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616章

第616章

不管是幾世為人,徐子先的體內始終流淌著華夏先民遺留下來的血脈,從精神到體魄俱是如此,他對禍害這片土地,為了一已私利而不顧惜百姓生死,自我毀滅的同時毀壞華夏氣運的敗類,也是痛恨的無與複加。

徐子先目光幽深,但明淨而清澈,他看著金簡,沉聲道:“事已不可為,此時車隊應該已經過南安了。”

“是的。”金簡臉上也有後悔神色,他道:“下半夜時南安鎮的高懷仁派人來報,加上軍情人員的確定,車隊在半夜時就過南安了。”

“若上報的早,我就直接派騎營,剿了這車隊,將證據拿出來上交朝廷公斷。”徐子先目光中隱隱有些不滿,不過也並沒有太過責怪的意思。

畢竟昨晚太過特殊,洞房花燭夜不是那麽容易被打擾了。若是自己和陳文珺親熱之時,金簡報來的消息不是那麽重要,徐子先定然會大發雷霆,甚至對這個部屬印象極為惡劣。

在此之前已經經過兩次車隊,因為是糧食,徐子先的命令是稍安勿燥,結果昨晚的車隊全部是軍器和鎧甲,金簡亦知要緊,但趕來的時候已經太晚,若非如此,此子也是一定會及時上報,等候決斷。

“軍情司已經足夠努力和出色。”徐子先平複一下心境,對金簡道:“相關人員,該獎的獎,該升的升。”

“是,遵殿下之令。”

“此次消息,不必再轉達,直接封存。”

“是。”

金簡對徐子先的命令,並不是太過了然,但既然王上有這樣的吩咐,當然照辦。

此後徐子先沒有更進一步的吩咐,於是金簡抱拳告辭,自去料理其餘的公事。

徐子先披袍而坐,卻是陷入沉思。

眼下局麵,若是想要迅速解決和消彌不利福建路的影響,就是趕緊知會林鬥耀等人,迅速調禁軍和廂軍往建州,以騎營和中山府軍為主力,可以打流寇一個措手不及。

想來李開明也會有預案,他現在聚集的幾萬人,斷然不會是對手。

隻是消息敗露到如此地步,恐怕李開明這樣的梟雄人物也萬萬料想不到……徐子先內心不無得意,李開明他當然相當熟悉,簡直是如雷貫耳……曆史上李開明沒有在建州起事,而是在荊南,後來占據洪都,下襄鄧諸州,在中原與禁軍大戰數次,消滅了超過二十萬人的禁軍之後,沒有在河南和山東確立根基,揮師北上直下燕京,滅亡了大魏。

在這個最為驕傲和誌得意滿之時,東胡突然從多路破口南下,在一片石和薊州一帶重創了李開明的主力,三十萬李部兵馬被全殲,其中有八萬人左右是跟隨其征戰十年以上的勁兵老卒。

此役過後,李開明雖然在河南和荊北,荊南還有幾十萬大軍,其實就是入伍不久的壯丁百姓,毫無戰力。在損失了大半老營兵,包括劉茂七等大將都戰死之後,這個顛覆大魏的梟雄在荊北走投無路,最終死於地方廂軍的圍剿之下。

十幾年的闖蕩,奮鬥,最終距離成功隻有一步的時候,轟然倒下。

若非有此人在內牽扯,縱是北伐依舊失利,大魏尚存十餘萬殘餘禁軍逃出,加上留駐西北河北京師的兵馬,仍有四五十萬人的禁軍和百萬廂軍,仍可守住苦守支撐之局。

不過內有李開明的內亂,數年間席卷十餘路,擁眾百萬,占據荊南,荊北,江西和半個江南,都是富裕之地和產糧之地,其在中原又數次擊敗禁軍主力,當時的禁軍,裝備殘破,朝廷賦稅收取不上,存錢皆無,已經無力再裝備禁軍,禁軍戰力也是急劇下降,乃有汴州慘敗,十餘萬禁軍被殺被俘,十餘萬逃散,十六年這一場大慘敗,直接是使得大魏亡國,且將大好河山,送與了異族外敵。

平心而論,來自後世的徐子先最多是鄙視李開明的能力不足,比如未能好好經營地盤,設官置吏,鞏固後方,然後選將任賢,打造訓練軍隊,多造鎧甲兵器,重視東胡大敵,而不是隻將大魏朝廷盯在眼裏不放。

若其做到這些,在中原擊敗朝廷主力後並不著急北上,破壞北方還算完整的邊防,而是下江陵,得江南重要財賦地和政治文教中心,再下兩浙福建,盡得東南,雲貴貧苦之地可暫且不理,再下兩廣,四川,與關中之地連在一處,做到這些事,無非也就是兩年的功夫,大魏在北方應該尚可支持,就算撐不住,也是把大魏殘餘的兵力來消耗入侵的東胡,對李開明來說是一得兩便的好事。

李開明原本是有機會做到這樣的事,當時的南方亦無強大勢力,隻有福建的趙王父子,守宅的鼠輩罷了。

其兩年之後,挾整個南方,關中之力,那時候從陝北至河東,淮上至山東,皖北至中原,多路北伐,一舉滅魏不在話下,大魏的殘餘力量沿長城邊鎮駐守,很可能直接望風而降,可供其直接編管接受,若將長城邊線的重要軍鎮堡壘等防禦體係接收,固守邊關,縱使東胡孤注一擲舉族前來,了不起在北方打成爛仗,東胡不能得到沿邊防禦的支持,其後勤不可能靠搶掠來滿足,超過一定時限就隻能退兵。

而新興之朝,可以整軍頓武,枕戈以待,可能立國初時的幾年李開明需要防守,幾年之後,幾十萬新銳大軍沿邊主動出擊都不在話下,甚至可以開關而出,直撲舊錦州,營州舊地,恢複漢唐舊疆,根本毫無困難。

彼時的東胡,將是兵困民乏,信心大挫,又無中原漢奸新附軍的支持,僅憑其國力和兵力,幾次激戰打下來,其就要亡族了。

大好局麵,若徐子先主導定是如此執行,不急不徐,不給敵人任何機會。

李開明的失誤就是兩條,一條是過於依靠鄉黨,不肯信用南人,包括荊北和荊南投附的大量部下。

這導致其部下管軍級別的大將,幾乎全部是秦鳳路人,他們渴欲早日打回北方,打入關中,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這些人卻是不曾想過,若是大業失敗,他們早早回到家鄉,不過是連累宗族親人,致使地方遭難,簡直就是害人害已!

再有一條,其始終未得讀書人和士紳的承認,草莽出身,經營不善,以致士紳和讀書人始終不與其合作,這也是其未用水磨功夫治理地方,治政手段相當粗疏所致。

這兩條,徐子先都不會犯相同類似的錯誤。

前世之時,身為宗室國侯,徐子先對縱橫諸路,滅亡大魏的李開明當然是萬分痛恨。

若無此人,大魏縱有北伐之敗,仍可苟延殘喘,東胡損失也大,且戰爭潛力遠在大魏之下,再僵持十幾二十年,東胡可能就會陷入衰敗。

這也是遊牧和漁獵民族的慣例,興起也快,攻擊極銳,但不能持久。

不過現在的徐子先對李開明等輩也有了一些理解和寬容,甚至這種寬容還在對趙王之上。趙王等人是內部的敗類,為了權利而不惜一切,甚至天下沸騰,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乃至華夏文明斷絕,隻要為了他們的私利得逞,則其可不顧一切。

而李開明等人,則是死中求活,西北和荊南都是如此,朝廷為了斂財,放縱坐視地方官員層層加碼征收賦稅,每一任地方官隻要舍得臉皮,就可以家資萬貫,天下各州府縣有多少官,多少吏,人人俱是富的流油,孔和這樣有操守的吏員,真是鳳毛麟角,也不容於同僚。

楊世偉和鄭裏奇那樣的就算是清廉,隻拿規例,不主動收取賄賂,或是伸手去拿不該拿的錢財。

而多半官員,常例灰色收入已經滿足不了他們,雖不似王越那般過份,但巧取豪奪,廣收賄賂,當官辭任之時,宦囊豐滿,這已經成為常態。

因此百姓無比困苦,滿足國賦已經相當困難,再有層層加碼的各種雜賦雜稅,李開明之輩雖然橫行萬裏,禍害一時,甚至斷絕了華夏文明,但難道又令其一直忍耐,當牛作馬嗎?

現在車隊已經送往建州,阻止不及……於今之計,便是有兩條取舍之道。

一條便是以南安原本的駐軍加上騎營,八百餘府軍立刻去突襲建州。

徐子先感覺,李開明現在立足不穩,武器鎧甲可能都未下發,其核心部下不到兩千人,流寇的戰力向來是高於廂軍而低於禁軍,應該遠在中山府軍之下。

若以騎營突襲,效力更顯,估計一合之下,賊眾和剛剛依附的礦工,流民大軍,將會一潰而散。

不過以李開明的經曆和能力來說,其安能不提防中山府軍?

依山立寨,層層疊疊,防禦縱深以老營兵的勁卒和礦工為主,憑借蜿蜒曲折的山道和營寨固守,徐子先的偷襲可能勞師無功,甚至損兵折將而返。

對向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徐子先來說,一次失敗,就足以斷送他此前積累的無敵形象,對朝廷和地方來說,原本鎮守東南的第一人選是徐子先,也是因為其百戰百勝的無敵記錄而產生,若徐子先也打敗仗,且是敗在流寇手中,對他的形象當然是極大的打擊,甚至會影響到其後的布局。

而若坐視不理,任由李開明坐大,也有違徐子先的本心。

建州一亂,牽連的地方可能不止建州一地,甚至李開明此後很難壓製,會再度如曆史上那樣,顛覆毀滅大魏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