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男醫生官場筆記

第1556章

第1556章

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們很多人痛恨腐敗和權力的濫用其實並不是真正地痛恨腐敗和權力濫用本身,而是痛恨自己沒有腐敗和濫用權力的機會。我認為這句話非常的有道理,而且我覺得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很多人其實真正痛恨的是權力不能給自己帶來利益。

還有人說,我們很多人其實並不是仇富,而是仇恨不公。這所謂的不公具體地講就是在現代社會的競爭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我倒是認為這所謂的不公還可以理解為是自己得不到。

痛恨社會不公的絕不會是既得利益者,隻能是非既得利益者。但是大多數的非既得利益者卻總是會在心裏羨慕和向往那些既得利益者的。

此刻的我就是這樣,因為竇部長手上的權力讓我們成為了既得利益者,所以我才會在心裏對他有著這樣的感激之情。由此我很慶幸:看來我們這次的接待是非常完美的,否則的話就不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因此,我對單位那些在背後說我花錢多之類的閑話采取完全漠視的態度。

竇部長的話講完後,隨即就笑眯眯地去看著大家。很顯然,他是用這樣的微笑在給大家施壓,同時也是在等待參會的高校領導們表態。

其實這些副校長們都是場麵上的人,他們當然懂得竇部長的真實意圖了。隨即就有位高校領導說話了,“我來江南省之前我們學校就召開了校長辦公會,同意今年給江南省增加十五個招生計劃。具體的事宜下來後我和江南省招辦的同誌細談。”

他所說的所謂細談,其實也就是錢的問題。而且我還估計他說的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他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待價而沽了。

我急忙地道:“謝謝您。”

有人開頭了後接下來大家的發言就積極踴躍了,同時我還看見幾位拿著手機匆匆地走出了會議室。我估計這幾個人是在來之前沒有帶著明確指標類型的,他們肯定是出去向自己的一把手請示去了。我不禁在心裏暗暗地覺得有些好笑。

後來所有的高校領導都表了態,指標給得最多的是我們自己省裏的江南大學,他們今年在省內增加了三十個計劃,其他高校最少的也有十個計劃指標。其中有兩個高校的副校長說最後還得回去後再研究了再說,不過他們都同意先簽署意向性協議。

接下來何省長簡單地講了幾句,無外乎都是感謝之類的話。

隨後竇部長問羅書記道:“羅書記,你有什麽要講的嗎?”

羅書記笑著說道:“我們何省長已經代表我們江南省表達了對竇部長及在座各位領導的感激之情了,我也代表我們省教委感謝各位領導,其它的我就不多講了。”

竇部長來問我道:“馮主任呢?”

我笑著說:“我今天中午用美酒向各位表示感謝吧。現在我最想聽的是竇部長關於文學和佛學的精彩話題。”

竇部長頓時大笑,隨即說道:“好。現在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吃午飯。既然是開會,我們還是把今天上午的時間開滿吧。下午我就要回北京去了,我非常地希望今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和大家一起來商討工作上的事情。好,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來說說閑話,大家都放鬆一些,不要把氣氛搞得那麽緊張。事情已經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具體操作的問題了。這樣,我還是先說說關於空中樓閣這個成語的來曆,就算是我拋磚引玉吧,我想在座的肯定有不少的領導還會對文學、對佛學有研究。其實吧,這些東西很有意思的,它們不僅僅隻是知識的範疇,我覺得更多的應該是哲學、為人處世的經典話題。既然大家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我們聊聊這樣的話題也好。你們大家說是吧?”

會議室裏麵的氣氛頓時就輕鬆了起來,大家都說“竇部長您先開個頭吧。”

竇部長隨即就說道:“‘空中樓閣’這個成語其實是出自佛教。佛教作為一種曾經幾乎成為我國全民宗教信仰的文化,傳播時間縱達兩千多個春夏秋冬,範圍遍及大河上下、長城內外,對我國的語言詞匯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實我們現在所經常使用的很多詞,如‘獻身’、‘習氣’、‘方便’、‘障礙’、‘一刹那’等等、等等,這些都是佛教名詞。成語是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語言精華,是我國詞匯寶庫中的明珠。我曾經研究過,在這些璀璨奪目的成語之中,竟有兩百多條是與佛教有關的。比如‘味同嚼臘’這個成語也是。《楞嚴經》卷八裏麵講: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同嚼臘。其本意是讓修行之人清心寡欲,淡於世味。後世以此比喻寡淡無味,了無情趣。如《儒林外史》裏麵就有一句這樣的話: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到手之後,味同嚼蠟。‘空中樓閣’這個詞出自佛教故事《百喻經三重樓喻》:謂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樓。木匠依吩咐,開始在地麵上砌磚。富翁驚問何故?木匠答道:做三重樓呀!富翁急忙說:我不要下麵二重,隻要最上一層!木匠不勝驚異,說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層的道理。但是,富翁還是執迷不悟,引來了眾人的嘲笑。佛教用這個比喻說明修行者應築好根基,循序漸進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虛幻的東西或空想。前麵我就講了,江南省招辦竟然把一件看似空中樓閣的事情變成了現實,真是了不起。所以,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不要被我們固有的觀念束縛住了我們自己,要善於另辟蹊徑地去思考問題。修建空中樓閣這樣的事情在古時候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對於現代的人來講似乎應該可以做到吧?我覺得隻要掌握好了力學的原理就可以了。不過在這裏我不想談具體建築上的問題。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就有不少的空中樓閣,比如我們統計局的那些數據。是吧各位?”

大家都笑。

隨即何省長就說道:“竇部長,你剛才的話倒是讓我想起來了,我曾經在詞典上好像也看到過關於對一個成語的解釋,這個成語就是‘皆大歡喜’。佛經《維摩詰經·囑累品》裏麵講: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又如《法華經·普賢菩薩發品》裏麵也講: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雲。意思是說參加法會的大眾聽佛講經說法後,都感到身心愉悅,無比欣喜。今天我們的場景不也是一樣嗎?竇部長在這裏給我們作精彩的指示,我們大家聽了後都‘皆大歡喜’呢。”

所有的人又大笑。

還別說,竇部長前麵的話還真的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和效果,接下來就有好幾位高校領導開始接下去講了。我很是驚奇,一方麵我想不到諸如:順水推舟、借花獻佛、見風使舵、森羅萬象、鏡花水月、心花怒放之類的成語都是出自於佛教,就連不即不離、鸚鵡學舌、家賊難防,甚至掛羊頭賣狗肉竟然也是——

森羅萬象一詞出於《法句經》: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原來,森羅萬象是“色”,即一切物質現象,而物質現象是刹那生滅、虛幻不實的。

鸚鵡學舌出自《藥山惟儼和尚》:有行者問:有人問佛答佛,問法答法,喚作一字法門,不知是否?師曰:如鸚鵡學人語話,自語不得,由無智慧故。禪宗強調人心的頓悟,反對在語言文字上拾人餘唾。鸚鵡學舌,即使學得維妙維肖,也無補於事。

不即不離這個詞語出於《圓覺經》:圓覺普照,寂滅無二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即”是融合,“離”是分別。‘圓覺’是真性,‘眾生’是妄相,當然是有分別的,這就是所謂的“不即”;然而歸根結蒂,妄相亦是真性的顯現,二者是融合的,這就是所謂“不離”的意思了。猶如波不就是水,但也離不了水。

家賊難防出自《五燈會元》。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按佛教以色、聲、香等“六塵”為“外六賊”,以眼、耳、鼻等“六根”為“內六賊”。家賊即指內六賊而言,指的是六根的貪欲。《雜阿含經》裏麵講:內有六賊,隨逐伺汝,得便當殺,汝當防護......六內賊者,譬六愛欲。六根以其內在的貪欲,追逐聲色等塵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稱“家賊難防”

在他們談及到家賊難防這個詞的時候,我心裏不禁苦笑:我的毛病說到底原來就是這個問題啊。

此外,還有一個方麵也讓我非常的想不到:原來這些領導們,包括竇部長、何省長,他們當中竟然有不少的人對佛學都很有研究。這就不僅僅隻是信的問題了,我覺得應該是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