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商

古玩行規設定

因為周侃出身與古玩行當,相關設定公布一下。

古玩行話大致可分為二類,一是俗語,二是術語。

俗語涉及的麵較廣,從看貨到對貨物的評價到做生意,整個過程都有行話。

如看貨時碰上真貨叫“開門”、“一眼貨”,貨物達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夠年份”;遇到新仿舊的貨稱之為“高老八”或“八爺”;對有些地攤貨統稱為“新加坡”,諧音“新假破”,新貨做偽叫“做舊”,做舊做的好就是“高仿”,做的不好就是“判眼”。

民國之前仿舊的叫“老仿”現在仿舊的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爐因其珍貴,在明宣德年間就有了仿品,以後曆代直至今日仍不斷地有仿品出現。

古玩行裏有一種人,自己不開店,專跑農村收貨,然後再賣給各店家、收藏家,行裏人稱“遊擊隊”,遊擊隊收貨出價都比較低,因此又叫“鏟地皮”;而“拾麥子”、“撿漏子”則是指買者有眼而賣者不識購到好貨或指買到從內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貨。

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騙,買了“高老八”叫“吃藥”、“交學費”,懂行人買了“高老八”叫“走眼”、“打眼”,買了便宜貨叫“吃仙丹”。

老貨壞了重新修補過叫“動過手”。

倘若賣家說貨絕對真,信誓旦旦,而買家仍有疑問,又不好直說是假的,就隻能說:“看不好。”

有許多人總認為從農民手上買的貨不會有假,殊不知有些貨是遊擊隊有意丟給農民“埋地雷”的。

另外還有“下蛋”則專指複製品,如將別人送去裝裱的名人字畫進行複印或學生複印老師的作品,再將複製品以假充真賣給他人。

古玩行裏,同行之間做生意叫“交行”,“倒行”。

一般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交行價”、倒行價“,漫天開價是“天價”,一件古玩喊到幾萬,甚至幾百萬,弄不清楚是不懂還是存心坑人。

以物換物是“打仗”,一批貨物連好帶孬一齊賣稱作“一槍打”、“一腳踢”。

某人帶人上門來購貨,行規要按成交價的10%付回扣,叫“打一”。

購貨時如說“1塊錢”就是1百元人民幣;“10塊錢”就是1千元,“1毛錢”即是10元。

術語行話即是專用語,一般變化不太大,有陶瓷方麵的專用語,還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畫等方麵的專用語。

如新瓷器釉麵的光叫“賊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紋叫“衝”;老翡翠叫“老種”、新翡翠即是“新種”。

老貨無論出土還是傳世,都有一層自然陳舊的光澤,叫“包漿”,新出土的東西叫“生坑”,傳世的東西叫“熱坑”等等。

由於術語行話專業性比較強,因此不是行家就難以掌握。

�上麵所提及的古玩行話,僅是收集到的一部分,且各地區的行話也各有不同,隨著古玩行業的不斷發展,也將會湧現出更多的行話。

在此列出一些較常聽到看到的行話術語給大家參考,也許對初涉收藏領域的愛好者有些益處。

開門———用來評價一件無可爭議的真貨(在玉器及錢幣收藏裏也經常用到開門),也有呼作“大開門”的,那就更富江湖氣了。

“開門”是錢幣學中的一個術語,也叫“開門見山”,意思是說某枚錢幣的形製、工藝、文字及鏽色和包漿(氧化層)都很自然和舒適,具備了真錢所應有的特征,也就是俗語說的“一眼貨”,亦即“打開門(錢)就看見山(真錢的特征)”。

叉幫車———就是將幾件不完整的家具拚裝成一件。

掉五門———這是蘇作木匠對家具製作精細程度的讚美之語。

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後,將同樣的幾隻置於地麵上按順序移動,其腳印的大小、腿與腿之間的距離,不差分毫。

這種尺寸大小相同、隻隻腳印相合的情況,就叫“掉五門”。

後加彩———指在漆麵嚴重褪色的老家具上重新描金繪彩,一般多用於描金櫃。

後加彩定義在洗幹淨的舊器表麵重新畫彩再以低溫焙燒。

後加彩作偽方式多種多樣,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後加了貴重的琺琅彩,素三彩,鬥彩,粉彩等使其升值達到作偽盈利的目的。

一種常見的瓷器作偽手法。

由清代康熙至民國初年,均有在瓷器上作後加彩的偽作。

有的於舊器脫釉後刻暗花,施釉後再上彩;有的用後加彩手法將舊器改造成新品種;更多的是在清代各朝素器上後加彩,使其成為粉彩、鬥彩、琺琅彩、三彩、墨彩、金彩等較為名貴的品種。

螞蟥工———特指家具表麵的淺浮雕,因淺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圓狀,形似螞蟥爬行在木器表麵,故得此名。

玉器工———特指家具表麵的淺浮雕參照了漢代玉器的紋飾和工藝,在硬木家具上比較多見。

坑子貨———指做得不好或材質有問題的家具,有時也指新仿的家具和收進後好幾年也脫不了手的貨色。

包漿———古玩鑒定用語,泛指歲月存留在古玩器物表麵的一層包裹物。

器物由於外界條件差異而具有各種不同的包漿,例如老家具表麵因長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跡,因為有汗漬滲透和手掌的不斷撫摸,木質表麵會泛起一層溫潤的光澤。

紅木家具的玻璃包漿,青銅器的黑漆包漿。

因為包漿是天長日久形成的,所以它是鑒定古玩重要條件之一。

皮殼———特指老家具原有的漆皮。

家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木材、漆麵與空氣、水分等自然環境親密接觸,被慢慢風化,原有的漆麵產生了溫潤如玉的包漿,還有漆麵皸裂的效果。

生辣———指老家具所具有的較好的成色。

叫行古玩交易用語。

舊時古玩是在行會裏交易的,交易時的價錢是隨市叫喊出來的,是同行之間的買賣,後稱這種買賣行為為“叫行”。

同行之間買賣成交的價位,也就稱“叫行價”。

落家-----古玩生意行話。

它相對於行家而言,泛指一般人家或市民,這些人是不做古玩生意的,這是古玩生意人常用的行話,如說這件青花瓶是從“落家”出來的。

落家係指他人,決不能自稱。

埋地雷-----古玩生意用語。

它指古玩生意人設圈套,預先將假、贗品喬裝打扮掩蓋起來,造成種種假象以迷惑人,最後讓人受騙上當的欺詐行為。

如某某古玩生意人,將上海市場上買來的仿品瓷器,埋伏到蘇北鄉下,然後勾引上海人去買,這種行為便被斥之為“埋地雷”。

其語屬貶義詞,是指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新家生-----古玩鑒定用語。

係指一切仿冒之贗品。

“家生”本是器物的總稱,南宋呂自牧《夢粱錄》十三“諸色雜賣”雲“家生動事,如桌、凳、涼床、杌子……”“新家生”即新的器物。

在鑒賞古玩時常說:“這件瓷瓶是新家生”,有時幹脆說“新家生”。

拖工-----古玩走私用語。

是指那些專門從事秘密運輸走私古玩的職業人員。

此類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屬一種違法行為。

“拖工”不是指某一個人,是指一類人。

這些拖工大多是黑道上的人,他們常常具有通天的本領,並以此獲得暴利。

吃藥-----古玩買賣用語。

“吃藥”即受騙上當。

將走眼上當稱之為“吃藥”,非常形象,因為藥是苦的,上當的滋味就像吃藥一樣。

而藥又能治病,有素養的收藏家,就是從“吃藥”中成熟起來的。

當賬-----古玩交易用語。

泛指物物等價交換的一種形式,大多為業內人士所為。

有人在注釋此語時,寫成“打仗”,那是誤解。

做生意怎能和打仗聯係在一起呢?“當賬”的“當”是對等的意思,如成語“旗鼓相當”。

當賬就是賬項對等的交易。

搬磚頭-----古玩交易用語。

指不花本錢搬弄他人的古玩器物,是做生意的一種經營手段。

這種人常常依仗自己信息靈通,渠道廣泛,可以不花本錢、無投資而從交易中獲利。

用“磚頭”來形容古玩器物,無非是想隱蔽一點。

掮做-----古玩生意人的行為用語。

就是掮著別人的貨物去兜生意。

此語從滬語“掮客”引申而來,有時亦簡稱一個“掮”字,如“讓我掮一掮”,“他要掮我這種貨”。

雖說“掮做”與“搬磚頭”都是利用他人的東西做生意,但“搬磚頭”是有了買家後的行為,而“掮做”往往是拿著貨兜攬買家,掮不掉可以退還。

下出籠-----古玩生意用語。

泛指利用他人的生意而偷偷摸摸地私下交易的行為。

完全是一種貶義詞,例如“伊下出籠”,“專門下出籠”。

古玩行當的弊端諸多,而“下出籠”是其中重要的一條,這種行為常常遭到譴責。

敲鋃頭-----古玩生意人經營用語。

“敲鋃頭”,係指古玩生意人在叫行時硬碰硬地交易。

如說“這件瓷器是敲鋃頭下來咯”,有時也簡稱一下“敲”字,如說:“格件銅器是阿拉敲下來咯”。

用“敲鋃頭”來說明某樁生意,無非是顯示紮實、牢靠,說的人常常會流露出一種得意的神態。

偷冷飯-----古玩生意人行為用語。

“偷冷飯”與“下出籠”有同義,但又有區別。

它常常說的是老板手下人所為,具有瞞天過海的含義,為貶義詞。

“偷冷飯”是一種古玩行業的不良習氣,因而會被人們譴責。

“偷冷飯”常謂他人所作所為,而絕無以此自詡的。

近年來,其他行業也有使用此詞語的。

工手-----古玩製作工藝術語。

表示匠人製作工藝品時的功夫。

謂之“工手”,很可能是“工匠的手藝”的簡稱。

被使用於“工手”的對象,大多是工藝性較強的藝術品,如紫砂、竹木牙雕、金屬器物。

而對純藝術品的書畫就不能使用。

扒散頭(爬山頭)-----古玩修複用語。

原用於評價修補過的老字畫,在老家具行業特指修補過的老家具。

多指對殘損殘缺的工藝品進行整修,或者是為了遮人眼目的修補。

有人稱此為“爬山頭”,意不通。

“扒散頭”有把散了的東西扒起來的含義。

“扒散頭”在古玩行業中帶有一種貶義,它與“修複”不同,修複是公開性的,而“扒散頭”則常常是隱蔽的,為的是蒙人。

妖氣-----古玩鑒定用語。

泛指後仿品和作偽品,為了做舊而殘留下的色、澤、光。

這種人為的假象,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故稱為“妖氣”。

妖邪手法的狡詐,常常會讓人上當受騙。

品相-----古玩鑒定用語。

是品質與外相的意義,泛指收藏品的外觀工藝和內在質量的優劣程度,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年份的器物。

如稱:全品相、品相一般、品相一塌糊塗等。

品相是構成古玩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蠟-----古玩鑒定用語。

多指完整無損完好如初的收藏品。

究“蠟”字的含義,可引申為光亮、光輝,“生蠟”就是生輝。

該語是典型的滬語,同類詞如“克蠟”。

拾漏-----古玩經營用語。

即揀拾別人漏掉的東西,而且是指好東西。

拾漏是可遇不可求的。

這是古玩生意人或收藏家自己的眼光,或靈通的信息,尋覓收藏品的行為。

妖怪-----古玩鑒定用語。

指具有一定迷惑力的贗品,也指某些改頭換麵的作偽品。

人們在使用時,常說:“這件東西是妖怪”。

有時幹脆說:“妖怪”,還有時更幹脆,隻用一個“妖”字。

皮殼-----古玩鑒定用語。

舊時古玩行當裏的人,將家具、竹、木、牙雕、紫砂、核雕等古器上的具有一層玻璃質感的包漿,稱為“皮殼”。

顧名思義,稱之為“皮殼”的包漿,是一種較厚的包漿,但有些古玩不稱“皮殼”,例如瓷器、繡品、古籍版本、珠寶等。

至尊-----古玩鑒定用語,係指正宗的古玩,有可靠的意思。

使用起來,常說:“東西絕對至尊。”

或者也可以說:“儂這件古玩不至尊。”

“至尊”是“大興”的反義詞。

此語來自骰戲的“至尊寶”,它指骰戲中最大的牌色。

此語不僅古玩行當用,其他行業也用,也常見於上海社會流行語中。

打悶包-----古玩行業中,稱不準開封檢驗的買賣為“打悶包”,有時也指沒有看到東西而交易的行為。

據說此語原流行於上海地區的民間,源於打花會賭博的“打悶包”。

此語現在滬上其他行當也有使用。

看不好-----倘若賣家說貨絕對到代,而買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顧及店家的臉麵,就隻能說:“看不好”。

鏟地皮-----自己不開店,專跑農村收貨,或者是盜古墓的人。

拿到東西後再賣給各商家,行裏人稱他們“遊擊隊”,又叫“鏟地皮”。

一槍打-----將這批貨物好的帶壞的一起賣稱作“一腳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貨上門,買家決定購買他的東西,讓送貨人將貨留下。

吃仙丹-----買了便宜喜歡的藏品叫“吃仙丹”。

攔一道------抬高競買者的價錢搶先買來,對手就說他被攔一道。

搬磚頭------不花本錢拿別人的東西去賣,從中賺取差價。

交學費------不太懂行總是花錢買到新貨,受人騙叫“交學費”。

包袱齋-----行內有的人眼力好,但沒錢開店,便用藍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鋪“摟貨”,然後轉手賣出。

這種經營古玩的現象被稱之為“包袱齋”。

有一眼-----就是這件東西不錯,藝術價值較高。

收起來-----買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請賣家將藏品收回去,就說收起來吧。

俏貨-----比較精美的的藏品。

一般指瓷器的收藏術語。

天價-----漫天要價,價格高出市場價很多。

行價-----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行價”。

上貨-----古玩商從農村市場或者收藏者手中購買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貨。

壓堂-----是主人店堂裏最好的鎮店之寶。

砸漿-----從同行中買來打眼貨“沒年代”或價錢過高,掌櫃可請行內公會幫忙調解,要求對方讓價或退貨,行內話稱之為“砸漿”。

走寶-----就是賣虧了,把價值十萬的,幾千賣了。

買家便是“揀漏”了。

舊仿-----明清時期的仿舊叫“舊仿”,而現在仿舊就是“新仿”。

到代-----收藏品攴鶯茫?鐧揭歡ǖ哪甏?小暗醬?被頡肮荒攴蕁薄?賊光-----新瓷器釉麵刺眼的光叫“賊光”或“火光”,如:真品青花瓷器砸碎後,同樣充滿了光澤,贗品是沒有這樣的光彩的。

贗品的光是“賊光”。

生坑------新出土的東西叫生坑。

熟坑是指出土後已經過一段時間,有的已經過他人盤玩,。

另外,水坑相對於幹坑而言,水坑指器物埋藏地低下具有較為豐富的水源,出土的器物往往受沁較重,並對器物有較大的侵蝕,而幹坑則相對缺水,器物出土的沁色相對於水坑也不同。

幹坑出土的器物往往多自北方.#拿了-----投資者決定將藏品買下。

這件藏品我拿了。

繃價-----堅持要高價,想賣個好價錢。

拉纖-----就是中間人,介紹人。

中間人收取傭金,一般是賣方出3%,買方出2%,俗稱“成三破二”。

看新-----這個東西有點看新,東西不到代,現代仿的。

包上-----買家決定將藏品買下,請賣主將藏品包起來,這件東西我要了請您包上。

要了-----買家決定購買某件藏品。

蟲兒-----就是已經收藏了很多能夠讓觀者眼睛一亮的東西。

甚至整間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過這一件的說法。

通俗地說,就是有鎮店之寶的藏品。

沒用-----買家不要這個藏品覺得沒多大意思,一般說沒用。

走眼-----也叫“打眼”買家用較高的價錢買了不值此價的藏品,或買了假貨。

掌眼-----這件東西沒把握看年代,請個師傅為你“掌眼”看看新老。

摟貨-----古玩行商戶們相互將對方的貨拿走代為銷售,即為“摟貨”。

近百年來行內人士沒有發生“摟貨”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種行業的傳統規矩。

夥貨-----二人或以上合夥買賣古玩。

售價早已商定,賣時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須將實售價格公開,平均分配利潤。

棒槌-----就是看不懂東西新與老,好與壞的人。

老是被騙的人,行內人就說他是棒槌。

賣家賣新貨給他,背後還稱呼他“棒槌”。

殺豬-----就是經營新仿瓷器的人對賣假貨行為的一種口語,把新仿的東西拿到和顧客約好的地方賣給顧客,他們稱殺豬。

抓-----到市場去購買古玩說抓貨,剛抓了一件光緒官窯。

吃-----我是吃瓷器的。

意思就是,我是買瓷器的。

納-----買進藏品,叫納入。

較早的古玩術語。

追-----發現很好的藏品追著要,在拍賣會上追價。

勻-----有的在古玩行買藏品不叫買而叫勻。

這塊玉您能勻給我嗎?讓-----有的古玩商買東西不叫買而叫讓。

這件瓷器讓給我吧。

玩-----行內人稱收藏為玩,初次見麵問“你玩什麽”,意思是你收藏什麽。

如: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天書-----重要的鑒定專著。

今玩-----現代製作的收藏品。

現玩-----即今玩。

祖----即古玩行的祖師範蠡。

其提出的糧食布匹十分利、中藥當鋪百分利、古玩字畫千分利。

回了-----收藏者決定不購買某件藏品,經營者決定不經營某件藏品。

盜幕行話:現玩、今玩——當今製作的藏品紙兒、片兒、紙頭——書畫綠頭——翡翠老種——老翡翠新種——新翡翠石頭——玉器石頭幫——做玉器生意的一夥人生玩——新出土文物水貨——從境外走私來的收藏品爬山頭——把損壞的古玩修補好做舊——把新品做成舊品裝棺材——以新畫做舊後,找來不值錢的舊書畫去掉原來的畫心,套上舊裱邊(即所謂“裝棺材”)的一種做舊方法。

下蛋——複製品高仿——做舊做得好判眼——做舊做得不好老仿——民國以前的仿舊鏟地皮——挨家挨戶上門收購洋莊——做外國人生意本莊——做國內人生意掮做——代銷打仗——以物易物天價——漫天要價一槍打——批貨好壞一起賣開衝——第一筆生意吃仙丹——低價買進價值高的古玩漏掉——好東西以極低的價格賣掉吃藥——買進假貨分——元角——10元塊——100元一隻數、一桶水——1萬元古玩,又稱文物、骨著等,被視做人類文明和曆史的縮影,融合了曆史學、方誌學、金石學、博物學、鑒定學及科技史學等知識內涵。

經曆無數朝代起伏變遷,藏玩之風依然不衰,甚而更熱。

其中自有無窮魅力與獨到樂趣。

在民國時候,古玩的真正含義,如果以瓷器為例的話,古玩指的是官窯中的特殊品種,或稱之為禦窯,自古以來,陶瓷分為三大類,官窯、民窯、禦窯,也有的過去,過去書裏說的客貨,就指當時的民窯。

古書裏有一句話,官窯有別於民窯,官窯有別於禦窯。

禦窯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指常見官窯之中質量上乘的作品,過去燒造官窯通常一個品種上百件,完美無瑕的是皇室禦用,品相一般的下一級使用,或者賞賜,百餘件官窯作品中品相前十名的是禦窯。

另一種禦窯的解釋是官窯中極為特殊的品種,比如說常見的乾隆賞瓶。

官窯裏的特殊禦窯,有可能在一朝當中隻做一件,比如說法郎彩的瓷器,比如說北京市文物公司從香港拍賣回來的六方套瓶,那件瓷瓶可以完完全全體現出皇家的富貴氣。

當時我想工匠製作時候的意思是說皇家品牌就要體現出皇家奢侈的生活,但內心作為皇帝還不要忘了清政廉潔,所以,中間的套瓶是青花的。

這類的瓷器都被稱之為禦窯,在民國的時候隻有禦窯才被稱之為古玩。

古玩收藏常識首先,應該對古玩收藏活動持有清醒客觀的認識,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誤解,擺正心態。

為什麽古玩收藏會產生這麽大的魅力?除了收藏活動給人們帶來文化精神享受和藝術熏陶的原因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看重它的投資賺錢,使資本保值增值的功能。

在收藏界的確盛傳著不少依靠投機或投資買賣,拾漏撿遺而一本萬利,獲益豐厚的佳話美談。

不幸的是人們隻看到這些表麵賺錢的熱鬧現象,而沒有去深入探究為什麽他們能成功賺錢。

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正是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成功賺錢案例,不僅引起了人們來參與古玩買賣的興趣,並且使人們對古玩收藏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片麵認識,錯誤地以為買賣古玩可以獲利保值,從而盲目地,在沒有了解掌握必備知識的情況下草率購買。

要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有許多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因為輕率購買而上當受騙、血本無歸。

古玩收藏是對專業知識要求很高的活動。

這些專業知識的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過程。

它沒有捷徑可走。

真正有心從事收藏活動的人士,隻有潛心研究鑒賞知識,了解市場動態、行情,才能懂得對繁雜的古舊物品有所甄別取棄,才能僥幸少花冤枉的學費。

所以搞收藏切忌短視盲目,唯利是圖,應該以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為主要目的,個人投資理財僅為其次。

這樣心態平和心理健康地從事收藏活動或許在經濟回報上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其次,應該注意到進行古玩收藏活動與任何投資活動一樣存在著相應的風險。

其中最基本的包括政策法規的風險,操作失誤的風險和套利的風險。

政策法規的風險。

文物商品是特殊商品,我國現行《文物保護法》是1982年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頒布實施的。

雖然它製定距今20年,有些具體相關內容已不適合當前的社會發展(人大也正在加緊進行文物法的修正工作),但它畢竟是國家現行的法典。

它對館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都有具體的界定,尤其是對文物的收藏和流通所作出的相關具體規定,應引起市場參與者的重視。

例如《文物保護法》明令禁止買賣出土文物,地下出土文物歸國家所有。

但這一條被許多人視而不見。

盡管有的出土文物經濟價值不大,買賣價錢相當低廉,但這事情的嚴肅性不屬於經濟範疇。

操作失誤的風險。

就一般的古玩收藏愛好者而言,操作失誤是指以真品的價格買了仿造品,或是以高出市場的價格買了真品。

二者的區別在於後者有可能隨著需求的變化,獲得某些補償、回報。

而前者卻隻能使你虧損,回本無望。

古玩收藏作為理財手段,具體由專業人士操作,在操作正確無誤的情況下,尚且難免受到社會經濟環境和供需要求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回報預期無法兌現,更何況不具有專業鑒賞知識,對市場操作認識膚淺的愛好者,參與買賣古玩操作失誤的風險就尤其明顯了。

套利的風險。

客觀地講,古玩市場畢竟是一個不健全、有待完善的交易市場。

買與賣者之間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地交易較大程度上都要看參與者對市場的參與和認知程度。

再就是怎樣盡量避免少犯錯誤。

人們在市場經濟的曆練下,操作行為不得不謹小慎微。

然而為什麽不論經驗豐富的行家,還是初入門檻的愛好者,都難免買錯物件呢?緣皆因於“信”字。

這裏既有專業鑒賞能力的原因,又有鑒賞能力之外的原因。

行家往往因為知識和經驗豐富而過於自信,跟著感覺走,偶有閃失。

愛好者鑒於鑒賞能力的不夠,求“專家、朋友”幫助為其掌眼,因而輕信“專家朋友”的意見。

亦或輕信售物人講的**故事,甚至輕信某些店堂的招牌。

須知“專家”也有不在狀態的時候,“朋友”也會礙於情麵需要,需做人際應酬。

某些國營店堂在市場經濟的衝擊擠壓下,“誠信待客、信譽為本”的經營宗旨也有扭曲變味的時候。

另一個鑒賞能力之外的誘因是拾漏撿遺的心理。

試想每個人都夢想能遇到以低廉的價錢,買到高價值的物品,進而獲利的機遇。

這種事情現實嗎?尤其是在全民藏寶收寶致富意識日益普及的當今社會,某天當一位農民裝扮的人向你訴說手中能值好多錢的某朝代物件,而他寧願把能賺大錢的機會便宜地轉讓給你時;亦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傾說自己多年收藏的喜悅,苦於兒女不喜好、不願繼承,如今願意優惠轉讓多年珍藏給你這位知音時,你會相信有這樣的幸事眷顧嗎?最後,就是做一個精明的現代消費者,應做好索賠的準備。

買錯了物件怎麽辦?有人認為古玩圈玩的就是“估玩”,考的是鑒別的眼力。

東西買錯了就自認倒黴。

甚至有人列舉曆史上個別名人造假販假的事例,試圖說明古玩收藏造假販假存在的合理性,使不少人對古玩行製假販假的行為熟視無睹。

其實不然。

古玩行不是不打假。

買錯東西對任何人都是痛。

這種痛對追逐獵奇收藏的人來說不僅隻是意味金錢的損失,這種痛曾使知名收藏家喪失名譽,丟盡顏麵,落下心病,最後抑鬱而終。

這種痛也曾使無數興致勃勃的愛好者初涉門檻就被滅殺興致。

作為製假販假的受害者,古玩收藏界對任何製假販假的行為都深惡痛絕。

既然是這樣,為什麽這些製假販假的行為在古玩行業沒有得到有效的製止呢?除了利益的驅動,使製假販假延續不絕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消費者姑息縱容。

過去的歲月裏,行家們買貨走了眼是羞於顏麵,歸咎於術業不精,不敢張揚,秘而不宣,自動放棄了追究賠償的權利。

當今社會,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在買賣過程中,隻要經營者提供虛假不誠實的陳述、允諾,以欺瞞手段,造成了購買人的經濟損失,購買了假貨贗品,購買人就有索賠的權利,古玩行也沒有例外。

所以,對惡意欺騙行為就應該積極采取索賠行動。

一方麵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麵也可以為淨化市場行為出一份力量,讓蓄意坑蒙欺騙不誠實者有所顧忌,無地容身。

因此,購買者在交易完成之後,要索取注明相關承諾內容的交易憑證。

國營文物店等經營單位通常有古籍文物銷售統一發票給顧客。

私人間的交易如果銷售人曾作出承諾,穩重起見就應該向其取得相應承諾的憑據或交易記錄以備日後不測之需。

古玩的收藏與鑒賞,是一項高雅的玩,一種有品味的玩,一種有文化的玩,一種背負曆史、尋舊懷古的玩。

古玩投資,屬於藝術品投資的範疇。

古玩,它的涉獵麵十分廣泛,門類十分龐雜。

從材質來看,有木質古玩、陶瓷古玩、玉石古玩、珠寶古玩、金屬古玩等等;從使用價值看,有古典家俱、有文房四室、有器皿用具、有梳妝飾品、有古代錢幣、有書籍報刊、有煙標海報等等。

古玩,猶如一個包羅萬象的大市場,東西多得很,博得很,雜得很,玩法多得很。

“盛世文物,亂世饑民”。

國家繁榮向上,老百姓豐衣足食,古玩有市場。

國家蕭條混亂,老百姓衣食無著,沒人有那個閑心來搞古玩。

古玩,作為一種商品,它的特質集中地表現在兩點:一點是古,具有曆史重負的滄桑感,往往這些東西,是一個社會發展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最好見證;一點是有文化,有品味,具有藝術性。

正是因為古玩作為商品的這兩個最鮮明的特點,決定了在古玩某一領域淘金的專門人才,有可能在龐雜的良莠不齊的古玩市場中,贏它個罐滿缽盈。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3日從北京市平穀區文物部門獲悉,考古人員在北京平穀區興穀開發區河道治理工程的先期考古勘測過程中,發現漢墓14座,明清墓6座,窯址5個。

據平穀區文物研究所所長龔順寶介紹,從已發掘的9座漢墓中出土了大小陶器70餘件。

其中,最珍貴的文物為陶馬、陶鴿子、陶豬、陶雞、陶鴨等仿牲畜陶器。

“以前很少出土陶馬,即使有也殘缺的很厲害。

這次出土的相對完整陶馬上,還騎著一位穿漢代軍裝的人,據此可以推斷出,墓主人很可能是個愛武之人,”龔順寶說。

從發掘現場看,漢墓分布很整齊,初步推測可能是個家族墓。

這些漢墓每座皆有墓道,墓底鋪有磚,大小形狀與現代建築用磚極相似,但磚麵上都有細繩紋或刻有文字。

據了解,已發掘的古墓都有被盜的痕跡。

目前,發掘工作仍在繼續。

北京市平穀區早在漢高祖十二年就已經建縣,至今已經有2200多年的曆史。

其域內已經發現古墓葬70多處,多為漢代墓葬。

古玩須知改革開放30年裏,如今的收藏或從事古玩業的人約7000萬,當你想投資或收藏古玩時,必須要有基本的知識。

1.切忌貪婪,價格便宜,完整漂亮或撿漏的心理。

2.多參觀博物館,古玩市場,多看些正規收藏資料書籍,多看多學--少問少買。

3.初級階段--從小件的小價錢的藏品入手----或買些標本學習研究-來提高自身的鑒賞水平運用科學方法分析辨識文物年代真偽、質地、用途和價值的工作。

文物鑒定的必要性文物產生於一定的曆史環境,在自然和曆史的發展變遷中,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有的甚至難識真麵目,給人們認識它的年代與價值造成很大困難。

特別在曆史上,一些人出於盈利等不同的目的,采取各種手段製造假古董,魚目混珠,使人對文物真假難辨,更增加了認識文物的難度。

通過鑒定辨識文物真假,就成為鑒定文物的首要任務。

文物真偽之所以能辨別,是因為在一定曆史條件下產生的文物,都不能離開時間形式而存在,不能再生產。

超時間、超空間地再製作一件與某件文物完全相同的物品,一般是不可能的。

在曆史長河中,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許多文物年代不明。

真正價值未能揭示,隻有通過鑒定,才能判明年代,確定價值。

文物作為曆史文化的載體,其價值不都是直觀的,許多文化的價值是隱藏於實物遺存的深層結構之中。

鑒定就是揭示文物價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物鑒定與文物保管文物保管需要科學依據,文物藏品區分等級,文物史跡分級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都需通過文物鑒定,確定年代,評定價值。

不僅如此,文物出境、打擊文物走私等也都需對文物進行鑒定。

文物藏品分級時,需在其年代明確的前提下,評定它的價值,區分等級。

等級的確定與采取什麽保管措施,有直接關係。

分級保管,是文物藏品保管中的一條重要原則。

一級文物則需要專庫或專櫃保管。

文物史跡中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隻是極少數。

能否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關鍵是文物史跡的價值。

各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由於級別不同,要實行分級管理,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強保護。

可移動文物能否出口或出境,國家有明確規定,並製定有鑒定標準。

在具體鑒定中,要對每一件文物作出具體評價,以判定可否出口或出境。

這是保護中國文物不外流的重要一環。

文物鑒定的主要對象文物鑒定研究的主要對象,一是可移動文物,即文物藏品、流散文物,二是部分不可移動文物,即文物史跡。

對文物藏品和流散文物的鑒定,是文物鑒定的重點。

博物館等文物收藏單位的文物藏品,如石器、玉器、陶器、銅器、金器、銀器、鐵器、鉛錫器、瓷器、琺琅器、漆器、竹木器、骨角牙器、書畫、文獻等等,都是文物鑒定的主要對象。

在文物史跡中,古建築、紀念建築、石窟寺、石刻是文物鑒定的主要對象。

對古遺址和古墓葬,隻有經過發掘,根據出土文物才能鑒定其年代和價值。

文物鑒定的主要內容包括辨別文物真偽、判明文物年代、評定文物價值和等級幾個方麵。

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係。

在鑒定過程中,應辯證地對待,不可將它們孤立起來。

辨偽在文物藏品中,特別是傳世品,往往夾雜著偽品。

在保管、研究、陳列時,首先要把混入文物的偽品辨別出來。

辨別真偽主要是對館藏文物和流散文物而言。

對文物史跡,隻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辨偽。

建築物上的附屬品石雕、木雕等毀壞之後,又按原狀重新雕刻,與建築物並非同時之物,其他構件的更換亦如此,如不辨別,把它定為原件,會引起混亂。

斷代辨別文物的年代,是文物鑒定的主要內容之一。

確定了文物年代,就可將其置於當時的時空環境中進行研究。

文物的真偽,最根本的是時代不同,還有所用材料、工藝的差別。

文物斷代對一切文物來說,都是必須的。

在文物的斷代研究中,除由於作偽而造成的一些文物年代混亂,需要鑒定辨別外,還有大量文物本身並無紀年,需要鑒定,判明年代。

一些傳世文物在曆史流傳中,由於自然損壞,有意挖損等,給確定年代帶來了困難,還有一些文物史跡如古建築,不同朝代屢次重修,更換構件,使一座建築物具有多時代的構件,另有一些碑刻的紀年或關鍵字被砸去等,這些都需要通過鑒定,去判明年代。

評定價值文物是具有曆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遺存,沒有價值的遺存,不能稱其為文物。

在曆史遺存被確定為文物之前,就需要對其進行研究,評定其是否有價值。

在確定某曆史遺存為文物之後,要研究它所具有的曆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高低。

在研究文物的過程中,應將它置於一定的曆史環境之中,分析它的內容,鑒定它的製作工藝,揭示它的內涵及其在曆史的地位與作用。

從而確定它的價值高低,或它的價值的主要表現。

評定等級是鑒定的主要任務之一。

按照中國文物法規的規定,根據文物價值的高低,把館藏文物和流散文物劃分為一、二、三級,把文物史跡區分為不同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推薦給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文物鑒定的基本要求文物鑒定本身是一項科學研究工作。

它研究的對象,是形態各異、內涵複雜、時代不同的各種文物,這就決定了文物鑒定所具有的特點:具體、細致、嚴密、求實。

文物鑒定的基本要求是:①應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文物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對文物的真實性、科學性作出正確的鑒定;②通過鑒定,力求準確判明文物的真偽、年代;③通過對文物的綜合研究,分析文物的形式和內涵,力求準確評定其曆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高低;④文物鑒定者應具備廣博的曆史知識、文物知識、自然科學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以及文物做假知識等,掌握傳統的鑒定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分析鑒定方法,力求對文物作出準確的鑒定;⑤文物鑒定必須實事求是,鑒定者須具有高度的法製觀念和對國家文化財產高度負責的崇高品德;⑥認真做好鑒定的各項資料工作,寫出鑒定意見。

文物鑒定的方法文物的類別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鑒定。

在文物鑒定之前,必須對文物進行分類,以便根據不同類別的文物,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鑒定。

分類亦需鑒定,對文物辨偽、斷代、評定價值等鑒定,更需要分類。

在文物藏品鑒定中,一般以質地分類,有利於排比、辨別。

在文物史跡鑒定中,一般按性質分類,這樣更適合采用不同方法鑒定該類文物中不同種類的文物。

文物鑒定的具體方法很多,基本方法可歸納為傳統方法和現代科學方法。

傳統鑒定方法是自古以來,人們在研究、鑒定文物中不斷探索、總結、發展、再總結的科學成果。

其基本內容是在對文物分類的基礎上,對同類文物進行比較辨識和綜合考察。

①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

在古代和現代,都采用比較的方法鑒別文物。

以文物藏品為例,對真偽年代、價值未作出辨識的文物,鑒定時,需選取已知其真偽、年代的同類文物的標準器,並將兩者對比,進行分析,找出未辨識文物與標準器物之間在形製、質地、花紋、工藝等方麵的相同與相異之處,分析它們的矛盾與聯係。

經過係統地分析研究後,作出科學判斷。

②綜合考察,通過對文物本身的調查,文獻記載的考證,參考總結的鑒定同類文物的一般規律,對鑒定對象進行綜合考察、分析、判斷,以達到鑒定文物的目的。

此法對鑒定文物史跡尤為適用。

文物史跡一般形體大,內容多,涉及麵廣,采用綜合分析的方法鑒定,會取得比較科學的鑒定結果。

運用傳統方法鑒定文物,除上述基本方法外,還要根據鑒定的不同對象,采用不盡相同的具體方法,如對青銅器、瓷器、書畫等的鑒定(見青銅器鑒定、瓷器鑒定、書畫鑒定)都可說明這一點。

之所以如此,是由不同種類文物的性質決定的。

現代科學技術鑒定方法,主要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文物進行分析鑒定。

有許多文物目前仍以運用傳統鑒定方法為主。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文物鑒定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現代科學技術鑒定和傳統方法鑒定的進一步相結合,文物鑒定將會出現新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