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586章

第586章

侯通笑而不語,李瀚自己反是搖頭笑了,他接著道:“若無江南絲,棉,茶,若無荊湖米,山東麵,京師和北方諸邊將士,隻能餓著肚子打仗了。便是福建路,相隔數千裏,每年賦稅千萬貫,替朝廷養了多少兵馬,天下人合力,方可成大魏。”

侯通動容道:“學士這話,才是國朝重臣說的出口的要緊話,俺記得了,會向東藩的百姓宣講教諭。”

“聽說你們的各個村落,都有派駐官吏,定期宣講邸抄?”

“是的,每隔七天,百戶官廳將各百戶的丁男丁女召集,宣講邸抄和侯府的政務。君侯說,要使官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宣講通了,官戶們知道為什麽辛勞,為什麽納稅交賦,為什麽北方之事與我福建息息相關,而不是北方人與我南人不相關……”

李瀚輕輕點頭,內心倒是多了些認同感。南北異同,如果人人有南安侯這樣用心,倒是能彌補不少。

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

整個學校區大約有十五畝地,有一半左右是空地,包括現在孩童們跑動嬉戲的廣場,還有大廚房,食堂,倉庫等區域,另外就是宿舍區。

教室和傳統的大魏學宮,明堂,並不相同。

其實除了京師的太學之外,大魏在每個府,州,縣俱有學宮,但這些學宮隻接受已經考中秀才的學子,沒有秀才資格是不配到學宮裏求學的。

“學士,學校免學費,還有這些餐食,怪不得百姓不叫孩童在家幫忙,而是送到學校裏來。”

侯通先領著李瀚看了校舍,再從校場一側往內,轉到倉儲和食堂區域。

現在廚子們正在準備餐食,大桶的菜湯飄著蛋花,另外便是燒魚,海魚在東藩這裏是絕對不會缺乏,要多少便有多少。

聽著李瀚的話,侯通笑道:“這邊桶裏是雜米飯,咱們東藩正在大量開辟稻田,在東藩稻田一年兩熟還是能辦到的,現在種的是秋稻,翻過年種春稻,夏天收獲。一年兩季兩熟,收成上來了,咱們就能給學童們精米飯了。此外現在是六天吃魚,每人一條海魚,有不少孩子要吃吐了,可是沒辦法,現在咱們放的羊群,養的豬,雞,牛,騾,驢,鴨,都還在長,大量的殺了吃肉,太糟踐了。每隔六天,咱們給學童吃一回肉,不拘是什麽,孩子們都很高興。”

李瀚聽著侯通的話,看著眼前的雜米飯還在冒著熱氣,底下有火夫在加木柴,顯然飯還沒有蒸熟,而更多的廚子和打下手的廚工們正在用大鍋燒魚,鍋中冒著誘人的香氣,香味逐漸彌漫開來,飄蕩在整個校區內。

“學童現在有男童三百一十一,女童一百七十三人。都是六歲到十二歲間。”侯通接著道:“現在講授蒙學,以識字為主,有一些十來歲的學童已經識了字的,就開始分別授課了。”

路思恩頗為好奇的道:“這些數字,侯兄能倒背如流,此前就是負責此事的嗎?”

侯通笑道:“在下是賓客司的一等吏,迎賓之時對學士大人有過介紹,以學士大人的身份地位,想必是對學校之事頗感興趣,是以要了一份本島學校的記錄,將每座學校的地址,學正,教師,學童數字都大致記下來了。”

“了不起,了不起。”路思恩吃了一驚,說道:“原來侯兄如此精明幹練,真是令人不勝佩服!”

“這是我等為吏者的基本功。算和記,這兩條要是做不到,就不太夠資格為吏了。”侯通笑著道:“其實賓客司的差事簡單的很,若下吏到樞機房,或是工商房,農房為吏,或是在各村任百戶官,或是副千戶,千戶,那真是千頭萬緒,事事俱要上心,實在來說,下吏怕不是那塊料。”

路思恩等人俱是沉默不語,他們能在翰林學士身邊當幕僚,原本也算是相當不錯的人才,學識履曆過關,並且為人精細,能替李瀚出謀劃策,或是做一些實際上的差事。但和眼前這個侯通相比,他們平素做事的態度和能力,就相當值得懷疑了。

兩相對比,從上島至今他們見了很多島上的官吏,都是毫無例外的精明,直率,坦誠,而幹練和充滿活力。

這令得路思恩等人的傲氣無形中都消彌了很多……

“九月份時,這邊還會有更多的學童進入。現在我們全島適齡的男童和女童共有一萬一千餘人,君侯的目標就是使他們能夠全部在九月初時入學。島上現在分為三十一百戶,其實每百戶大約是五百到六百戶,我們是在每五個百戶設一個小學堂和中學堂,六到十二歲入小學堂,十二到十六入中學堂。如果是十八以上的成丁男子,有誌於學,且有根底的,則是入吳先生的大學堂……”

聽到“吳先生”這三個字,李瀚也是眼眉一皺,侯通很知機,立刻閉上了嘴巴。

這時鍾聲敲響,在外嬉鬧的孩童們亂哄哄的跑回來,各自跑回自己的教室。

對那些還在開蒙的小孩子,李瀚興趣不是很大,他略看了幾眼,見每人均有課桌和椅子,桌麵略斜,上麵擺放著黑水,還有硬筆,以及紙張,而教師並非隻站著張口說,或是令孩子們背誦,而是在一塊黑板上,用硬筆書寫著生字,李瀚看了一眼,每個孩童麵前都擺放著書本,結合生字,甚至還配有圖畫。

“還真是用心了。”李瀚失笑道:“回想我們當年,五歲讀書,每天先背,背不出來便是打,幾天時間背了幾千字,再一個字一個字的認,寫,讀,背……”

侯通笑嘻嘻的道:“君侯也說過,他讀書識字,包括李長史,方先生,傅先生,大陳,小陳先生,自小讀書都是這樣的。如果有好的辦法,叫學童能省半年功夫,何樂而不為?咱們東藩的教材,是君侯和諸位先生一起編出來的,下吏看過,感覺給孩子們開蒙識字,相當適合。”

“筆呢?”路思恩道:“這些學童似乎都用硬筆?”

“硬筆和軟筆沒甚太區別,”侯通笑道:“我們全配給硬筆,是因為省錢,沒別的原因。”

眾人俱是笑起來,路思恩點了點頭,笑道:“想想也是,過萬學童,全部用上好的狼毛筆,可是一筆好大開銷。”

李瀚心情頗感愉悅,他略看了看教材,還有教師的講授課的辦法,學的是唐末人編成的幼學教材,配了圖,另外還有千家詩,這都是大魏少年開蒙常用的教材,學下來,大體也就認得一兩千字,能看的懂書,分析得了官府的文告,甚至能分清楚平仄,可以賦詩作詞了。

當然,後者需要一定的天賦,並不是可隨意為之的事情。

再往內裏走,李瀚發覺這裏的課堂都是大開間的教室,而且橫平豎直,看起來幾乎一致,采光頗好,通風也很不錯。

比如太學,各處官學的深堂重簷,感覺還是東藩的教室模式,更符合實際的需要,而不是一致古板的建築。

很多私學,都是和太學的建築風格學習,要麽太古板,不太適用,要麽就是太散亂,毫無規劃可言。

北方也有很多書院,私人講學之風不及南方濃厚,但亦不代表完全沒有。

以李瀚的觀感來看,東藩這裏的學校,從建築風格到實用性,再到風景,如果不是地處炎熱的海島,光是這些小學堂,用來當成私人求學的書院,也是完全的夠資格了。

眼前的建築,厚重樸實,錯落有致,種植著花圃,屋角都有長生茂盛的修竹,再配上草坪,明亮的學堂房舍,還有依山傍水,眼前就能眺望大海的景色,李瀚不得不由衷道:“這裏真是絕佳之所,可惜老夫不是南人,不然的話真想在這裏定居,由子孫也在這裏讀書進學。”

侯通微微一笑,說道:“學士過獎了。”

再往前,是十來歲的孩童所學之處,幾幢大的校舍相鄰,侯通介紹道:“這裏分為算學部,商學部,工學部,海學部,還有律法學部。其實這些學部理應在中學堂裏教授,但現在中學還都沒有開辦,很多超齡的孩子無處去,索性就在小學堂裏開辦,在這裏先學。待中學堂開辦了,他們中有很多十三四歲的,直接就轉過去,很多艱深的學部也直接轉走。”

李瀚微笑著聽著介紹,時間已經耽擱很久,按照安排,李瀚理應上路,趕赴南安侯府,將金冊金寶,頒賜給南安侯徐子先,南安侯徐子先將正式成為中山王,成為大魏的親王之一。

不過這位紫袍重臣不急著上路,侯通等人當然也不能催促,隻能希望李瀚能及早參觀完,然後及早上路。

眼前的校舍比適才的有明顯的不同,律學當然是學魏律,刑法,這裏的孩童很多都識字,打過底,所以他們邊學律,疏,議,還有國朝曆史,學習長編,邸抄,李瀚一看就明白,這是在培養合格的吏員,不光是行政吏員,也包括提刑,判案等吏員。

而算學,商學,算學偏重於完全的數學培養,侯通也介紹,雖然純粹的算學更多的是興趣,但出來之後,不管是工業商業的技術和財務人員,或是教授人員,或是政府財務部門,都需要精通算學的高等人才。當然,軍隊也是需要更多的算學人才,所以這門學課,算是所有學術的基礎。

而商學,更多的是教授經營之道,核算成本,銷售算法等等,俱是在教學之中。

據侯通介紹,在武備學堂裏,算學和幾何學更是軍學的底子,打好算學和幾何學的底子,才可以學繪圖,地理,天文,然後才學具體的武備,訓練,行軍,紮營,軍旗,金鼓,傳令,排陣等學識。

“海學部的底子也是算學,然後是一些具體的東西。”侯通最後說道:“君侯說,一切學識的根底都可以推到算學,也就是數學上去。數學不好,什麽學問都談不上,更不要說在具體的實務上了。本島的一些發明,如果傅大人等大匠沒有數學的底子,也談不上除舊革新,發明那麽多實用的器械。”

李瀚微微點頭,以示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