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職場經濟學:打工改變命運

§第一節 職場男性的30歲現象

§第一節 職場男性的30歲現象(1/3)

事業尚在擴展中,剛結完婚,有了小孩,父母退休,妻子有一份工作,這是很多30歲工薪階層男性的普遍現狀。

30歲的人,多數大學畢業5年左右,人生未來的走向有了一個輪廓。這時候,職業選擇的範圍變小,逆襲的通道開始收窄。然而,這時候你可能會驚恐地發現,你正在走的職場路並不美好,路上坑坑窪窪,一路艱辛;道路也並不寬闊,自己無法施展身手;更糟的是,職業生涯的未來軌跡並不大幅上揚,似乎很快就要走到盡頭。

研究顯示,人類在30歲前後壓力倍增,尤其是對三十而立的男性來說,30歲是一個轉變的時間點。在這個階段,男性既要承擔起養家糊口的重任,又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學會調節和抑製情緒,成為真正掌控自己也能影響他人的人。

這個過程或許需要10年甚至更久,對於男性來說,到30歲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而在此之前,大都是隨意生活。

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他在28歲的時候,與我相識。當時,他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業餘時間熱衷於滑雪,一個人過得瀟灑自在。

2年後,他有事與我商量,我們再次見麵,他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在這2年裏,他結婚了,而且小孩剛剛出生。他現在不僅繼續著此前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之餘做了生意。以前,他隻把滑雪當成是個人愛好,如今他從滑雪裏找到商機,將愛好變成了賺錢的工具。

2年前,工作對於他來說隻是一種體驗,而30歲的時候,工作對於他來說,成了未來二三十年必不可少的東西。為了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他比以前更加賣力地工作,而且是心甘情願的。

“我也想單純地滑雪享受生活啊,可是沒辦法,我必須掙錢養家。”當他說出這樣的話之後,我發現這個大男孩成熟了。很多男人在30歲的時候,都會經曆這一層蛻變。不早不晚,總會在30歲前後。因為,隻有到了這個年齡,麵對諸多的壓力,才會有所反思。

30歲總是會來的,如果男性在30歲前有足夠的積累,或許能比較自然地應對變化,如果準備不足,就很有可能在30歲麵前倒下。當然,也有很多男性在麵對30歲的壓力時,經過痛苦的自我重塑和定位,能夠走出困境,麵向未來。

“80後”青年李正在27歲時和相戀多年的女友結婚了,那時候李正的工作非常順利,物質生活優越,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婚後1年,兒子出世了,妻子也辭掉了工作。然而,李正29歲那年,工作發生了重大變故,他失去了之前收入頗豐的好工作,隻好先到朋友的小公司幫忙。

一方麵,收入銳減,之前因為花錢大手大腳,買房買車,家裏也沒有存下足夠的錢;另一方麵,李正不適應新公司的環境,和朋友的關係也變得有些緊張。

如今,李正每月微薄的薪水,還不夠他自己花,妻子和孩子的生活開銷都靠嶽父嶽母支援,有時候自己的爸媽還要救濟他。麵對這樣的生活狀況,李正感到很痛苦。想到自己30歲了還無法擔負起家庭責任,他感到很丟臉。

他開始懷疑,之前沒有存夠錢,是不是錯了?是不是過早享受了那個年齡不該享受的物質

生活?自己還有沒有能力去開創更好的生活?

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裏,李正對自己的職業、家庭,甚至人生產生了各種質疑,他甚至把自己隔離起來,不和家人溝通,工作也隻是草草應付了事。他想要先逃避讓他喘不過氣來的人生,同時他心裏很清楚,自己必須盡快想清楚,然後去解決現實問題。

的確,如果李正不能打起精神來重新積極麵對人生,那麽他萎靡不振的時間還會無限拉長,他會在痛苦中繼續生活,甚至失去他此前擁有的一切。

有的職場男性會產生一種自我安慰機製,他們會告訴自己熬過這幾年就好了,甚至麻痹自己,男人四十能立就不錯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並不是。

對於男人來說,30歲才是整個職業生涯的開始,起碼要做好未來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職業規劃。你得清楚地認識到,在接下來的人生裏,你要在職場裏大展拳腳,而不再是過了今天再想明天的事情。

如果你正處於30歲的焦慮之中,而且無法擺脫焦慮,那麽就勇敢地帶著焦慮前行吧。在前進的過程中,你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兩件事情:第一,你所做的事情是否會增加你未來的價值;第二,你是不是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關於第一點,相信一個30歲的職場人有很深的體會,你在職業範圍內所做的工作,其實都是在不斷重複。有的工作是機械、簡單的重複,而有的重複工作會為你積累經驗。大多數人所從事的工作,其實都有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比如一個木工,經驗的積累,能夠使他擁有更加嫻熟的技能,一開始他隻會做普通的木具,10年、20年後,他的作品就可能成為一件藝術品。

關於第二點,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在進入職場之前,可以花時間去彌補自身短板,讓自己成為一個綜合素質高的人才,但進入職場之後,必須發現自己的優勢所在,發揮自己的長處。

我們所處的時代,需要專業人才。30歲的時候,深紮自己的職業領域,越深越好,這會成為你10年之後的最大競爭力,並以此來撬動其他資源。關鍵在於,當你發現你走對了方向,腳踏實地地去克服困難、積累經驗的時候,30歲焦慮就會離你遠去。

在中國家庭中,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如果家裏的孩子是女兒,那麽父母早早就安排好女兒的未來,甚至從女兒一出生起,父母就為她們想到了今後三五十年的事情,包括一生的工作,嫁給什麽人家,過什麽樣的生活。

但如果是男孩兒,父母往往不會太早為他們安排。當男孩們成年之後,他們對未來從事什麽行業,做什麽工作,有著比較大的選擇權,父母的計劃和幹涉,相對較少。

這樣的差別,導致女性從事的職業比較單一,行業跨度不大。但男性很可能會從事多個職業,然後才從中選擇一個作為長期職業。也就是說,在確定長期職業的問題上,男性與女性存在差異,男性會比女性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實踐成本。

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女性在工作選擇上的自我意識加強了,她們在確定長期職業之前也慢慢像男性一樣,會經曆一段時間的實踐。

在傳統思維裏,人們常說“男怕入錯行”,但實際上,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各行各業都有發展的機會,男性或女性從事哪個行業,並沒有唯一的評判標準。

人們對好行業的判斷標準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為:收入高、容易升職、有發展潛力。如今,雖然人們評判行業的差異越來越明顯,但收入、升職和潛力仍然是三大重要標準。不過,人們對這三項標準有了新的解讀。

首先,職場人,尤其是職場新人,對職業收入和升職的認知趨於理性。以往,想要短期內在工作中獲得金錢回報的人很多,一旦收入低,就會另找下家。而現在,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對薪水和升職的需求有了更長遠的規劃。

其次,職場人更加看重職業發展潛力。簡單來說,一份薪水不高的工作,如果發展潛力不錯,也會成為職場人的選擇。

還有一點變化是,人們能夠更加敏銳地捕捉職業中的機遇。過去,大家對職業的認識是,隻做本職工作,而如今,從本職工作中發現新機遇成了職場人新的關注熱點。一方麵,職場人會深挖本職工作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麵,同行業內的其他發展機會也受到關注。這些新機遇,使得職場人不僅能從本職工作中獲取薪水回報,還能開辟新的收入來源。

職場人蔡超在18歲時就參加工作了,在22歲之前,他先後做過理發師、裝修工、建築工等工作,後來在做汽車銷售的工作時,了解了保險行業。於是,對保險感興趣的他,跳槽當了一名保險員,主要負責車險業務。

在六七年的時間裏,蔡超努力工作,積累了廣泛的車險行業資源,比如4s店、車險公司、汽車維修店等。在豐富的行業資源基礎上,蔡超和兩個朋友合夥開了一家汽車谘詢服務公司,與業內各渠道資源合作,以銷售車險為主。

就這樣,蔡超不僅幹好了本職工作,而且還拓展了業務領域。試想,如果蔡超隻是完成保險員的工作任務,那麽這不見得是一份高薪的好工作,但在他開拓了業務領域之後,這份工作就變得愈加光亮。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成熟的職場人,有能力找到行業突破口,深紮並且拓寬領域,挖掘到有價值的機會。而對於30歲以下的初級職場人而言,不必過度擔憂自己有沒有進入好行業,而是要沉下心來觀察你所處的行業,積累資源,找到屬於你的行業機會。

當你真正用心對待你的職業時,你會發現,所有的不適合、不喜歡、沒前途都無法阻礙你的成長和強大。

職場規則:

◆30歲總是會來的,如果男性在30歲前有足夠的積累,或許能比較自然地應對變化,如果準備不足,就很有可能在30歲麵前倒下。

◆對於男人來說,30歲才是整個職場生涯的開始,起碼要做好未來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職業規劃。

◆在30歲時要學會審視職業:第一,你所做的事情是否會增加你未來的價值;第二,你是不是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人們評判行業的個性化差異越來越明顯,但收入、升職和潛力仍然是三大重要標準。

◆從本職工作中發現新機遇成了職場人新的關注熱點。一方麵,職場人會深挖本職工作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麵,同行業內的其他發展機會也受到關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