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職場經濟學:打工改變命運

§第一節 職場上如何理性投資

§第一節 職場上如何理性投資(1/3)

2014年6月,我參加央視的《影響力對話》欄目,討論關於民間借貸的話題。當時,民間借貸正火,社會輿論中的褒獎多於批評,客觀理性的觀點很少。

而我所就職的公司也在民間借貸上開展了業務,因此我對這個新興的行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相較於民間的高呼聲,我發表了幾篇文章,表達對民間借貸過熱現象的冷思考。因此,受到了央視欄目組的關注,聯係我約訪。

在《影響力對話》欄目中,我也提出了幾個重要觀點:

1.投資理財一定要把控風險;

2.企業家不能太貪婪,不能短借長投;

3.建議企業家謹慎選擇民間借貸;

4.提醒投資者,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積蓄或者房產放到高利貸裏麵去。

雖然現在很多人對這些投資風險知識都很了解,但在當時的環境下,這些觀念急需普及。在任何時候,但凡有關投資,就會有風險提示。

近10年來,中國投資市場在發展過程中,的確也出現了諸多的風險問題,給整個市場和投資者帶來了負麵影響。那些走紅線設騙局的人,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在投資市場,激進的人太多了!

正是由於魚目混珠的投資項目過多,導致人們對投資將信將疑,既渴望通過投資獲利,又擔心被騙,這種糾結的心情,困擾著投資者們。

因此,一些過於保守的人認為,隻要能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即便不大富大貴,也是一種美好的人生。反正,人都是會死的,錢多了也帶不走。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這樣想法的人,其實並不是不願意過有錢人的生活,而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麽成為一個有錢人,所以不得不這樣自我安慰。他們想要擁有更多財富,卻又不去行動,於是,腦子裏滋生出這樣的想法,來麻痹自己平淡地過一生。

在這樣的思想意識下,一個人會變得安於現狀,碌碌無為。本來一件事情要用十分的熱情去做,他隻會用一分的熱情;本來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卻懶散得動也不願動。最終,這個人還會自我寬慰地說,如果自己稍微努力,資產早就過億了。又或者,他幹脆承認自己就是個失敗者,無法創造財富,隻能安於現狀。

有很多人,沒有盡最大努力爭取過財富,就早早地繳械投降,認為自己一生都無法成為有錢人;有的人,能力不足卻狂妄自大,理直氣壯地不去創造財富;有的人,在獲取財富的路上摔過跟頭,從此畏首畏尾,害怕再次嚐試。

到底是一輩子守著工資精打細算,還是選擇投資,讓工資翻番?我個人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隻靠工資儲蓄財富的觀念會被逐步淘汰,合理的投資理財將成為職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投資理財會成為一種常態。

目前,互聯網金融興起,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關注理財,可以想象,當現在的年輕人成為職場主力之後,他們對理財的認識和把握和“70後”、“80後”又會有所不同。他們會以更加開放的觀點對待投資理財,樂於鑽研和嚐試,更快地找到適合自身的投資理財路徑。

財經記者劉封,出生於1982年,家庭條件不錯。2005年左右,他剛工作不久,就用父母的資金投資不動產,購買房屋和門麵,在五六年的時間內賺了一筆。

與此同時,他還學習了股票、保險、基金等多種理財知識,這些知識不僅有助於他的工作開展,更培養了他的理財技能。通過炒股等理財方式,劉封在30歲就擁有了比同齡人更多的財富。

雖然投資也有贏虧,但總體來說,劉封通過理財獲得的收入是呈上升趨勢的。目前,對劉封來說,投資理財的收入遠遠超過了當記者的工資收入。而且隨著經驗積累,他在理財方麵越來越得心應手,平時也會指導一些朋友、同事投資理財。

如果保守不前,那麽職場人一輩子隻有單一的工資收入,靠著工資買房買車,個人財富增長速度將落後於社會平均水平。如果選擇投資理財,雖然有風險,但是在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你會收獲額外的財富。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對投資的認識要更寬泛,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30歲之前,投資自己

既然投資理財是人生中一定會遇到的事情,那麽是不是越早開始投資越好呢?當然不是,一個人連本金都沒有的時候,投資理財就是一個虛幻的夢。

通常,我們習慣以30歲為分水嶺,劃分職場人的投資階段。但實際上,30歲隻是一種狀態的描述,這種狀態是指,工作了5年以上,積攢了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資金。利用這些資金進行投資理財,不會影響到你個人的生存,不會因為虧損導致你居無定所或者吃不起飯。

那麽,每個人投資理財的起點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或許認為有了1萬元可自由支配資金就可以進行投資理財了,而有的人則希望擁有10萬可自由支配的資金之後再進行投資理財。總之,投資理財一定要在你的財富

安全範圍內進行。

而對於30歲之前的人,我的建議是,不用過早進行金錢上的投資。一方麵,初入職場的人,工作前5年基本沒有什麽多餘的資金,每個月能夠支付自己的開支,存一點錢就不錯了;另一方麵,在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風險承受力較弱,可選的投資理財項目也不多。

當然,這個時候,積累存款就是一個比較安全可行的投資選擇了,如果沒有資金儲存,又怎麽在5年後拿出閑錢來進行投資理財呢?不過,儲蓄的多少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養成理財的習慣。

30歲之前,職場人可投資的有以下幾個方麵:

1.經濟獨立是理財的開始

人們常常以18歲作為獨立的標誌,然而,獨立並不是單純地指一個人有資格領取身份證了,又或者是生理年齡上的成人。一個人的獨立,還必須要實現經濟獨立,此外還有內心獨立和社會交往獨立。可以說,隻要在經濟上依賴他人,就不能稱之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

現代社會,有一些人選擇通過結婚實現兩人分擔經濟壓力來謀求穩定。有人認為,每個月的房貸、車貸、水電氣費、物業費都是固定的,如果能多一個人一起分擔,那豈不更輕鬆?

這種想法沒錯,但也是天真的。結婚需要承擔的經濟壓力,未婚的人是無法體會的。更何況,如果你40歲了,也沒有結婚,怎麽辦?如果結了婚又離婚,怎麽辦?

有一些全職太太,麵對丈夫出軌,選擇忍氣吞聲。為什麽?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經濟獨立,使得她無法捍衛自己的地位。不依賴他人,自食其力,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用金錢來評判的。

還有人簡單地認為,經濟獨立就是不靠父母供給,自己能養活自己就行了。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隻適用於剛工作一兩年的新人。如果職場人不在理財能力上下功夫,很可能在未來喪失經濟獨立的地位。

也有一些人,享受著父母提供的優越生活,還要宣稱獨立,當他們真正用自己賺的錢租房子、支付生活費的時候,就會立馬敗下陣來。

因此,對於職場新人來說,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支付自己的所有開支,養活自己;其次,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地學習專業知識,投資自己的言行談吐,投資自己的學識,投資職場人脈資源,這些才是30歲之前的職場人的投資重點。這些有助於自我提升的投資,將在5年之後給你意想不到的豐厚回報。

2.學習理財知識

很多人在初入職場兩三年的時候,對理財毫無概念,不知道什麽是理財,更不知道如何理財。多數人能夠幹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但卻忽略了理財知識的積累。甚至有的人誤以為,理財投資是財經專業的人才需要學習了解的,與普通人沒有關係。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你不學習理財知識,就算掙了很多錢,到時候想要投資理財了,卻因為什麽都不懂,白白浪費賺錢的機會。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你要知道銀行、證券公司能給你帶來多少財富?你要知道除了把錢存到銀行外,還可以買股票、基金、保險,以及投入到其他的理財產品上。而且你要知道每種理財方式的操作路徑,不至於一問三不知。

既然不懂,那就要多接觸,多學習。那些生僻的財經知識,其實隻要你多看兩眼就明白了。許多職場人,尤其是女性,對理財知識有畏難情緒,他們總覺得理財知識很難,不願意去了解,最終離財富越來越遠。

3.觀察、尋找和嚐試合適的小額理財方法

既然30歲之前是為投資理財做鋪墊,那是不是意味著完全不需要進行任何金錢上的投資理財呢?當然不是的,在可控範圍內的小額理財是值得嚐試的。目前,低門檻的理財產品也有很多,隻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快地弄懂理財是怎麽一回事。

小郭是一個都市女白領,之前對股票知識完全不了解。2014年,在股市行情不錯的時候,她也跟著身邊的朋友一起,投了5000元到股市。自從有了資金投入,以往覺得晦澀難懂的股票知識,一下子就弄明白了。如何開戶,怎麽看盤,怎麽買進,如何分析行情趨勢,等等一係列的知識,小郭在實踐中很快就搞明白了。

小郭雖然沒有在股市賺到什麽錢,但她通過低成本實踐,知道了股票的操作方法和知識,邁出了投資理財的第一步。對於她來說,這個經曆就是一筆財富。

隻有在你嚐試過之後,才會更準確地判斷出什麽樣的投資方式適合你,或者你擅長哪種類型的投資。在今後的投資理財中,才會減少犯錯的成本。

4.建立對財富的基本認識

財富是什麽?財富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麽?你要用什麽樣的方式去獲取財富?你未來三五年,甚至未來一二十年的財富計劃是什麽?

這些問題,如果能在30歲之前想清楚,那麽在未來的年月裏,你將獲益匪淺。隻有懂得財富的人,才能從金錢的束縛中解脫

出來。

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裏,承認自己愛錢似乎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愛錢的人總是習慣遮遮掩掩的。如果一個普通人想成為億萬富翁,就會被別人說成是異想天開,或者被人嘲笑說鑽到錢眼裏去了。但實際上,正是因為異想天開,才刺激了人們更用心地工作,創造更多的財富。

對於現代職場人而言,隻有正麵認識財富、接受財富,了解自己對財富的重視程度,客觀認識金錢的作用和力量,才有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裏積極學習工作、勇於投資,用正確的方式為自己謀利。

二、30歲之後,對外投資

職場人普遍在30歲之後,進入投資理財的初級階段。這時候,通過前期的努力,職場人在公司經曆了1至2次的升職,社會地位和薪水都有了改觀。

這時候,職場人爬完一個坡,可能會想要休息。然而,一旦休息,危險也就逐步逼近了。以往,為了提升業務能力,職場人在本職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參加各種培訓,閱讀各類專業書籍等。但如果剛翻過一個小坡,就停止對職業能力的投資,那麽你很快就會遭遇滑坡,甚至無法翻身。

因此,30歲之後,職場人仍然需要對自身的職業能力進行投資,努力挖掘職業深度、增加職業寬度、提升職業高度。

什麽是職業深度?這是指職場人在所處的行業裏,深入研究行業前景。職場人不能總是停留在初級階段,做些表麵的事情,而沒有去深度研究,技術水平也得不到提高,管理能力一直欠缺,這些都會成為今後在職場上的絆腳石。

職業寬度是指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公司範圍內,如果你是公司的核心員工了,那麽你在當地行業裏是不是佼佼者?在全國範圍內又排名第幾?或者放眼全球市場,你還是數一數二的人才嗎?拓寬你的視野,你會發現你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方麵,需要為之不斷地投資,才會產生收益。

另外,你要預估你的職業高度,也就是把控職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隻有對職業高度有了客觀地評估,你才能衡量你為之進行的投資有多大的風險。如果高度有限,你投入過多,豈不是白白浪費?

因此,30歲之後,職業方向的投資不能中斷,但同時也要衡量未來發展的利弊。如果能夠在職業領域發現合適的投資機會,那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了。

比如,一個咖啡師在工作6年後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咖啡館;一個花藝師開了一間花卉工作室;一個媒體人開了一家廣告公司……諸如此類的投資,都是從自身職業延伸而來,在職業領域挖掘更大的價值。

當然,除了創業之外,30歲之後的職場人要考慮在金融領域的理財投資了,而且最好是關注比較穩健的中長線投資。此時,之前學習的理財知識就能很好地利用起來,增加財富。

股神巴菲特在27歲時,成立了非約束性的巴菲特投資俱樂部,管理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一年不到就升到50萬美元。

32歲時,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34歲時,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

雖然成為巴菲特太難,但股神的投資之路,可以借鑒。如果你懼怕投資理財,那隻能說明你對這個行業太不熟悉。憑借投資理財,你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關鍵在於你是否懂行。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職場人必須明白,30歲之後,僅僅知道不停地幹活是絕對不夠的。勤奮固然是成功的基礎,但卻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

在世界上最精明的猶太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與其默默無聞地埋頭苦幹,不如多動些腦子”。這句話提醒30歲之後的職場人,不論是在職業方麵的投資還是在理財方麵的投資,一定要多思考。運用此前的學習技能和知識,輔助自己做出最好的投資理財決定。

如果你沒有任何學習積累,隻是跟風投資,那麽結局很可能是失敗,很多跟風炒股的散戶想必對此深有感悟。投資理財不是有錢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如果投了錢就坐等收錢,那不叫投資,那叫犯傻。

可以說,投資理財領域就是人們的第二職場,職場人不僅要學會掙錢,也要學會如何利用錢,錢生錢不僅僅是個口號,更需要人們去踐行。如果你總是抱怨被金錢綁架,那麽你有沒有想過如何成為金錢的主人?有沒有製定過控製金錢的計劃?

如果沒有,那就停止抱怨,趕緊行動起來吧!

職場規則:

◆30歲之前的人,要投資自己,不要過早進行金錢上的投資。

◆30歲之後,職場人要對自身的職業能力進行投資,努力挖掘職業深度、增加職業寬度、提升職業高度。

◆30歲之後,職業方向的投資不能中斷,但同時也要衡量未來發展的利弊。

◆投資理財領域就是人們的第二職場,職場人不僅要學會掙錢,也要學會如何用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