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

第83章 赤道洋之夏(下)

第八十三章、赤道洋之夏(下)

二戰之前的美國,在太平洋上有著南北兩大島群基地,作為合眾國挺進大洋的前進基地。其中,位於北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從很早就舉世聞名。而南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世人則對其知之甚少。

但事實上,就掌控太平洋的戰略地位而言,夏威夷和薩摩亞這兩者的重要性,其實完全可以相提並論。前者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和掌控北太平洋的核心,後者則是美利堅合眾國打入南太平洋,威懾新西蘭和澳洲的一根楔子薩摩亞群島位於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所以一直有“波利尼西亞心髒”的美稱。共有大小島嶼12個,總麵積3144平方公裏,在南太平洋的戰略地位,堪比地中海腹心的西西裏島。

在波利尼西亞群島下屬的二級群島中,薩摩亞群島是僅小於夏威夷群島的第二大島群。跟夏威夷一樣,薩摩亞群島也是火山島,各島上均是山巒起伏,最高峰在薩瓦伊島上,海拔高達1858米,因此頗多天然良港,沿海地區則是狹窄而肥沃的平原,其麵積和物產足以支撐數十萬人的生存,可以讓島上港口的船隊獲得足夠的食物和淡水供給保障。十九世紀後期,德、英、美三國曾經為爭奪薩摩亞群島而發生過激烈的對抗。但憑著雄厚的實力和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地理優勢,美國人終究還是在這場爭奪戰之中笑到了最後。

之所以夏威夷群島在日後名聲大噪、舉世皆知,而薩摩亞群島卻名聲不顯、默默無聞,知名度甚至還不如關島和塞班島,首先固然是因為南太平洋的重要性不如北太平洋,薩摩亞的風景也不如夏威夷,其次則是美國在戰後“和平接管”了大洋洲的英國勢力,沒有發生激烈的軍事衝突,自然也就吸引不了世人的眼球。最後,在“那邊的世界”,日軍的南太平洋攻略不夠給力,最遠才推到所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就再也推不動了。更後麵的斐濟、薩摩亞和庫克群島因此得以免遭戰火的**,但也同樣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機會。

然而,在這個日軍被金手指開了掛的時空,薩摩亞群島卻終於成了美日兩軍爭鋒的前沿。各式各樣的海戰、空戰、破交戰和登陸戰,無數次地在從薩摩亞到斐濟之間的廣闊海域頻繁爆發。雙方都使盡了吃奶的力氣,也押上了全部的本錢……最終,隨著美國海陸軍兵力深陷於日本列島,以及哈爾西艦隊在台風中的撲街覆滅,這場決定南太平洋命運與前途的大決戰,終於到了決出勝負的時候……

事實上,美國人已經在實質上放棄了薩摩亞,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撤退的時候丟下一幫替死鬼來頂缸。

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薩瓦伊島

雖然鬧鍾的指針才剛剛滑到下午,但天色已經沉沉地暗了下來,因為天邊不知何時逐漸飄來了許多烏雲,細小的閃亮銀弧在遠方的雲層中奔騰跳躍,時不時地劃破陰鬱的天空,發泄出他們醞釀已久的狂暴力量。

轟隆隆!!!

伴隨著一串震耳欲聾的雷聲,一朵朵淺灰色和紫灰色的濃雲,在薩摩亞群島的上空迅速驟集,劇烈翻滾,前一刻還舒緩清爽的海風,也在轉瞬間變得狂暴肆虐,眼看著一場瓢潑大雨又要悄然降臨。

然而,即使是暴雨前夕的電閃雷鳴,也掩蓋不住來自海上的隆隆炮聲:在日軍猶如排山倒海的海陸空聯合攻勢之下,這塊美利堅合眾國的南太平洋領地已是岌岌可危就在日本陸軍發動墨爾本戰役的同一時間,重返南洋的日本海軍也大舉東征,兵鋒直搗美國海軍在南太平洋的大本營薩摩亞!

由於哈爾西上將和他麾下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不幸在一場台風中遭遇毀滅性重創,一口氣沉掉了一百八十萬噸的艦艇,目前美國海軍的殘餘主力艦被迫盡數退守夏威夷,薩摩亞這邊就不得不唱起了空城計,隻是象征性地留下了少量驅逐艦、輕巡洋艦和用貨輪改裝的護航航母……所以,大軍盡出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輕而易舉地粉碎了這支弱小艦隊的微弱抵抗,隨即順利衝進了從庫克群島到薩摩亞群島的廣闊海域。

再接下來,薩摩亞群島的最大兩個主島薩瓦伊島和烏布盧島,就成了日本海軍勢在必得的獵物。

首先是遮天蔽日的日本海軍航空兵傾巢出動,前後出動了足足上萬架次的飛機,把薩摩亞群島的幾處主要油庫、機場、碼頭、船塢、雷達站統統都給炸了個底朝天。連續幾天的反複轟炸之後,整個薩摩亞群島上愣是連一條能用的跑道都沒給盟軍剩下,甚至連幾條等級比較高的公路都被炸得坑坑窪窪為了確保能夠癱瘓掉薩摩亞的盟軍空中力量讓盟軍工兵無法利用空襲間隙搶修跑道,日本海軍的飛機甚至還對薩摩亞群島上的各個機場大量投擲了納粹德國研發的“蝴蝶炸彈”,也就是安裝了延時引信的集束炸彈,每一枚航彈丟下去,就能像噴農藥一樣播撒出無數的小型定時炸彈,或者說空投的小號地雷,把盟軍的機場變成一個巨大的雷場,使得工兵在排雷完畢之前根本無法修複跑道,而藏在防空掩體洞庫裏的戰機自然也無法起飛。

等到薩摩亞群島的陸基航空兵遭到全麵壓製,戰場製空權徹底被日軍控製之後,再接下來,一支包括四艘大和級戰列艦、八艘重巡洋艦和三十多艘其它艦艇的龐大打擊艦隊,也氣勢洶洶地逼近了薩瓦伊島和烏布盧島,作為地麵部隊登陸的前奏,肆無忌憚地向這兩座幾乎是貼在一起的雙子島嶼瘋狂傾瀉著鋼鐵和火藥。

然而,讓日本海軍感到驚異的是,雖然按照參謀們的評估,就算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退守夏威夷,就算日本轟炸機對薩摩亞群島反複進行了規模驚人的地毯式空襲,但是作為美國海軍在南太平洋上最重要的中繼補給站和艦隊前進基地,在早已被充分要塞化的薩摩亞群島上,應該也還有相當一部分建在山腹內的要塞岸炮依舊保存完好,不會在之前的日軍大轟炸之中遭遇多少破壞那些露天、半露天的敞開式岸炮,在飛機的反複轟炸之中固然是如同雞蛋一樣脆弱,但問題是,根據間諜報告的情報,薩摩亞各島也有一部分岸炮被構築了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炮壘,甚至是埋藏在岩石地麵三十米以下的隧道內,從瀕海的懸崖上鑿出炮口來射擊,以這個時代的航空技術,任何轟炸機都無法摧毀這種好似鼴鼠和烏龜一般難纏的目標。所以,在日本海軍炮擊艦隊逐漸逼近薩瓦伊島和烏布盧島的時候,是真心準備好了要打一場硬碰硬的炮戰對轟。

可是,讓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在實際的作戰之中,薩摩亞群島駐守盟軍表現出來的岸防還擊火力,卻是驚人的微弱確切地說,薩瓦伊島和烏布盧島的岸炮,自始至終幾乎連一炮都沒有發射過!

整個薩摩亞戰場上,基本就是日本戰艦在一邊倒地傾瀉彈雨,而岸上的盟軍卻是一炮不放,默不作聲。

這一詭異的沉默表現,讓聯合艦隊司令部上下感到十分困惑不解,某些狂傲的參謀宣稱一定是美英鬼畜早已喪膽,連發炮禦敵的勇氣都沒有了。但更多的人則堅信這應當是守島盟軍有什麽陰謀詭計這麽多年的血戰苦戰打下來,那些滿嘴大話空話、滿腦子“精神力第一”的中二病憤青,在海軍裏已經不多了。

日軍上下都很清楚,他們的對手不僅同樣有著虎狼一般的勇猛,也有著狐狸一般的狡詐。

所以,在一番討論之後,為了以防萬一,生性多疑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井上成美,決定推遲登陸薩瓦伊島和烏布盧島的日期,延長對岸炮擊時間,同時派遣小股偵察部隊登陸周邊的其它小島,試探一下薩摩亞群島盟軍的反應。然而最終結果卻令人更感困惑除了薩瓦伊島和烏布盧島這兩座主島之外,日軍沒有在其餘任何島嶼上發現守軍,卻隨處可見各島上遍布著蜂巢一樣的防禦工事……美國佬這究竟是想要幹什麽?花費了那麽多人力物力,修築了這麽多的工事和隧道,真正到了快打仗的時候,卻統統丟掉不要了?

對此,井上成美提督愈發感覺自己是滿頭的霧水,完全弄不明白敵人究竟是想要幹什麽……實際上,如果井上成美能夠知道如今駐守薩摩亞群島的部隊,究竟是些什麽家夥,那麽他大概就不會如此困惑了。

“……天呐!這就是那些東方小矮子的戰列艦!這些愚蠢的黃種人是從哪兒偷竊來的技術?”

薩瓦伊島北岸,一座麵朝著浩瀚大海的高山上,在一派電閃雷鳴的滂沱大雨之中,伊薩克少尉蜷縮在一個偽裝得很好的瞭望哨所內,一邊小聲地嘀嘀咕咕,一邊用高倍望遠鏡偵察著日本艦隊的最新動向。

雖然由於陰雨不斷,海麵上整天水霧縈繞,能見度非常之差。但由於日本海軍炮擊艦隊已經靠得很近,再依靠有利的觀察位置,伊薩克少尉還是能夠通過手中的高倍望遠鏡,清楚地辨認出來犯之敵的朦朧身影茫茫的雨幕之中,隻見無數鋼鐵巨獸影影綽綽,朝著島嶼傾瀉著烈火與鋼鐵:領頭的是一排四艘威武霸氣的巨大戰列艦,正麵裝飾著金色**紋的艦艏,船尾掛著獵獵招展的旭日旗。那低矮厚實的三聯裝巨型炮塔,還有足足有十層樓高、兩側副炮林立、正麵看上去充滿了氣勢的上層建築,都讓人看得為止無比震撼。

而在她們這些大海霸主的後麵,還跟著更多體型稍小的艦艇,繞著薩瓦伊島和烏布盧島不斷遊弋。

突然,四艘大和級戰列艦微微抖動了一下,三座炮塔交替射擊,十八英寸的大炮咆哮起來,向著島嶼噴吐著桔紅色的火焰,轟鳴的炮聲在海麵上隆隆震蕩。接下來,在炮兵校正機給出正確的修正值後,其餘艦艇的大炮也陸續加入了這場毀滅性的合唱,吐出一排排巨大的火球,象特快列車一樣轟隆而至,劃破了陰雲密布的昏黃天空。無數鋼鐵的彈丸劃過海麵,落到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火山島上,騰起猩紅色的火光和煙團。

為了區分自己的彈著點,各艦使用了五顏六色的曳光彈,紛亂的彩色線條交織著,一頭接著海上的艦隊,另一頭接著薩瓦伊島,就像是無數亮著彩燈的汽車,狂奔在一條夜間高速公路上,景象蔚為壯觀。

雖然由於炮口仰角的限製,無論這些日軍戰艦打得再怎麽熱烈,按道理也轟不到蹲在高山上的伊薩克少尉。但是,聽著海麵上傳來的隆隆巨響,感受著腳下傳來的微微震動,作為已經有大約七十年不曾見識過戰爭的阿根廷軍人,隸屬於盟軍南美洲軍團的伊薩克少尉,還是隱約感到了一陣陣發自內心的恐懼和彷徨……

等等,什麽什麽?南美洲軍團?!阿根廷軍人?!!

沒錯,伊薩克少尉就是一位剛剛從學院畢業不久的阿根廷軍官,被調到太平洋戰場還不到三個月功夫。

總體而言,南美洲各國對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態度,大概就跟中國人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戰差不多。在珍珠港事變後,當時烏拉圭國家黨領導人的講話據說最能代表那個年代南美洲人民的心聲他說:“這場戰爭應該由金黃頭發的人和黃種人自己解決。反正這是獅子與獅子為爭奪獵物的鬥爭。”

換而言之,既然南美洲國家無論如何都成不了獅子,不被當成牛排啃掉就不錯了,那又何必多管閑事?

因此,幾乎所有南美洲人民,都抱著這樣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無所謂地看待著這場席卷了幾乎所有其它大洲的“別人的戰爭”,而二戰中的南美洲,也似乎成了一片沒有硝煙的樂土。

不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地球,早已被輪船、鐵路和無線電給緊密聯係起來,即使是南美洲也無法真正做到隔岸觀火,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卷入了二戰的漩渦首先,當時的南美各國都是出口型經濟(其實直到二十一世紀也還是如此),歐洲和北美的消費者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不能不考慮跟對方的關係;其次,當時的美洲國家多數處於軍事獨裁政府控製下,對納粹法西斯的意識形態是很有好感的,在戰前普遍和納粹德國的關係很密切,如果完全是僅僅憑著他們的本心來考慮,多半是更願意加入軸心國陣營的。

但問題是,即使是二戰前夕,美國對南美的控製力度也已經遠非十九世紀可比,最起碼已經基本做到了說什麽話都有人聽,稍微花點力氣就能輕鬆顛覆一國政權的程度。在這種生死皆操縱於美帝之手的情況下,南美國家想要加入軸心國實在過於冒險,無奈之下也隻能學習西班牙的佛朗哥將軍,玩中立騎牆了。

等到法國陷落、德軍進入巴黎之後,美國統治階層終於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發現美英陣營真的有輸掉戰爭的可能,於是趕緊施展金彈戰術,把大量美元扔向南美,換取他們對同盟國的支持。羅斯福和希特勒兩者誰的錢更多,這一點顯然是毫無懸念的,而且德國即使有心武裝南美,它的國力和地緣條件也不允許。

於是,在美鈔的收買之下,巴西這個擁有四千五百萬人口的南美最大國家,就這樣徹底倒向了美國,不僅動員巴西全國力量積極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還派遣誌願軍參加意大利登陸戰。巴西海軍在大西洋護航上也出了不少力。而烏拉圭、秘魯、委內瑞拉和智利等國,基本都是見風倒的牆頭草,他們在口頭上支持納粹的一些言論,很多時候隻是為了騙取(勒索)美國援助的一個手段而已,並不能太當真。

總之,在二戰時期的南美洲各國之中,巴西是美國最忠實的狗腿子,至於其它的南美國家,則是在軸心國和同盟國陣營之間,確切地說是德國和美國之間反複搖擺,直到最後才象征性地對軸心國宣戰。

其中,阿根廷是親納粹程度最高的南美洲國家,在珍珠港事件之後,它甚至都不肯跟軸心國斷交,美國軟硬兼施,但基本沒用。實際上,恰恰是因為巴西人倒向美國,反而加劇了阿根廷對同盟國的敵意,當時為了競爭南美洲的霸權,巴西和阿根廷之間的糟糕關係,大概跟後世的沙特和伊朗相差仿佛,基本上都快發展到巴西人吃飯,阿根廷人就一定要吃♂屎的程度……當然,無論阿根廷人再怎麽傲嬌,這世上永遠是胳膊扭不過大腿的,到了納粹德國覆滅的那一個月,阿根廷還是向軸心國宣戰了,好歹混了個戰勝國的末班車。

不過,這並不影響戰後的阿根廷共和國,成為德國納粹餘孽們最理想的首選流亡逃難之地……

在另一個時空,等到阿根廷象征性地對軸心國宣戰的時候,二戰也已經基本上打得差不多了。意大利法西斯已經去了天堂,納粹德國已經躺在墓穴裏等著填土,日本也隻剩下了半條命,用不著南美洲國家再出手幹什麽了。但是在這個時空,德國納粹和意大利法西斯雖已灰飛煙滅,蘇聯和英國卻依然在歐洲大打出手。而日本人也在挨了兩顆原子彈之後,反倒是蹦躂得更加精神,把興衝衝要去摘取勝利果實的美國佬給“哢嚓”一口咬進了絞肉機。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有超過三百萬盟軍戰死沙場結果,原本打算搭末班車對軸心國宣戰的南美各國頓時坐蠟了,然後更是在美國的逼迫之下,心不甘情不願地跳進了戰爭的大火坑。

經曆了無數次毀滅性的戰敗之後,勝利的曙光尚未出現,美國的人力資源卻已經被使用得瀕臨透支,為了讓美國的小夥子們少流一點兒血,給美國多少保留一點兒元氣,五角大樓前後逼迫巴西政府征發了三百萬兵員充當炮灰參戰,而其他說西班牙語的南美各國,也逃不了被拉壯丁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