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倭

第六章 考場波折(1)

光陰荏苒,不知不覺過了半年光景。在邵家做書童打雜的日子,是王婆留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當年七月,又是“鄉試”時節。鄉試每隔三年舉行一次,各縣、州、府的應試者,即通稱秀才的讀書人,他們都到省城參加科舉考試,錄取者被稱為舉人。舉人是大明政府欽定的官場接班人,必須要有舉人的準入證書,才能參加進士考試,考上進士才能做官(舉人也會被朝廷委任當官,一般是縣級小吏)。

這個時節,縣裏主管發掘人才的提學官也依例舉行考試,選撥秀才。凡是進學還沒有身份的童生,都在這個時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設法考上秀才證明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讀書人,證明自己確實是做官的料。

邵仲文提早十天準備好文房四寶,打點包袱,夥同鄰村一個叫李甲的老童生,帶上王婆留,一起進城,到錢塘縣趕考。

與此同時,雍和山莊園主唐伯康也帶著他兒子唐三上路了,目的地也是錢塘縣,目標也是考秀才。

唐三要考秀才這消息傳開,震撼錢塘縣所有讀書人的心。

唐家是當地武林世家,子孫以習武為主。現在唐伯康居然讓他的三兒子唐三轉攻秀才,這消息傳到邵仲文耳朵中,無疑讓邵仲文感到非常震驚,下巴差點兒掉下來。作為唐三的鄉鄰,邵仲文對唐三的底細來曆是十分清楚又明白的。

唐三今年八歲,進學才一年多,鬥大的字不認識幾個,甚至是《三字經》也背不全,可以說是一個如假包換不折不扣的小童生。據說他的老師,南塘鎮一個叫鄭英明的老秀才,為了讓唐三記住“天上明星滴溜溜轉”這一句名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鄭老師說“人之初,性本善”。唐三偏不認,堅持“人之初,性本惡”。跟他的先生膠柱鼓瑟。鄭英明不得不謂然長歎:子不教,父之過啊!唐三戲謔道:既然我父親有過錯,那叫他來跟我一起上學吧。結果唐伯康隻好親自拿著板子伴讀,跟著兒子唐三一起上私塾。

那唐伯康所以讓唐三角逐這秀才的名堂,本意是希望唐家出個文武雙全的子孫。唐家是南塘鎮數一數二的豪門巨室,每年都要向朝庭上交許多差徭賦役。這樣一個暴發戶人家,必須有一個秀才支撐門戶。因為家中有個秀才可以優免,可以少交點兒稅,這就是唐伯康苦口婆心讓這唐三讀書的真正目的。

邵仲文與李甲在錢塘縣衙明倫堂附近一個客棧裏安頓下來。不免對這唐三考秀才的事說長論短,當作一個笑話取樂。

李甲搖頭晃腦道:“這年頭,真是無奇不有。據說這唐三連毛筆也握不穩,他也考秀才,靠譜嗎?”

邵仲文感觸良多地道:“唉,我們考了一輩子也考不上,這屁孩才認識幾個字,也來湊熱鬧。真不知他父子倆是怎麽想的,莫非他們認為大明朝的能人誌士都死絕了。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李甲對邵仲文拱拱手,奉承道:“我看邵兄的文章非常老道,這回肯定中了。”

“嗯。”邵仲文欣然接受,非常自得地拈須微笑。但他嘴裏仍然客客氣氣回複李甲道。“難說,難說,就怕我的文章不中這提學官的意,不合他的思路,如果是這樣,就算我的文章做得最好,也未必有用。”

邵仲文幾十年寒窗苦讀,如此學力,兀自信心不足,那唐伯康的腦袋莫非缺根弦,他兒子這點水平,他怎麽會沒有一點自知之明,竟然異想天開指望唐三考上秀才?唐伯康其實一點也不笨,如果他是笨蛋,他根本不能成為暴發戶,他能積攢起萬貫家財,足以證明這個人聰明絕頂,他絕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唐伯康信奉錢可通神,他認為錢神是無所不能的,隻要役使金錢出馬征戰,沒有一座道貌岸然固若金湯的城牆不能攻破。為了賺到未來的富貴,眼下必須不惜血本,無論破費多少錢也值得。唐伯康不相信潛規則行不通,他堅信用金磚向這些主持秀才錄取的學官敲門之後,可以不費吹灰力給他兒子唐三弄個秀才玩玩。“秀才,什麽玩意?”唐伯康不屑地冷笑,他信心百倍,誌在必得。

錢塘縣的提學官姓任名富來,新官上任,意氣風發,看起來好象很有些作為的樣子。唐伯康憑著自己在商道上的曆練,十分**地覺察到任提學的作為是想幹什麽。他父子到達錢塘縣後,根本沒有打算考慮怎樣打點應試物品進場考試的事,他們第一件事就是請任提學──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