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460 恢複新法7

第460 恢複新法7

如果有高級工匠能夠在這三個月之內超額完成任務的,除了可以晉升為匠師或者高級匠師以外,更是會被賜予官身。

這裏指的官身指的是武官寄祿官。

達到五十人的,就會被賜予最低等的寄祿官陪戎副尉。

達到一百人的,就會被賜予仁勇副尉,

而達到兩百人的,那就直接賜予禦武副尉,這可是從八品的武官,

這些寄祿官雖然不是實職,可是,這些工匠們一旦有了這個身份,他們就立刻擺脫貧民老百姓的身份,也成了大宋朝國家公務員中的一員了,那可是可以領取朝廷的俸祿的。

對於蔡道立的這個軍令狀,所有人都不看好,失敗的懲罰,其他人都不清楚,不過,凡是看到過趙煦那得意笑容的人,都知道這個懲罰肯定會讓這位小皇帝順心的,官家可是早就想找個機會整治一下蔡道了。他立的這軍令狀,就是把刀把子主動送到了趙煦的手中。

也難怪,這一次,趙煦會答應的這麽爽利。

可結果,根本就沒用一個月的時間,隻用了二十天,軍器監中的武器產量就已經早早地超出了元豐八年,軍器監最巔峰時刻的武器產量的一倍還有餘。

這段時間,那些學徒基本上都是在學習,而沒有插手任何一件的武器生產,蔡道還開個十幾個一直都不服從規矩手藝不錯的工匠。

也就是說,軍器監在實際人員沒有增加、反而減少的情況下,提前了兩個月零十天完成了軍令狀。

要知道,還有很多手藝很好的工匠在這八年期間逃離了軍器監,也就是說,如今軍器監裏的工匠水平根本就趕不上元豐八年那時的水平。

趙煦自然是不信的,派狄詠親自去查驗了這批新造出來的武器。

狄詠也是抱著懷疑的態度而去的,結果他親手測試之後,驚訝地發現,這批新造出來的武器,居然比元豐八年製造出來的武器還要精良許多。

比如,樸刀,狄詠命人用元佑元年這批樸刀和元豐八年製造出來的對砍,結果,兩把樸刀當然都有損傷,可是,元豐八年的樸刀居然被當場砍斷了。

這個結果就非常讓人震驚了。

製造得速度快,成品質量精良,要是西軍都用上這樣的武器的話,對於打敗西軍,就是狄詠自己都覺得把握十足了。

狄詠立即回宮向趙煦實話實說,對於這個結果,趙煦沉默了,他也不得不選擇了沉默。

不過,趙煦對此反而更加高興,因為,他雖然輸了賭注,又一次失去了懲罰蔡道的機會,卻讓自己的江山更加穩固,他一點也不介意在多輸幾回。

這些軍器監的工匠們之所以能夠獲得這麽大的成果,卻不是蔡道給予金錢的獎勵,而是官身。作為匠戶,他們無數無刻都在尋找讓自己的子孫擺脫這身份的途徑,現在,蔡道給了他們這個捷徑,他們又怎麽會輕易舍棄呢?

兵器的產量之所以能夠這麽快完成,完全是因為,這些工匠為了讓蔡道提前贏得賭約。而之後的兩個多月的時間裏,這些工匠們將會把自己更多的時間花在培養工匠的身上。至於那些學徒們和中低工匠們也在努力地提升著自己的等級。

裏麵不是沒有那種死抱著自己的技術,不肯傳授給他人的工匠,不過,蔡道對他們都選擇了無視。

當然,質量的提升,並不是這些工匠的功勞,而是蔡道頒布的另外兩條條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古代製造兵器都是純手工製造,所以,每一個人製作出來的兵器都很難保持一致性。對於單體的兵器來說,問題不大,可真正意義上的單體武器卻很少。

比如一把樸刀,分為刀柄、刀刃和刀鞘。一個製作樸刀的工匠,製作出來的刀刃,要讓木匠製作出合適的刀柄,每一把都要進行測量和調試。

如果照搬之前的數據,做出來的肯定就是殘次品。

而蔡道頒布的第二個條例就是統一度量衡,並且在每一個製造的兵器上都要嚴格執簽名製度,小到一個箭頭,大到一把刀刃,上麵都要可好屬於每一個工匠的標記。

為此,蔡道還專門為軍器監製定了一套區分每一個工匠的密碼記錄法。

所以,蔡道到軍器監首要的工作就是製作出一套規範的、標準的用於測量度量衡的工具。

遊標卡尺,皮尺,等等,這些都是工匠們將來工作時必備的工具。

那十幾個被趕出軍器監的工匠,就是公然無視了蔡道製定的第二個條例,還是按照老傳統在製造兵器,這樣的人,蔡道是堅決不會要的。

而第三個條例,就是重獎那些發明創造出更好的東西的工匠。

這一條例,因為大家忙著完成任務,爭取在三個月之內獲取官身,每一個人都鉚足了勁頭,所以,所有人暫時都還沒有太在意。

蔡道提出了幾個夷洲島上鋼鐵廠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即便他開出了高達一百貫的賞格,也一直都沒有人來應答過。

說實話,蔡道對於王安石推行的將兵法也並不是太讚成。

如果按照將兵法操作的話,就極易讓邊軍的實力超過駐紮在汴梁城裏的禁軍。在他看來,如果禁軍們都經曆過嚴格的訓練之後,即便換了主將,指揮起來問題也不是太大。

因為大部分的宋軍都是幹守城這個工作的。

而且,禁軍部隊如果長期留在汴梁城,不經曆戰場廝殺的話,用不了幾年就會徹底變成浪費糧食的廢物了。

所以,在實施將兵法的同時,也不應該就徹底地廢除更戍法,這些禁軍野戰不行,將他們派到邊關,也可以用來守城。

對於取士之法,蔡道向趙煦提得建議並不多,因為他已經提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建議。

後來,在這一方麵,蔡道隻向趙煦提了兩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太學和國子監的關係、職責和招錄的生源。

在大宋朝,太學本來是統屬於國子監監管。國子監的生源自不用說,而太學的生源不管之前如何,這一次,其生源則必須是出身於貧寒之間,其年紀小於二十歲的學子。

相反,國子監應該采取寬進嚴出的策略,這裏不再限定學生的年齡,哪怕你四五十歲,如果過不了學院的考試,還是無法從國子監中畢業。

再向以往那樣,靠蔭補直接被授與官職的話,難度就非常大了。這之後,就像範純仁那樣,無法再靠著父輩的名望,都不一定能夠從國子監中畢業的。