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科舉)

第139章:決斷

第139章 決斷

他猶記得當年的他還是一個小書生, 雖然考過了府試, 卻仍是式微。

不過一個在衙門最沒有地位的皂隸, 都可以在他家耀武揚威, 趁機訛詐。

一般而言, 改革吏治都是始於京中, 從而推向各地的基層。

不過顧雲浩看得出來, 元化帝目前最急切的並非是整頓吏治,反而是改善稅收。

這也難怪,畢竟稅賦改製已經是一件惹得朝野議論紛紛之事, 若是此時又提出要整頓吏治,隻怕隨之而來的壓力更是不小。

還是徐徐圖之吧。

不過即便知道這個道理,但也不妨礙顧雲浩趁著稅賦改製之時, 稍微改變一下百姓的生存狀況。

畢竟稅種少了, 一年隻收稅一次,那些底層的官吏們盤剝百姓、魚肉鄉裏的機會便要少上一些。

而且, 若是按田畝收稅, 那麽貧寒之家的田地少, 便不會被繁重的各類雜稅壓得喘不過氣來。

元化帝此時自然是沒有想到顧雲浩的小心思, 身為一個帝王, 雖大多都說是什麽愛民如子, 但其實最後做決斷之時,往往這些帝王們考慮最少的便是百姓的利益。

顧雲浩深知這一點,當下忙又繼續說道:“聖上, 若以此稅製而行, 我華朝上下,田地按畝收稅,國庫充盈不過是幾年的事。”

聽聞此言,元化帝眯了眯眼。

不錯,現在田地大多掌控在士族手中,然而這些士族除了免稅的田地之外,不少人都利用手中的職權瞞報田地。

若是令戶部重新丈量,必然會多出一筆稅收,而且假使果真如顧雲浩所言,將雜稅攤入田畝之中,不再似以往一般按人頭收稅,那麽那些士族所需繳納的稅便更高了。

隻是如此一來,那些士族們隻怕更是對這次的新政心存不滿了。

思及至此,元化帝眼中劃過一絲猶疑。

“顧卿,可還有旁的法子?”

聽聞元化帝這麽問,顧雲浩心裏一緊。

難怪都說聖心易變,怎麽這一會的功夫,這元化帝的語氣就有些不同了……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顧雲浩卻不打算打退堂鼓,直言道:“陛下,改製田地稅賦其實亦並非充盈國庫這一項,更是為了遏製士族兼占田地,避免朝廷失去對糧價的控製,此事事關重要,臣以為不可不行。”

說到這裏,顧雲浩來不及看元化帝的表情,直接又道:“雖我朝一向優待士族,但若不加以遏製,若如魏晉門閥一般,那可如何是好……”

聽聞此言,元化帝雖是麵色不顯,但心中也很是不悅。

魏晉門閥勢大,甚至帝王都得給幾分麵子,這種情況自然是哪一個皇帝都不願見到的。

“再則,若國庫空虛,新政之事也難以推行延展。”顧雲浩又低聲補了一句。

“卿殿試文章言及商業、學府、兵事之事,可思量周全?”元化帝避開稅製之事,直接又問道。

聞言,顧雲浩知曉這事有戲,忙又繼續回話。

當初他在殿試文章言及,改製稅賦,增收國庫開始第一步。

稅製改革自然並非僅僅是針對田地農業,也麵向商業稅收。

在這個時代雖然重農輕商,但顧雲浩心裏卻是清楚商業的重要性。

畢竟商業稅一向較重,田地是有限的,無法增長,而商業的前景卻是有無限的可能。

即便現在華朝的主要收入是來自於農業稅收,但顧雲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商業稅會成為國庫收入的重要部分。

以顧雲浩的設想,商業稅也當按農業稅一樣,摒除雜項,一年一收。

再則,還是應當從最根本的活躍商業著手。

隻是現今華朝之內,商業發展基本已經到了臨界點,若非百姓生活變好,商業也不會有多大改變。故此,顧雲浩還是將目光放在了邊貿和海外。

說完自己的設想,顧雲浩又說道:“陛下,若是減輕關稅,並與沿海跟邊疆修建商城,微臣相信會為朝廷增加不少收入。”

聽聞邊貿跟航海,元化帝卻是皺起了眉頭:“邊貿海禁一開,隻怕蠻夷侵擾,我朝兵士多年未戰……”

顧雲浩自然是知曉元化帝的擔心。

華朝建朝幾十年來,雖然偶有蠻族入侵,但並未有過大規模的戰爭,加上又禁了海,沒什麽大仗可打,因此華朝的軍事實力也越發弱了下來。

若是邊貿海禁開了,那爭端必然就會多少不少,說不定到時候即便出兵,還是不敵他族。

“陛下所慮甚是,是微臣思慮不周。”

顧雲浩先麵帶惶恐地請罪一聲,隨後又道:“隻是兵事改製亦是需得銀錢才可,故此,改製稅賦實在是當前要務。”

說來說去,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元化帝此刻也開始真的思量此事。

見著元化帝如此,顧雲浩又是加了一把火,將學府、兵事改革的設想說了出來。

雖然千好萬好,但總歸到最後,都是一句話:需要錢。

在他一番解釋之後,元化帝算是真的對稅製改革上了心,隻是身為帝王,蕭穆言即便是心中蠢蠢欲動,但也不會在顧雲浩麵前顯露分毫。

“陛下,臣還有一事思慮已久。”顧雲浩又道。

“講。”

想了想,顧雲浩說道:“陛下若是有新政之心,隻怕阻力不小,臣以為還需廣造聲勢才好。”

“哦?”

聞言,元化帝也來了興趣。

雖然他乃是皇帝,但如今士族的權勢也不可忽略,能有個法子減輕些壓力,也是好的。

見著元化帝感興趣的眼神,顧雲浩忙繼續回道:“微臣觀我華朝各處官衙的邸報,突有一法子,不若將邸報加以刪改,記錄朝中新政之事,發往各地刊印,而後定期張榜公告萬民,以此為新政造勢。”

“再則,陛下新政一心為民,實則該讓百姓知曉才不負吾皇聖恩。”

聽完這話,元化帝不由眼前一亮。

作為一個帝王,雖然未必真的將百姓放在眼裏,但卻是誰都想得到萬民敬仰稱頌。

若是如顧雲浩的法子改善邸報,並公告天下,那麽即便新政為士族所不喜,但為能得到百姓萬民之心。

“如此法子果真不錯,隻是此事關係不小,你可有把握做好?”元化帝有了興致,聲音也愉悅了不少,當下便道。

然而顧雲浩聽了這話,卻是心裏一驚,心思轉的極快。

這個邸報改善之後,知曉度更廣,若是負責邸報之事,很顯然是一個很討巧的差事。

既沒有很大的風險,而且也算涉入新政,甚至還能因著為皇帝塑造明君形象從而在元化帝麵前討巧,說不定能因此成為元化帝心腹之人。

這對於顧雲浩這個小小的翰林院修撰來說,確實是個極好的機會。

隻是他本就因殿試之事引得眾人注意,這裏麵不僅有守舊派的憎惡,更有年輕底層官員們的嫉恨。

若是現在又負責邸報之事,也太鋒芒畢露了。

而且他現下還不了解元化帝的性子,如此差事,說不定元化帝言及讓他負責,也不過是說說而已。

想到這裏,顧雲浩又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季航,當下眼前一亮,心裏更是通透了起來。

“陛下,微臣今日能得見聖顏,已是天大的隆恩。”

顧雲浩忙下拜說道:“隻是臣乃寒門出身,見識有限,邸報之事關係重大,臣雖得陛下恩典得入翰林院,然卻自知並非能肩負如此重擔之人,未免誤了陛下大事,還望吾皇另擇良才,臣在旁協助即可。”

“恩,既然你如此說,朕便不勉強你就是了。”

很顯然顧雲浩猜對了,元化帝果真是沒有很信任他,當下便端起茶碗吃了口茶,輕飄飄地說道。

季航看著這一幕,眼中也劃過一絲遺憾之色。

他實在是為顧雲浩覺得可惜。

要知道這個邸報改善之後,必然是影響力不小。

最重要的是,季航跟著蕭穆言幼年相識,他看得出來,元化帝對此事很是感興趣,若是負責此事,定能借此平步青雲,成為元化帝重用之人。

可惜了……

“季航,你可有把握做好此事?”

正在季航感歎之時,卻聽見元化帝的聲音又傳入耳來。

怎麽?元化帝居然是想著讓他負責此事?

季航萬萬沒有想到是這個結果。

因著在元化帝龍潛時候的交情,季航自入官場之後,元化帝亦很是信任重用。

他今日輪班前來禦前待詔,想著好友顧雲浩在翰林院和朝中的處境,便側麵在元化帝跟前提了一句。

然而沒想到元化帝果真想了起來,便直接傳召入宮。

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個好友居然為新政思慮了這麽多,就是他也聽的熱血沸騰,心潮起伏。

本以為顧雲浩能借此翻身,主理邸報一事,成為元化帝身旁的新貴,卻是不想這個好處最後居然還是落在了他的身上?

想到這裏,季航還是覺得有些內疚,感覺好似他竊取了好友的努力成果一般。

“怎麽,如此之事,你也這般猶豫?”見著季航沒有反應,元化帝眼中的笑意淡了兩分,聲音中也帶著一絲冷意。

季航忙反應了過來,感覺到元化帝情緒的變化,亦是背脊一涼,直接跪下道:“謝陛下隆恩,微臣必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信任。”

說完此話,蕭穆言挑眉一笑,眼中帶著幾分滿意之色。

而季航卻是悄悄地看向好友顧雲浩。

察覺到季航的目光,顧雲浩嘴角一揚,眼中盡是平淡的笑意。

他早已猜到結果會是如此,又豈會因此不滿或是失落呢?

不是旁人,而是季航負責此事,與他而言,已是最好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