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165 蔡確

第165 蔡確

宋神宗自從繼位以來,一直災禍不斷。如果不是王安石,通過變法的方式給他賺取了大量的財富,趙宋江山早就已經破產了。

仁宗皇帝說是個好皇帝,可是留給他父親宋英宗和自己的江山卻是個爛攤子。他剛剛接手的時候,無論是內庫還是戶部的國庫,早就已經快空了。

如今,好不容易遇到這麽一個豐收之年,官家如何能夠不興奮呢?

這時候,蔡卞的這個二兒子突然讓自己上這麽一道奏折,這不是破官家的冷水嗎?

可是,這件事也的確就像那個孩子說的那麽嚴重。

穀賤傷農,古今不變。蔡確其實知道,漢代的常平倉實施到了大宋,早就已經弊端叢生了。

拗相公王安石肯可能也早就知道這一點,但是,熙寧年間,全國總體的形勢,不要說是豐收了,如果不發生災禍,那就謝天謝地了。王安石怎麽敢在那個時候提出整頓常平倉的要求呢?

先不提宋神宗知道這件事情的反應究竟會如何。

蔡確在王安石手下幹了那麽多年,自呂惠卿被貶,王安石二次罷相,就是他一直在主持變法的事宜。所以,對常平倉的弊端,蔡確不能說是耳熟能詳,但也算是了然於心了。說實話,對於這件事,蔡道所提出的處理方法,蔡確還真沒有這個膽量當眾提出來。

信上提到的這件事,如果真要按照蔡道的計劃來實施的話,他蔡確得罪的可就不僅僅是朝中這些保守派的那些大臣,而是要得罪全天下的士紳啊!

“老爺,小狄將軍已經用完飯了!”就在蔡確沉思的時候,下人立刻來稟報,狄安已經用完了飯,正在偏廳等著他的答複呢!

“前頭帶路!”說完,蔡確將信收進懷中,站起身跟在下人的身後來到了偏廳,就看到狄安一個人站在偏廳之內,焦躁不安地在其中來回地踱著步子。

狄安一看到蔡確來了,連忙上前深施一禮,說道:“蔡相爺,晚上多有打擾啊!”

“無妨!”蔡確擺了擺手,示意狄安坐下,他自己坐下以後,這才問道:“你們這一路還順利吧!怎麽這一回去了這麽長的時間,前些天,官家還在說,京城裏那塊地都已經收割完畢,你們怎麽還沒有回京呢?”

的確,蔡道這一次歸鄉,雖然說是要帶回那些收養的男孩子,可走的時間確實有些太長了。也難怪宋神宗會問起這件事。

狄安連忙起身,唱了一個諾,解釋道:“蔡相爺,禦武副尉他顧慮到那些孩子太小,走陸路的話,根本受不了這一路上長途跋涉。所以,這些日子,他一直在安排船隻,讓這些孩子乘船,要他們適應海上行船的顛簸。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我們這才耽誤了返京的時間。”

對於這一點,狄安和蔡道早已達成了共識。對於其他人,哪怕是狄安的親叔叔狄詠,也是這套說辭。這套說法聽起來合情合理,可那些一直盯著蔡道的細作,肯定能夠發現這套說辭隻是個幌子。這是因為,蔡道在倭國搶到了大量的寶貝,私下裏想要進獻給宋神宗。所以,這件事情,肯定不能讓朝中的大臣知曉。

所以,蔡道才能說服狄安,用這個謊言去敷衍那些關心自己行程的大臣們。

至於之後大家夥正式進京的時候,狄安一定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原原本本地稟報給宋神宗的。

“原來如此!”說完這四個字,不知為什麽,這個老狐狸居然不說話了。

狄安是個武人,平時還算聰明一些,跟在蔡道身邊的這些日子,也漲了不少的知識。卻一點也想不出麵前這個老狐狸心中的想法,而且,禦武副尉那個孩子臨來前也囑咐過他。

假如蔡確不肯見他的話,此事作罷。假如蔡確見了他,卻不肯說出自己的心裏話,狄安就直接了當的攤牌。秋收的時間也就是這麽半個月,根本浪費不起,沒工夫陪這些老狐狸繞彎子。

所以,狄安便直截了當地說出了心裏話:“蔡相爺,那封信您想必已經看了。您隻需要說一句話,願不願意將信中的內容上奏給官家。”

蔡確本來想抻一抻狄安,他沒有想到這小子說話居然會這麽直接,把他心中有些想說的話,直接堵在了嘴裏。

場麵僵持了一會兒。

“呃!”蔡確最終還是開了口,說道:“賢侄啊!你有沒有想過,這封信如果由老夫上奏給朝廷,從內容上來看,整件事實施起來的話,那可就又是一條變法啦!那些老頑固得知以後,肯定會大力阻攔的。而且,這件事得罪的人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全天下所有的士紳啊!”

“其實,老夫說了這麽多,並不是想要推脫。而是想要勸一勸你和禦武副尉,如果真想做成這件事的話,最好還是由那個孩子他自己將這件事上奏官家,成功的幾率才會更大一些。”

“蔡相爺,禦武副尉說了,如果是其他事情,他自然不敢勞煩您老人家。可是,秋收時間也就在這半個月之內結束,百姓們辛勞了半年多,好不容易收獲了糧食,有不少人急需銅錢,卻被那些糧商壓價。您也許不知道,我們一路行來,每鬥麥子的價格已經降到了五文,有些無良奸商給出的價格更低,三四文他們都敢開出來。刻不容緩啊!”狄安把蔡道囑咐的說辭說了一遍。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

作為大宋國的副相,蔡確還是了解一些實務的。

他也許不知道糧食收購價格已經突破了底線,可還是知道,最近幾日,汴梁城中的米糧鋪子裏,每鬥糧食的價格已經降到了十文,甚至是八九文。這對於汴梁城中幾百萬的市民來說是好事,可對於全天下的農夫來說,卻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穀賤傷農啊!賢侄啊!這封奏折,老夫可以上。可是,你想過沒有,這奏折一上,肯定會有無數的官員和貴戚反對,一旦官家猶豫不決的話,還是會耽誤時間的。到了那個時候,咱們不但得罪了大批人,還沒有把事情做了,那可如何是好啊!”蔡確一句話就點到了事情的關鍵點。

老狐狸的確是老狐狸,蔡確知道,他如今雖然是變法派的領秀人物,可無論是聲望還是官家的寵信,他都比不上王安石。不然的話,他現在也不會被官家任命為副相,而讓那個三旨宰相王珪騎在他的頭上了。

“蔡相爺,的確如您所說。不過,禦武副尉也說過,咱們把奏折遞上去,盡人事,聽天命。他想要的結果,也隻不過是把這個政策在汴梁城周邊的各個屬縣推行下去,而他自己則在靠近運河兩岸的地方大量收購糧食。相爺您和我們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就算是幫助了這些百姓了。您隻要在大殿上,堅持己見,官家最終會答應你的這個建議的。”這還是蔡道教給狄安的辦法。

對於可能出現的狀況,蔡道早就做出了種種的推測。如果這件事情推行下去,肯定會遭到大多數官員的反對。即便是變法派內部,肯定也達不成一個統一的意見,而且,在大殿上,很有可能也會有變法派的人站出來反對蔡道的這份奏折。

即便這一次,宋神宗很快地做出了決定,可是,如果地方上的官員不作為,或者亂作為的話,不但幫不到身處於苦難之中的老百姓,甚至反而會加深他們的苦痛。就像當初,王安石硬著頭皮在全國推行‘青苗法’的,最終的結果,除了他爹蔡卞和少數官員以外,其他州府縣根本就是在利用‘青苗法’在替他們自己牟取私利。

選定重點區域,試點實施新法,這是後世改革中慣用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