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184 收糧後的處理結果

第184 收糧後的處理結果

可是,變法派和保守派之間新一輪政治爭鬥這才剛剛開始。

變法派大臣舉薦的人選,其中大部分的監察禦史還算是忠於職守。

他們都嚴格按照蔡道製定的規則,利用常平倉這個平台,用每鬥十文錢的價格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雖然是杯水車薪,但是一方麵大大緩解了百姓們因為糧價大跌而引起的市場混亂,另一方麵,也有效的遏製了當地官員和豪紳、世家聯合起來,利用常平倉上下齊手的行動。

當然,人與人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即便蔡確、章敦和蔡京親自選取的人選,最終還是有人出了紕漏。有的人剛一下去,就立刻被當地的豪紳利用美人計或者金錢要挾或者收買了,還有的人根本是個書呆子,對方隻是派出手下那些狡猾的胥吏,就把他們耍得團團轉,別說常平倉了,就連到底應該如何收購糧食這件事都知之不詳。

書呆子自不必說,這些人本身就不通實務,眼高手低。他們自己如果不做出改變的話,以後根本就難堪大任。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說得就是這樣的書呆子,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得到變法派大員的舉薦,還不就是因為他們自己當初的官聲尚可,且本身在文人當中名氣也不小。

當然,成功完成這項艱巨任務的人非常多,他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是嚴格自守,循規蹈矩,雖然也避免不了有聰明人利用蔡道製定的規則其中的漏洞投機取巧。可是,這些規則也是蔡道剛剛編出來的,能在短時間內相出對策的人不簡單,卻隻是少數人而已。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一點,通過這次的事情,宋神宗第一次真正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相較於變法派舉薦的人,保守派大臣們舉薦的那些臨時的監察禦史,可真就出了大問題了。

他們到了地方上以後,不管是當地的官員或者當地的豪紳,其中極大多數人都和當地人勾結在一起。表麵掩飾的功夫做得的確是不錯,大把的銅錢花出去了,常平倉也都被今年的新糧食塞得滿滿當當。本來這次的任務是要收購老百姓手中的糧食,可是,事實的結果是,原本應該得到實惠的人卻一點也沒有從中得益。

有蔡道這個異類參與到其中,根本就不需要他特意做任何針對的事情,便立刻讓他們原形畢露。

蔡道在收購老百姓手中糧食的時候,不但詳細地登記了糧食的數量,還登記了他們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籍貫。大宋朝由於戶籍製度並不是太嚴格,所以,其中前來賣糧食的人當中還是有一些人屬於流民的範疇。

回到汴梁城之後,蔡道把這個記錄交給宋神宗,什麽也不必說,這位官家一看就氣得火冒三丈。蔡道隻是負責收購運河沿岸的糧食,結果,很多家離著運河幾百裏遠的百姓也跑到水泊梁山來賣糧食。

要知道,蔡道最後出得價格雖然比官府常平倉的價格高了五文錢,可是如果算上這一路上的消耗的話,這五文錢的差價根本就不能彌補這其中的損失。

可是,到底是什麽才導致這些老百姓跋山涉水、寧可自己承擔路上的損失,也要把糧食賣給蔡道,反而不是官府的常平倉的。

結果,宋神宗拿著記錄上那些原地方老百姓的住址,和那些被派下去的監察禦史監督常平倉的詳細州縣一對比,就發現了其中的蹊蹺之處。這些老百姓,其中大部分都是保守派大臣舉薦的人所在的州縣,而那些變法派舉薦的人,人數很少,且絕大多數已經被自己的舉薦人給舉報了。

看到了這個結果之後,宋神宗這才相信蔡道當初的判斷。保守派已經形成了一個隱形的黨派,這些通過姻親關係聯係起來的北方世家大族,一直都在欺瞞自己這個君主。

他也第一次真正反思整件事情,以往,拗相公王安石的變法也許有錯,可那也是穩固他趙宋的江山,可是,這些保守的大臣之所以聯合後宮、潘家、曹家、高家、以及那些各個時期的高級武將世家,反對變法,並不是因為變法真得就有那麽大的危害,僅僅就是因為變法觸動了他們自己家族的利益。

至於他趙宋的江山,在那些大臣看來,根本就是排在他們自己的利益之後。

想當初,仁宗、英宗過世之後,府庫、內庫空空如野的景象,宋神宗是再也不敢回想了。如果,那個時候,西夏、大越和遼國一起聯合在一起進犯大宋國的話,沒有充足的糧草和金錢,他一個皇帝應該拿什麽去抵禦這些敵人的呢?

事情已經成了定局,就是宋神宗貴為皇帝,也沒有辦法更改這些保守派舉薦的監察禦史坐下的醜事。法不責眾,用在這裏充滿了非常諷刺的意味。

既然結果無法更改,可是,宋神宗還是可以把這些人全都攆出朝堂。即便是那些新科的進士,也在這次的風波中受到了牽連。幾乎所有保守派舉薦的人,不是被驅趕出了朝堂,就是被冷掛起來,既得不到生前,還有官無職。隻能無助的呆在京城裏,等候著那遙遙無期的空缺。

宋大誠離開的時候,蔡道又給了他一個選項,那就是可以用這一次得到的銅錢,換取老百姓種田急需的耕牛。

蔡道搜集這麽多的糧食,不是準備庫存,而是用來多蒸一些烈酒,用來和遼國的商人換取大量的耕牛。對大宋國,遼國一直都在限製馬匹的買賣,即便是匹公馬,隻要是賣給大宋國的,肯定在出國界之前就會被閹割了。而耕牛卻一直沒有做任何的限製。

之所以,遼宋沒有進行大規模耕牛的交易,根本原因是宋國沒有其他有價值的商品和遼國進行交易。遼國上層貴族所需要的奢侈品,隻需要用宋國貢獻的歲幣購買就行了。

在北宋年間,市麵上一頭耕牛的價格大致在萬錢左右。大約是宋徽宗時,許景衡有《墨牛圖》詩雲:“一牛動是萬錢值,墨指一作何紛綸。安得田家真有此,坐令四海無饑民。”

萬錢在這裏是個虛數,一頭牛的市場價格並不是一定就非得要萬錢,但也並不是有人說得平均最高價格是十貫。在宋朝,一貫銅錢是770文,而不是1000文。

所以,在大宋朝的最鼎盛時期,一頭耕牛的市場價格大致也就是十貫錢到十五貫錢不等。具體的市場價格就要看交易時的詳細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