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169 黨爭3

第169 黨爭3

坐在龍椅上的宋神宗深深地看了一眼眼前的這個鄭俠,在他看來,就是那首在京城突然流傳起來的童謠,提升了鄭俠在民間的聲望,才會讓他這麽肆無忌憚。

鄭俠不知道,他的這一番話,不但讓宋神宗對他起了疑心,還讓狄家人恨上他。

而蔡確和章敦則是對這個政敵刮目相看,他們二人在底下交換了一下眼色,便心中了然。看來,當初呂惠卿把鄭俠貶到嶺南,並不隻是為了替王安石報仇,而是非常忌憚這個反骨仔。

宋神宗並沒有就這件事斥責鄭俠,他先向石得一使了一個眼色,這才說道:“蔡愛卿,你如何解釋這件事?”

“陛下,微臣正要稟報這件事,卻不想被這個不知禮義的小臣搶了先。”蔡確先刺了鄭俠一句,才上前一步,從袖中拿出奏折,遞給了傳遞奏折的小太監。

蔡確這才接著說道:“陛下,狄將軍是拿著禦武副尉的加急文書,這才匆匆趕回京城的。他一個小小的武臣,並無上奏折的權利。還是禦武副尉讓他來找微臣的。至於是什麽大事,為什麽這麽緊急,陛下,您看過微臣的奏折和禦武副尉的信之後,微臣再做解釋。”

宋神宗點了點頭,接過石得一遞過來的奏折和一封信,認真地看了起來。

其他知道的大臣都是猛然一驚,原本他們隻是想著狄安突然回京,拜見蔡確,會不會是狄家想要和蔡確聯合,卻是忘了蔡卞的二兒子蔡道這個小娃娃了。

不過,想來也是。

兩個月前,狄安帶著不少禁軍出京,就是宋神宗特意派他去保護蔡道安全的。而且,蔡道這小子上一次進京就惹出了好幾次大的風波,誰又敢保正這一次不是這小子又要鬧出什麽幺蛾子。

其他人隻是吃驚的話,章敦和蔡京此時就在心中大罵蔡確無恥。

章敦生氣,是因為,如果他早知道這是蔡道所提出計劃的話,他剛才哪會擺出那樣的姿態啊!這可是一個大大露臉的機會,至於得罪人,章敦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顧慮。

而蔡京就更加生氣了。

剛才商議的時候,這個家夥是一個字也沒有提到蔡道。這個計劃如果真是蔡卞的二兒子所提,他又怎會拒絕呢?

這個計劃,的確是會得罪大量的權貴、官員和鄉紳,但是,如果計劃順利實施的話,提出並執行計劃的人就會得到大量的民間聲望,也會在宋神宗的眼裏大大的加分。

蔡道即便和蔡家鬧得再僵,即便他如今已經出家入道了。可他還是改變不了他的出身,蔡京說到底還是他的大伯。

官家對於這個小子如今寵遇可以說是無人能及。

他父親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安石雖然不再入京,可宋神宗心中還是非常信任這拗相公的。所以,本來,蔡卞好好的中書舍人和侍講當著,他隻要自己不出過錯,前程不可限量,出任宰相那是板上釘釘。可誰也沒有想到,宋神宗突然就把他調任到了西北,接替沈括原來的職位。

蔡卞雖然在今年的宋夏大戰之中立下了大功,而且還升到了三品大官,成為封疆大吏。可是,他畢竟遠離的京城,這個時代還不像明清,官員們會把封疆大吏看得那麽重。三品地方官員還真是比不上原本的中書舍人和侍講啊!

那時候,蔡京就猜測,宋神宗之所以突然把自己的弟弟調出京城,就會為了給蔡道讓路,省得這父子二人在京城裏鬧起來。真到了那時,蔡道就算出了家,入了道,也擺脫不了不孝的這個罪名,誰讓他是蔡卞的兒子呢?

艮嶽那塊地的收獲情況,宋神宗到現在還沒有正式公布出來,可是朝中的眾位大臣心中都有數。那麽好的收成,遠遠超過所有人的估計,這個小孩子再次升官已經是板上釘釘了。不過,文臣們並不擔心這一點,隻要蔡道還是武散官,等到他回京的時候,哪怕宋神宗將他封到三品,也不會有人出麵反對這件事。

宋神宗很快把信和奏折都看完了,不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官家原本平靜的臉色也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宋神宗並沒有急著詢問蔡確,他把這兩樣東西交給小太監,讓他將之交給王珪。

“石得一,速速派人將狄安宣召進宮。”宋神宗吩咐石得一立刻去做這件事,而後向王珪說道:“王愛卿,你看完之後,讓其他大臣也好好的看一看。”

“諾,陛下。”王珪拿著奏折和信看了起來,開始的時候,他對蔡確的行為是嗤之以鼻,一個六歲的小娃娃知道什麽國家大事,他的一封信值得這麽小題大作嗎?

不過,王珪接到信之後,越看越是心驚,鬥大的汗珠漸漸地從他頭上冒了出來,出氣聲也是越來越大。

上殿進呈時,稱為‘取聖旨’;神宗決定後,稱為‘領聖旨’;退朝後告訴稟事的人,稱為‘已得聖旨’。

這就是在大宋朝裏鼎鼎大名三旨宰相。

在同時代其他官員,以及後世之人看來,王珪的這些舉動無疑是非常沒有出息。可是,誰如果真把王珪當成傻子的話,也隻能說名這個人相當的幼稚。這個老狐狸非但不傻,還比朝中所有的大臣更加聰明。

王珪深知,宋神宗雖然二次罷免了王安石的相位,可是他心中還是一直想要變法強國的。王安石下台之後,呂惠卿、蔡確和章敦相繼得到重用,就是最好的例證。

除了他自己以外,朝中其他的宰相還是變法派占據優勢。可是,宋神宗並不是個長壽的君主,萬一,他哪一天撒手西去的話。延安郡王趙傭如今年紀還小,高太後和向皇後這兩個保守派的支柱人物肯定會把持朝政,那時候,變法派肯定會被清除出汴梁城,甚至會被貶到嶺南。而他自己就給人留下一個庸才的印象,頂多就是失去相位罷了。

而且,王珪進過這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延安郡王趙傭居然又是一個不消停的主子,十分崇拜他的父親宋神宗。高太後畢竟年紀大了,一旦駕崩,趙傭長大之後,向太後並不是趙傭的生母,肯定會歸還朝政。所以,變法派勢必會卷土重來。

當然,兩派不斷相爭的時候,王珪說不定已經死了,不過,即便兩派人物鬧得再凶,也傷及不到他的家人,這也正是王珪一直以來甘願做這三旨宰相的根本原因。誰讓他連續遇到了宋神宗和宋哲宗這樣喜歡幹預朝政的皇帝。如果,把王珪放到宋真宗或者宋仁宗的事情,那也是名相一位啊。

信和奏折並不長,可王珪還是仔仔細細地看了大約一刻鍾,等他把信交給章敦之後,雙手雙腳已經忍不住不斷地打開了擺子。

王珪倒不是多麽擔心那些鄉下的窮棒子,他是被蔡道所提出的那個計劃嚇到了。

豐收之後,中原的形勢也許真得就像那個孩子描述的那樣。

王珪小心地看了一眼龍椅上麵那位官家,光是看他的表情,王珪心裏麵就很清楚,這位注意非常正的皇帝一定會詔準這個計劃的。

可是,如果真要按照這個計劃實施下去的話,那得要得罪大宋國多少的權貴、鄉紳和官員啊!這個計劃實施起來,的確是難度不大,可操作性也極強,可它比王安石的‘青苗法’還要招恨啊!

王珪此時的心情無疑是非常糾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