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672章

第672章

信中叫他安心在安撫使任上,隻是隱約點明,此後福建路軍政之事,包括軍州大府和各縣的主官人選,除非朝廷直接派人,否則任免推舉,當以中山王府的意見為主……徐子先以開府之尊,其實可以直接如此行事,但事前與林鬥耀溝通,足見誠意,雖然此後大權旁落,但福建路有這樣的開府親王鎮守,林鬥耀也可以安心的繼續熬資曆,再有一兩場大勝,也就能開釋身上的處分,再等數年,大約就可以致仕回家了……

同樣一臉欣慰的當然還有楊世偉和鄭裏奇等人,至於趙德邦,蕭讚等人,則是神情複雜,在新的福建路的權力版圖中,他們應該是陸續被撤換更替的人選,然而形勢比人強,就算預見到這一點,又能如何呢?

至於趕過來的魏翼,徐行偉,李明宇,楊複,張德儉等中下層的地方官員,或是與徐子先的關係莫逆,此時隻有欣喜。或是拜服於中山王的才幹,對眼前之事感覺欣慰和高興。

而陳篤竹,林定一,楊釋之,還有徐演達,魏九真等商人士紳,這一陣子經曆頗多,感慨更深,此時除了高興之外,便是有如釋重負之感。

徐子先本人倒是還沉靜,掃視四周,騎兵隊裏其實多大將,除了留下秦東陽,劉益等人主持建州大局,先期實行軍管之外,其餘葛家兄弟,張虎臣,林存信,李瑞祥,李星五等人俱是跟隨而來,至於高時來,田恒,李樸,林紹宗,還有金簡等少年牙將出身的將領,亦都是跟隨在騎隊之中。

這是中山府軍自建立以來,最為輝煌之時,每個大將都是麵露興奮之色。

詔旨開篇,便是令在場的所有人精神為之一振。

茅土分頒,作藩屏於帝室;

桐圭寵錫,宏帶礪於王家。

嘉玉葉之敷榮,恩崇渙號;

衍天潢之分派,禮洽懿親。

盛典酬庸,新綸命爵,

谘爾子先,乃皇祖考文宗皇帝之第九孫,朕之弟也,

醇謹夙稱,恪勤益懋,

孝行成於天性,子道無虧;

清操矢於生平,躬行不怠;

念樞機之縝密,睹儀度之從容。

爰據華章,式崇寵秩,

授以冊寶,封爾為秦王,永襲勿替。

於戲!

戴恩綸於奕世,尚克歆家;

固磐石於千秋,尤期永譽。

保清修而罔斁,敦素履以無渝。

著勉嘉猷,對揚休命,

欽哉!

詔旨平實無奇,可能是匆匆寫就,畢竟當時徐夏商已經上十幾疏請辭,知道離京在即,先期已經派了船送行李返福州,隻等詔命一下就立刻動身,以免被人詬病戀棧權位,假辭相位,以退為進。對一個儒宗名臣來說,獲辭之後定然立刻動身,絕不會拖延。

正好福建路當時事態頗為緊張,所以封賜詔書幾乎是匆忙而就,隻顧將事情說清,未能交給翰林待詔學士們仔細的推磨研究,細細雕琢文彩。

這封詔書倒是說的淺顯明白,無非就是說徐子先孝行無虧,操守無虧,且出身高貴,符合錫土封茅的標準,而皇家對其的要求就是感恩戴德,固為國家磐石,而秦王之封,亦是世襲罔替,並不是那種普通的皇子封王,或積勞封王,而是將成為國之柱石,東南重鎮,是以除了左遷中山王為秦王之外,倚重之意,也是相當明顯,昭然若揭了。

開讀首詔之後,四周隱隱有議論聲,聲浪竟是不小。

眾人沒有想到,兩府這一次算是給足了人情……本朝爵位封賜,不管王,國公,國侯,都是先封小國,待年齒漸長,或是積勞立功之後,以小國再遷大國,包括文武官員的散官,勳,階的封賜,大抵也是這樣的原則。

而徐子先受封中山王不足一年,便以中山小國遷秦國這樣的大國,在本朝也算是殊勳特例,而眾人並未想到,是以驚奇之下,便是有很多在行的人議論起來。

“也不為足怪。”陳篤敬身邊都是議論的人,他笑著搖了搖頭,對陳篤光,陳篤禮,陳篤竹,魏九真,徐演達等人道:“先前封中山國便是天子執意,做的事不太雅致,再留著中山王爵,趙王殿下卻可能被貶斥,豈不是叫人笑話。遷為秦王,兩府恐怕未必有這個心思,多半是天子自己想到的。”

這麽一說,眾人俱是明白了,原來是天子為了自己的臉麵不好看,是以提前做的準備。

一想之下確是此理,當初封徐子先為中山王,其意就是在趙王之下,中山為趙國所壓服吞並,天子未嚐不是有此意。

誰料短短數月,時勢倒轉,現在得意一時的趙王幽居府邸之中,林鬥耀等人雖然未敢公然軟禁或是關押親王,但隔絕王府信息,禁止趙王隨意外出卻是做的到。趙王也隻能擺出閉門思過的姿態,近月以來,已經連續上三疏向朝廷請罪了……

“趙王算是求仁得仁。”陳篤敬似是看出眾人所思,用頗為冷峻的語調說道:“這位殿下,很快便不是殿下了。”

趙王慘敗猶有可說,但棄軍先逃便無有可辯解的,若徐子先沒有大勝,仍有可說,可用賊勢浩大來解釋轉圓,待徐子先大勝消息傳回福州,雖還未言明細節,林鬥耀已經發了奏表,其餘夠資格的官員也有奏本拜發,都是用的四百裏加急,幾天之後就會送至京師,這一下就算天子想回護生父,也是無話可說。

封王詔書開讀之時,徐子先也是以大拜之禮接詔,然後起身,先手接詔書,卻並沒有太過在意……這種詔書都是用最好的絹布刺繡而成,不光是詔書,也是典藏用的上等賜物,徐子先卻不是太在意,隻瞟了一眼,便轉身遞給身側的陳佐才,笑道:“回頭至舊府家廟,祭祀到祖廟裏去。”

陳佐才諾聲接過,態度卻是比徐子先鄭重的多。

方少群也並不在意,孔和等人,臉上都是異常激動。

大王從侯府世子,到南安侯,再至中山王,現在又是受封秦王,這是大國佳號,雖然秦朝之後,兩漢都未再封秦王,曹魏,晉,隋唐,唐末,都有秦王封國,最為有名的當然是時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

至唐末後,大魏也有過秦王之封,那是太祖次子,受封秦王,數代之後子嗣無功,降封為秦國公,再降封為侯,現在已經是國姓宗人,不是在籍宗室了。

太祖的秦王也曾立有軍功,此次兩府和天子給徐子先秦王佳號,用意也是相當明顯,甚至可以說兩府也是寄望甚深。

詔書之中,言明徐子先為天子之弟,用意也是相當明顯。

這種層級的拉攏,並沒有太大用處,但天子寄予的厚望也是相當明顯,賜佳號,開府重權,無非就是希望徐子先真的能替朝廷穩住東南。

轉運賦稅,不使南方諸路陷入內亂,支持北方的戰事……天子最大的期望當然便是如此。

對孔和,方少群,陳佐才等人來說,天子的想法是天子的,隻有眼前大王受封才是真正的大好事,足令所有人歡喜異常。

接下來的詔書,便是授與秦王徐子先開府之責了。

開府詔書亦是中規中矩,待眾人聽到:“許王自置官吏,任黜罷免皆便宜行事”的文字時,連陳篤敬等人在內,場中諸人,俱是發出了感慨之聲。

倒是林鬥耀在微微搖頭……原本以為徐子先的開府不光是福建路,附近的江西,荊南,荊北三路,匪盜遍地,亂象頻生,地方官員缺乏錢糧,當然無從強軍,剿撫兩道都無從著手,此次朝廷為了穩定東南計,很該將兩湖和江西這三路也納入徐子先的開府製置範圍之內。不過詔書之上,軍政方向的便宜行事卻是包括諸路,但開府置官遣將的權力,便隻局限於福建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