏遠沒說話,幹笑一聲,沒有說話。
演習還在繼續。
防空側重強調挖掘防控掩體、做好偽裝和利用地形地物隱蔽。
模擬夜間行軍,強調了按照方位角行進和設置路標,加強行進間通信聯絡。
戰術訓練突出近戰、夜戰和穿插迂回的演練,著重展示營、連、排、班各自為戰的能力,就連炊事班也進行了相對應的演習。
隻是炊事班很少作為戰鬥單位使用,以至於炊事班的戰鬥力遠不如戰鬥單位,進行的訓練側重點不在作戰能力上,既然炊事班是部隊移動的廚房,他們的訓練項目便是在各種艱難的環境下,甚至在有敵機侵擾的條件下,如何為前線作戰的連隊做一鍋熱乎的飯菜,這成為炊事班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於是,夏遠又把無煙灶拉了出來。
無煙灶能夠有效的避免生火時產生的煙霧,挖掘相對簡單。
無煙灶一經三連炊事班使用,便迅速引起上級的注意。在其他部隊的炊事班,還在想方設法防止煙霧擴散,甚至通過降低火焰的大小,來減少煙霧的產生,可煙霧依舊會在天空飄散。
反倒是夏遠挖掘的無煙灶,最終被大地吞沒,僅有縷縷細煙飄散出去,又很快消失不見。
在訓練結束的第二天,夏遠作為代表,前往各連隊的炊事班,進行無煙灶的原理講解與挖掘方法的演示。
大老劉感慨的說:“這小子,總能給人整出來一些新玩意兒。”
無煙灶很快得到全軍的推廣,這種灶火十分方便,挖掘的速度很快,消煙的能力非常強,非常適合作為炊事班野戰做飯時候的灶火。
基本一個人能在幾分鍾內挖掘出一個無煙灶。
這幾天,三連駐地的門檻都快被踏平了,不時的有軍裏的領導前來,看一看這個天才少年。
在旁人眼中,夏遠的確是天才,十六歲,突破全國投彈距離的記錄,又在臨戰的時候,發明了無煙灶,這大大提高了炊事班野戰做飯的隱蔽性。
實在無法想象,這小家夥還能給他們帶來什麽樣的驚喜。
距離前往朝鮮戰場的腳步越發臨近,戰士們的訓練強度幾乎拉滿。
機關和後勤保障分隊都配備了輕便武器,並進行了必要的訓練,以便應付空降敵兵和散兵。
為保障任何情況下作戰指揮不中斷,對司、政、後機關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對作戰、偵查、通信和機要部門均提出了具體落實措施。
就此,各部門根據自己的職能,進行了臨戰訓練,經過切實的各項準備,機關部隊的勝利心大大提高,部隊再也沒有最初軍委發布誌願軍入朝作戰時的那段盲目自信和浮躁。
部隊的氛圍感愈發濃鬱。
朝鮮形勢日趨嚴重,戰火逼近鴨綠江,部隊入朝作戰的一切準備基本就緒,眼下隻剩下最困難的一項。
朝鮮地形複雜,部隊對地形不熟悉,語言不通,急需要一批朝鮮語翻譯。
林吉和延邊地區人民政府把部隊的需要,告知當地群眾以後,許多朝鮮族的基層幹部和青年教師紛紛支援報名參加抗美援朝,軍司令部軍務科副科長和朝鮮參謀前去挑選了五百七十多名誌願,加上北東軍區派來的一批朝鮮族同誌,共計七百三十五人。
從機關到連隊,都配備哦了朝鮮語聯絡員。
下三連的是一個瘦瘦的小夥子,戴個眼鏡,看起來二十歲出頭,聽孫連長講,他們連裏有一個小天才,就在炊事班,便執意要去看一看。
“你好,我叫趙瑞龍。”
這是夏遠第一次跟趙瑞龍見麵,他上下打量這個朝鮮翻譯,很年輕,很符合新中國成立後的年輕人的氣質,有一種朝氣蓬勃之感,言語之間,充滿著積極向上的健康。
“我叫夏遠。”
趙瑞龍性格外向,天生帶著一股自來熟的氣質,與誰都能聊得來。
再加上他本身上過學,見多識廣,跟誰聊天,都聊得津津有味,他很健談,說的事情頭頭是道。
“你們讓我自愧不如,我已經二十二歲,生活的健康,幸福,又有學上,這一切都是因為在你們的保護下,我才能這樣安定的生活,而你們,比我還小。”
趙瑞龍講話天生讓人充滿好感。
尤其是炊事班的小戰士,他們家庭困難,小的時候在日本鬼子和反動派的摧殘下,家鄉都沒有了,參軍便是為趕走敵人,讓全中國的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默默的做著這一切。
可能某一場戰爭,他們就犧牲了,犧牲的同誌那麽多,有誰記得他們的名字。
甚至他們在想,也許自己死了,都不會有人知道。
即便是有這樣的思想,他們就是這種默默的付出,趙瑞龍的到來,反倒是打消了他們先前的顧慮,人民不僅僅會記住他們,記住和平的生活是他們帶來的,更會記住他們的付出。
就這樣,趙瑞龍在到來連隊短短兩三天的功夫,便跟連隊的同誌們打成一片。
像趙瑞龍這樣的畢竟是少數。
更多的同誌是朝鮮族,漢語表達能力差很多,但是他們能運用熟練的朝鮮語,成為溝通部隊和朝鮮軍民友誼的橋梁。
有了他們,入朝作戰中,不論是行軍找向導,宿營打前站,偵查敵情,還是做群眾工作,就不用發愁語言不通了。
他們還幫助幹部們學會了日常和對敵喊話用語。
他們在工作中,以飽滿的熱情,付出了巨大的辛苦。
部隊入朝的日子越發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