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186 韓扒皮的結局

第186 韓扒皮的結局

這也算是種惡因,得惡果。

韓扒皮這個人仗著韓家的勢力,的確是有些狂妄了。

他修書給京東西路的轉運使和濟州知州,一方麵狀告那兩位知縣,一方麵讓知州出麵,命令巨野縣知縣出麵澄清水泊梁山的歸屬問題,以及驅趕呆在州城和巨野縣內鄆城縣百姓的相關事宜。

這位知州有心不聽自己這下屬的話,可是他不敢,生怕得罪了韓家的人。可是,如果真得由州衙出麵派人驅趕鄆城縣的百姓。那麽,他的名聲就全都完了。

一個知州不但管不住自己的屬下,卻還要聽任自己的下屬驅策,而且任何人一旦和韓扒皮這個臭名昭著的昏官聯係在一起,其後果真得不堪設想。

當然,能當上一任知州的人都不是傻子,濟州知州更是老奸巨猾。人當然是要派的,不過,堅決不能由州衙的任何官員出麵,他強令縣衙一位不入流的小吏出麵,領著州衙的衙役將以往默許在巨野縣逗留的鄆城縣百姓全部趕回原籍。

可是,誰知道濟州知州自己卻碰到了陽奉陰違的事情,那個巨野縣小吏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一麵拖拖拉拉的帶著人下到地方上執行知州的命令,一麵卻派人在整個巨野縣將這個消息提前散布出去。這下子是捅了馬蜂窩了。

能逃到巨野縣的鄆城縣百姓,那都是在這裏有親戚的。那時的親戚關係可不像後世那麽冷漠,隻認錢,誰家沒個三災六難的。消息一經傳播,先開始大家夥都以為隻是謠言,可誰知第二天那個小吏就開始趕人了。

這個小吏首先出手的對象,就是逃到州城裏討生活的鄆城縣百姓。當然,百姓大部分都是善良的,可還是有一部分屬於無賴、閑漢,他們不事生產,在鄆城縣縣城搞不到油水,就來禍害濟州城。他驅趕這些毒瘤,既得到了聲望,也算是完成了一小部分知州的命令。

這些人被押送出了巨野縣,事實擺在眼前,分散到巨野縣周邊的鄆城縣老百姓這下子不用人驅趕,都急匆匆的從巨野縣再次跑到臨縣,反正隻要是韓扒皮仍然是鄆城縣的知縣,他們是堅決不回鄆城縣。

這下子,被趕回鄆城縣的百姓倒是不少,可幾乎全都是無賴和閑漢,這些人不但產生不了任何價值,反而會把紛亂不堪的鄆城縣攪得更是雞犬不寧。

在水泊梁山有條不紊的收購糧食的過程中,蔡道也主動將這裏麵歸屬於鄆城縣的老百姓禮送出境,讓他們遷往其他州府,臨行前,他還給每戶人家讚助了兩串小錢。

毋庸諱言,他這麽做,就是怕了那個韓扒皮,不想給對方留下任何的口實,來幹涉水泊梁山之後的建設。畢竟,他和狄安都隻是低級武官而已。

不過,蔡道在聽完宋大誠講述之後,就立刻想辦法派人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了遠在海外的焦挺。讓他在倭國雇傭殺手,行刺這個巨貪。

前麵提到過,宋神宗和宰相們在派出監察禦史監督州府縣利用常平倉收購糧食的時候,都在暗中派人了解自己派出的每一個監察禦史的行為。那麽,很快,鄆城縣的情況也自然被擺到了官家和丞相們的案頭。

蔡確和章敦在得知這個情況以後,還是像以往一樣將文書移交給王珪,這位三旨宰相還是會將之隱匿起來。而宋神宗得知之後,大發雷霆之怒,可是,他自己也好真得出麵懲治韓扒皮,畢竟他自己和父皇宋英宗能夠登上寶座,韓琦是出了很大的力氣的。

就在宋神宗準備下旨意將韓扒皮招進京師,準備給他安排一個閑散官職的時候,卻突然傳來了鄆城縣知縣韓扒皮被歌姬行刺而死的消息。

死了個貪官,還是死在了歌姬手裏,這並不是什麽光榮的事情。可是,保守派大臣們卻籍此對當朝的宰相們口誅筆伐,不管韓扒皮的官聲如何,他畢竟是一介文官。不過,宋神宗既然已經了解情況濟州和鄆城的情況,自然不會讓這些人顛倒黑白。

借這次行刺事件,宋神宗下旨,將濟州知州廢禁終身,濟州判官也被罷官。那位剛剛到任的京東西路轉運使也被降職,就任新的濟州知州,而那位‘剛直不阿’的呂知縣則被升為濟州判官。

金鄉縣知縣由巨野縣知縣調任。官員在本州之內平調,並不是太常見,可是,脫離了知州直接轄製,這也算是對這個窩囊廢縣令在關鍵時刻硬頂著那個糊塗的知州的一種獎勵吧。

韓扒皮就這麽不光彩的死了,他搜刮的那些錢財大部分都進獻給了他的本家,而剩下的全部都進了宋神宗的內庫。他們誰也沒有想到把這些錢都交還給那些因為韓扒皮而流離失所的老百姓。

……

整個中原範圍內,監察禦史們利用常平倉收購老百姓的糧食,這次的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各地的效果不盡相同。

大體上,變法派舉薦的人選基本上都完成了官家和宰相們交與他們的任務,其結果相較於以往,要好很多。當然,這是沒有和蔡道在運河周圍收購糧食的行動做比較。

而保守派大臣們舉薦的那些人選,則是乏善可陳。到了地方,還是換湯不換藥,還是和以往一樣繼續用常平倉和官府的錢來和當地的世家、豪紳做交易。

他們不知道的是,宋神宗對於這些都心知肚明,也通過這一次的事情真正認清了那些保守派大臣的真正麵目。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就可以完全不顧及趙宋江山的穩固。

特別是那個鄭俠,他這次也是被派往地方上擔任監察禦史中的一員。

蔡確和章敦經過商議之後,決定把鄭俠派往保護派大臣的老巢——西京洛陽府,而洛陽府屬縣則派專門一些平日裏剛直不阿的官員去監督常平倉的運作。

當初,鄭俠背叛王安石,投靠了司馬光,所以,他這次來到洛陽府,有心為百姓們做主,可洛陽城中的那些大佬們如何能夠放過他。

大部分保守派大臣們又如何看不清如今的形勢?

可是,一旦牽扯到自家的利益,親屬們便不肯讓步。他們當中又有幾人能夠不顧及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呢。司馬光隻顧著在他地洞裏修書,家裏的一切事物都交給了養子司馬康。

鄭俠到任後,有心拜訪司馬光,商議這件事,誰知見他的還是司馬康。洛陽耆英會其他大佬們也都有樣學樣,本人全部都不出麵,事情都交給自己的小輩去做。

結果,鄭俠在洛陽是寸步難行,監督的結果就是洛陽還是像以往那樣,常平倉內收購的糧食根本就沒有一粒是屬於老百姓的。

相反,被派到屬縣的那些品級很低、聲望也不及鄭俠的官員,卻一個個都完成了任務。

如果沒有對比的話,洛陽府的百姓早就見怪不怪了,那麽對鄭俠的行為也就沒有多少感觸。

可是,如今既然有了對比,而且還是近在咫尺。

有對比自然就有傷害。所以,在事後,鄭俠才發現,這一下子他可被坑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