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170 黨爭4

第170 黨爭4

王珪此時的心情無疑是非常糾結的。

宋神宗下了這個詔書的話,他這個三旨宰相還要不要繼續下去呢?

如果接了聖旨,肯定會大大地得罪人!

可是,如果不接聖旨的話,他這個三旨宰相就破了金身,之前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費了。

無數思緒在王珪的腦海中告訴旋轉,他的眼睛也在往四周胡亂劃拉著。猛然間,他看到狄詠,突然之間想到了一個主意。

狄詠如今的狀況,是個人都能看明白。誰在禁宮當值,在禁軍中自有一套規則,可是,這當值的突然變成了不當值,就給了王珪一個靈感——裝病。

狄詠這當值的突然變成了不當值,是因為宋神宗變相地將他軟禁了起來。狄詠之所以還能參與勤政殿的早朝,足可見宋神宗對於他的信任。

宋神宗這麽說,其實無關於猜忌,隻是大宋的慣例使然。

王珪既然不想破了自己‘三旨宰相’的名號,卷入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又不想丟掉首相的位置,就隻能把他自己也變成不當值的狀況。

裝病,無疑就成了當下最好的辦法,也是唯一的辦法。

於是,王珪不但沒有控製心中的恐懼,而且故意將之放大,手腳劇烈的抖動也就成了他即將生病的前兆。他又裝作沉思了片刻,便立刻行動了起來。

王珪上前一步雙膝跪了下來,兩三步便爬到了宋神宗的麵前,一邊重重地磕著頭,一邊大聲哭嚎道:“陛下,老臣有罪啊!底下的常平倉糜爛至此,實在是我這個首相的過錯,與他人無關。懇請陛下重重地處置微臣……”

話還沒有說完,這老不要臉的就俯下身子,以頭觸地嗚嗚的痛哭起來,嘴裏麵還不忘念叨著:“陛……下,嗚嗚,重處微臣啊,嗚嗚……”

宋神宗也被王珪的舉動搞得有些糊塗,剛想開口勸慰一下他的這個首相,誰知,這老家夥咯的一下,突然間身子歪到一邊,在也沒有了聲息。

這是昏了啊!

“傳太醫,來人,快點去請太醫。”宋神宗一看到自己的股肱大臣就這麽昏了過去,一下子有些慌了,便立刻大聲吩咐石得一。

若是蔡道在這裏,一定會給王珪點一個讚。在整個大宋朝,若論演技的話,蔡道就服氣王珪,這一點,就連蔡道這個穿越者都做不到說暈就暈,其他人還真沒有人能夠比得上王珪這個老家夥的。就是為了這個人人都在企盼的相位,這老家夥也真拚啊!

宋神宗不明白王珪為什麽突然這麽激動,甚至還昏了過去。那些看過奏折和書信的人、以及非常了解王珪的大臣都明白大致的原因。

王珪這是怕了,企圖用病遁來逃避這一次的風波,看樣子,還真讓這個老家夥做成功了。

不提太醫是如何救治王珪的。

接下來,蔡確的奏折和蔡道的信被勤政殿中的大臣一一看了一遍。

保守派的大臣都是恨得咬牙切齒,起始他們還以為蔡道和他的外祖父王安石會有所不同,可是,看了心中的那個計劃之後,不得不感歎,這個孩子的確是王安石的至親啊!

實在是狠了。

朝中的保守派幾乎都是北方人,而且都是北方的文臣世家,司馬、範、韓、呂這些人的家中那個沒有千畝良田。

即便是大宋朝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君子範仲淹,也不能免俗。

皇祐元年,範仲淹調任杭州以後,他的子弟以其已經有了隱退之意,便商議在家鄉購置田產以供其安享晚年。不過,據傳聞,範仲淹在當時就嚴詞拒絕了。

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當年的十月,範仲淹卻突然出資購買了良田千畝,讓其弟找賢人經營,收入分文不取,成立範氏義莊,對範氏遠祖的後代子孫義贈口糧,並資助婚喪嫁娶等用度。

表麵上,說得天花亂墜。其實還不是用這些良田養活他們範家的宗親,所謂的賢人不是他的直係親戚,就是範家的長輩。可是,這突然購置的千畝良田,哪個大地主肯一下子賣掉,還不是從普通的百姓手中購買的。範仲淹的名望這麽高,他的子孫當然不愁吃喝了,可是,這千畝良田的產出並不會匯集除了範姓之外的百姓。

有人說,範仲淹是大宋朝的諸葛亮,可是,不論是文治武功,還是個人品德,這位所謂的道德君子根本就比不上諸葛亮的萬一。

諸葛亮作為蜀國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臨終前留給自己後人的也隻不過是隻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這還是多年積攢下來的。而範仲淹的千餘畝土地,看似沒有諸葛亮的多。可是,他卻是一下子購置的,大宋本來就是地少人多,因此,對民間的衝擊非常大。

大地主其實就是大糧商,一旦朝廷出麵接手了百姓手中的糧食,那他們手中的糧食又該賣給誰啊!

以往,大宋的西軍和西夏國戰禍連年,而且關中曆經兩個朝代的耕種,不複當年的富饒,所以,自大宋建國以來,就一直缺少糧食。糧商們如果費點力氣,還是能在關中地區獲得一些利潤的。可是,自從孫覺坐鎮長安府之後,這一情況就大大改觀了。

就在不久之前傳來的消息,關中地區,渭河和涇河流域都已經確定獲得了大豐收,而北洛河流域,由於蔡玄到任的比較晚,所以,其農業成果沒有宗澤和張叔夜治下的那麽突出。如果,讓這些大糧商知道這也是蔡道的功勞的話,說不定,這些人會立刻花錢雇傭殺手,再刺殺蔡道一次。

當然,這些情況也隻有宋神宗一個人心知肚明,他現在已經對於蔡道是那位老神仙弟子的身份深信不已。如果不然的話,他舉薦的這三個人,除了蔡玄是他的所謂族兄以外,那個什麽宗澤和張叔夜這樣的大才,他一個一直呆在鄉下的孩子又是從何得知的呢?

宋神宗都忍住不感歎,老神仙就是老神仙,比自己和王安石看人的本領強多了。

大殿上的文官很多,要讓他們全部都看完蔡確的奏折和蔡道的信,勢必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可宋神宗還是耐著性子等他們一個個看完了兩樣東西。

一時間,不管是保守派的官員,還是變法派的官員,凡是看完的人麵色都變得非常凝重。在大宋朝,這些上朝官起碼都做過一任地方上的親民官,所以,對於蔡道所講的常平倉之弊,他們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他們更加知道,這個計劃一旦實施,勢必會對整個地主階級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他們這些人又有幾個不是其中的一員呢?

在大殿上,宋神宗雖然沒有說話,卻一直盯著他們。因此,保守派的幾個大佬官員沒有敢直接通過對話交流,而是用眼神來交流彼此的意見。這一派人的意見一向一致,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堅決不能允許這個計劃實施。

除了鄭俠少數幾個南方官員之外,保守派中其餘的大臣幾乎都是北方人,他們各自的家族在中原地區都有大量的良田,入股實施這個計劃的話,他們自己的家族本身就是大糧商。

而變法派的大臣們,蔡確手下的官員早已得到消息,所以,他們的意見比較統一。章敦和蔡京手下的官員之間的意見就多少有些分歧。在這裏,他們又不好直白問這二人的意見,所以,隻好等著他們二人發表意見之後,在考慮是不是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