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208 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

第208 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

可是,誰知道,事情的結果卻事與願違。宋神宗大怒之下,實升暗貶了蔡道,卻一直都不肯答應蔡道提出離京的請求。

幸好,蔡道暗中操縱的藏富於民計劃並沒有被廢止,不論是變法派或是保守派的大臣,俱都認為和大遼國換取耕牛是有利可圖的。

收購糧食、製成美酒、販賣到遼國換取耕牛和極少量的戰馬,這些蔡道都已經插不上手了。而且,那些耕牛最終隻有極少的數量能夠流入貧民百姓手中。可是,不管是誰在主持這件事,倉庫中的糧食的的確確地在減少,而大宋國北方耕牛的保有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之中。

所以,即便蔡道從這件事中被剝離了出去,計劃卻仍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元豐六年,畿內大旱,河北諸路又一次遭遇蝗災。

可是,有了去年中原大熟打底,各地官府又在監察禦史的監察下,補足了常平倉。

所以,即便按照蔡道種田的方法,畿內的土地在大旱之年也無法獲得增產,大部分普通百姓還是在家裏儲備下了充足的糧食應付災年,其手中也有了不少錢財。所以,畿內的土地即便減產較為嚴重,汴梁城內外也並沒有出現往年那樣的大規模的流民。

想當初,蔡道進京之後,曾經拜訪過蔡確,並向這位八閩的前輩提供自己的意見,就是專門把分屬於不同派係的低級官員,劃片派往容易出亂子的地區,屬於保守派係的全都派往了河北諸路,屬於中間派係的派往西北地區,而屬於變法派係的全都派往了更容易出亂子的河東路和齊魯地區。

當時,蔡確和章敦還不理解蔡道這樣建議的真正意義何在,不過,之後,蔡確在安排官員的時候,還是下意識的按照蔡道的建議就這麽做了。

誰也沒有想到,僅僅隻過了一年的時間,效果便顯現了出來。

天下最容易出問題,也就是最容易出政績的四個地區,西北地區,中間派係的官員在孫覺和蘇軾的率領下,做得是風生水起。

河東路和齊魯地區本是較為貧瘠的地區,相對於河北地區,那是山多地少,可是,在這一年之內,除了極個別州縣以外,俱是風調雨順,再加上變法派的低級官員都對推廣蔡道的種植技術極為感興趣,所以,這兩個地方也都如同西北地區一樣,取得了豐收。

相反,連續兩年遭遇蝗災,河北諸路百姓的情況可謂是雪上加霜。

宋神宗親自指派鄭俠從汴梁城調撥一批糧食通過水路運往大名府,救濟因蝗災而流離失所的饑民。

鄭俠就這樣,再一次被派到了河北諸路抗擊蝗災的第一線,最終的結果卻是差強人意。

畫流民圖的時候,鄭俠倒是做得非常得心應手。可是,輪到了他去處理流民問題的時候,這廝就采取了以往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應對河北諸路的災民。

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既簡單,又殘忍。

先是派重兵把守住邊境和各個府、州、縣的城門,特別是黃河,這樣做,既可以阻止流民進入河北諸路的各個城市之中,又可以阻止這些流民越過黃河,就食於京師。他甚至還聯合河北諸路上上下下的官員一起欺上瞞下,強硬的按下了這次蝗災對河北的影響。

經過蔡確和章敦的精心調派,河北諸路的府、州、縣的主官幾乎都變成了保守派的官員,他們遇到這種情況,即便不是鄭俠前頭,他們自然也會是異常齊心。

老弱病殘不是死在了家中,就是死在了流轉於路途之上。官府的確也在路上派發了救災糧食,可所派發的數量不但不足以滿足所有的災民,而且,這些救災的糧食在派發到各級地方官府的時候,被保守派的官員和地方小吏們一層層的搜刮,很多都被賤賣給了去年因為蔡道插手,而蒙受了巨大損失的大糧商們。

結果就是,救災的大鍋中一直都煮著發出糜爛腐敗的救災糧食,可流離失所的百姓還是死了很多,而那些因為蝗災失去土地的幸存下來的百姓都是一些身體強壯的漢子,他們最後俱被招入廂軍當中。

這就是大宋文官處理流民時慣用的方法。

老手段,老方法,卻異常的好用。

河北諸路也有變法派低級官員,不過大多不是主官而已,他們對這些人的手段了然於心,隻是將情況詳細地上報給了自己的‘老板’,就在一旁冷眼旁觀。朝中的大臣們也自然是知曉這件事的,包括喜歡裝糊塗的‘三旨宰相’王珪也十分清楚。

掌握著皇城司的石得一,雖然對地方上的監控沒那麽嚴,也同樣是知道這個情況的。可是,不論是忠心耿耿的是石得一,還是什麽都依從宋神宗的王珪,這一次都對鄭俠以及河北諸路的官員的所作所為三緘其口,僅僅就隻瞞著宋神宗一個人而已。

原因非常一致,石得一和所有大臣也都不希望在自己任內,再有任何大規模的流民進入京畿地區,所以,俱都冷眼旁觀鄭俠以及所有河北諸路官員們拙劣而醜陋的表演。

蔡道知道這件事嗎?

自然是知道,他也有自己的消息來源。

他雖然也痛惜河北諸路的無辜老百姓們的遭遇,可也是愛莫能助了。如今的他,已經失去了向宋神宗上奏折的權利。再說,他對於宋神宗已經徹底的失望了。即便身邊有曾鞏這樣的重臣在,蔡道也不想再去管這種事情。他還想讓這位大文豪多活幾年,最起碼在被人貶出汴梁城之前,在幫襯自己幾年的時間。

說到底,天南地北的百姓,那都是他趙宋治下的子民,和蔡道有沒有任何的關係。蔡道穿不穿越過來,這些該死的百姓還是要死。皇上被蒙在了鼓裏,文武百官不急,石得一這個大太監也不急,他一個七歲的孩童著什麽急呢?

自從被擄奪走身上唯一的官職之後,蔡道就已經變得心灰意冷了。

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就已經下定決心,隻要宋神宗還在位,隻要不是仙遊縣、夷洲島和水泊梁山出問題,他對任何事情都是三緘其口。

天下百姓受苦的多了去了,又不是河北諸路一地的百姓們在受苦,天有不測風雲,大宋的疆域之內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各種的災禍,隻不過是沒有像河北諸路這麽集中罷了。

起碼來說,因為蔡道的原因,中原地方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能吃上幾頓飽飯了,沒有在青黃不接的時候,繼續再餓著肚子在地裏幹活。

大部分底層百姓的生活也逐漸在變好,而且,在這元豐年的最後三年中,中原地區迎來了宋真宗引進占城稻之後和宋仁宗息事養民四十年之後,大宋國迎來了第三次人口大爆發。

蔡道剛從周邊的百姓家裏就能夠感受到民眾的喜悅,這三年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生孩子。

因為他的幾個舉措,已經活民無數,蔡道又有什麽好沮喪的呢?

鄭俠連續兩次出師不利,他在官員和士紳中的聲望反而大增,可官中俠的名號卻在畿內地區和河北諸路,這兩處大的地區百姓們的心中,成為了一個徹徹底底的笑料。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一次,民眾自發的傳頌著一首童謠。

俠之大者是碩鼠,為國為官不為民。

蔡道沒有想到但是,鄭俠他人沒有在汴梁城,卻也給他找了點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